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看着她,也低头沉思,忽然在他的脸上浮现出一个温和的微笑:“是啊!的确如此。但是我可以肯定一件事,你在这里一定做得很不错。”
停了一下,男子向前走了一步,接着把手伸了出来,并对着女孩说:“我可以为你祝福吗?”
女孩立即伸出了手,并温柔地微笑着。
只见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而女孩接着也用十分柔和的声音对这名男子说:“祝你好运!”
男子随后便转身离开,女孩目送他的身影消失之后,才转身回到柜台,将手中的第六枚戒指放回原处。
Z
每个人都有心地柔软的一面,这是人心的弱点,也绝对是人性的优点。
就像故事里的女孩与小偷,女孩紧抓住彼此类似遭遇的“同理心”,获得了对方的理解与同情,最终让事情有了转机。
甚至,我们还能大胆地预测,因为这份将心比心的相知与相惜,小偷的未来必定会有一个全新的人生。
与人沟通,依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方向,让每个人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如此一来,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那么多对立与争执。
只要彼此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即使人生有再多的难题,我们也都能轻松而圆满地解决。
第13节 改变心境,勇敢面对逆境
曾经有悲观主义哲学家说,我们出生时之所以哇哇大哭,是因为我们预知生命必然充满痛苦,至于迎接新生命到来的成人之所以满心欢喜,是因为世间又多了一个人来分担他们的苦难。
当然,这是消极、负面的论调,人生是苦是乐,都是内心的感受。
一切都得靠我们亲自体验,一如挫折,或许遭遇之时会让我们感到痛苦,但正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更加坚强、勇敢。
Z
巴柏有一个悲惨的童年,10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由于父亲是个长途汽车司机,经常不在家,也无法提供巴柏正常的生活所需,因此,巴柏自从母亲过世之后,就必须自己学会洗衣做饭,并照顾自己。
然而,老天爷并没有特别关照他。当他17岁时,父亲在工作中不幸因车祸丧生。从此巴柏再也没有亲人,也没有人能够倚靠了。
只是,噩梦还没有结束,在巴柏走出悲伤,开始独立养活自己之时,却在一次工程事故中,失去了左腿。
然而,一连串意外与不幸,反而让巴柏养成了坚强的性格,他独立面对随之而来的生活不便,也学会了拐杖的使用,即使不小心跌倒,他也不愿请求人们伸手帮忙。
最后,他将所有的积蓄算了算,正好足够开一个养殖场。
但老天爷似乎真的存心与他过不去,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将他的最后一丝希望都夺走了!
巴柏终于忍无可忍了,气愤地来到神殿前,怒气冲冲地责问上帝:“你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平?”
上帝听到责骂,现身后满脸平静地反问:“喔?哪里不公平呢?”
巴柏将他的不幸,一五一十地仔细说给上帝听。
上帝听完了巴柏的遭遇后,又问:“原来是这样啊!的确很凄惨,那么,你干吗还要活下去呢?”
巴柏听到上帝这么嘲讽他,气得颤抖地说:“我不会死的!我经历了这么多不幸的事,已经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害怕。总有一天我会靠着自己的力量,创造自己的幸福!”
上帝这时转身朝向另一个方向,并温和地说:“你看!”
接着,他对巴柏说:“这个人生前比你幸运许多,他可以说是一路顺风地走到生命的终点!不过,他最后一次的遭遇却和你一样,在那场洪水里,他也失去了所有的财富。不同的是,他之后便绝望地选择了自杀,而你却坚强地活了下来!”
Z
或许,从我们出生,哭出了生命中的第一声之时,我们就开始感受到,人生必定充满了泪水与艰辛。但是,也唯有这些艰难,才能突显出生命的可贵与不凡,让我们在撒手人寰的时候笑着离开。
其实,许多人的命运都像巴柏一般,经历了种种痛苦和磨难,最后的结果会有所不同,因为每个人承担磨难的心境不同。
唯有经过磨炼的生命,才能累积出坚强的生命力,也唯有历经风风雨雨的人,才知道生命的难得与珍贵。
第14节 挫折,往往来自错误的选择
美国自然主义作家爱默生曾经在文集中这么写道:“一个人怎样思想,他就是怎样的人;一个人做何种选择,他就是何种的人。”
一个人选择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会受到个性与惯性的行为模式左右,因此经常在不知不觉间犯下错误。
关键的机会往往只出现一次,一旦错过了,或许我们就再也等不到了。因此,别老是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琐碎的小事上。
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处理事情,我们便能抓住每一次重要机会,那么成功随时都可能到来。
Z
这是一则值得我们引以为鉴的佛教寓言故事。
据说,梵王在波罗奈治理国家时,菩萨是他的政法顾问。
有一次,边境发生了一场动乱,当地驻军连忙派人向国王报信,恳求增派部队前往支援。
然而,国王这时却自顾自地来到御花园休憩,并准备在花园里扎营。
在等候营帐安扎的时间里,国王看见侍者正将蒸熟的豌豆倒入木槽里喂马。与此同时,御花园里的猴子开始骚动起来。
忽然,有一只猴子飞快地从树上跳下来,从木槽里捞了一把豌豆,接着立即把豆子全塞进嘴里,随即它又抓了一把,这才满意地回到树上,愉快地吃着手中的豆子。
但是,因为吃得太急了,有一颗豆子从它的手中掉了下来,只见这只猴子居然不假思索地扔掉手上所有的豌豆,跳下树,着急地寻找刚刚落下的那颗豌豆。
结果,不仅那颗豆子没有找到,连手上原本的豆子也找不回来了。
国王看到这只猴子可笑的举动,禁不住问菩萨:“您对这只猴子的举动有什么看法?”
菩萨回答说:“国王啊!只有无知的蠢才才会因小失大啊!”
国王听见菩萨意有所指地这么说,这才想起刚刚使者来自边境的紧急报告,连忙返回波罗奈城去。
在边境骚乱的强盗们,听说国王亲征,决心把强盗赶尽杀绝后,连忙逃跑了!
Z
先别嘲笑猴子愚蠢,也别嘲笑国王搞不清楚状况。
仔细想想,我们是否也曾经像小猴子一样舍本逐末,忽略手中所掌握的机会,去追逐早已错过的机会?是否也像国王一样不知轻重,只顾着享乐而漠视眼前的灾厄?
我们的人生之所以充满那么多困顿和挫折,往往是因为我们在关键时刻做了错误的选择。
生活中我们有许多选择,而且每次在做决定前,我们都要先评估其中的轻重缓急,知道哪些是当务之急,哪些又是小事一桩。只有一一谨慎估量,才不致于因小失大,甚至导致无法弥补的后果。
第15节 不懂得变通,就不可能成功
学习时要多动脑,学问更要活学活用,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知识和学问所带来的好处。
我们可以见到,死读书的人多数无法将学问灵活运用,一旦发生状况,他们也只会生硬地搬出脑子里有限的知识,陷在矛盾与错误的生活中。
Z
大文是个卖糖的商人,每天都得到各村落收购糖。回家后,他再将这些糖分别包装进麻袋里,然后运到外地去贩售。
然而,在包装这些糖时,大文却经常把糖掉在地上,虽然他一点也不在乎,但是他的老婆却非常心疼。她总是等老公出门后,便将地上的糖一一拾起,并收集起来,存放在麻袋里。这件事她并没对老公说,只是默默收集,并默默放置在仓库的角落里。
第二年,因为各种因素造成蔗糖短缺,大文不得已停止了生意,但是,他也因此欠了一屁股债。
只见大文苦恼地叹着气:“唉!真是倒霉,今年的糖价这么高,偏偏缺货,这下子叫我到哪里生钱来还人家?唉!”
大文看着神情呆滞的老婆,又叹了口气说:“如果还有糖可卖就好了,这个时机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所欠的债务也就能还清了!问题是,我到哪儿去找糖呢?”
这时大文的老婆忽然双眼一亮,想起了仓库里的糖,她快步走到仓库里清点,居然累积有40袋之多呢!
她开心地走了出来,对老公说明一切,大文跟着老婆,来到他从未踏入的仓库里,并吃惊地看着40袋糖,开心地说:“老婆,太谢谢你了,没想到我们居然能绝处逢生!”
大文就靠着这40袋蔗糖,让生意转亏为盈,重新开始!
这个功劳当然归他的贤妻所有,而且这个奇迹似的消息,很快便传遍整个村落,甚至还传扬到镇上。
小镇里有个卖书报与文具的店主,也将这件事告诉他的老婆,老板娘听了之后,却颇不以为然地想:“哼,这有什么难的?”
为了能得到人们的夸赞,老板娘想出了一个方法。
从这天起,她每天都趁着老公不在时,将杂志、课本与年历等,各拿一本藏了起来。
到了第二年的年终前,“收藏”的书报累积了不少之后,她得意地邀请丈夫到收藏室来。
然而丈夫一看,气得差点昏倒:“天哪!你干吗跟钱过不去啊?这些东西如今都过时了,有谁还要?你……你……”
Z
不管是模仿还是学习,都要懂得灵活应用,绝不是生搬硬套就能获得同样的效果,就像文具店的老板娘一样,不懂得变通与应用,只会让自己错误地踏上以为可以通往成功的道路。
学习,最重要的不是理论的死记,而是知识的融会贯通,就像数学公式一样,我们背得再多,很快便又要忘记,但是,只要我们了解了公式里的解题技巧与原理,不管考题怎么变化,我们也都能迎刃而解!
因此,只要我们能将学问转化为自己的学识,把人们成功的技巧变通为自己的方法,那么就不会像故事中的老板娘那样将书报“收藏”至过期,而且就算真的有过期的书报,也可以再找到“清仓”的方法。
第16节 忙碌工作不是最好的生活
你没有时间吗?你是真的没有时间,还是根本不懂得分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