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并不以货币为中介。交换中也存在等价,但不是交换价值上的等价,而是具体价值之间的等价—从现代性扭曲的观点看,是物物交换的等价,即QP层面上的等价。这种等价与其说是物质基础上的,不如说是建立在心理基础上的,准确地说是建立在心物不分基础上的。
到了网络经济时代,情况又复杂了。因为知识不同于物品,它的使用价值边界天然就不清。不像面包,吃一口少一口;知识“吃”多少“口”,还是那么多,甚至可能越“吃”越多。这种特性,在经济学中叫外部性。知识的特点,具有消费时的非排他性、非对抗性。这里的外部性,就相当于原始“礼品经济”中的“豪”和“礼物之灵”,可以越出自身边界进行交换。发展到知识经济高级阶段后,知识产权根本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用巴泽尔的产权分析理论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巴泽尔的产权概念,基本上“还原”到可以解释原始社会了。他认为,产权就是对公共领域的占有。这是《圣经》中早期人类的典型观点。知识由于处在公共领域,圈占它的制度成本必然高于占有私人物品的制度成本。用“礼品经济”的观点解释,就是知识中有个“豪”,如果你非占有这个“豪”不可,把这个“库拉”给“干掉”了,当成了“其图姆”(kitoum,原始人指的非礼品用途的普通财产),那么你这个“库拉圈”就循环不下去了,意思是知识生产就不可持续了。而知识经济要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的平衡条件必须是知识消费与知识生产互为因果。
知识如何“等价”交换呢?如果知识成为社会财富的中心,等价交换原则又难以适用,天下岂不大乱?受原始“礼品经济”启发,人们发现了后现代“礼品经济”的规律。
后现代经济的“原始”特征
后现代经济当然不是原始经济,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是工业化高度发展后自我扬弃的结果。但话又说回来,“扬弃”这个词,除肯定的意思外,还有否定的意思。在否定工业化的弊端的过程中,后现代与前现代有某种否定之否定意义上的肯定关系是不足为奇的。后现代经济与原始经济最大的“同”,就在于价值的非同质化、非一元化。原始经济是自然神秘的超一元化,后现代经济是个性化的多元化。 。。
第二章 后现代经济——交换(8)
由于同一个效用可以对应多个价值,原来“一元等于一元”的等价交换就出现了问题。在图2…2“后现代交换的元问题”中,现代性的规范是,在埃奇沃斯方盒中的交点X上,交换双方达成交易。如果这个点是在K集中的任何一个位置,都会被认为是违背经济人理性的,是不经济的。但在后现代经济,如高科技“礼品经济”中,一元价值与一元效用不对等,可以是一种常态,是“经济的”。后现代经济的交换论,并不否认在X点交易的合理性,但它更看重的是多元化价值领域的交换问题。
价值论上的争论
这个问题不是今天才提出的,价值论方面的争论由来已久,几乎与主流经济学的历史一样长。这里的“门道”,在于价值的定义不同。主流经济学自马歇尔以后,已不再有“主观价值”这样的概念。他们说的效用价值,实际上也是客观的价值,其价值可通约就是其客观性的表现。而“主观”价值,既不属于使用价值,也不属于交换价值,而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外的第三种价值,它具有不可通约性,是标准的个性化价值。
把个性化价值称为“主观价值”,其实并不确切。被称为“主观价值”的这种价值,最大的特点是“以人为本”的价值。也就是说,其价值不是验在功能(效用)上,也不是验在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上,而是验在人体上(所以叫体验)。因为人体总是一个一个的,人体又是有感*觉的,所以常让人混同于“主观”这个概念。
对于这个第三价值,边沁称之为快乐,帕累托称之为福利,鲍德里亚称之为象征价值,卡尼曼称之为体验效用,布瓦索称之为信息价值。我认为,用“意义价值”这个词概括性更强,所以我下面会用意义价值这个概念,与上面那些概念指的是同一回事。意义价值存在于波普尔所说的世界三之中。
相对于交换价值,意义价值代表着人性的不同方面。交换价值代表人性的本质的一面,意义价值代表人性的高级感性的一面(使用价值代表人性的初级感性的一面),它们共同构成完整的人。如果把生产当成彼岸,消费当成此岸;那么交换价值是离岸价,意义价值是到岸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人的平均价值构成离岸价,而人的自由劳动时间、人的个性化价值构成到岸价。以人为本,是以此岸之人为本,也就是以具有人体的人为本,以感性的人、活生生的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回到人本身这个“岸”上;而彼岸代表人的本质,代表着人的社会化的方面。因此,它是不带人体的人,经济学上叫做经济人,或经济人理性。当然,这里的离岸价也构成到岸价的一个部分。因为人本之人,人的感性存在,不能脱离人的本质而单独存在。人的复归,就是指人的本质向人的存在复归,而不是单指人的存在。
工业化在人性上的历史局限性表现在,以为解决了社会化问题就船到码头车到岸,不考虑具有人体的人其差异性和个性的价值所在。然而,有钱不快乐也是白搭。经济发展了,人民不满意也不算数。信息化价值观的历史进步表现在,光有交换价值(有钱)还不算到头,要有意义价值(快乐)才是归宿。要拉离岸异化之人,“回头是岸”,回到人本身。
至于计量收费的事,是个小case。马歇尔那时没有解决快乐测度方法问题,不等于现代人不能解决。当然,不是去测什么“多巴胺”、“肾上腺素”,而是采用一种叫锚定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期望理论为此还获得了诺贝尔奖,这种方法目前在美国流行的行为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中已成为主流方法。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后现代经济——货币(1)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对于货币论来说,表现为坚固的华尔街正在烟消云散,而各种虚拟货币正在出现。一方面是美国金融危机,将货币与信贷的矛盾充分暴露出来;另一方面是新兴的互联网增值服务,正在出现哈耶克所说的“货币的非国家化”。
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后,新的货币世界将是什么样子?
未来的线索就在今天的现实中。我们看到两种虚拟经济正在相互竞争引领货币的地位,此消彼长:一种是金融的虚拟经济,一种是信息服务的虚拟经济。未来属于后者。
后现代的货币,正以个性化的、分散化的、与服务结合在一起的特点,呈现在人们面前。它将网络中的个性化何以可能的问题具体化为网络中的个性化交换中介何以可能的问题。
坚固货币之死与虚拟货币之生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的重要事件,并已波及中国。此次金融危机的症结在于“工业病”。要从根本上克服此类金融危机,需要对现代化本身进行升级,用信息化矫治“工业病”。
《时代周刊》选出的年度十大金融灾难事件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十大新闻之首,而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倒闭事件则位列《时代周刊》选出的年度十大金融灾难事件之首。雷曼兄弟倒闭,触发金融界连串倒闭潮,并波及全球金融市场,从而衍生出更多金融灾难,影响实体经济,导致美日欧多国经济陷入衰退。
1。雷曼兄弟倒闭,信心崩溃
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由于投资失利,在谈判收购失败后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协助挽救濒临破产的贝尔斯登,却拒绝出手拯救雷曼兄弟的做法惹起重大争议,市场信心崩溃,一发不可收拾,股市一路狂泻,为美国日后拯救美国国际集团(AIG)和推出7 000亿美元救市方案埋下了伏笔。
2。 CDS拖垮AIG
全球最大保险集团AIG承保数以百亿美元计的信贷掉期合约(CDS),由于CDS巨额亏损,AIG无力偿债。为防止AIG拖垮全球金融体系,美联储紧急宣布以1 000亿美元支援AIG。
3。三大汽车公司濒临破产,求助国会
由于信贷紧缩,竞争力江河日下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出现流动资金短缺,加上汽车销量暴跌,公司财政陷于困境,营运难以为继。三大汽车公司要求国会提供340亿美元紧急援助,否则工厂倒闭将导致美国550多万人在3年内失业。
4。花旗裁员“卖身”,市值跌九成
金融界“巨人”花旗银行曾是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但敌不过金融危机冲击,股价一度从高峰下跌九成。花旗2008年宣布全球裁员万人并出售资产套现,需要美国联邦政府注资200亿美元,同时要为花旗逾3 000亿美元资产作担保,避免花旗倒闭。
5。华府接管“两房”,自酿苦酒
美国房屋抵押贷款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合计持有或担保约半数美国房屋按揭贷款,由于房地产市场崩溃,“两房”陷入财政困难,被迫由政府历史性接管。
6。 3A债券不安全,资金失避风港
导致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元凶之一,正是一些被列为“安全”的投资产品,包括拍卖利率债券、联邦基金和债务抵押债券,不少都获得评级机构AAA级别。曾被视为非常安全的货币市场基金,资产价值亦跌破每股1美元的长期稳定价,迫使美国财政部推出货币市场基金资产担保计划,以免触发赎回潮。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后现代经济——货币(2)
7。评级机构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