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找自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有问题找自己-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边展示自己的经验,一边夸张自己的能力
  每一招都能指点江山,每一着都能点石成金
  计划听起来确实不错,策划想起来十分精彩
  老板于是就头脑一热,听完之后就马上拍板
  心情特好说马上上班,然后去茶楼喝茶聊天
  第二段:工作
  刚开始激情难能可贵;刚工作干劲十分了得
  三把火四把火新官上任;烧得人有点头脑发晕
  稍一长发现情况不妙;细思量感觉势头不对
  计划像牛头不对马面;策划像风马牛难以相及
  阻力阻得他精疲力尽;碰壁碰得他焦头烂额
  车上坡常常不得不停;搞整顿总是半途而废
  天天想办法,天天没办法;既使有办法,办法热三天
  等到第四天,人像皮球泄了气,办法进了太平间
  墙上制度发了黄,管理依然像放羊
  办事依然杂无序,工作依然乱无章
  第三阶段:走人
  同事对他全面否定,老板对他失去信心
  成绩没见干出多少,意见反到惹了一身
  办法没见产生效果,看法反而扑面而来
  说你是领导,你没有领导的铁手腕
  说你是员工,又戴着领导的红帽子
  说你在管理,没管出一点新气象
  整天在瞎忙,忙不出半点好名膛
  “雄才”原来是“熊才”,大略其实是大话
  “远大宏图”就这样变成不得不走的“冤大头”
  走的时候心情沉重,但是不忘语出惊人:
  不是我不行,谁来都不行;既使皇帝来,与我一个命
  企业有重病,重病进膏盲;即使匾鹊来,同样治不好
  要把病治好,你得刮骨疗毒了……
  企业有问题,谁也不会否定:没有缺点人的是不存在的,没有问题的企业同样不会存在。企业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的。如果这个企业已经优秀得没有一点问题可以让人头疼,可以让人解决了,那么这个企业,肯定是已经关门倒闭的企业。你应招为企业经理,管不好只能“有问题,找自己”;如果你管不好就说企业病很重,不治就不行了,那么事实是,你走了以后,这个企业照常在生产,照常在发展,而且发展得十分不错,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我为职业经理人提供了“五功盖世”,希望大家好好思索思索。
  

五 准确理解执行力(1)
情绪高他就强执行
  情绪低他就弱执行
  这说明
  情绪就是执行力
  除此之外
  我不知道
  如何理解执行力
  第一节
  情绪就是执行力
  不怕工作有压力
  就怕工作没动力
  不怕工作任务重
  就怕干着没情绪
  讲的就是执行力
  执行力是想不想做,愿不愿做;高兴不高兴去做,认真不认真去做;负责不负责去做的一种情绪。所以说,情绪就是执行力。不满意,不平衡,不愿干,不想干,缺乏激情,动力不足,干着没劲,不自觉,灰心丧气。是执行力疲软的根本的原因。所以说,要解决执行力问题,最最关键的是要关注以下五个问题:员工的不满意情绪;员工的不平衡情绪;员工的不服气情绪;员工的不理解情绪;处事的不公平问题。这些问题,想起来很复杂,毫无头绪。但在具体工作中,你只须做到六个字:公正、无私、带头,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节
  人人都有执行力
  人人都有执行力
  经理要做的
  就是让员工把执行力执行出来
  而不是指责他
  没有执行力
  假如你老眼昏花,抓只螃蟹当王八,要它具有延年益寿的执行力,对不起,没有那个可能。为什么?因为你用人失误。除此之外,人人都有执行力:高兴他就强执行; 不高兴他就弱执行。就这么简单,还需要想得太复杂吗?比如一个家政保姆,在家政这个岗位上,她就有家政执行力,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你也不会雇她。比如一个厂长,你从众多应聘者中挑了一个,就相信他有“厂长工作执行力”,你看不上的,也不会留下他。所以说,能够上岗的,人人都有执行力。上岗以后又感觉没有执行力的,那一定是他的情绪在做怪。
  

五 准确理解执行力(2)
第三节
  所谓执行力问题:
  一是假执行
  二是软执行
  三是浅执行
  每一个问题
  都与情绪有关
  具体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执行力,与招聘时的感觉相差很大,这时候你会有个想法:是不是我的感觉错了?我想有可能,抓个螃蟹当王八的失误不是没有。但是,这个想法不要太急切地当成定论,应该先分析执行力差的原因。以下是执行不力的几种症状,供你分析:
  第一种症状:假执行。你安排了一件事,他说能行,马上就干,实际上根本没有干,这属于“根本没当回事”之类,不能归入执行力差。解决办法是:你得问他为什么不干?他当然又要讲很多理由。这时候你得告诉他:这次马上去干,下次绝不为例。然后晚上找他再谈心,然后明确指出这样子不行。
  第二种症状:软执行事情在做,但问题百出,甚至拖拖拉拉,一拖就拖几天。干完以后,该到位的没到位,像幼儿进了洗手间,完事让你擦屁股,后遗症比始发症还难办。这种情况,表面上看来是执行力问题,本质上是缺乏督察、缺乏监督、缺乏检查所制。我们这个时代,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自觉工作的人却越来越少,没有监督怎么能行呢?
  第三种症状:浅执行制度定了,也公布了,开头抓得很好很有成效。但时间一长,激情一退,困难一多,阻力一大,就慢慢的放弃执行了。经常处于一种“抓抓放,放放抓,抓一天,放十天”的始管中弃状态,导致管理问题出现周期性复发。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主管的经理人特别情绪化,这种人不太适合做经理,如果说,企业实在找不出人,他不管还不行,招聘也招不到,那总经理就得时常提醒他的情绪化,让他尽可能的抑制自己的情绪;二是各方面的阻力太大,下面的员工“抗管理指数”太大,通俗一点讲就是“不服管”,那总经理自己就要做好后盾。一个企业,管理要从无序到有序,必须经历“强制和强化”这个阶段。这个阶段是非常艰难的,但不管再艰难,你都必须“强制和强化”,否则管理就很难走上正轨。
  第四节
  情绪就是执行力
  情绪决定执行力
  但情绪煽不起来
  是什么原因?
  讲到执行力疲软问题,大家都有一个水到渠成的想法:“工资太低,大家干着没劲,情绪根本煽不起来”。这是职业经理人最大的误区。进入这个误区,自己都把开关关掉了,下面的员工还会像灯炮一样发亮吗?为什么这种讲法是误区?让我们剥开假象看本质,看到本质以后,我们就会发现,情绪调动不起来,执行力疲软,在很大程度上与钱无关,而与我们不会煽,不会激励有关。
  第一:真正嫌钱少工资低的人
  他就不会干,他就会走人
  你挡也挡不住,你拦也拦不了
  他走人没商量
  如果他嘴上讲工资低,但又不愿意走人,那就说明,公司支付的工资离他的期望值相差不远;或者说,他是出于某种考虑,一边喊低,一边不走。这是人性最真实的体现。我说的这一点,经理只需心中明白,不能说出来,更不能说何老师讲得对,所以谁再喊工资低我就给他上硬招。这样你就会犯宋高宗和高俅的错误:逼人上梁山。我讲这话的唯一作用是:大家工作没激情,都是因为钱太少,这种想法不对。如果职业经理人有了这种想法,那只能是:要让员工有激情,就得马上加工资。然而,工资加了以后,可能短期内有点作用。但时间一长,激情和积极性又没了,又喊工作累,工资低了,你是不是又要加呢?所以要从工资以外想办法。
  以下二点,你得向员工大张旗鼓的说,说的目的,是帮助员工认清市场,认清自己,安心本职工作。
  第二:在特定的市场条件下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工价
  有个上下差不多的标准水位
  如果这个企业的工资太低,没人愿意来干,造成人才流失。老板不会愚蠢到“宁愿少发工资,也不需要人才”的地步;同样,工资太高老板也不愿意出,出了就造成效益流失,挣到的钱还不够发工资,老板也不会愚蠢到办企业不图赚钱的地步。关于工资高低,我讲个“胡萝卜理论”,经理可以按照这个理论去教育员工:在同一个城市内,不管是那个菜场,胡萝卜的价格都是基本一致的,这个菜场的胡萝卜价太低,摊主不愿卖,价太高,顾客不愿买。不管低和高,都影响作生意。
  第三: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
  人才做为商品
  他有个市场定价
  这个定价,在人才与业主发生招聘与应聘关系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这就是尺度,就是标准。你就是离开这个地方,也离不开这个标准。比如一罐可口可乐,在这个超市是3元钱,进了另外一个超市,他还是三元钱。当然,有一种情况是这样的:你在这个地方年薪三万,有人可能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愿出年薪5万用你。但是,他不会马上就给你发5万,也不会把5万元用12个月平均,按月发齐,他需要你通过劳动证明你值不值5万,假如你不值,他绝对不会给你5万。这就是人才的市场价格体系在发挥作用。以上三点,只是一般规律,特殊情况除外。
  通过本节分析,我们应该明白,关于执行力问题,“有钱就有执行力,没钱就没执行力”是个误区。高明的职业经理人,应该用理想和创业激励员工,而不应该用钱去激励员工。大家经常看电影、看电视,国共两军的军官,管理理念截然不同,很能说明问题。
  国军的官员经常说:兄弟们,上啊!
  抓住###头目每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