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之父王传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比亚迪之父王传福-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汽车工业的裂变。”王传福强调发展速度让比亚迪取得了优势。
  总之,长腿、育袋和自我奔跑,从核心竞争力、产业延展以及市场运行三个层面,构筑了比亚迪的企业文化体系。按照袋鼠理论的要求,比亚迪是一个温和的比亚迪,很少像狼一样咄咄逼人。同时比亚迪又是富于竞争力的比亚迪,比亚迪不懈的奔跑,超强的育袋能力,让比亚迪在世界市场抢尽先机。
  
  

第一节 比亚迪的百年品牌(1)

  1自主品牌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品牌的建设已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国外跨国公司,其优势很大一部分也是品牌。例如可口可乐,它卖的主要就是品牌。可口可乐公司董事长伍德鲁福曾经说过:“只要‘可口可乐’的品牌在,如果有一天,公司在大火中化为灰烬,那么第二天早上,全世界新闻媒体的头条消息就是各大银行争着向‘可口可乐’公司贷款。”确实,只要品牌价值存在,企业就能继续发展下去。
  相对于国外企业的重视品牌,目前,我国企业在品牌经营上与国外跨国公司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商品拥有自己品牌的仅占1/3,另外有1/3没有品牌,有1/3打的是外商品牌。我国企业品牌竞争力弱,造成产品档次低、价格低、附加价值和超额利润低,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因此,我国企业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在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力的基础上,创造和发展自己的知名品牌。
  对此,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有清晰的认识。他认识到培育自主品牌是衡量自主创新的重要标准,是一个企业能否维持下去的重要因素。王传福说:“为什么培育自主品牌是衡量自主创新的重要标准呢?因为品牌竞争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能否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并使之成长为世界名牌,进而以此为基础使企业成长为世界级公司,已成为衡量我国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能否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努力创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品牌并形成自主品牌体系,应该成为我国企业创新发展的目标。”
  在进入汽车业之前,比亚迪是做电池以及手机零部件代工,在这些领域比亚迪做得很好,但还谈不上是自主品牌。尤其是手机零部件代工,基本就处于帮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国外大企业打工的弱势地位。
  因此王传福虽然居于行业领先地位,但是也依然觉得不满足,他一定要拥有能与国外一流品牌平起平坐的大品牌。于是2003年,王传福当机立断快速进入汽车制造业,他要打造比亚迪的制造业帝国,打造比亚迪的百年品牌。
  作为国内第一家独立收购轿车整车厂的民营企业,比亚迪汽车从2003年组建的第一天起,就确立了自身的产业目标:打造民族的世界级汽车品牌。王传福要的就是由自主品牌带来的核心竞争力。
  经过五年的开拓,2008年9月比亚迪首次从奇瑞手中接过了月度销量冠军的锦旗。这也是自主品牌汽车在过去数年中首次出现“城头变换大王旗”的局面。被奇瑞垄断多年的自主品牌月度销量冠军,首次被比亚迪夺去。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9月轿车企业TOP10中,比亚迪首次跻身其中,并以第7排名超过排名第9的奇瑞。比亚迪首次成为自主品牌车企的冠军。其中比亚迪销量为23500辆,而奇瑞则为17997辆。
  毫无疑问,奇瑞是自主品牌的一面旗帜。多年来,奇瑞汽车牢牢占据中国民族自主汽车品牌的头把交椅,高立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潮头。这一次被比亚迪迎头赶上,比亚迪也开始“一览众山小”。这一刻比亚迪的品牌效应已经形成了。
  从进入汽车制造领域初期的股市风波,到开发的第一款车的无奈被毙,到F3的高调上市,最快突破十万辆,再到F0上市首月就销售突破万辆,到股神巴菲特18亿港元入股比亚迪,再到双模电动车F3DM上市,比亚迪汽车走过了一条由受外界质疑到众星捧月的品牌之路。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节 比亚迪的百年品牌(2)
在谈及为什么比亚迪自主品牌能够发展态势良好时,夏治冰分析认为,比亚迪一个巨大优势就是在IT产业积累的宝贵经验,这种经验被称为比亚迪的“制造业基因”。这些经验在汽车产业得到了很好的基因传承,这是比亚迪汽车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秘诀。比亚迪在平衡两大产业发展时,走出了一条特有的“袋鼠模式”,有别于业界流传的“土狼法则”。比亚迪两大产业的互动发展,证明袋鼠模式是适合比亚迪发展的模式,既稳健又有力,不去过分关注竞争对手,与自己赛跑,从而实现超越;而且袋鼠具有强大的孕育能力,能够保护新产业的发展,这种优势也是其他企业所不可比拟的。
  面对比亚迪汽车在市场上的优异表现,王传福骄傲地宣称:“自主品牌汽车的路还很长,但我对自主品牌汽车的未来充满信心,汽车是属于中国人的产业。”王传福对中国汽车业的现状很不满,他认为国有汽车企业几十年来碌碌无为是非常可惜的。
  王传福在一次演讲中激情洋溢地说:“我们在创业中感觉汽车和别的产业不一样,我们带着一颗充满希望的心进入这个产业。从中国的玩具、家电,包括摩托车、手机、IT产业等都可以看到,中国汽车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你看我们的家电、玩具,曾经是一无所有,我们的彩电现在不仅仅是中国的市场,包括国外很多市场都已经霸占了,遭了反倾销的条款。对一个国家用反倾销保护这个产业,说明这个国家的这个产业已经没落了。我觉得汽车一定会创造很多的希望。”
  王传福坚信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一定有崛起的那一天。他说:“从合资品牌的一统天下,到合资的强势指导,再到自主品牌的快速成长。自主品牌的亮剑交锋,合资品牌退守高端,到自主品牌挺进高端,这是我们对未来的看法。”
  2比亚迪品牌之路
  回顾比亚迪的品牌之路,比亚迪由最初20多人的小厂起步,短短十年时间内迅速成长为 IT 及手机零部件领域的世界级制造企业,成为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的电池和手机零部件供应商。2003年比亚迪跻身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打破上世纪初日本电池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
  2003年,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组建比亚迪汽车。王传福信誓旦旦下半辈子就造汽车。进入汽车行业后,比亚迪汽车首要考虑的就是提高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王传福认为这是任何一个汽车制造企业都必须具备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在全国已经有北京、深圳、西安、上海四个产业基地,有三千人的研发团队,十万人的产业大军。比亚迪汽车坚持走国际化线路,全情投入致力于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发与生产。
  在发展过程中,比亚迪的品牌越来越得到广大厂商和消费者的认可。比亚迪汽车先后获得上海国际汽车展新车大奖、中国工业产品设计之星奖、车坛奥斯卡奖、最佳性价比车型等多项殊荣。这些奖项代表了业内对比亚迪的认可。
  让比亚迪品牌增色不少的是2008年9月股神巴菲特入股比亚迪18亿港元这一轰动性事件,可以说这是对比亚迪品牌价值的一次国际认证。王传福说:“巴菲特的入股对比亚迪的品牌,尤其是在全球的品牌价值的提升非常重要。巴菲特的公司是非常令人尊敬的公司。而且它的投资也是长期的。有它的投资,比亚迪的电动车,包括新能源产品,在全美的销售、品牌的价值当然就会提升了。”

第一节 比亚迪的百年品牌(3)
王传福真是说到了点子上。毕竟普通人赞扬比亚迪一句,不会有什么特殊意义。但如果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巴菲特赞扬一句,那就会成为轰动性的大新闻。
  毫无疑问,无论是在电池领域、手机代工领域还是汽车领域,比亚迪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国际品牌。 “比亚迪”这三个字已经成了金字招牌。2007年8月,王传福喊出激动人心的口号:比亚迪要在2015年成为全国第一汽车企业,在2025年成为全世界第一!
  如果王传福的诺言实现,那么这意味着在十年之内,比亚迪就要成为与丰田、通用、福特这些国际汽车品牌平起平坐的大公司。到那时候比亚迪的品牌就真的是无价之宝了。
  那么一个国际品牌意味着什么呢?
  根据现代营销之父美国学者菲利普·科特勒的品牌理论,品牌至少要向购买者表达出六层涵义:一是属性,表达出产品特定的属性;二是利益,给购买者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利益;三是价值,商品制造商的某种价值感;四是文化,品牌附加或象征的文化;五是个性,和人一样,品牌传达出的与众不同的个性;六是使用者,品牌是购买这种品牌产品群体的代言人。所有这些都表明品牌是个复杂的符号,是一家企业所有历史的浓缩。
  “比亚迪”这三个字凝聚了比亚迪人十几年的心血。1993年,王传福被中国有色金属研究院公派到深圳比格电池公司担任总经理,也许是受“比格”电池公司名称的影响,王传福随后把自己创立的公司取名叫“比亚迪”。有点像外国名字,这从一开始就体现出王传福国际化的野心。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谈到为什么给自己的公司取名叫“阿里巴巴”的时候说,因为自己想做一家八十年历史的国际化的互联网公司。在取名的时候,就不能太中国化,必须让全世界能够接受。思考了一段时间,马云就想起《一千零一夜》故事里的《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于是就给自己的公司取名叫“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四个字,体现的是马云力图占据全世界互联网制高点的野心。果不其然,马云创立的B2C模式,与雅虎的门户模式,谷歌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