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叹了一口气说道:“希望他还惦念着安乐公主吧。”
如果现在王画连李裹儿都能取舍,说好听的,开始能成大事了,说句不好听的,能真正做一个野心家了。
直到此时,李隆基才明白为什么李旦会答应王画这个允诺。
正在此时,高力士悄悄来到相王府。
看到了李隆基,高力士欣喜地扑过来,高兴地说道:“世子,一向可好?”
“还好,力士在宫中可好?”
“好,就是想念世子,想死奴婢了。”
“孤也很想你啊。”李隆基热情地将他迎了进来,命人上茶。
李旦知趣地退下,让儿子单独与这个风流雅峻的太监交谈。
李隆基与高力士先是谈了一下潞州的风土人情,然后开始直奔主题,高力士说道:“世子,现在情况不妙啊。”
“力士,何来此言?”
“自从皇上下旨让宋侍郎返京为相,宫中禁军调动频繁,奴婢很担心有异变要发生。”
这也是一个坏得不能再坏的消息,李隆基与他十分亲密,也不隐瞒,直接问道:“力士,可有什么好办法?”
“难,难,难。”这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能让他连说出三个难字,那确实是很难。说完后又说道:“主要是禁军。”
“孤刚才也正在与父王谈论这个问题,却也不知如何化解,因此父王派人悄悄将你请来。”
“世子,这几天奴婢也在为世子打算,就不知道世子现在手中有什么牌?”高力士问道。
李隆基同样也不隐瞒地说了出来,高力士听后摇了摇头:“太薄了。”
“孤也知道太薄了,可唯今之计,就想寻一个可以信托的人,都十分困难,叫孤有什么办法?就是这三百虎贲,还是孤小心翼翼悄悄培训来的,唯恐被别人发现。”
“让奴婢想一想。”高力士垂下头沉思,一会儿说道:“有一个办法,你说的王毛仲与李宜德二人才干如何?”
“这两人皆是百人之敌,而且为人机灵。”
“那都有一个机会,虽然诸韦把持羽林军,可是一些韦家子弟对待手下十分残忍。但是世子你也知道,拱卫皇宫安危的羽林军将校皆是出身世家豪门,因此一些将校十分不服。王毛仲两人在京城十分面生,世子可以给他们一些闲钱,让他们化成其他的身份,奴婢在中间牵线搭桥,让他们与这些将校结交。能不能成,只能说谋事在天。”
“力士,你这条主意好啊。”
高力士摇了摇头:“还是不行,主要前几年羽林军清洗得太厉害,就是拉拢了一些人,力量还是太单薄。不过有一人,世子可以向他借力。”
“谁?”
“世子,猜猜。”
“张说?”
“不是,他只是一个文臣,现在多次与诸韦发生冲突,自顾难暇,怎么能帮助你?”
“郭元振?”
“更不是,此人虽然是边关干吏,新近立下大功,可是为人圆滑,未必肯冒这个危险相助世子。”高力士说的是本心话,但这一句话注定了郭元振的悲剧。
“那么是谁?”
“王画。”
“王画?力士,我知道他在钦州时,帮助过冼家与你们冯家,你也多次替他向孤说过好话。可是现在指望他能帮助我吗?你难道不知道,他与我父亲的矛盾?与我的矛盾?”
“世子啊,不能能一叶蔽目,奴婢身在棋外,看得很清楚。他也是希望国家强大,百姓富裕,然而这几年朝廷是怎么对他的?奴婢只说一件事,与吐蕃结怨,可以说是为了金城公主,为立正名。可为什么与突厥这么拼命呢?难道他不知道树立了默啜这个敌人有多强大吗?”
这一说使李隆基想起了另一件事,宋璟在信中向他提起一件事,王画说的国与朝廷似乎有区别。而且还隐隐提到这个国家是几千万华夏百姓的国家,而不是李家、曹家、刘家的国家。
魏元忠临去世前,也向父亲提过此事。
这让他觉得似乎与王画那两个问题有着莫大的关系,可真去想,又想不出答案。
这时候高力士又说道:“说到底,还是这一次张嘉贞着急了,提拨宋侍郎操之过急,或者就是调回京城,任相不任吏部侍郎,任吏部侍郎不任相,也许没有这么大风波。就不知道为什么皇上居然答应了。”
说到这里,他有些嘲讽,因为宋璟与王画关系极为密切,这一回又不但心王画谋反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发兵灵州?
李隆基这时候忽然说道:“我有两个问题要问你。”
说着将王画那两个问题来源说了一遍,说不定这个睿智的太监能找到答案。
“怎样做一个好皇帝?唐朝最大的弊病?”高力士喃喃道。如果换作一般人,早就出来了许多答案。但到了张说、高力士、张嘉贞这个层面,却知道可不是那么一回事。
想了好一会儿,他摇了摇头:“奴婢想不出来。但奴婢却知道这是一个好消息。”
“为何要这样说?”
“他为什么要问你怎么样做一个好皇帝?如果他自己想做皇帝,何必要问你,如果不是血脉不是正统,相信他如果做皇帝,也不会很差。”
虽然李隆基心中不服,可也不得不承认高力士这句话说得在理上。
“不过现在时间紧迫,世子可以一边想答案一边立即去做一件事。”
“何事?”
“如果用人,无非三种,以威用人,朝廷有纲常律法,军中有军法,逼迫手下士兵臣子百姓听从调遣。这也是最下乘的用人方法。有时候适得其反,所以史上多次出现士兵哗变,臣子叛乱,百姓谋反。其次以利用人,施恩图报,这也不是最佳的用人方法,如果一味怀柔容易让用下轻慢。其中最好的象王画与各大世家那种联合,同舟共济,所以绑在一条船上。可如果情况发生变化,更大的利益摆在眼前,还是会发生叛变。所以上位者,恩威并用,这是一种高明的用人方法。但还不是最上乘的,最上乘的是以德服人。象周武王用姜子牙,齐桓公用管仲,刘备用诸葛亮,符坚用王猛。”
李隆基已经明白他的意思。
高力士说道:“世界上没有化解不了的坚冰,就要看阳光够不够炎热。世子,去灵州吧。只有王画同意,才是现在唯一真正解决这场危机的办法。与岭南无关。”
最后五字是与李隆基打笑。
……
此时的洛阳,密谋商议的,绝对不止李旦一家,只是他们站在政坛的至高点上,看得更清楚更远。
无数达官贵人聚在一起,商议着各种阴谋阳谋。
同时,在上官小婉府邸里,上官小婉也在与一个人商议,她姨母的儿子王昱。
当时她引王昱为左拾遗,王昱就对上官小婉的从母郑氏说过一句话:“武氏,天之所废,不可兴也,今婕妤附从武三思,这是灭族之道。”
郑氏劝上官小婉,上官小婉不听。
后来经王画点醒,她心中才狐疑起来,当然造成这一原因还有武三思被李重俊杀死了。人活着还能想着武三思老帅哥的风流倜傥,一死也就百了。这也不是王画魅力不大,主要王画没有将一颗心真正放在她身上。
两人之间于其说是感情,不如说是联手自保,相互需要。
其实她已经在暗中与太平公主走得很近。
就是明知道王画与太平公主不和(她还不知道太平公主与王画的事),依然没有断绝来往。没有办法,为了生存,不得不狡兔三窟。
李显一步步紧逼,上官小婉也意识到有可能韦氏要发作。
她在心中逐磨了一下,拿韦氏与武则天对比。
武则天提拨了诸武,拱卫自己的实力。韦氏提拨了诸韦,拱降自己实力。同样掌控着羽林军,也掌控了许多朝中大臣。也就是说韦氏在走与武则天一样的道路。
但是不是一样?
王画也说过这个问题,首先是手段,武则天手段高明莫测,朝中重要将领大臣裴炎、刘仁轨、程务挺、李孝逸或者支持或者默许。现在朝中真正的能臣,有几个人支持韦氏?象王画罗列的那张人才榜,除了韦安石是韦家的人外,几乎没有一个人支持韦氏。不是不支持,是韦氏手腕不够,招揽不到。
其次是武则天为先皇养了四个儿子,韦氏养是养了,可一个没有活下来。
最后是爱民,不管是真心的还是假心的,百姓对武则天不是很反感,相反韦氏一党现在罪恶滔天,老百姓都恨不能将这些人的肉扒下来。
这样一想,韦氏最后多半还是失败。
可这中间让她开始疑惑了,因为王画这一次高举轻放,难道中间搭成了什么协议?
如果王画支持韦氏,韦氏最后还是能成功的。
于是写了一封信给王画,结果王画回了一封信,大变将至,收拾行李,随时听吾安排。如再贪恋富贵,吾亦保不住汝耳。直接说了,你到时候连小命也保不住。
这才拿了信,找到这个表弟。
王昱看了信后,惊讶地看着这个美丽的表姐,没有想到她居然与王画有一腿,真是神通广大,不得不服。
上官小婉同样十分得意,但正事儿要紧,问道:“表弟,你看我怎么办?”
“怎么办?”王昱苦笑了一下,说道:“姨母与你,还有皇宫中的尚宫柴氏、贺娄氏,女巫第五英儿,陇西夫人赵氏,皇后妹郕国夫人,长宁公主,你们为了奢侈的生活,都做了一些什么事?”
上官小婉脸上一红,想奢侈,就得要有钱,可这个钱怎么得来的,只好贪污受贿,做了许多不法的事,或者卖官鬻爵。当初王画定下的一名普通的子爵男爵,需要几十万缗钱,这一是捧一下商人的地位,第二为国库创收,可现在居然让她们几十万钱就卖掉了。整相差了一千倍。尽管王画给了一大笔钱给她,可她自己依然做了一些不好的事。相对而言,李裹儿还好一点,当然她的享受是王画提供的钱,并没有扰民。
王昱再次讥讽道:“但我知道的王画,对待百姓十分爱怜。如果你想投奔他,安全能得到保障,可想象现在这样鱼肉百姓,恐怕万万不能。”
“表弟,我也不知道这些事,都是手下人胡作非为的。”上官小婉狡辨道。
王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