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世纪精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德鲁克世纪精选- 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合格的年轻人吓跑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2章 赫姆和吉妮亚(11)
但是,母亲不是泛泛之辈,而且是个不折不扣的自由派,成绩又是绝顶的好,同时还是个危险的极端分子,因此家中亲戚都曾坚决反对这个人来做母亲的监护人。
  那些想要克服家庭障碍、通过考试的女孩,常常会受到恐吓。然而,在纳粹入侵的二三十年前,维也纳却出现了一位女性小儿科权威医师,也就是我们敬爱的“特鲁迪(格特鲁德的昵称)阿姨”。她和我们家族没有血缘关系,而是和父亲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在我小时候,特鲁迪阿姨是欧洲唯一的女医师,并在大医院担任主任等要职。然而,在奥地利各大医院的主任中,只有她没有得到那令人羡慕的名衔——“教授”。一般只要是主任就应顺理成章成为“教授”,唯独她没有。
  当年,她一心一意进医学院,没有人能阻挡或说服她放弃。然而,校方却叫她坐在最后一排,绝不可提出任何问题或是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在上学、当实习医师那几年的穿着打扮一定要和其他男学生一样,亦即穿衬衫、打领带,加上长裤、夹克等,才不至于“惹人注目”。即使特鲁迪阿姨容貌出众,美丽动人,而且人家并不会搞错她的性别,她还是规规矩矩地打扮成标准的男士。她的医学学位证书更是写着格特鲁德·比思“先生”。制定这些陋规的人不是个反女性主义者,就是个专讲歪理的官僚,然而这个人却是她自己的伯父——那所医学院首屈一指的解剖学教授。他在特鲁迪阿姨还小的时候,就鼓励她研究医学,特鲁迪阿姨的数学和物理学都是他亲自教导的。通常女生在参加大学入学考试时,几乎没有人准备这两个科目。
  精修学校(finishing school):为已受普通教育的青年女子进入社交界做准备的一种私立学校,内授音乐等课程。女生进大学最大的障碍还在于,没有一所女学生可以就读的大学考试预备学校。女生虽然可以进中学,但是却少了两年大学入试准备课程。16岁,也就是中学毕业时,女学生通常进私立“精修学校”,修习以文化和礼节为主的课程。当然,这些女校不会教大学考试的主要科目,她们只研读现代语言、文学、音乐、艺术,还有一点点植物学,而拉丁文、希腊文、数学、物理以及基本的历史常识都是大学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如果教育体系一直是如此,女学生就没有通过大学考试的希望了。不管是“明智”的*门,还是“开明”的社会大众都认为应当如此。
  因此,吉妮亚计划创办一所专为女子而设的大学预备学校,执意向当前的教育系统挑战,而且绝不含糊。就像所有的激进分子一般,她也是古爱尔兰定义中的“爱好和平者”:先把对手打倒再说,然后才愿意好好地听人解释。她在最繁华的地段租了一大栋公寓,然后准备请老师来授课。不消几天,她就发掘了一些热心教育的老师。他们都年轻、充满热诚,且是在政府机关任职的自由派。她先在他们那儿登记上课,上了几堂课,就决定请这些老师到自己的学校任教。她认为这些老师不但教得好,不专制,而且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我父亲就是她请来的第一个老师,赫姆则是第二个。有一次我问父亲:“吉妮亚到底是怎么说服您的?”
  “你应该很了解她。她不是说服我,而是‘命令’我去的。有一天,我在办公,听到有位‘努斯鲍姆博士’来访。我看到的是一个矮矮胖胖的女人,剪个小男孩发型,身穿鲜艳的苏格兰花呢装,一句问候的话都没有,劈头便问:‘你愿意教星期一、三晚上,还是二、四晚上?’我吞吞吐吐地说,我星期一晚上通常都有事,吉妮亚就说:‘好吧,那你就教二、四晚6点半到9点吧。我们会帮你准备晚餐的。’”这就是吉妮亚,她这种作风我自己也领教过。 。。

第2章 赫姆和吉妮亚(12)
然而,大家还是对她开设学校不以为然。学生从哪儿来呢?由于家人反对,那些女生的学费恐怕没有着落。吉妮亚于是在维也纳报纸上登了全版广告,宣布招生事宜以及为大学考试所教授的科目,而且男女兼收。广告下方还有一行小字:“无须在意学费,收费标准可商榷。”
  我母亲上完一节讨厌的梵文课后,刚好看到这则广告,于是立刻取出她那不值几文钱的珠宝,打破了存钱的小猪扑满,匆匆忙忙拿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就往广告上登的地址跑。母亲当晚就开始上课了,吉妮亚还到我家里要求与监护人一谈。他当然拒绝付学费,不过吉妮亚很富有,愿意帮母亲预付学费,等母亲拿到了继承的财产再说。即使是身无分文的女孩,吉妮亚也可以帮她找到奖学金。
  据说,开学的前两周,报名者已有300人之多,其中有100个是男生。不过,吉妮亚却告诉这些男生,他们还有其他学校可以念,所以就婉拒了他们的入学。在这申请入学的200个女生中,得到入学许可的有五六十个。两年后,有30人顺利通过了大学入学考试,而且名列前茅。为了庆祝这个空前的胜利,吉妮亚嫁给了赫姆。过了两年,吉妮亚的学校已经得到教育当局的认可,成为奥地利第一所真正的女子大学预校。就在几年前,德国才刚成立这样的学校。吉妮亚在奥地利创办的女子预校也比法国要早10年以上。在吉妮亚学校成立的翌年,奥地利出现了第一所男女生兼收的小学。到了1910年,吉妮亚的学生已有600人之多,并准备迁校,搬到维也纳第一栋四层楼高的办公大楼。这种大胆的作风又让维也纳人吃了一惊。在我印象中,只有这所学校没有尿骚味或是地板蜡的味道。
  当时,吉妮亚才刚过而立之年。
  这所施瓦兹瓦尔德学校日益蓬勃,直到希特勒侵占维也纳,令这所学校关门为止。不过在建校成功之后,吉妮亚却慢慢淡出了。虽然如此,她仍不想完全放弃教书这件令她满足的事,当有老师缺席、生病或是请假时,她就充当代课老师,一星期总会上几堂课。
  她实在是个非常有魅力的老师。这么多年来,在我看过的人当中,只有舞蹈大师玛莎·格雷厄姆可与之比拟,散发出同样的魔力,让学生目不转睛。但据我所知,玛莎·格雷厄姆除了现代舞之外,没教过别的。吉妮亚却是任何科目、任何程度的课程,从一年级到最高深的十三年级,都可一手包办。我中学并不是在施瓦兹瓦尔德学校就读的,因为这所学校只收女生,但我常往那儿跑,因为有好几年,我无可救药地爱上了那些女生,爱慕的对象一次还不少于三个,而且过几个星期又爱上其他几个,就这样老是陷入没有结果的单恋中。但我若听到吉妮亚要代课的话,就把那些女孩抛到九霄云外,偷偷地跑到吉妮亚那儿去了。
  她不讲笑话,不说故事,只是下令,就有本事让三年级的学童着了迷一般练习乘法表。她说:“你可以做得更好。”或是,“你必须在7的倍数上多多加油。”她追求完美的个性深深地影响了这些8岁大的孩子。我也听过她对18岁的学生朗诵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作品《波斯人》(The Persians),作为准备入学考试的语文课程。吉妮亚坚持他们要逐字翻译,因为这就是大学考试将采取的方式。下课前15分钟则停止练习,她以平和而带点沙哑的声调念着历经沧桑的薛西斯一世和合唱队之间最后的对话,把那种悲伤、哀凉表露无遗。突然间,课堂上的每一个人都被静穆震慑住了,久久不能动弹。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2章 赫姆和吉妮亚(13)
薛西斯一世(Xerxes,约公元前519—公元前465):波斯国王,曾*埃及叛乱,率大军入侵希腊,洗劫雅典,在萨拉米斯大海战中惨败,晚年深居简出,为宫廷的阴谋者杀害。因此,除了偶尔代课教个几小时,吉妮亚已经慢慢淡出这个自己一手创办的学校。她成立了一个信托委员会来管理学校(我父亲一直是这个委员会的主席,直到希特勒入侵为止),并为学校聘请专业的行政主管,自己则辞去所有的职务,根本不向学校领取分文。严格说来,她对办教育的兴趣不很浓厚,更别提管理学校了。她之所以兴学,是因为不这么做的话,女性将永远被摒弃在大学的门外。一旦目标达成,她的兴趣也就转移了。
  之后,她努力为各种社会活动奔走,以解决或缓和某些问题。比方说,为了帮助在前线作战军人的妻儿,使他们不致终日活在忧虑的阴影下,吉妮亚在1915年成立了“家庭营”。在大战结束前,吉妮亚曾经一口气办了十来个家庭营。俄国战败投降时,还有数十万的战俘滞留在奥国,这些人处处可见,简直快收容不下了。在奥地利还有许许多多中上阶层的太太们,因先生上战场,天天在等待与忧虑的煎熬中度日。于是吉妮亚不顾那些将军的大声斥责,把这些妇女集合起来,成立了一支义工大队,为俄国的战俘提供人道援助。接下来,还组成“儿童营”呢,这在欧洲可是创举,这是为了那些父亲战死的孩童组织的公益团体。1917年,饥荒侵袭时,吉妮亚便办了“合作餐厅”,每个家庭只要付一点钱,就可以到这儿享受一顿简单但富营养的午餐。1919年,正值饥荒严重肆虐,维也纳就有15~20个这样的餐厅。1923年初,奥地利的货币终于稳定下来,德国却突然遭受通货膨胀的大难,吉妮亚的合作餐厅也就越过国界,在柏林生根。
  在危机解除、大功告成后,吉妮亚结束了柏林的合作餐厅。这会儿,她的“公益活动”又转向了,摇身一变成为小老百姓的“包青天”——没有任何官方头衔,也无任何酬劳,却代表个人四处奔走,与繁文缛节以及冷酷无情的官僚体系作战。就在这几年当中,“文件”开始变得重要。现在实在很难想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