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剥削企业的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是剥削企业的人-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照这样算下去,世界上有多少企业,就有多少黑心老板。
  很多人往往过高估计自己,只算自己创造了什么,不算自己的消耗,更别说自己所取得的一切价值,必须依靠企业这个平台,而搭建这个平台所消耗的庞大费用,是需要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来分担的,是需要老板来埋单的。这些人只是局限于自己的那棵树木,不管它是大树还是棵树苗,而看不到整片森林;只看得见自己手边的这点业务,看不见整个企业的运作。
  俗话说: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才知父母恩。小孩子往往只看见父母的威风,却不知道父母的辛劳。
  一个人的成本到底有多大?
  据美国人力资源协会统计的结果:一个员工的成本是他所获得工资的5倍!
  也就是说,假如你一年的工资是1万块,那么,当年老板要为你支出5万块的成本。仔细想想,从你进入公司开始,要培训,要考核,要办公桌,要电脑,要文具,要占写字楼空间,办公条件不好了还得改善;你工作期间,要打电话,要上网,要出差,要和客户吃饭,要进行各种消耗,老板看你辛苦了还得埋单让你出去旅游散散心;财务得给你算工资,行政得给你记考勤,人事得给你评业绩……这一切的一切要远远大于你工资收入的那部分。
  还有一个最大的风险成本没有计算进来,回到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三个人的团队里面,其中有一个是贡献价值的,他的成本是5万块,但另两个是没有贡献价值的,他们正在孜孜不倦地剥削着企业。那个贡献负价值的家伙不断地制造亏损,抵毁公司的信誉,搞乱办公室气氛,导致商业损失、品牌滑落、客户流失,想想这些风险都觉得可怕!
  其实有很多账是只有老板自己清楚的,也许一年来有几笔生意赚了很多,但也有没生意的时候,可日常支出却不得不进行,公司必须还得运转。甚至有一些剥削企业的人制造的亏本生意,老板也得去埋单。公司要经营下去,总得扯平了算账,削高补低,才能维持。既然没生意和亏本的时候工资要发,奖金要算,那赚了钱当然也不可能全部分光,老板和员工的着眼点不同,算法自然也不一样。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
  “你的工资从哪里来?”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内涵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
  的确,有很多身处工薪阶层的员工,在多年的职业生涯里,月初期盼着发薪日,年终等待着大红包,似乎只要是企业的一员,每天上班签到、下班打卡,只要在位子上坐着,那么,领工资、领奖金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公司成本、公司利润”都是老板要考虑的事情,和我有什么关系。正是这种可怕的理念与意识,造就了一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每天浑浑噩噩、不求上进,工作低标准、低效率的人。这些人只要在企业一天,就在无情地剥削着企业,这样的人多了,企业必然会亏损甚至倒闭。
  任何一个公司不论企业目标描述得有多华丽,其基本的任务很简单——盈利,一个企业生存下去唯一的理由就是不断地创造利润。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工作是谋生的手段,创造价值是工作的目的,只有在所有员工创造的价值总和是正数的情况下,企业才能有盈利,员工才能获得报酬。正如惠普创始人比尔·休利特所说:“只有在员工为公司创造出丰厚利润的条件下,他们的奖金和工作才能得到保障。公司只有实现了盈利,才能把盈利的利润拿出来与员工分享。”

第一章 谁是真正剥削企业的人(3)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要去往外国,他把仆人们叫来并将他的财产交给他们。按照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币,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两千,一个给了一千。领五千的那个仆人随即拿去做买卖另赚了五千;那领两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两千;但那领一千的却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币埋藏了起来。
  过了许久,主人回来了,和他们算账。
  那领五千银币的又带着另外的五千银币说:“主人啊,你交给我五千银币,请看,我又赚了五千。”主人说:“好,你这又善良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给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那领两千的也说:“主人啊,你交给我两千银币,请看,我又赚了两千。”主人说:“好,你这又善良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许多事派给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那领一千的则说:“主人啊,我知道你的心事,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害怕,所以把你的一千银币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银子原原本本的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这又笨又懒的仆人,你既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当把我的银币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回来的时候,也可以连本带利收回。来人啊,夺过他这一千来,然后把这无用的仆人丢到外面去。”
  你会不会认为第三个仆人有些冤枉呢?他看起来也很忠诚啊,尽职尽责地为老板看管着财产。可是,从古老的中世纪到现在,作为老板,需要的不仅仅是你帮他守着财宝,更需要你创造出新的财富。
  这个道理被称为有名的“马太效应”。运用到职场中也是一样的道理,每一个公司生存的基本原则就是“利润至上”,千万不要以为做一个“听话”的员工就够了,评价你的指标归根结底就是一个要求——你能否为公司创造利润。公司的利润大小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员工的收入。幸福、美满的家庭需要经济保障作为基础,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生存状况都是和公司盈利状况息息相关的,同样,我们拥有的一切美好的生活都来源于对公司真诚的付出。
  从现在开始,把“领工资”这个词从脑袋里清除掉,我们的每一份收入不是公司“发”的,也不用你去“领”,而是通过我们真诚的付出、辛勤的工作所创造出的工作价值而赢得的,是我们自己“挣”出来的!
  裁员是怎么造成的?
  裁员,是很多企业家上任干的第一件事,杰克·韦尔奇1981年接手通用电器,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裁员,第一次砍了两万人,公司股票马上上涨。过了半年,公司股票又疲软了,他马上通过绩效评估又砍了两万人,股票又开始回升。于是,华尔街所有的投资客一致看好通用,铁腕领导造就辉煌企业。韦尔奇并没有因为一点点起色而“收手”,又过了半年,又砍掉了两万人。
  别以为在跨国企业就职就很自豪,这些大企业裁起员来往往也是“大手笔”!2007年,IBM公司计划年底前总共裁员3720人,两年前,IBM曾出台了一项13000人的裁员计划。摩托罗拉公司的裁员规模由2006年第四季度财报发布时的3500人扩大至7500人。阿尔卡特2007年年初宣布,公司将于未来三年内裁员12500人,目前这一计划正在实施之中。戴尔公司也在2007年内裁员近10%,约8800人。为了节约运营成本,增加竞争砝码,惠普裁掉了公司总人数的10%,即15000人。联想召开电话会议并宣布将在美洲、亚洲、欧洲和中东削减1400个工作岗位……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谁是真正剥削企业的人(4)
从员工角度来看,裁员是一件很无情的事情。是的,人和人相处久了自然会有感情,但感情无法带来利润,无法带来生存所需要的资本。对一些长期剥削企业的人,他们效率低下、反应缓慢、搞*、推诿责任、搬弄是非,最后导致企业变成一潭死水,大家同归于尽……
  据报载,2008年10月,由于担心“金融危机”,北京的心理问诊人数增加了一倍,其中有85%的人担心裁员后收入锐减。从这组数据能明显看出大家是多么担心裁员问题,其实我们应该更深入地了解裁员的深层次原因,每一个老板都希望拥有高效的员工,希望企业内的所有员工都是拉动企业前进的人。同时,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剔除那些贡献负价值、给企业拖后腿的人,因为这些人正在残酷地剥削着企业,这些人对企业的前进产生阻力,对企业内的所有优秀员工也是一种剥削。
  裁员,并不是挥刀乱砍,看谁不顺眼就砍谁,见谁和自己意见不和就砍谁,这是流氓打架。所有的老板不会糊涂到将企业的核心员工赶走,如果你为企业正在持续地创造利润,赶走你就赶走了一大块利润,哪个老板会傻到如此程度?
  员工甲对乙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
  乙说:“我举双手赞成你的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那样公司才会受到重大的损失,陷入被动的局面。”
  甲觉得乙说得非常有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后,他有了许多忠实客户。乙对甲说:“现在是时机了,要跳槽赶快行动。”甲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的确如此,不管你是否满意,你必须记住一点:你现在的薪水与地位总是与你贡献的价值相匹配的。不要去抱怨,如果你遇到了工作中的困境,甚至有被解雇的危险,那一定是你自己造成的。
  正如所有的努力、敬业终会有成绩一样,所有的懈怠、敷衍也终将造成困境。如果早点努力工作,也就没有当初的抱怨和现在的困境了。所以不要总是抱怨老板。问一问你自己,你为企业到底付出了多少?你到底努力了几分?你的付出是否大于收获?如果你是老板,会为自己的表现打多少分?会不会给自己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