对安雅来说,这是个机会,让她得以重温儿时的怨恨和心痛。借着这个机会,安雅终于让自己〃叫了出来〃,将情感的毒素释放了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孩子是慷慨的,心甘情愿地成了我们不良情绪的容器,让我们能够彻底地解脱。是我们自己不愿意走向这种自由和解脱,因为我们会给自己制造假象,认为我们的孩子〃坏〃,一定会做些恶劣的事情。
如果我们能理解,孩子的每一种行为都在召唤着我们走向更高层次的觉醒,那就会用完全不同的态度来看待孩子带给我们的机遇:它能促使我们学习与成长,变成他们真正需要的那种父母。别忙着对他们作出反应,先检视自己,问问自己为什么要作出反应。只有通过这样的探问,我们才能打开内心的空间,为觉醒作好准备。
第14页 :
安雅必须重温她的童年,发现自己对父母的愤怒,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女儿从〃完美主义〃的陷阱中解救出来。而她自己从前正是一直生活在这个〃完美〃的陷阱里。当她走上自我解放的道路时,她开始剥下以往裹在自己身上的层层伪装,慢慢地变成了一个活泼风趣、平易近人、充满愉悦的人。她向女儿表示了歉意,因为是她毫无意识地给女儿压上了重担。由此,杰西卡也能够医治自己的创伤。母女二人互相扶持着回到了原本属于她们的真实状态。
过去会给当下的我们留下无法磨灭的影响,却又会荒谬地遮盖朴素的真相。所以,我们需要某些关系亲密的人,像镜子一样展示我们过往的伤痕。正是基于此,孩子能够为我们铺就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不幸的是,很多父母都不允许孩子去完成他们的精神使命。相反,我们试图强迫孩子去达成我们自负的计划和梦想。
如果我们自己的心灵都不能实现自由,又怎么能在现实世界里为孩子提供引导和呵护,并坚决地为他们消灭一切形式的精神桎梏呢?如果因为我们的父母疏离了他们的精神自由,由此也遏制了我们的精神,那么我们的孩子无疑也会遭受我们的压制。我们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童年承受的痛楚传递给下一代,将上一代的错误接力般地复制下去。我们不觉醒的程度也会在相似的程度上影响孩子的生活。因此,解放自己,摆脱不觉醒,就成了走向开明的关键一步。
如何学会觉醒的教养之道?
觉醒的父母不会向外部的世界寻求答案,他们所关注的是自己同孩子的关系本身,而且有信心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找到答案。要想学会觉醒的教养方法,就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建设同孩子关系的过程中学习,而不能只靠临时抱佛脚式的读书或学一些头痛医头的具体技巧。觉醒的方法包含着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是在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建设中传递出来的。当然,要想真的用这种方法教养孩子,家长本人必须做到全心投入;因为只有家长主动开发自己的觉醒意识,孩子才能在互动中发生转变。
三米三花三书三库三 ;http://www。7mihua。com
第15页 :
这样的方法要求父母同儿女的关系保持真实的状态,在这种自然的状态中引入觉醒的元素。换句话说,觉醒的父母会采取平常的、一步一个脚印的风格来建立并巩固同孩子间的纽带。因为这是一种关联性很强的方法,而每一组不同的长幼关系都有其具体情况,所以它不能一概而论地总结出一张处方。恰恰相反,正如前面所言,这是一种哲学,它意味着每一节课在本质上同其他各节课都有关联,所以它们全都是密不可分的,是家庭构造中不可孤立的元素。
把当下的一瞬间看作实验室,每一次互动都充满了潜能,它可以把珍贵无比的东西传授给你。即使一些最普通的时刻也能给我们提供机会以实现自我界定,培养韧性、忍耐力和社交能力,所有这些都源自现实生活。这既不需要兴师动众的举措,也不需要分阶段展开的战略。我们利用眼前所有的东西实现一种转型——既是我们自己的,也是孩子的。如此一来,生活中最平易朴实的情境变成了提升自我的励志之门。随着本书的展开,我们将不断地在一个个人物的日常行为中看到这一点。6米6花6书6库6 ;http://www。7mihua。com
身为父母,我们都急切地希望孩子的行为立刻变得〃妥贴〃〃规矩〃,而自己也不必再历尽困难先作一番改变。针对这种想法,我要在此指出,觉醒的教养方法不可能使一个家庭在一夜之间改天换地。本书并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做〃的实战手册,因为那样的手册往往不能针对每一个活在当下的瞬间;而在父母觉醒的过程中,〃活在每一个当下〃恰恰是至为关键之处。我想清楚表达的是,如何做取决于每一个随机出现的情景,而非写在一套教条之中。本书的要旨在于如何利用长幼间的情感关系来实现更高的觉醒,以便我们能在孩子的生活出现问题的第一时间就知道如何应对。一个个觉醒的片刻累积起来,一种更加开明觉醒的家庭互动关系也就由此建立。于是,众多家庭的基础环境将实现根本的转变。要想实现这样一种觉醒的互动关系是需要耐心的。
因此,改变或纠正某个具体的行为不是目的。我们要关注的不是〃如何哄孩子睡觉〃或是〃如何劝孩子好好吃饭〃,最主要的任务是为孩子和我们自己的生活奠定好精神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长幼关系当中实现根本的转变,孩子的行为也才能自动地与他们意识中的自己以及真实的自己相吻合。行为上的变化是长幼关系发生转型的结果。
第16页 :
一旦我们的教养方法与觉醒结成同盟,具体落实的细节就不再是问题了。如果基础打得牢固,那么建立其上的生活也会富有建设性。我想再强调一次,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将行为纠正和纪律教育的内容放在了最后一章——不是为了弱化而是为了强调其重要性;纪律必须建筑在觉醒的土壤之上,否则就不能长期发挥效用。
要走上这条道路,不能好大喜功,也不要认为可以一劳永逸。聪明的父母会随时随地小心经营,他们懂得家庭气氛的一点点改变都会为整个家庭的觉醒增添力量。因此,阅读时请您时刻谨记,觉醒的教养方法需要我们一步一步、逐渐深入地展开探究。
我再重复一遍:一切从这一刻开始,从最普通的状态开始。
做个觉醒的家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教养工作不是知识型的工作,它是一项细水长流、耗神耗力的工程——我们要同孩子进行精神交流。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清醒地知道自己是如何对孩子施加影响的,不然就无法在教养过程中满足他们的真实需求。因此,身为父母,我们给予孩子最隆重的礼物就是理解他们的能力,真正地看清楚孩子的人格是独立于我们的。反过来说,我们最大的愚蠢就是不能恰如其分地尊重孩子表现出来的种种天性。
第17页 :
要想觉醒地教养孩子,在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就必须敏锐地观察自身的行为。一旦认清了自己深层的精神世界是怎样影响我们的教养活动和长幼关系的,我们就开始认识自己的不觉醒和情感的印记了。
一旦开始追求长幼互动中的觉醒意识,我们就有可能会感到:不论自己的意图有多么好,但以往的行为模式依旧会重复出现。当这种情况频频出现时,我们会担心自己将永远无法实现觉醒。这种情况会令人十分沮丧。
实际上,一个觉醒的家长不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富有觉悟地教养儿女既是一辈子的修行,也是每一天的功课,更是敏锐地察觉自己深层的不觉醒的过程。每当我们在自己的行为中发现一次不觉醒的元素——不管它们多么微小——就会获得一次富有活力的转变。一次又一次地发现不觉醒并消灭它,我们的觉醒也就随之提升了。l米l花l书l库l ;http://www。7mihua。com
要想获得清明的心智和精神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身上都存有上一代人留下来的不觉醒因素,它有待我们去梳理整合。不觉醒是无法遏制也不可能被消灭的。无论我们拥有多么高的觉悟,不觉醒自有它的活动节律,它会不知不觉地渗透到我们的习惯、思想、情绪以及仪表之中。只有以孩子为镜,从他们身上见证自己的不觉醒,我们才有能力去调整它。
在本章终了之际,我想明确指出,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觉醒和不觉醒显然不是二元对立的,它们不是光谱的两个极端。不觉醒不是我们的敌人;相反,只要我们愿意努力,它恰恰为觉醒提供了生长的平台。
觉醒并非一个目的地。我们变得觉醒,并不意味着时时刻刻都能避免不觉醒。相反,觉醒的生活是一个不断行进的过程。没有人是彻底觉醒的,我们可能在生活的某一方面是觉醒的,在另一方面却是不觉醒的;在这一刻或许觉醒,到了下一刻就不觉醒。我们实现觉醒其实是为了见证不觉醒,如此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接近觉醒的状态。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将自身的不觉醒视作洪水猛兽;它并不可怕,反而是完善人生的一道门槛。
第3章孩子无需事事征得认同
不论孩子是婴幼儿还是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