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者的圣经·职场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求职者的圣经·职场篇-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连续2或者3个月的考核成绩最差就要被辞退,这让记者群体面临巨大的精神和身体压力。有人说记者是除了保险和推销外,人员流动最快的一个行业。
  这几年,在调查性采访中,采访对象对于记者的打击报复行为不在少数。被黑社会以“500万买其人头”的著名揭黑记者王克勤被称为“中国身价最高的记者”,记者已经入选继警察、矿工之后的第三大危险职业。
  记者吃力不讨好,公众并不买账。人们对记者的尊敬和崇拜之情日益减少。有位资深记者说,20年前他去《解放日报》工作的时候,记者是个受人尊敬的岗位,他们代表正义,代表改革开放,那时候记者的报道推进了改革。90年代初,都市类报纸竞争白热化,大量吸收各色人等进入记者队伍,记者素质参差不齐,行业潜规则盛行:“不给红包就不写,或者不好好写”。在群众眼中,记者的职业操守越来越淡漠,百姓中竟开始流传所谓的“豺狼虎豹”(财政、穿制服的、水电煤老虎、报纸)之说。

记者的尴尬:“无冕之王”今安在?(2)
中国记者现状的分析
  媒体处于转型期是记者素质日益下降的大背景。
  新中国的新闻事业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发生变化,开始从政府包办的直属单位,转变为企业式的自负盈亏运营模式,除了极少数媒体,由政府划拨经费的时代已经过去,媒体已经步入市场化阶段。上世纪90年代开始,都市类报纸开始大行其道,各家为了生存展开激烈竞争,表现在记者身上的是,如果没有“跑到”有价值的新闻,写不出稿子,就面临失业的威胁。于是一些记者为了保住饭碗,力图挖掘各类吸引人眼球的新闻,在没有爆料和线索的情况下,就挖空心思编造新闻。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七届新闻奖评选中,又有人指出三等奖获奖作品《千年古城捧回“联合国人居奖”》是《扬州晚报》记者伪造的新闻。
  媒体本身存在着强烈的逐利动机。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认为:“新闻事业是一种双重性格的事业。站在为公众提供普及教育的立场来说,大众传播是一个学校;但是,站在为投资者赚钱的目的而言,大众传播媒介是一个企业。”许多媒体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为了争取发行量,往往会剑走偏锋。众所周知的是,许多戴着“中国、中央”帽子的散布在各地的记者站,其实还担负着创收的任务。如果创收搞得好,也可以得到一本记者证,这也让记者队伍里鱼龙混杂。
  记者的门槛很低,记者队伍良莠不齐。
  由于中国媒体的蓬勃发展,市场对于记者的需求量很大。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是记者队伍的一个主要来源,导致了记者平均年龄的下降,而一个合格的记者要以理性、成熟观点看待社会上发生的形形色色的事件。刚毕业的大学生对于社会事件可能缺乏认识,采访对象说的言不由衷的话甚至谎言,就被记者不加分辨的报道出去了,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中国打黑第一记者”王克勤说,“我看了很多年轻人的稿子,很偏激非常不理性,并且擅自定义话题,滥用话语权,对公众实行媒体伤害”。
  近年来,许多地方还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假记者,到处以记者的名义坑蒙拐骗。在山西活跃的一批假记者常用“要曝光煤窑黑幕”来要挟煤矿主,很多业主本身理亏,为了不扩大事态,往往会采取给“车马费”或者“茶水费”来息事宁人。另有一些真记者,热衷于“红包”和排场,没有好车接送不去采访,没有好吃好喝不认真写稿,这些人低劣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所作所为损害了公众眼中的记者形象,败坏了记者的名声,使得“记者”这一曾经无上光荣的职业光芒逐渐黯淡。
  行业法律的缺失使记者工作陷入尴尬甚至危险境地。
  有一位著名的调查记者受聘于一家媒体后,他根据工作安排去某地调查“公安干警殴打嫌犯致死”的事件。这名记者刚到采访地点就被当地机关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当地公安机关接着向新闻出版管理机关举报说,抓获了一名“涉嫌敲诈”的假记者。当新闻管理机关到他们单位核实身份时,单位的负责人怕影响单位名声,干脆一推了之,不承认他的记者身份。在这种情况下,这名记者被以“冒充记者进行敲诈”之名关押。虽然,事后检查机关并没有找到证据证明他“敲诈”,但是由于报社不承认他是本单位记者,他也无法为自己洗清罪名。

记者的尴尬:“无冕之王”今安在?(3)
除此之外,记者因为报道黑幕而被恐吓,甚至报复的事情很多。广州记者赵世龙领衔报道了广州长洲戒毒所“将戒毒女强行卖与鸡头被迫卖淫”的黑幕后,竟被参与贩卖戒毒女的所长罗贤文,以“诽谤罪”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赵的刑事责任。据了解,赵世龙是没有编制的记者,甚至连正牌记者拥有的记者证都没有,靠报社发的工作证采访。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赵世龙无法采取法律措施保护自己的权利。他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境地后,只有决定出去避难。
  有人说,社会是航行在大海上的一艘大船,记者是那船上的瞭望者;也有人说,记者是新闻事实的忠实记录者,是社会正义的化身。曾几何时,为民伸冤、掌握着舆论喉舌的记者连自己的合法权利都无法维护?什么时候可以让我们的记者有能力、有勇气、有保障的去工作,去深入调查事实真相?
  殷谦后话:
  为什么记者在民众心中的威信会一落再落?为什么记者的生存状态会越来越糟糕?记者为什么会被打被恐吓?揭露“富士康超时加班”后,记者王佑和翁宝的资产被银行冻结,同时面临富士康公司3000万的巨额索赔;有了王克勤揭露“出租车垄断”等黑幕,人头被悬赏500万的事情后,人们似乎发现一个理论,有正义感的记者弘扬了社会正义后,很可能受到打击报复,这样看来,记者表现的“无为”甚至堕落,除了媒体自身的转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外,除了一些人低劣的职业操守外,也许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法规法律的缺失。在中国,新闻自由历来是比较敏感的话题。《新闻法》在*国家被称为三权分立外的“第四种权利”,它的天职是监督政府,制约执政党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政府少犯错,犯错后积极纠正,由此不难看出其重要性。那位权威人士的言论在现在看来是很片面的,保证新闻舆论的自由是为了支持政府更有效的为民众做事,而政府也在致力于为人民服务,二者殊途同归。相反,如果只是一味的打压,那么舆论根本不可能起到帮助政府舒缓社会压力的作用,那样结果是不可预料的。
  “中国需要《新闻法》、《出版法》、《结社法》,”中国法学界前辈江平说,“这样的三部法律,不能只看作是某一部门的法,或是某一部门从业人员的法,它是涉及到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权利,即‘公民有言论、出版、*、结社、*、示威的自由’怎样具体落实。”现行法制对于媒体的采访曝光权利、公民的知情权和隐私权等尚未进行明确的界定,致使记者在工作的过程中常常遭遇闭门羹,甚至更严重的状况,而缺乏这样几部法律对于社会法治进程的影响绝不亚于对记者工作的影响。
  

中国“航空小姐”职业真相揭秘
空姐的高薪吸引了大批人士的眼球,对于女性来说,这是一份十分光鲜闪耀的职业。只要提起空姐这两个字,大家的印象可能就是漂亮端庄,所以它吸引着很多女孩子的心。
  在刚刚过去的大韩航空在华招聘中,场面异常火爆。大韩航空开出的条件比较高,1984年1月1日以后出生,未婚女性,身高162cm以上,容貌端正、大专(含)以上学历毕业生,外语能力优秀,英语CET…4级以上,或PETS…3级以上,或TOEIC 550 分以上,或 PRETCO A级以上。此次招聘的200人是在广州进行第一轮的面试,招聘消息一发布,报名者就超过千人,竞争相当的激烈。据我了解,很多女孩子能熟练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外形条件也不错,有些已经是“面霸”,为了自己的空姐梦,到多个城市参加应聘,积累了不少经验,希望这次能够走点好运录取通过,拿到过万的月薪。
  我走访了此次大韩招聘中的女性,为什么要报名做空姐?对这个职业有多高的期望值?除了谈到月薪非常乐观之外,很多女孩子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体面的服务行业,在飞机上会有比较多的艳遇机会,“说不定啥时就碰上个大腕了”,一位女孩子悄悄告诉我,流露出她真实的想法。如果我们细数一下国内有哪些足球明星娶了空姐当妻子,马上找出几个例子来,马明宇,范志毅,巩晓彬等。 相比起一般的服务行业,酒店、旅游、促销职员等,空姐的收入是非常高的,也正因为如此,对空姐的外貌和素质就有比较高的要求,而她们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高,飞长线航班的时候要离家好几天,并且要快速适应时差带来的不适应,休息的时间不固定,有时候早,有时候晚等等。
  对于空姐来说,最大的困惑是生了孩子就不能再飞了。空姐到了一定的年龄,30岁左右是最困惑的阶段,如果再不生孩子,则面临着高产的危险,如果生孩子,则面临着不能飞又不能转做地勤的为难。国内航空公司没有耐心和必要等待一位空姐生产完毕还保留着她的空缺职位,因为国内总是有充足的人力资源,不用发愁找不到年轻的女性,所以,那些梦想着飞到40岁以后的年轻女性,还是趁早为自己另做打算,或者锻炼好外语和各方面的实力,去欧洲的航空公司。曾经供职于某省航空公司的美娟,在国内飞了两年的时间,毅然辞职考取了德国汉莎的空中乘务。她说,欧洲公司的管理人性化,汉沙航空公司会批准女员工两年的产假,孩子两岁,可以放心地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