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硅谷时,李彦宏看到过,每天都有公司因为有了风险投资而开山立派,每天也都有公司因为囊中羞涩而关门大吉。
中国有句俗话叫“人穷志短”。
要想做到人穷志不短,很困难。
所以李彦宏认为,一定要在不需要钱的时候融资。
因为这样,新创业的公司在寻找投资的时候才能硬起腰板,以平等的身份来磋商具体事项。而投资人看到公司的经济状况良好,也就认为公司运作不错,很乐意进行投资了。
李彦宏曾经这样说:假如当时没钱了,而这时候有个投资商走过来说,我没有1 000万美元,但我有100万美元,我要占你30%的股份,那我们就完了。因为没有钱了,只好拿这样的条件去交换,这对于公司的成长将会是非常大的打击。也许有人会说,在此之前,马云一直拖到快没钱时才融资,而李彦宏却说“一定要在不需要钱的时候融资”,那么听谁的更靠谱呢?
答案是:两个人的话都靠谱。
马云之所以很风光地拒绝了38个想给他投资的机构,那是因为当时互联网产业的形势很好,找投资是很容易的事情。
所以,当时的马云不用太紧张。
但是,李彦宏在第二次融资的时候,互联网产业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是很大的变化。在这个时候,投资商们基本上是“谈网色变”,融资已经非常困难了。
所以,李彦宏选择了在钱没有花完时融资。
不管创业者选择什么时候融资,最根本的底线是保证公司要有资金运转。如果没有资金,创业项目肯定会失败。
李彦宏其实还是很幸运的,他还没有等到最困难的时候。因为,再过几个月之后——纳斯达克股市突然崩盘了!
2000年年底,纳斯达克股市突然崩盘,一直虚火旺盛的网络经济也在一夜间破裂。
在这个时候,即使是比李彦宏更出名的IT人士,也同样拿不到互联网领域的风险投资。
宏观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
李彦宏却可以轻松面对这些,至少短期内他不用担心生死存亡的问题了。
如果问一个企业家最怕什么问题,那十有*是:怕发不出工资来。
如果李彦宏整天都在担心员工工资的问题,百度就不会有什么发展前景了。
百度员工很幸运,他们似乎一直不用担心领不到工资。
在这种情况下,李彦宏可以腾出时间来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方向的问题了。
那么,也许有读者朋友会问:李彦宏的融资时间如此精妙,是不是他算计到纳斯达克会突然崩溃?
也不排除这种情况。
不过,股市本来就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所以,这个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
甚至,李彦宏自己也不会有确定的答案。
不管怎么说,是他超前而稳健的商业意识拯救了百度。
在这里,我们总结一下李彦宏的成功经验:保持充足的现金流。
李彦宏很重视公司的现金流,另外一名著名的企业家史玉柱也重视现金流。
不过,史玉柱的经验是用“流血”来换取的。
他是最著名的“失败企业家”。
当然,后来他又东山再起。
在经过“珠海巨人”事件之后,史玉柱就得出一个结论:企业什么都可以没有,但绝对不能没有现金。
所以,此后他特别害怕现金流断开。
李彦宏的转型设想(1)
早期的百度已经垄断了市场,而且百度的搜索引擎技术在当时是绝对领先的。
李彦宏已经成功地进行了第二次融资。
手里有钱。
所以,他应该不会有什么烦恼。
李彦宏确实没有太多的烦恼。
只有一个。
与钱有关。
那就是:盈利。
微软垄断了全球的电脑操作系统市场,比尔·盖茨成为了全球首富。
百度也垄断了中文搜索引擎市场,但是,这并没有帮助李彦宏成为中国首富。
他不仅没有成为首富,甚至还没有开始赚钱。
因为,百度还没有盈利!
百度怎么会在垄断市场的情况下还不能实现盈利?
很多人将早期百度不能盈利归根于纳斯达克崩盘,国内门户网站的日子不好过。
表面上看,似乎很有道理。
客户的日子不好过,那百度的日子不好过也是正常的。
其实,这并不是百度不能盈利最根本的原因。
根据我的研究,早期百度不能盈利最关键的原因是:中国的搜索引擎还没有实现商业化。
国内门户网站只是把搜索引擎作为一种对网民的免费服务,没有客户在搜索引擎里面投入广告。
既然门户网站只是一种免费服务,不能获得收入,那么肯定会压缩这方面的开支。
所以,市场的容量肯定有限。虽然从理论上来说,网民的点击量来讲,这可以是无限的。但是,门户网站不可能无限地投入搜索技术服务费。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门户网站通过百度的搜索技术服务,能够获得2 000万的利润,那么他们肯定会愿意付给百度1 000万服务费。
因为,这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利益。
所以说,怎么样将搜索引擎商业化,这是李彦宏思考的主要问题。
对现实不满意,就去改变现实。
但是,你一定要知道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不然,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的。
百度的盈利情况不妙,问题只可能出在两个方面。
一是技术实力。
二是商业模式。
那么,是技术实力的原因吗?
不可能。
当时百度的搜索引擎技术是绝对领先的。
不然,不可能占据垄断地位。
一个企业,在产品(技术)上没有问题,
但还不能盈利。
那问题出在哪里?
肯定是商业模式上出了问题。
现在,李彦宏要解决的就是商业模式的问题。
于是,他想到了推出独立的网站。
推出独立的网站,做一项可以赚钱的业务。
什么业务?
竞价排名。
竞价排名是什么?
竞价排名是一些搜索引擎公司所推出的一种按效果付费的网络推广方式。
是个什么样的广告方式?
广告主在购买该项服务后,通过注册一定数量的关键词,按照付费最高者排名靠前的原则,购买了同一关键词的网站按不同的顺序进行排名,出现在网民相应的搜索结果中。
比如,电脑商家可以购买“电脑”、“键盘”等关键词。
如果有客户在网上搜索这些关键词,就表示他们有购买的需求。
这样,这些在搜索引擎上做广告的电脑商家的销售信息,就可以优先被客户看到。
但是,可能购买“电脑”、“键盘”这些关键词的商家有很多。
利润越高、市场越大的关键词,肯定就越好卖。
那么,让谁出现在排名的第一位呢?
排名第一,肯定受关注的程度最高。
那么,就看谁出的价格最高了。
这和中央电视台每年一度的广告招标大会有异曲同工之妙。
竞价排名由美国搜索引擎overture于2000年开始首次采用(该公司于2003年7月被雅虎收购),后被多个搜索引擎所效仿和采用。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李彦宏的转型设想(2)
竞价排名的基本特点是按点击付费,广告出现在搜索结果中(一般是靠前的位置),如果没有被用户点击,则不收取广告费。
在同一关键词的广告中,支付每次点击价格最高的广告排列在第一位,下面其他位置同样按照广告主自己设定的广告点击价格高低来决定。
为什么是竞价排名?
李彦宏也在思考。
◎第一,现有的为门户网站做搜索引擎技术服务的商业模式,无法实现盈利,随着互联网经济的低迷,形势只能恶化。
◎第二,中国现在有数百万家中小型企业,这些中小型企业需要有一种适合他们的营销推广模式。
◎第三,百度在搜索引擎技术方面的优势可以在竞价排名业务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说服别人靠什么?
一流的口才?
还是察言观色的本领?
这些在各类畅销书中非常多见。
但是要真正要说服别人,唯一的办法就是分析到问题的关键,然后讲清楚这些关键问题。
最后,把自己与别人的共同利益画上等号即可。
特别是在商业领域。
利益第一。
李彦宏想得很清楚,风险投资商不是投资风险。
风险投资商需要的是回报。
李彦宏需要的是盈利,风险投资商需要的是回报。
百度转型做竞价排名可以实现这两点。李彦宏现在要做的是说服董事会,让所有董事都同意百度转型做竞价排名。
说服风险投资商,会碰到困难吗?
关于这件事,业界流传着一个故事:
2001年8月,深圳。
病倒在这里的李彦宏正在电话上和散布在新加坡、美国、北京的董事们争吵。
徐勇反对李彦宏跳到前台做搜索引擎,做竞价排名。“我们这样干,肯定会影响搜索技术的销售。”
董事们支持徐勇:“Robin!我们当时投资可不是让你做竞价排名!”
吵了3个小时,李彦宏怒了。“我他妈的不做了,大家也都别做了,把公司关闭了拉倒!”李彦宏猛地将手机朝桌上摔去。
我们再看看百度前副总裁梁冬在《相信中国》里的描述:2001年初夏,正在深圳养病的李彦宏,再次对竞价排名的模式进行了论证。长久以来,李彦宏对竞价排名如何实施的思考,可以用深思熟虑来形容,现在,最关键的是要说服董事会。在一个下午,百度深圳分公司的经理刘计平将李彦宏从医院接到深南大道旁边的深圳分公司,因为他要参加一个电话会议。
刘计平在办公室外看报纸、上网,听到在里面打电话的李彦宏声音陡然高起来。这个下午,给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