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玩唐- 第2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王画参见后,武则天赐坐,说道:“今天朕对你的表现很满意。”

王画也坦然说道:“魏相公忠直,臣知道其中另有隐情,虽然不得知,但魏相公法不当死。”

“不错,能看到某些事情真相,这是智慧,可没有因此退缩,这叫耿直,回到京城后,没有为元忠向朕申冤,却到五郎府上,这是考虑到朕的感受,叫忠心。”说到这里,武则天顿了一下,说:“是不是今天上午朝堂,你很失望?”

王画老老实实地答道:“是,陛下,除了大多数臣子想为魏相公申冤外,还有一些大臣想乘机将我推到与张宸监对立的一方。”

武则天想到王画上午站在大殿里愕然的样子,呵呵一乐,说道:“人无完人,你的恩师也有许多时候在做错事,况且你岁数还小。吃一暂长一智吧。但你可知道,因为你们这些大臣要求朕释放元忠,以后会造成什么后果?”

说着将一份奏折递过来:“看看吧,朕等到这次与突厥人决逐有了一个结果后,就要回洛阳了。”

王画将奏折打开一看,上面是三起人口失踪案,共有五人失踪,但这五个人都是三卫中的将领。看到这里,王画已经隐隐嗅到一种阴谋的味道。

武则天通过他的表情,已经知道他猜出了什么,她慨然叹道:“这里的风景很好,昔日,朕与先帝经常在这里赏玩,但这一次朕前去洛阳,未必会再有回来看太掖池的机会。”

王画会意她这一句话中的意思。一个人手腕再强,也控制不了国家的,必须有无数的亲信,然后罗织出一张大网,从行政到军队,对自己效忠,这样才能将国家掌控于股掌之上。在这中间宰相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武则天当政时,斩杀了十四位宰相,宁肯杀错,也不愿放过一个对自己有不轨之心的宰相,以免造成更大的后患。

魏元忠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他不但有时候与武则天意见相佐,更是为李氏宗室摇旗呐喊,这样的宰相,武则天已经无法再掌控下去。最关健魏元忠德高望众,资历深,功劳大,号召力更强。如果这时候将魏无忠斩杀,对李旦与李显一干党羽是一个强大的震摄。

但现在这个结果,只会让更多的大臣蠢蠢欲动。王画知道一年多后的那次政变,不是算王画的本事,老武隐隐察觉出来,那才是真正的敏锐政治触觉。

可王画也没有敢吭声,一旦斩掉魏元忠,法不当死不说,牵连的后事更多,有可能又成了武则天前期的革命,酷吏横行。对于这样的政局,王画更不喜欢。

武则天站了起来,伏在栏杆上,看着连天的荷叶,清凉的秋风吹来,使她一头银丝有些散乱,她又说道:“朕也老了,正如你与嘉贞所说,朕还有几年好活?”

王画再次吃了一惊,这个小张同志真不够义气,这种话也禀报了老武。好在老武现在连儿子们在下面搞七搞八,想逼她退位都忍受了。如果换在前几年,自己这句话传到她耳朵里,今天上午早朝,一定会借机将自己下入大狱不可。

老武再次回过头来,对王画说道:“朕这一次喊你前来,是告诉你,五郎那边不用管,朕会为你说清楚的,去忙吧。”

王画说了声:“是。”

然而他看到老武站在飒飒的秋风中,一阵萧索,心中也起了一些悲怆之意。

王画很晚才回到家中,他还是低估了制作氍毹的难度,主要是配合的难度,人手是够了,速度也没有问题,可是因为配合的问题,不断地出错。王画只好站在旁边看着他们,不停地纠正过来。

到了家中后,却看到魏元忠与张说坐在客厅等他。

魏元忠站了起来,冲他一拱手,说道:“谢王中营相救。”

今天早上朝堂的事,他也听说了,所以对特地赶过来感谢王画的。老魏虽然耿直,可也不想死啊。

王画摇了摇头,说道:“魏相公,错也,非是我相救,是圣上不愿意诛杀相公,否则以我人轻言微,根本起不了作用。只是我给了圣上一个小小的台阶下,罢了。”

说完伸了一下手说道:“两位用过晚餐否?”

他是饿了,想要吃饭,顺便询问一声。没有想到老魏顺水推舟答道:“我们还没有,如果王中营不介意的话,我们就在你府上就餐。”

王画看着他,知道他这是有话要说,想回避也不可能。于是答道:“魏相公前来就餐,寒府蓬荜生辉,不幸荣幸之至。”

说完了让下人上酒菜,食不语。闷头吃完了,魏元忠说道:“某这一次前往南方,有可能一去不回了。”

南方天气湿热,一般北方人很难适应。所以以讹传讹,到了最后岭南一块大好的地方,想想后世那么多人到海南与深圳寻找生机,可现在却成了人们心中的畏途。所以老魏认为自己这是一去不回头了。

王画打断他的话说道:“魏相公,既然魏相公临别,我也有一些话儿要对魏相公说。”

“请说。”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话对不对?”

“对啊。”

“那么我想说一句,魏相公在君的问题上纠葛太久。以君现在的声名,造福百姓,有多少百姓将会受益。当然了,现在说这一切都迟了。我只想说另外一个问题,臣游学归来时就说过,百姓因为国家安定,人口越来越多,而田地却越来越少。这是国家真正的根本所在,可魏相公久在朝堂,也数度为相,但我却从来没有听过魏相公有什么好的建议。难道魏相公,只关注是谁做了皇帝?”

王画这句话问得很刻薄,魏元忠哑口无言。过了好一会儿说道:“可是朝堂不稳,谈何为民?”

“现在朝堂不稳吗?或者某些得宠的人,真正带着国家走向衰亡,而圣上一无所察?”

魏元忠说道:“可小人终归是小人,这些人不除,国家永远不得安宁。”

王画站了起来,不得不提醒,敢情老魏被人做了枪头,到现在还没有清醒过来。他伏在魏元忠耳边说道:“一旦圣上归天,小子请问魏相,朝堂真的没有纷争了吗?或者你有本事使相王、皇太子还有太子妃与太平公主殿下,相安无事?那么到时候相争起来,又有谁是忠,谁是奸?”

魏元忠愕然。

王画坐回原座,又说道:“其实在我的眼里,魏相公所做的事情,除了稍稍振作朝堂风气外,一无是处。就是这一点,还引起了今天这么大的争议。有可能魏相公所做的一切,连皇太子种植的棉花都不如。”

张说哑然。王画今天话锋太犀利了。

“我记得韦侍郎曾弹劾张宸监引宋霸子等蜀商列席。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无论士农工商,职业无所高低,只要能为国家养活更加百姓,创造更多财富,都是好的。地同样也无贫贱,岭南有岭南的优势,塞北有塞北的优势。岭南地热,但气候可以使庄稼三熟,同时河流众多,盛产鱼虾,更有无数果蔬,只要百姓适宜哪里的气候,如果真比较起来,比关中丝毫不逊。还有,哪里有广州大港,各国海商云集,带来大量税收。可为什么这个钱一定让大食人、师子人、南海人赚去?相公,可听说过穷波斯,名不相符也。因为国家灭亡,大量波斯人流落到唐朝,可就没有一个波斯人是贫穷的。如果这么多财富集中在唐人身上,将养活多少唐朝百姓,使他们从土地中解脱出来?腾出的土地又再次化解了土地危机,还可以为国家增加税务。别跟我说不要钱,士兵要钱制造盔甲武器与军饷,朝廷需要钱来兴修水利,振灾救贫。魏卿与张卿,都是人中之龙凤,既然到了岭南,何不妨在避去酷暑情况下,到处走一走,看一看,为我们大周增加一份新的生机?”

两个人都不好接话,王画这话意思是开发南方,同时着重经商,这两点现在都不可能做到的,南方除了当地人外,根本没有人愿意去。经商,几百年留下的传统,对商人鄙视,他俩人宁肯让老武下台,也不敢开这个口。

王画说道:“我知道很难。其实只要百姓幸福,何在意自己这一身清名。魏相,经过这次风波后,难道没有看透?”

魏元忠答非所问,说道:“我知道,皇太子那个棉花与你有关,对不对?”

“与谁有关重要吗?唯一的目标就是百姓生活能更好一点,这才是最终的正理。”

“那么某就放心了。”魏元忠说完就离开了。

放心什么?过了半天,王画才会意过来,既然王画用棉花扶持李显,那么不是张氏弟兄的人,老魏这是猜测,今天得到这个求证,所以才说了放心的话。至少自己在暗处是相帮李显的。

可怜的老魏,也许到了南方吃了许多苦头后,才明白,真相远不是他所想像的那样吧。

但这也使他对李显有些怨愤,明知道这时候谁出头,张易之兄弟就把谁恨上了,还要逼自己出头,李显将自己看作了什么?

这是王画冤枉了李显,老魏一倒,所有李氏宗族都慌了神,这一次老魏死里逃生,背后的意义却十分重大,败了,但绝不是惨败。李显本人也是一个没有主意的人,慌神之下,李旦与太平公主说什么就是什么了。还真没有想过出卖王画。至少现在棉花收成越来越好,武则天察看过好几次,也给他带来巨大荣辉,他还是从心里领王画这份人情的。

老魏很光棍,没有象其他大臣,因为贬去岭南,然后说我老了,生病了,多少有点旧情吧,说不定老武发一下善心,还真留在京城赋予一个闲职。几天后就离开了京城,前往岭南,临别时与武则天辞别,说道:“臣老了,今天前去岭南,十死九生。”

这一句话本来说得也不错,能让老武动侧隐之心。可他下边又来了一句:“陛下,他日必有思臣之时。”

老武不解,问原因。老魏指着服侍在武则天身边的张易之、张昌宗说道:“此二小儿,终为乱阶。”

张易之二人下殿,跪头叩道称冤,老武叹息一声。其实她现在心中杀机没了,还真想着老魏的能干,可老魏的执迷不悟让她十分失望。特别是她也听说过老魏到了王画家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