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EQ高手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你是EQ高手吗?-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应该……” 

    他的声音,带着哽咽,全场也响起热烈掌声。 

   

    圣经记载。“骄傲只启竞争:听劝言的,却有智慧”。是的,能虚心、谦卑地接受别人劝告或提醒的人,才是个“聪明的人”呀! 

    日本女作家三浦绫子曾经为一件事,而和颜悦色地指出一女士的缺点,那女士听了说:“是,我明白了,对不起,我会照您的话改过来。” 

    这女士是个十分温顺的人,过了二十分钟,那女士又对三浦绫子说:“真的非常对不起您!要向人‘提出劝告’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因为我自己要劝告别人时,总是会整夜睡不着,要思考各种不同劝告的措词,想想怎样劝告才不会伤害到对方?所以,我能了解您的心情,也谢谢您对我的劝告!” 

    这是多么谦卑地体谅“劝告者的心思”啊!而且又能出口“表示感谢”,真是个“有智慧的人”啊! 

    有时心想,“被人规劝”是件该感谢的事,就如同我们“戴眼罩走路”,看不见前方:但遇到危险时,有人告诉我们──“小心,要靠左边走,才不会撞到,才不会掉到水沟里!”别人总是在看不下去、怕我们出事时,才会说出来,不是吗? 

《静心一得》 

    美国大政治家、也是科学家富兰克林,年轻时曾经去拜访一位长辈:但当他脚跨入长辈家大门时,由于大门太低,所以富兰克林的头不小心撞到门顶,痛得他吐吐大叫、头冒金星。 

    此时,那位长辈对富兰克林说:“是不是很痛?没关系,这就是你今天来看我最大的收获!” 

    那长辈帮富兰克林抚一抚头,又说:“你若要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平安、快乐和顺利,你就必须‘常低头’,才不会‘撞到头’!” 

    富兰克林听了这句话后,就铭记在心,从此待人谦虚有礼、谦冲为怀,也坚守“诚信”原则,最后成为有名的政治家。 

   

    是的,一个“EQ高手”必须谦卑地接受他人劝告,而不是“自以为是”、“冥顽不定”:一个“骄傲固执”、“自大自满”、“不听劝告”的人,岂能受人欢迎? 

    富兰克林的故事,不禁令人想起古人的一首诗: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身心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小心混着蜜糖的“毒酒” 

*勿被“花言巧语”所蒙蔽 

称赞,可以使人“着迷”,
但也可能使人“昏迷”!
因为,有些称赞、奉承,不一定是“真心话”,
而是“别有用心”或“有求于你”!
这种人,学理称之为“马基维利主义者”。

    有一个人豆蔻年华的姊姊,一直怀疑她弟弟经常“偷看”她的日记,所以就决心要找机会,把弟弟“逮个正着”、修理他。有一天,她弟弟又趁她不注意时,偷瞧她的日记,不巧被她发现,于是在“人赃俱获”的情况下,她大吼一声: 

   “喂,你不要脸啊,怎么可以偷看我的日记?竟然这么卑鄙无耻!被我抓到了吧,看你还有什么话说!” 弟弟看着姊姊,笑笑地说:“嘻!内容是写得不错啦!可惜就是‘错字太多’!” 

    其实,这个姊姊长得很不错,始终有许多男性追求者,所以她的日记题材就十分丰富。有一天,一位极为热情的男士,为了接近这漂亮小姐,就主动拜讬她那顽皮的弟弟说:“你如果可以帮我忙,偷偷地剪一小撮你姊姊的美丽秀发,给我留做纪念,我一定非常感激你,也给你五百元,好不好?” 

   “你秀逗啊?哪有人会去剪别人的头发啊?”顽皮弟弟说:“不过,如果你真的对我姊姊的头发有兴趣的话,这样好了,你给我五千元,我就把我姊姊头上的‘整顶假发’偷出来给你!” 

    这个弟弟有够可爱吧!他居然诚实地说出“真心话”来! 

   

    古时候,齐国的邹忌,自认为长相很不错,就问妻子说:“我和城北的那位徐公,谁比较英俊?” 

   “当然是你比较英俊、比较好看啊!”太太回答。 邹忌一听,心里很高兴,因为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后来,邹忌又问身边的侍妾相同的问题,侍妾也说他比徐公英俊。 

    几天后,有客人来访、洽公,邹忌再问:“我和徐公谁比较好看?”客人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啊!您比徐公英俊、潇洒多了!” 

    隔一天,徐公有事来到邹忌家,邹忌仔细打量对方,发现徐公的确是个“美男子”,凭良心说,徐公真的比他自己好看多了! 

    当天晚上,邹忌睡觉前终于想通了,他自言自语说:“妻子夸赞我,是偏袒我,侍妾说我英俊,是因为怕我,客人说徐公不如我,是因为客人有求于我!事实上,他们说的,全都不是‘真心话”啊!” 

   

     是的,人常为了讨好、恭维奉承他人,或好意地安慰朋友,嘴巴所说出的话,并不一定是“真心话”:而这种善于运用“印象整饰”(impression management)、“自我校整”(Self…monitoring)的人,常透过圆滑的说话技巧和手段,来获得别人对他的好感,学理上称之为“马基维利主义者”(Machiavellism)。 

    一般而言,“马基维利主义者”经常善于控制“自我情绪”,也能很快地适应新的“角色与情境”,并抓住机会,来伪装自己、讨好他人,进而达成自己的目标。这种人,说好听一点,是“观察敏锐”、“察言观色”、“交际手腕高明”:但说不好听一点,则是“天性狡滑”、“见风转舵”、“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但是,有些人则是“非马基维利主义者”,他们“有话直说”,喜欢毫不掩饰地说出“真心话”。 

    例如,一位丈夫对太太说:“你去学习烹饪我并不反对,但是我却不赞成你把烹饪的作业,拿给我吃!” 

   

    曾听过一则故事,说有一个香客,前往山中,遇到一个修行和尚,就问和尚说:“师父啊!您出家这么久,难道都不会产生非非杂念吗?”“会啊,有时难免会啊!大概,一个月会有三次吧!”和尚回答。 

“一个月只有三次啊!那很不简单啊!相当难得哦!”香客说。“还好啦,不过,每次大概都要持续个十天左右啦!”和尚坦诚地回答。 

   

    当然,这是个玩笑话,但谁无“杂念”?谁不曾有过“非非之想”?而能真正“诚实”者有几人?常愿自己能和邹忌一样,在别人不断奉承、恭维时,依然能够静心思考──哪些是“真心话”?还是“假话”?而不被他人的“花言巧语”所蒙蔽。 

《静心一得》 

    俄国文学家高尔基说:“称赞虽可以使人着迷,但也足以害人!它正如混着蜜糖的毒酒,是为被判死刑的人准备的。”的确,称赞使人“着迷”,也会使人“昏迷”,因为有些称诗不一定是“真心话”,而是“别有用心”! 

    所以,西班牙诱语也说:“假若一个从不称请你、奉承你的人,的然说你有许多优点,这个人不是想骗你,就是有求于你!” 

    其实,高段的EQ──“不被花言巧语所蒙蔽”,可以用日本作家佐久间象山在,省言录》中的一段话来形容: 

   “人之赞我,于我未加一丝,人之损我,于我未减一毫。” 

    是的,假若别人的一句夸赞之语,能使自己“高兴不已”、乐得三天睡不着觉;而别人一句指责的话,就使自己“伤心不止”、难过得三天吃不下饭,则这岂能说是个有“情绪智慧”的人? 

    而苏俄契轲夫说得更妙:“与其受到混蛋的赞扬,还不如被他们揍死的好。” 




半夜甘愿起身“刷厕所”的老婆 

*赞美代替讥笑、鼓励代替责骂 

哎呀,你不去怎么行?
我同事都知道我老婆最漂亮、
也最会唱歌……
他们都说,我人不怎么样,
却这么好命,娶到这么漂亮的老婆,
你不去,我多没面子啊!

    在英国,有一所大学的四名研究生,在心理教授的执导下,从事一个“小型试验──”四名男生找了一个面貌平庸、但从来“没有和男生约会过”的大学女生,轮流地约她出去。 

    但是,这个实验的一个原则是,四名男生在约会中,必须不断地“称赞”这名女生,说她人很漂亮、很善良、笑容可掬、穿着很有品味、很有人缘、很聪明……等等。 

    三个月过后,这个实验有了结果──当这四名男生再去约该女生时,发现原本“从未约会”的她,现在的约会档期,已经“排得满满的”了! 

   

    有一位黄太太咬牙切齿地同家庭协调中心人员陈述,说她如何痛恨先生在外面花天酒地、回家后又对她冷言冷语,甚至动粗,所以“非离婚不可”! 

   “你先生这么做,的确是太不应该了!如果换成是我,我也会觉得很气愤!”协调中心的女主任对黄太太说:“可是,你如果马上离婚,就太便宜他了!你可以假装给你老公赞美、体贴,像‘初恋’时一样地再爱他半年,等到他觉得‘不能没有你’、‘离不开你’的时候,你再要求离婚,让他痛苦万分、后悔一辈子!” 

    于是,黄太太下定决心,要依照协调中心主任的建议,对先生进行“报复”。半年后,黄太太在路上巧遇了协调中心女主任。 

   “怎么样,现在是不是可以准备离婚了?”女主任问。 

   “离婚?”黄太太闪烁着惊讶又明亮的眼睛说道:“怎么会离婚?现在我已经爱上我老公了,再也离不开他了!” 

   

    人都需要、也喜欢被他人“称赞”、“肯定”,久而久之,双方才会有良好的互动关系!就像娇嫩的玫瑰花一样,需要“浇水、施肥”,才能看到“美丽娇艳”的花朵;假如我们平常不予浇水施肥、不予关心照顾,则如何能欣赏到漂亮芬芳的玫瑰花? 

    有一位董事长,生性严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