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对决-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一言为定!当然……是你请客,我买单。”朱鹏使劲按捺住满心的快乐,不让自己笑出声来。
  柯蓝没跟他争谁请客谁买单,只是微微一笑,说:“那我去开会了。”
  朱鹏连声道:“你去你去!别耽搁了正事,谢谢啊!”
  放了电话,朱鹏把两人之间刚才的对话咀嚼回味了好几遍,越想越觉得心里舒坦,自己的表现也不错,除了最后那句“谢谢啊”有点莫名其妙,其他的还算正常。当靳小萌风姿绰约走进办公室时,朱鹏还有点魂不守舍,以至于看靳小萌的眼神如同看张思武或者陈超一样,竟没有一点靳小萌所期待的“那种东西”。
  “朱总,晚上约的是七点,恐怕六点不到就得去接张长浩,路上太堵了。”靳小萌说。
  “嗯……对,那就六点差一刻吧,跟行政部说一声,让他们派车,辛苦你跟车去接一下他吧。”朱鹏回过神来。

对决 第十二章(5)
“这是张长浩的一些简单资料,我从网上搜到的,他以前写过一本书,所以百度里有几十条关于他的信息,但都非常简单。”靳小萌说着,递给朱鹏一张A4纸。
  朱鹏接过来,扫了一眼,表扬她说:“做得不错,这就叫销售意识,时时刻刻想着去掌握对手的信息,以求主动。”
  靳小萌有些不以为然地说:“这就算做得不错啦?”
  朱鹏奇怪地看了她一眼,重复道:“不错。”
  靳小萌打开手中的活页夹,从里面拿出一本书,放到朱鹏面前,“那这算什么呀?”
  朱鹏拿起书一看,是本有些发旧的新书,似乎在某个地方呆了很久,书名叫《关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调研报告》,打开翻了几页,给人感觉像本拼凑起来评职称的那种书,无甚新意。
  “唔,既然我们在做教育方面的产品和服务,看看这些书总是有好处的。”朱鹏又翻了几页,终觉此书文字呆板、味同嚼蜡,便说:“我推荐看几本既有意思,又和业务比较相关的书给你吧。”
  靳小萌也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地发笑。
  朱鹏纳闷地合上书,看到书封上赫然印着“张长浩著”的字样,这才省悟过来,不禁喜出望外,捧着书左看右看,连声道:“好书,好……好!”
  “买这本书可费劲了,我去西单图书大厦查了个底朝天,也没有这本书,又去当当网去搜,也没有,后来终于想了个办法,找出这本书的出版社,果然找到了一堆库存,我赶紧就买了几本,人家还不要钱呢,说这些书反正卖不出去,马上就要化纸浆的……”靳小萌得意地说。
  朱鹏哈哈大笑,向靳小萌竖起大拇指,说:“干得好!这些话可不能让张长浩知道,否则咱们这个马屁就拍到马腿上去了。”
  靳小萌说:“你先看看这本书吧,别到时候装人家的粉丝,却不知道书里面的内容是什么。”
  “好好好,”朱鹏满意地捧起那本书,十分欣赏地上下打量了一下靳小萌,赞叹说:“秀外慧中,说的就是小萌这样的女士啊!”
  “得了吧,这时候才说这种话,一点效果都没有。”靳小萌站起来,也不知是真是假,生气地撅着嘴出去了。
  朱鹏立即坐下来,翻开书,开始研读这篇八股论文,不料这本书卖不出去是大有道理的,行文古板不说,内容也基本上就是对现有政策法规的诠释,几乎没有一句话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惟一值得称许的是作者的写作态度肯定是相当认真的,至少努力地在自圆其说。朱鹏凭着毅力,直看得耳鸣头晕、双眼发直,才大致弄清了书的内容,最后,强行记下了其中几句话,便把书摔在了桌上。
  张长浩直到七点半才姗姗来迟,朱鹏收到靳小萌短信,说已经到了,朱鹏便到包间门口准备迎接,远远看到靳小萌和司机张师傅过来,却不见张长浩的身影。
  转眼两人到了门口,朱鹏问:“人呢?”
  靳小萌恭敬地对旁边一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女人说:“这是我们朱总。”然后又转向朱鹏:“朱总,这是张主任。”
  朱鹏一怔,这才看到旁边站着个其貌不扬的女人,实在难以和“张长浩”这个气势如虹的名字联系起来,赶紧伸出手说:“张主任,久仰久仰!”
  张主任矜持地点点头,微笑着伸手和朱鹏握了一下,朱鹏将她引到上座,张主任将随身带的皮包放在身边,朱鹏看了一眼,就是那种很普通的皮包,她手上也没有饰品,腕上戴着块便宜的石英表,穿着也至少落后时尚五年。
  朱鹏暗暗嘀咕:马列主义老太太,不好对付。
  张主任刚坐定,便问服务员洗手间在哪儿,服务员领着她去了洗手间。她刚出去,靳小萌便伏在桌上笑了起来,说:“朱总,看来今天需要你使美男计了!”
  朱鹏深刻检讨道:“工作失误啊,怎么就没想到是个女的呢!”
  靳小萌说:“把你在机场展示的搭讪本领拿出一丁点儿来就成了。”
  “行,今天就来个老少通吃!”朱鹏说罢,叫服务员过来准备点菜。
  “朱总,”靳小萌凑过来看了看朱鹏,“我建议你用水把前面的头发弄湿一点,显得特帅,像个忧郁情人,听说五十岁左右的女人特别喜欢这种味道。”
  朱鹏气得骂道:“乱扯!你以为我是鸭啊!”一旁的张师傅忍不住大笑。

对决 第十二章(6)
靳小萌还要说,朱鹏止住她:“小心点,别让人听见了。”
  话音未落,张主任进来了,三人像什么事也没有一样向她微笑致意,朱鹏问:“张主任,爱吃什么菜?”
  “随便。”张主任挥挥手。
  最怕的就是“随便”,朱鹏试探着问:“要不来点清淡有营养的?”
  “好好。”张主任点头道。
  朱鹏笑道:“我听说,人的口味从小就决定了。看来此话不假,张主任还是保留着江浙口味啊。”
  张主任略有些惊讶:“你怎么知道我是浙江人?”
  靳小萌接口说:“张主任,我们朱总拜读过您写的书,是您粉丝呢!”
  张主任迷茫地看着靳小萌,靳小萌以为自己说错话了,和张主任迷茫地对视着。
  朱鹏猜张主任不知道“粉丝”是什么意思,便说:“她说我是您的崇拜者,您的那本《关于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调研报告》,我拜读过好几遍,上次我们开了一个小范围的专家研讨会,我在发言中引用了您书里面的几个观点,大家都说我的发言基本达到了副部长级的水平呢!”
  说着,朱鹏从包里取出那本书和一支签字笔,请张主任签个名,张主任满脸谦虚和自豪,慎重地在扉页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很感慨地拿起书翻了翻,见朱鹏在一些重要观点上用铅笔画了横线,心里很是高兴。
  朱鹏拿起菜单,点了个灌汤鹅肝虾丸,张主任立刻赞道:“这个菜点得好!”
  朱鹏颇感意外,幸亏自己没有太“随便”,看样子这张主任还是个美食家呢。于是朱鹏小心地把菜单前前后后细看了一遍,又点了个金沙酱扣鲨鱼皮,张主任便问服务员这菜是怎么个做法,服务员态度一流,也有刻意推荐的意思,略带渲染地细细向她描述此菜的做法,张主任听得很认真,点头道:“这个菜也有点意思。”见朱鹏在菜单上寻找,便说:“不要点多了,再加个汤就够了。”
  朱鹏点了个清汤越鸡,张主任很是开心,朱鹏又点了一份时蔬,然后将菜单交给张主任:“张主任,我看出来了,您绝对是大户人家出身,吃得特有品味,您帮我们点几个菜吧,让我们熏陶熏陶。”
  张主任被人看出大户人家出身,颇为感慨:“我爷爷以前是我们那儿的大地主,土改时被枪毙了,我曾祖父做过清朝的知府,进士出身,民国成立之后,国民政府几次请他出山,他都拒绝了,脾气倔得很。”
  朱鹏“啧啧”叹道:“难怪,三代人才能造就真正的贵族,您都四五代了,我看您的气质就是不一样,跟###有几分相似呢!”
  这个马屁拍得太正点了,张主任笑得花枝乱颤,旁边靳小萌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张主任点了几个凉菜和风味小吃,看似平淡无奇,却也颇有讲究,朱鹏问这几个菜和小吃的来由,张主任都说得头头是道,靳小萌也识相地融入气氛中,连声附和,只有张师傅默不作声,心里暗暗嘀咕:这老娘们,吃就吃了,哪来那么多废话。
  张主任不喝酒,朱鹏便点了扎鲜榨西柚汁。几个人一边等上菜,一边天南海北地聊着,靳小萌问:“张主任大学时候学的是哲学吧?”
  张主任说:“这个你也知道?哦,对了,作者介绍里面有。”
  朱鹏说:“我听大学的师兄们说,那时候,哲学系是最热门的系,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进哲学系。”
  张主任默认了朱鹏的说法,朱鹏继续拍道:“所以张主任的书里面思辨色彩特别重,说理性也特别强,这绝对跟学术根底有关系的,不像现在的某些作者,嘴尖皮厚腹中空,基本功都不扎实,还出来写书布道,一点社会责任感都没有。”
  张主任叹口气道:“朱总说得对!现在的风气的确有些不好,浮躁得很,像我们这代人那样认真做事的是越来越少了。”
  菜陆续上来了,朱鹏一边将盘子转到张主任面前一边说:“我看完您的书之后,有个疑问。”
  “哦?”张主任停止咀嚼,看着朱鹏。
  朱鹏说:“我在公司是负责EIP业务的,EIP就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智能化教育管理平台,所以对您在书中关于教育信息化改革的论述特别感兴趣,您在书中说,信息化的浪潮在未来几年内必然要席卷整个中国教育,当然,中间肯定也会有波折,但我们在实际业务开展中,发现这种浪潮有偃旗息鼓之势,很多省市的重点学校和教育机构对这种新产品似乎很不敏感,而这种新产品绝对是教育发展的新潮流,我觉得归根结底,这其实是对新技术的一种麻木!所以,我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