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世纪精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德鲁克世纪精选- 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情的官僚体系作战。就在这几年当中,“文件”开始变得重要。现在实在很难想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护照、身份证、工作许可证和驾驶执照等都不存在,没有人需要这些东西,甚至连出生证明都没有。突然间,一个没有证件的人就不足以为人了,而且还得将各种文件小心地收藏好。维也纳到处都是没有文件的人:因为俄国大革命涌来的难民就有好几千人,布达佩斯也有很多人往维也纳跑,沦为难民;在这之后,所谓的白色“反恐怖”又产生另一批难民;还有不能回家的战俘、没有退伍令的返乡士兵,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的人。
  这些可怜无助的人可说是20世纪初战乱、变动的受难者,最后都到了吉妮亚学校里那间拥挤不堪的小办公室。那儿有四部电话,成天响个不停。吉妮亚接了电话后,先仔细聆听,问几个问题,然后再请一个秘书打几通电话去查证来电者所言是否属实。她很厉害,可以大概听出哪些人是存心诈骗,哪些人才是真正受到命运捉弄的。不过,她也知道,自己一定要搞清楚真实情况,才能为人交涉。
  “大家都在等着看好戏,看我哪一天被一个冒牌艺术家骗了。这样,就认为我完了。”她说。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2章 赫姆和吉妮亚(14)
秘书在核对的时候,她就在一旁闭着眼睛思考,拟出一套策略,之后又变得生龙活虎,到处打电话。当时,她已经相当出名了。政府机关、专业组织和企业界等上层社会很少有人不知道她的大名。这些要人娶的多半是吉妮亚教出来的女学生,或者自己的女儿或侄女就在吉妮亚的学校就读。吉妮亚办事时,总是直接找最高负责人,不管认不认识。然而,除非知道要做什么,否则她绝不会打电话过去。她的至理名言就是:“不要问一个人该怎么办,直接告诉他怎么做就可以了。”她又说道:“如果这么做不行,或是有更好的方法,那人自然会回来告诉你。但是,你不告诉他们怎么做的话,他们就什么也不做,只会‘研究研究’而已。”还有,吉妮亚不会求助于人。她只是借着“施惠于人”的方式,直截了当地告诉别人如何解决难缠的问题。
  “您不是为了某件事担心吗?我已经找到问题的答案了。”这是她的开场白,然后才说,“我想您最近可能很忙,没有时间回某某女士的电话。还记得她吧?年纪轻轻的,丈夫就战死了,三个儿子还在上中学呢。这些孩子应该可以得到学费减免吧。她的丈夫在俄国成了战俘,在俄国发生革命和内战之后下落不明。据他的战友带回来的消息,他已经死了。当然,这样是无从拿到死亡证明的。我晓得您的立场很为难。不过,想想看吧,假如这位战士可以生还、回家,提出申请的话,这些孩子因为是退役士兵的子女,不是也可以得到学费减免吗?如果有死亡证明,他们的母亲一样可以提出申请。我想,我们现在可以先把学费减免条件审查放在一边,我会请这位太太带一份文件到您的办公室,您就帮她签个字吧。您还认得我的助理吧?她是您侄女苏茜的同学呢。她会陪这位太太去找您,您只要签字,她就会帮您把文件送到相关单位。这件事大概用20分钟左右就可以办妥了。能帮您处理好这件事,我实在太高兴了!”
  多年以后,不知是在50年代还是60年代,我也如法炮制,看看吉妮亚这招到底管不管用。我那时是纽约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有一天,一大批前任将官突然蜂拥至我的办公室,询问我的意见并要求协助。这些都是曾打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年将官,因已到达一定的年纪,军方要求他们退休,除非他们能晋升到更高的职位。这些人之所以来找我,是因为想在学校拿个博士学位,并在大学谋得教职。其实,这些中年人需要的就是一份工作,以重建自信,证明自己还有能力以及男性气概。但是,他们都只有在军方服务的经历,不是陆军,就是海军、空军,在45岁时,突然被宣告“不合晋升条件”,犹如晴天霹雳一般。
  我就套用吉妮亚的招数,先了解这些人的经历和专长,接着调查他们说的是否属实。一开始,给长官或同僚打电话时,我还有点不好意思,因为这些待价而沽的将官就在我办公桌前。但是,这事还是非做不可。我想清楚了他们适合担任的工作,就开始打电话。
  我的开场白也是一样:“您好,很冒昧打电话给您,不过我想我可以帮您一点忙……”那时,每个人在应用电脑方面都有一点问题,这么说可是百无一失。
  “我为您找到一个最好的人选来帮您解决问题。如果您动作快一点,应该可以招揽到这个人。他就是前某某司令官,加州西边美尔岛海军基地的电脑系统就是他完成的……是的,我想他在一个小时内,就可以到您的办公室了……能帮您这个忙,我真是太荣幸了。” 。。

第2章 赫姆和吉妮亚(15)
这招可说屡试不爽,如果有一点问题的话,对方通常会说:“对不起,等一下!您说的这位先生好像是我朋友要找的人。我这个朋友是哥伦比亚大学出身的企业经理人,昨晚我们一起搭火车时,他告诉我,他需要这样的人才来帮他解决问题。请稍候,我现在立刻用另一部电话跟他联系。”
  不过,吉妮亚的功力还是比我强多了,而且她所处理的个案,常常是高难度的。即使我照着她的方法,帮那些人安插了职务,而且通常第一次打电话时就办成了,我还是觉得吉妮亚所表现的诚信实在无人可比。后来我发觉,最难的要算是审慎诚实地告知申请人的条件与缺点,这点实在是太重要了,但要在申请人的面前明说,可是不易,例如:“他所能做的就是建立电脑系统,其他事情请别叫他做。”或者是:“如果清楚地指示他该做什么,他会做得很好。但是,要他运用一点想象力,可就难了。在这方面,他完全不行。”可是,这些话还是要说,不然就失去了自己的信用。
  我记得有时候还必须说:“是的,如果要轻轻松松地拿到一个比较高级的学位,你或许还要花上3年的时间。然而,目前我实在无法帮你找到可能聘用你的雇主。”
  吉妮亚一方面和烦琐的文件表格作战,这些文件正如可怕的巨龙,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般慢慢地吞噬人性;另一方面,她也开始退隐了。当初她来到维也纳时,正值20世纪揭开序幕时,她还很年轻,刚拿到博士学位,之后一直是活跃的公众人物。就在她嫁给赫姆时,还开了家“沙龙”,然而那时她并没有用心经营。到了20世纪20年代,沙龙变成了她生活的重心——在这之前,只有在冬天的时候,每星期营业一两个下午;后来则是一整年经营,一周营业5天,其中有9个月是在维也纳的家中。之后,她又在隆尔兹堡附近的湖边买了一栋旧的度假饭店,加以改建,并邀请一些客人前来,当然这些人会付费的。这么一来,她的沙龙就可以全年开放了。
  那时候的美国还不知道“沙龙”为何物。即使是英国,我能想到的也只有两个沙龙:一个是18世纪末的瑟雷夫人(Mrs。 Thrale)为“自命不凡”的文学泰斗约翰逊开的沙龙,那时鲍斯威尔可说是第一个战地记者。沙龙中的人物经常出现在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的小说里,特别是《笨拙的年代》(The Awkward Age)一书。显然,他写作时,是参照真实的人物。沙龙在欧洲北部一样少见,特别是以德文为主的国家,只有在起源处,也就是法国,较为兴盛。因此,吉妮亚的沙龙可算是一个特例。后来之所以大兴,正如吉妮亚想的,因为沙龙不是个人的,而是一种公众活动。吉妮亚也知道,沙龙本身就是一种表演艺术,就像歌剧或芭蕾,其他表演艺术都是属于中产阶级和后文艺复兴时期的东西。我相信,她一定知晓,就中产阶级时代的表演艺术而言,只有沙龙不是为了迎合男性的自我和虚荣,不是为了使男性得到满足而摆布女人——歌剧和芭蕾就是这种例子。沙龙是女人经营、管理和主导的,可以提高女人的价值,并使她们得以掌控一切。
  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09—1784):英国诗人、评论家、散文家和辞典编纂家,被奉为当代文人的先导和文学泰斗。

第2章 赫姆和吉妮亚(16)
鲍斯威尔(Boswell,1740—1795):苏格兰作家,为密友约翰逊作传而闻名,除《约翰逊传》外,另著有《科西嘉岛纪实》(Account of Corsica)。在我的想法里,沙龙好比古代神秘的宗教仪式,是由女人所主导的,而文化大抵上还是以男性为主。男人控制人们的身体和心智,而古希腊伊洛西斯谷物祭典或是克里特秘教仪式中的女祭司却控制人们的灵魂——她们是没有姓名的一群,舞台没有她们的份儿,要找她们就到后台去吧。在20世纪初现代舞兴起以前,除了沙龙,没有别的以女人为主、由女人所控的表演艺术。
  吉妮亚也知道,即使是像亨利·詹姆斯那样敏锐的观察家,看到的也只是浮光掠影。沙龙所需投注的心力相当多,你得下工夫,整个活动看起来才会自然、流畅并有即兴效果。当然,我们到现在才学到这点,知道制作所谓的“即兴电影”,因为没有剧本,反而更辛苦,需要更周全的安排、准备;所谓不经彩排的广播或电视节目,事前必须考虑周详,要比那些有剧本、排演过的表演多花两倍的准备工夫。经过一番体验后,我们才了解,即兴演出和几个男人聚在一起信口开河是不同的。吉妮亚的沙龙就呈现即兴、自由、弹性和明快的风格。她之所以让沙龙成为这么成功的公众艺术,一定投注了不少心血。
  她的沙龙就是一种表演,从舞台设计就可以看出端倪。施瓦兹瓦尔德家位于维也纳中低阶级的住宅区。在1830年时,虽已靠近市区,还是很乡野的,但到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