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者的圣经·职场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求职者的圣经·职场篇-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莎的空中乘务。她说,欧洲公司的管理人性化,汉沙航空公司会批准女员工两年的产假,孩子两岁,可以放心地交给托儿所,并且为公司服务五年后,可以得到绿卡。
  空姐在很多人的眼中,就是高薪、年轻漂亮、还有四处旅行的好处,其实并不是想象得那样美好。空姐的生活是没有规律的,比如早晨七点的航班,则需要四点就起床进行飞行前的各种准备,每天起飞前有两个小时的专业知识提问,这需要超强的体力和耐力,并且因为对于外在展示形象的要求严格,空姐必须时时保持着充沛的体力。所以,一般来说,空姐飞到30岁出头,体力已经开始严重的下降,如果再去勉强坚持,恐怕对身体有很大的伤害。“我现在29岁,已经停飞了两年了,做了六年的空姐,除了休假,没有睡过安稳的觉,有时候一天会飞6段,累的头昏眼花。”一位曾经就职于海南航空公司的空姐告诉我,她还补充到,“飞到30岁以上的不多,有一位同事35岁退役怀孕,生出来的孩子有缺陷,那阵子大家都挺担心的,怕以后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高龄产妇、电波辐射、长期作息不规律,成为空姐生活的潜在威胁。
  能在退役后晋升或者做一个衣食无忧的全职太太对空姐来说是不错的结局,但是由于空姐工作的特殊性,她们大部分的时间都不能和家人在一起,很多年轻的空姐飞来飞去,接触了各行各业的精英,却没有成立家庭。很多空姐面临着退役之后转行,因为空乘本身是服务行业,不需要什么技能,所以转行就比较困难。“我们现在只能到企业做文秘或者助理之类的工作,好一点的能做到高级酒楼的客户服务部经理。”从某航空公司退役的小莫这样讲到,“一切学习都要从新开始,非常难,做空乘这几年给我留下最大的财富是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调查中,也有一些空姐自主创业,比如融资开个服装店或者精品店,一开始做并不顺手,因为这和以前从事的行业没有什么联系,所以空姐对于个人的发展应该有长远的打算,不要等到退役后再开始做转行的准备。
  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现实面前,空姐这个职业对于很多年轻的女孩子来说是很光鲜的,不需要太高的门栏,大专(含)以上的学历,但这并不是人人可以渴求到的职业。据知情人士透露,国内航空公司的招聘中,有的中介公司联合航空学校和航空公司向学生收取5——10万的中介费,去最好的航空公司要交15万,对于这种不需要特别技能的专业,用钱招人的黑幕随时都在上演,所以,除非你外貌不差,又非常的有才华,各方面的能力过硬,你可以最终获胜,否则还是趁早别有太多的希望。小于在9月份参加了一场空中乘务后备人员的招聘会,这场招聘会是国内首家外资航空培训学校受新加坡国际航空互联会委托在贵阳举行,她告诉我,她已经先后参加了今年的东方航空招聘、海南航招聘、四川航空招聘,都是无缘无故没有了面试的结果,如果这次外航招聘连培训都不能去参加,她将放弃从小都想飞向蓝天的梦想。“我知道国内航空公司的招聘有猫腻,但是我家里没有什么资本,只有凭借自己的实力,希望这次我流利的英语能够给我带来好运气。”我看到小于手中拿着英语6级证,为她前几次面试的失败感到可惜。
  相信每一个女孩子都有将自己美的一面展示给他人的愿望,从事空姐这个行业的确是给女性这样一个机会,但是对于很多梦想飞上蓝天体验生活的女性来说,这个“想说爱你不容易”的职业真得可以不必太执着。
   。 想看书来

政府强制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的背后(1)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维权意识的增强,人道主义的关怀,人们将目光投向了那些“金字塔下的基石”。湖北省在八月初,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人事厅、民政厅、财政厅联合宣布,全省的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按规定参加工伤保险,至此,湖北省所有用人单位的员工,都被纳入工伤保险范围,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待遇。这是中国首次将事业单位以及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工作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此后,安徽芜湖市出台政策,规定凡建筑企业在施工现场从事施工作业和管理工作的所有人员,特别是广大农民工,自10月1日都要参加工伤保险,否则不予发放建筑工程许可证,并将强力推行高危行业职业工伤保险制度作为该市二十三项民生工程之一。广州市则发布《关于广州市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通知》,强制要求广州所有建筑工地在年底前为其工人缴费,参加工伤保险。从这三条信息中不难看出,三个地方政府对入“工伤保险”的态度都很坚决,对企业做了硬性规定,是什么导致了三个地方政府做出这样的决定?
  “工伤保险”遭遇到什么样的尴尬?
  1。“有钱没地方花”
  这句话出自劳动部工伤保险司司长陈刚之口,“现在我们是有钱花不出去,现在工伤保险的全国平均缴费费率不到1%,工伤保险基金一年大约有130多亿的收入,并且随着参保人群覆盖面的扩大,还在不断增加,如今已有200亿的累计节余,”而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唯利是图并不给劳动者参保,特别是一些高危行业的从业者,有数据显示,广州市全市约有40万建筑工人,已参加工伤保险的不到1/10,这就导致了工伤保险的大量积累,而容易发生工伤的高危人群却得不到救助,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民工,这些失去生活来源的农民工是工伤者中处境最困难的群体,其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无人抚养,极易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2。高危行业入工伤保险的人数少
  最迫切需要工伤保险的是那些高危行业的就业者,其中以建筑行业者与矿工居多,这些人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在工伤事故中农民工占了八成。而截止到今年9月底,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亿,其中农民工3500万,根据估计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总数在5000-6000万之间,尚有近半的农民工未纳入工伤保险体系。
  3。用人单位管理不规范
  有的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双发之间形成的是一种事实劳动关系,而且这些用人单位也不会让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一旦发生工伤,双方就会发生争议。或者有的老板即使买了工伤保险,其中也藏有猫腻,如建筑工地有一百名工人,老板只向劳动部门买了十份工伤保险,如果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人出了事故,老板就会让这名工人改名,改成已经买了工伤保险的工人名字,让工人冒名顶替,骗取工伤保险,这也是某些行业的工伤参保秘密。
  4。认定工伤赔偿“路漫漫”
  认定工伤赔偿要经过11道关卡,据中国工伤赔偿网的站长黄乐平计算,在正常情况下(不含强制执行),在法定时效内走完维权所有程序需要1286天(约三年半),如果用人单位存心设置障碍,这个时间可能长达1932天(五年半)。本身农民工就属于弱势群体,让弱势群体走完这漫长繁琐的程序,不能不说这是工伤认定制度的尴尬。

政府强制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的背后(2)
为参保采取了哪些措施?
  1。政府的强势
  虽然以前也有参加“工伤保险”的规定,但并未得到强有力的实行,以至于参保的高危行业就业者只有一半多的人数,如今政府有了一个强势的态度,如安徽芜湖规定建设单位在申办建筑工地许可证时,应当提供工伤保险费一次性支付凭据和经办机构出具的建筑施工企业工伤保险参保证明,未提供的,不予发放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这次政府的强硬态度,保证了“工伤保险”的顺利推行。
  2。跟用工单位算好经济账
  工伤保险交费率只占职工工资的1%左右,一名农民工一年的费用算下来也就200元左右。交上这200元保险费,如果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工伤保险基金就会给予伤者相应的补助,而没有入保,相应的费用就需要用工单位承担。那些建筑行业的劳动者,一旦受伤,轻则伤筋动骨,重则残废丧命。医疗费用与善后费用动辄数万,甚至十几万,几十万。精明的老板不难看出入保与不入保,哪个的好处更多。
  3。实行单独参保工伤险
  实行单独参保工伤险,是一种在社会保障体系上新的探索,也表示了对高危就业者的关注。广州是第一个实行这种政策的城市,它规定农民工可单独参保工伤险,这也就意味着,企业不能再以养老、失业、工伤三项险种捆绑参保缴费太高为借口而不为其参加社会保险了。
  4。出台工伤康复标准
  以前对工伤者康复标准、住院时限、出院标准等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因此导致工伤者与用人单位常常在是否康复、什么时间出院等问题上发生争执。现在,全国工伤康复专家咨询委员会在从化于10月21日正式成立,经过专家论证后,将出台我国首个工伤康复标准,对住院诊疗病种、康复介入标准、住院时限、临床检查、出院标准等予以明确的规范,使参与保险的工伤者享受规范科学的免费康复医疗服务,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平台,这对工伤者无疑是个福音。
  强制参加“工伤保险”谁是赢家?
  1。政府——利国利民
  让社会上的劳动者都有保险可倚,保障劳动者的权益是一个政府的职能,是一项利民事业,民心工程。同时它也是利国的,孤助无依的人容易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给工伤者以足够的保护,保障他们的生存权,让伤者愈后能重返工作岗位,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强制参加工伤保险对政府来说利国利民。
  2。企业——貌似破财
  每个劳动者要交几百块的保险费,一些唯利是图的企业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因此想方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