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说什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孙子兵法说什么-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粮于敌”的养老金计划
学习了半天“坏人”,我们再看看常人是怎么“因粮于敌”的。
  故事说的是某药店老板,辛苦了快半辈子,开着三四家药店。但他愣说自己不盈利,鬼才信啊。可他确实不盈利,改行?不懂,再陪了老本怎么办,将来老了养老怎么办?愁啊!也许他还不算太坏吧,没多久,就有高人就给他出了主意:不就是担心养老吗?这样吧,现金流不错,那就别只开3家,多开几家,最好开10家。
  开那么多还不赔得更多?死得更快?不会!
  想想看,开得多,进货大,谁最开心?药厂。
  因为铺货多,所以为药厂作的贡献大,店越大,贡献越大。那么,和药厂谈判的筹码越大。从前咱们店小,受人欺,现在不同了,和药厂去谈:我现在进货量是过去的3~5倍,能不能把账期延长,从1个月变成3个月?
  就是把传统的月结变成季结。好处自然是有的,最大好处就是扩大资金沉淀量。所谓资金沉淀,通俗地说就是把别人的钱留在自己账上,放的时间越长越好,放的数量越大越好。放个一年半载不用,不用白不用,至少可以挣银行利息。
  对药店老板究竟有什么好处呢?一起算笔账就清楚了。月结的话,1家药店的资金沉淀如果是20万,10家就是200万;现在变成了季结,一沉就是3个月,即600万。这600万在自己账上,就是自己的,理论上想做什么都行。
  不过,还是不要继续开药店了,不能总做赔钱的买卖,最保险的就是进入房地产,不过不是开发楼盘,小资本就做些小投入,像买个物业、公寓、底商什么的。接下来把物业租出去,租金还月供,剩下的都是收益。
  如此还个20年,还完了,物业是自己的了,药店也可以不开了。光收租金就可以舒舒服服养老了。其实药店的最大作用就是找药厂借钱,让没钱的人变成有钱,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现在明白了吧,原来房价都是这帮人支撑着抬起来的,原来开店的未必从店里赚钱。
  这就是“因粮于敌”,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这才是高手。我想孙老圣人是同意我这个观点的。如果他老人家活在今天,一定是个顶级的资本运作高手。千军万马都能把玩的人,还在乎这些小Case吗?
  第二个解决方案,“胜敌而益强”。
  意思是打败别人后自己变得更强大。如果是金庸大侠,可能会说这就是武林中最厉害的一种武功——吸星*。不管是什么,能够变强就是好事。好事怎么做到?孙圣人给了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激励,而且精神激励、物质奖励两手都要硬。
  “怒也”就是精神激励。这方面想必大家都明白,精神激励很管用,做人力资源的、做老板的一定要记住。老板们不要吝啬荣誉称号,不要吝啬岗位级别细化,不要吝啬头衔,最好再发明个企业终身荣誉奖。曾听说某大牌外企,为了不花钱白用人,甚至不惜更改品牌内涵,专门提倡以人为本。最后,还搞了个精神激励百宝箱,把想到的摆一摆,看看哪些成本低、哪些没成本,用心良苦啊。总之,没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这就是积累。你看古代,仅一个爵位分封,就已经成就了王公大臣的世代荣耀与忠诚,能说精神激励不管用吗?再想那诺贝尔奖,给钱多的有的是,为什么无数英雄为它尽折腰?这就是精神层次的激励啊!
  不过,老板们要注意了,说精神激励重要,并不是让你仅来虚的。千万别指望口头表扬就能当工资发,员工也是人。虽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
  “货也”就是物质激励。常听老板传授营销心经,说什么管理销售,就要明白什么叫“前有黄金,后有猛虎”!于是,在此真言的指导下,无数提成、佣金方案诞生了。不过归根结底都一样,就是萝卜加大棒,物质激励第一。
  如今,我们今天的管理真没出息,除了两手硬,没什么实质创新。孙老先生2 500年前说的东西,我们继承了,他老人家没说的东西,我们也说不出什么。可惜可叹!
  第二个方法,“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
  把敌人的战车缴获后,掉转炮口;把收编的俘虏洗脑后,成为一家人。四个字——为我所用。别人的东西我们要,别人的人,我们教育教育继续用。
  说到这,就一定要提家喻户晓的游击队歌,歌里唱道: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连搞音乐的都懂兵法。到了解放战争,敌人搞起了国际运输,美国人把先进的坦克火炮给敌人,他们再运输给我们,并在前线完成事务交割……
  战场上的事情不容易理解,到了商场就容易多了。
  都知道杠杆收购吧,小公司借钱买了大公司,结果发现大公司不仅大,而且有现金、有资产、有人才。于是小公司为我所用,不仅还了债,还捎带完成了由小变大的裂变。
  都知道上市圈钱的把戏吧,某公司收购上市公司的法人股,从而达到控股上市公司的险恶用心。但这仅仅是开始,很快他们开始增发、配股、抽调上市公司资金,美其名曰:投资优化。于是,圈钱运动成就了小公司变成大公司的梦想。
  这就是“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胜敌而益强”啊!想当年,制冷巨头顾老总就是这么做大的,也是这么做进去的。所以,玩资本的要小心啊!没有好的消化能力是不行的。有时候,光想怎么变强变大,一味地想吃成胖子,往往吃撑了肚皮,结果消化不良,搞不好还要鸣警笛进医院的。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利润和现金流
第三个解决方案,“故兵贵胜,不贵久”。
  意思就是说,打仗最重要的是胜利,而不是耐力。
  为了和市场经济打个擦边球,就索性表述为,做商人看的是利润,不是忽悠、不是梦想。今天讲的是兵法,所以主要看看利润,分成两个意思,一是盈利,二是现金流。
  还是先说打仗,孙圣人说打仗这件事,关键是胜利,不是比耐力,不是拖的时间越久越好。前面说了,时间久了要亡国的。
  所以后人有了发明“兵贵神速”。此话对,但也不对。打战不是表演,不是作秀,孙圣人可没有说过“兵贵神速”,要打就是为胜。打仗不是拼时间,所以拖不得,但打仗也不是终点冲刺。我们平时老说慢工出细活,但细活是要的,慢功却不是必然的。
  打仗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情,生意是关乎爹娘老婆孩子一家人的,输不得的。所以打仗、生意不是时间越长越光荣,这边等米下锅,你那边光等不见钱,谁也受不了。所以,打仗就要赢,这是军人的使命;做生意就必须盈利,这是商业的根本。
  现在先看看第一要点:盈利。话说本世纪初,一股从美国刮起的强劲飓风席卷了大半个世界。为了纪念它的意义,我们称为:互联网风暴。这次风暴具有匪夷所思的性质,即使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也受到影响,出现了4月电子商务沙尘暴、全年网络烧钱、趁火投机兼并等恶劣行为。有目击者称,整个事件匪夷所思、不可理解。因为它完全颠覆着创世纪以来人们对经济规律、基础的理解。这基础是什么?就是盈利。
  对整个历史回顾,不难发现,很多网络公司似乎自始至终对盈利没有兴趣,伴随他们耳边的只有点击率、模型、上市概念。经济学家的眼镜掉了,网络也是商业,但不关注盈利的商业能走远吗?结果大家后来都知道,全球人被网络经济忽悠了一大把,泡沫破了,股市崩了,网络公司齐刷刷倒了。
  我有幸也在这次全球大潮中得到了培养锻炼。直到今天,当时的教导依然不绝于耳:公司最重要的不是盈利,而是告诉大众我们存在、我们最好!公司的目标是登陆纳斯达克。利润可以没有,上市后再做高,到时候股价更好,影响力更大,点击率更高……
  当初觉得,这论调是有些疯,现在觉得这论调相当疯。不追逐盈利的生意是好生意吗?违背商业基本规则的商业是商业吗?事实告诉我们,不是!所以还是孙圣人说的地道:兵贵胜!那么,企业家准备好了吗?是企业就要盈利,不盈利的企业就是亵渎股东、员工、大众和社会。
  说完盈利,再说第二要点:现金流。
  相信大家现在已经达成共识,要打仗就要胜,做生意就要赚钱,办企业就要盈利。不过,盈利固然好,但有个前提——现金流。现金流就像血液,转得快、效率高,营养丰富、身体好。曾有某大牌营养机构推崇“有健康就有将来”,没有健康了,也别梦想有将来了。同理,我推崇:有现金流未必盈利,但至少可能变成盈利;如果没有现金流,就连可能都没有了。
  为什么?在商场历练很久的人,都知道商场高手如云,天气变幻莫测。有些人昨天还一名不闻,到处找饭吃,说不定哪天就走了运,发达了。这样的人大有人在,他们没工作就做项目,没有稳定的现金流,却不断演绎着“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神话。
  现如今,做项目已经是个时髦词汇。做项目不比开饭店,饭馆每天赚多赚少都是它。做项目则不然,运转周期极长,一年到头见不着钱纯属正常。就因为这样,问题来了。当一切形势大好的时候,项目虽然慢点,却还能朝着梦想推进。但一旦风云突变,比如网络股破了,美国次债危机了,有人作奸犯科了,有人双规了……到那时,再好的项目也没人投了,项目周期变成了无期。原来等着的馅饼,说不定就变成了陷阱,可怕啊!到时候,项目黄了,再没个看家的本事,连个现金流都见不着,那就只有一条路了——死路。
  所以,不要小瞧现金流。不盈利怎么了,只要有现金流就能转,转快了转好了,照样有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