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赌赢了,因为自己这一逼,李旦低头认输,大局也就顺利地定夺下来。
郭元振这一次上前,假传诰命,是关健的一步。但几个月后,因为李隆基对他的某些方面不满,流到岭南新州,忧愤而死。这是李隆基开始薄恩忘恩的第一个有大功之臣。
当然,这时候郭元振可不知道。这一次前来,他担着许多风险,但脸上依然很平静地逼视着李旦。
李旦从他脸上没有看到什么东西,最后让郭元振豪赌赢了。李旦看到李隆基率兵回来,选择了让步,在门楼上颁发诰命,列举窦怀贞等人的罪状,等于默许了李隆基这一次兵变。然后大赦天下,又说道逆臣的亲属党羽不在赦免之内。
与大臣无关,这是想保住自己妹妹一条生命的。所以让李隆基到此结束。
太平公主闻听兵变,立即回府,想召集李慈等人,率兵应对。但这些人成了第一批被诛杀的大臣,太平公主得到这条消息,仓惶地趁中城中混乱时逃向终南山。
侥幸没有被李隆基杀害。
李隆基看了看父亲,又向郭元振投去感谢的一瞥。
然后说道:“谢过太上皇。”
但转过身来,他的态度就变了。王毛仲前来禀报,说薛稷在他府上被抓获,李隆基连问都没有问一下,直接下旨让王毛仲将薛稷在狱中赐死。
到了这时候,李旦看到大势已去,于是心灰意冷地下了一道圣旨,自今军国大事,一切交于皇帝处执,朕方无为养志,以遂素心。
听到这道圣旨,李隆基脸上才露出一丝喜色,这一次真诚地跪在地上说道:“谢过太上皇。”
但没有象李世民那样,抱着李渊大腿痛哭。
在心中,他对父亲十分怨恨,他的肚量,也远远弱于李世民。
李旦看到他的样子,灰心丧气地摇了一下头,主动将寝殿迁往百福殿,百福殿在大明宫内,主动到大明宫,远离政事了。
王画听到太平公主已经逃出长安城,暗中派人跟踪下去。他也准备动身离开长安。这时候,来了一个太监,宣称是李旦让他到大明宫去一趟。
他手上一个心腹拽了一下他的衣袖,那意思是不让王画去。
王画不是想救太平公主吗?现在太平公主走投无路了,也到了王画出手的时候。没有必要这时候进入皇宫,如果发生万一,就象那一年韦氏对付他一样,后果不大好。不是没有可能,如果原来,李隆基与太平公主成为犄角之势,都要借助他的力量,至少不让他投靠对方,因此对他忌惮。但现在李隆基大局已定,王画失去了作用。
他一惯藐视朝廷,如果进入皇宫,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王画摇了摇头,低声说道:“无妨。”
虽然太平公主几个重要的心腹大臣已被诛灭,可是太平公主还没有诛杀,她手下亲信散布朝野,这时候李隆基依然不敢对他下手。而且血营诸将,一是看重了他们的才能,二是拉拢,散布了边关各地。如果单单诛杀太平公主,血营诸将还好说一点。可诛杀了自己,假如太平公主逃了出去,大洋洲自己根基还在,李隆基也不敢碰这个后果。
除非自己将太平公主救下,那时候李隆基会有两样的想法。
于是来到百福殿,李旦让他坐下。
王画看着李旦,仅一天不到时间,他似乎苍老了几岁,豆卢氏在一边与他低语,似是在安慰他,不过王画进来时,豆卢氏没有再开口说话。
李旦说道:“王画,朕问你一句话,朕哪一点做错了?”
虽然将大权让给了李隆基,他心中依然很不开心。
王画从容答道:“昔日太宗让承乾为太子,然而宠爱魏王李泰,终于埋下祸根。陛下才能睿智,然而不及太宗多矣。”
虽然太平公主不是王子,性质相似。就是李世民到最后只有将二人罢废,况且李旦的才智,更不能驾奴这个局面。
“然朕将老,太子青壮,朕奈何?”
这也是一句大实话,如果不用太平公主掣肘,李隆基正是年当益壮之时,同样还有祸事发生。
王画答道:“太上皇如果念太子有大功,有才能,可以提前禅让,一家人其乐融融也。如果太上皇想自己掌控天下,则可以废去皇太子不用,或者担心先皇因为重俊未提前立皇太子,导致韦皇后独权,则可以立另一忠厚王子为皇太子。废去太平公主与皇太子之权。祸事自断。然太上皇又惩前朝之戒,又想全太平公主与皇太子之功,又想掌握皇位。天下那有这样十全十美的事?”
说得李旦哑口无言。
李旦沉默了一会儿,又说道:“你将盈儿送走了吗?”
“是。”王画没有隐瞒,她们已经走了数日,过了终南山后,行踪就隐蔽起来,就是现在李旦发动全国之力,也未必能将她们找到。
“你早料到有今天的事发生?”
“是。”
“那你为什么不早点离开?”
王画没有回答。
“难道为了武崇宁那丫头,所以你到留到现在吗?”
也不尽然,还有一个太平公主,顺带着看看笑话。但王画不能说,一说,就是他现在将权利全部交出来,有可能会下令,在皇宫对自己围杀。
李旦生气地说道:“你终究是一个无君无父的人。”
父亲还是有的,但这个君,王画是没有将它当作一回事。
但王画也不想与这个失落的曾经皇帝辨解,继续沉默不语。
豆卢氏拽了拽李旦的衣角,那意思是现在说这个没有作用了,不如早点说正事吧。
李旦依然有些生气,不但是生王画的气,也在生自己的气。看到没有?王画提前就料到会有今天这场政变,然而自己却蒙在谷里,一点儿也不知道。
过了好一会儿,将一口闷气压下去,说道:“朕前来恳请你帮朕办最后一件事。”
“不知何事?”王画小心地答道。他就要离开长安,没有必要惹麻烦上身。
“以你的本事,一定会能找到太平公主。将她一道带走吧,离开这朝廷。以你多疑的性格,朕不相信你身边一点人手也没有。”李旦说完后,无力地闭上眼睛。
王画心中一喜。如果有李旦这道口旨,自己营救太平公主倒有了借口。
不过李旦这道圣旨,让王画颇具好感,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的亲人,为了权利,杀兄弟,弑父子亲戚,未免让人感到心寒。
他不流于声色,故作有些尴尬地说道:“就算臣身边还有一些人手,太平公主会不会愿意跟我离开?还有皇上会不会让臣将太平公主带走?”
“你对她说,连朕都放弃了权位,难道她到现在还执迷不悟吗?如果她还执迷不悟,那么你就不用管她,让她放任自流。如果她同意离开中原,皇帝带兵阻拦,你拿出这道圣旨。”
李旦说着从桌子下面拿出一道他亲自手书的圣旨。不过他也知道就是自己的圣旨也未必起作用,但王画只要答应下来,相信他自会有办法解决,这道圣旨只能为他增加一份小小的砝码。
王画依然没有答应,如果立即答应,李旦反过来会产生怀疑,因此脸上做出犹豫不决思考的样子。
李旦叹了一口气说道:“朕的兄弟姐妹中,也就这一个妹妹了。王画,算是朕求你一次。”
王画这才说道:“臣只有试试看,未必能找到太平公主,就是找到了,也未必能将她带走。不过臣尽量不辜负太上皇的委托。”
有王画这句话足够了,李旦无力地挥了一下手,说道:“你去吧。”
王画离开了大明宫。刚走出大明宫的丹凤门,迎头遇到了李隆基。
李隆基还在继续带兵杀人,将太平公主几个子女全部抓了起来诛杀,只有薛崇简因为与李隆基交好,看到母亲对李隆基百般为难,于是在家中苦谏,被太平公主怒极之下,狠狠地用鞭子抽了一顿,侥幸得免。王画将武崇宁救得及时,否则今天同样也会成为刀下之鬼。
又因为痛恨薛稷,连他儿子薛伯阳也不放过。实际上薛伯阳与李隆基关系不一般,先娶了李旦的女儿(大)荆山公主,早逝,后来又娶了李旦另一个女儿凉国公主。
就是这样,李隆基依然将薛伯阳流放岭南,在途中因为逼迫,薛伯阳无路可走,自杀。
接着又将李晋、卢藏用、崔湜等人一一抓获。
这一次杀的人没有上次诛杀诸韦杀的人多,但牵扯的大臣更多更广。
李隆基伏在案上手起笔落,一边写着要捉拿的大臣,一边还要回想。太平公主的亲信太多了,同时又让高力士亲率羽林军,在城中搜捕太平公主。首恶不除,他心中不安定。
就在这时候,他听到父亲召王画进见的事。
他立即担心起来。
现在太平公主还不知道在哪里,如果父亲不甘心,加上王画联手,鹿死谁手,未必可知。
于是立即动身,在丹凤门外将王画堵了起来。
王画皱起了眉头,有些不悦。但李隆基管不了他的想法,开口就问道:“九妹到了什么地方了?”
“我不知道。”虽然李隆基身后带着一批士兵,王画依然自称为我,而不是臣。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离开长安?”
李持盈一行,没有隐瞒。但当时李隆基正担心兵变失败,无暇分心考虑这件事。现在才知道王画是有意安排她们先行离开的,也猜测出这几天有可能有变动,但与李旦一样的想法,认为王画是为了武崇宁。对王画与武崇宁之间的关系,自从王氏察觉后,就告诉了李隆基,李隆基也告诉了李旦,这也是一件公开的秘密。
所以李隆基想法中,是认为王画为了武崇宁才有意在长安城中耽搁下来的。
但防止发生意外,王画早走早好,于是不客气地问出这句话。
王画看着李隆基,现在他还不能算是意气风发,政局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巩固,所以脸上依然带着一些焦虑之色。王画反问了一句:“陛下,你不知要留臣在朝中的吗?”
李隆基与他说话也没有遮掩,苦笑道:“朝中是非多,留不住你这尊大佛,你还是早走早好吧。顺便对九妹转告朕一句话,朕以后很难见她一面,让她自己留意身体。”
“一定。”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