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说什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孙子兵法说什么-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正是这个思想奠定了现代世界、整个人类军事战略、国家战略的基础,被赞叹为人类战略思想、智慧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毫不夸张地说,数当代人类最高战略看《孙子兵法》,数《孙子兵法》最高谋略精髓看“谋攻”,数“谋攻”最高理念看“全胜”!
  谋攻篇是《孙子兵法》的核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是整个人类世界最为瞩目的国家战略思想。这永远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豪、继承发扬!
  小逻辑
  本篇一开,孙圣人即亮出了他在军事战略研究领域的最高成果,即战争的最高境界、最高理想——全。不过,孙圣人也知道“全”作为最高境界、最高理想是可以的,但关键是怎么实现。所以接下来,孙圣人提到如何“全”,也就是实现最高境界、最高理想的手段——“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手段分几种,“不战而屈人之兵”也有若干层次,分别是“伐交”“伐兵”“伐谋”“攻城”等。接着,在谈完最高理想、手段,谈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各种层次后,孙圣人作了总结,指出“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的军事战略、核心指导原则。
  孙圣人说了,想实现“全”,“不战而屈人之兵”吗?想法是好的,但是有个前提,那就是“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换句话说,你有资格、有实力吗?
  实力论强调完,孙圣人趁热打铁,作了立意升级,隆重推出战争主体——人的重要性。也就是“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全”和“破”的玄机(2)
既然人这么重要,而且不可否认,则人是任何谋略的灵魂。而且官越大责任越大,为此,孙圣人着意留下笔墨,大书特书当皇帝的、当老板的应该如何把握分寸,做好自己的本分,也就引出了“乱军引胜”这个概念。
  至篇末,孙圣人对预知胜负的战略思维进行了高度提炼,为后人留下了思考框架、方式方法,也就是“知胜有五”。
  最后,孙圣人对本篇作了总结,也就是大家都熟悉,但一直搞错的一句话,“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讲谋攻,就要从最精彩的开始讲。这个彩头,孙圣人没掖着没藏着,一开篇就大大方方拿出来了。很简单,就一个字,全!他说:“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通俗版本就是,打仗用兵最高明的是:胜利地保全敌方国家,而不是胜利地攻破敌方国家;胜利地保全敌方军队,而不是胜利地攻破敌方军队……真正厉害的谋略是化敌为友,而不是灭绝人种;真正的高明是多了一个朋友,而不是又树了一个敌人;高明的人是把蛋糕做大,而不是越切越小……
  说到这,明眼人应该马上意识到一组概念,两个字:全和破。将军的最高行动原则是什么?人类战争的最高理想是什么?最高战略思想能有多高?其实不用写论文,不用长篇累述,记住这两个字就行了。就这两个字,激动了世人2 500年。理解了这个,你就明白了智慧的奥妙。
  那么,怎么理解“全”和“破”呢?看看西方的国际象棋和中国的围棋就知道了。
  下过国际象棋的人都知道,那东西玩到最后,惨不忍睹啊!整个棋盘没几个人,那叫难看!整个过程是惨烈的,棋子越战越少,棋盘狼藉、破败不堪,这就是“破”!
  至于中国围棋大家是非常熟悉的。围棋就两个颜色,一个形状,没有花里胡哨的人物雕刻,简约里面透着大智慧,这就是境界。围棋讲究占点和占位,下到最后,无论输赢棋盘照样漂亮。你问胜负如何?简单。看看谁占的位子多,一目了然。回味整个过程,棋子是越来越多,满满登登。相比国际象棋的破败不堪,这就叫“全”。
  所以,中国的围棋下到最后,就是一个“全”的境界。西方的国际象棋下到最后是一个“破”的局面,“全”和“破”的区分就这么简单。为了更深刻理解到底什么是“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我们找个现实点的例子。
  明末清初时候的边境战争。话说某年某月某日,关外的大清再次进犯明朝边塞,结果毫无悬念,人家一打就赢。城拿下来了,清军进城了,按说是件开心事,但是清国皇帝皇太极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原因很简单,史书上记载说了,皇太极皇帝当年拿下的城池基本就是个破败的空城。其实也不奇怪,连年战乱,地段再值钱也没有人住了。下海淘金的没了,连忽悠的人都没了。死的死、跑的跑,城里没了人,经济大萧条,到处是破墙、破房、破路,一切破败不堪。
  皇太极皇帝当时算明白了,难怪这么容易打,原来是个烫手山芋。现在好了,既然拿了总不能不管,还要投人、投钱、投兵建设,恢复秩序,这个经济账算下来,亏大了。本来以为占了明朝的便宜,增了自己实力。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实力没增,还要输血倒贴。某种程度上看,战斗是胜了,但从国家利益上看,是彻头彻尾失败了。为什么?因为那是个“破”,而不是“全”啊!
  说到这,估计大家对“全”和“破”已有了些感觉,那我们就趁热打铁,再看看商业活动。
  要知道,“全”和“破”也经常在资本并购中显神威,并且成功、失败者多多。成功者以小搏大,凭借不错的融资能力借壳上市,收购人家法人股,壮大自己。然后三步走:一、调动上市公司现金流收购更大的公司;二、整合资源,凭借更大的实力,投资更好的项目;三、股价高涨,配股增发,继续壮大。这么一来,原来的土鸡变成了凤凰,不用打,不费力,人来了,钱来了,票子、车子、房子,什么都有了,“全”了。
  再看看失败者,往往考虑问题不全面,收购想法是好的,但是分不清楚收资产,还是买负债。再一盲目,资产没买到,债务倒是一大堆。结果,盲目的结果很残酷,没房、没车、没设备,没人、没钱、没资源,倒霉透顶。这还不算,你收购了,原来的老相好都来了,要钱的来了,追债的来了,能伸手的都来了。这时候,你没有选择。好算盘打不成,还要准备着输血。可惜,后悔晚了,买卖亏了,全是烂账,彻底“破”了。
  所以,资本是潇洒,但是并购需慎重。否则收了“全”,也有了“破”,算来算去不值得。
  要说最该好好理解“全”和“破”的,是当年的日本侵略者。想当年,他们是风光了一阵子,从东北到华北,从中国到东南亚,满处尽插膏药旗。可时间长了问题出来了,特别是在广大的中国农村地区。占领了那么多地盘,每次扫荡总是没什么成果。仗是打胜了,可村子里永远是没人、没粮、没钱、没武器。来中国人家就是找资源的,你什么都不给人家留,人家还要养一大堆兵,怎么养?
  这时候日本学生糊涂了,明明自己有一个村子,又占了一个村子,人口、粮食、资源加起来,应该1+1等于2啊,为什么到了中国就是小于2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日本学生们想了足足8年,最后美国老师终于看不过了,打了下课铃。这样一来,日本学生惨了,本来到中国是想一概全吃的。但结果,1+1等于几愣是没算出来,交了白卷。可惜,“全”没出来,还差点破产,失败啊!
  

新东方的全胜(1)
说到这,我们不得不感叹,“全”确实是高,但要实现“全”也确实不容易。就说打仗吧,你想“全”,但打仗就要死人的,怎么“全”啊?
  不打仗当然就“全”了!所以,孙圣人接着说了,要想实现“全”,方法是有的,那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即有本事自己不动手,让对手甘拜下风,自动缴械投降,那才是最高明的!这可能吗?当然!
  话说近年来,笔者曾服务过某项目。要说此项目,颇有创意,绝对算得上一次促进中外友好交流的跨国婚姻。此次联姻,外方的一头是某海外教育基金,中方的一头是国内某银行机构,联姻之后诞生了很多产品,其中最有看头的当属留学生专属会员联名信用卡。
  别看这卡小,但它颇有能耐。
  第一,它是全能选手。既能实现国内外金融结算,让交学费、买机票之类处处花费无忧;又能身份识别,尽享全球24小时顶级健康保障、安全救助……总之,卡小能耐多。
  第二,跻身名门。很多人都知道,国内留学这碗饭玩的就是口碑,但偏偏干这行的不注意创业形象,弄得从始至终,口碑很差,资源极匮乏。想改吗?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个圈子里口碑好、有头有脸的家伙联姻。这么一来,品牌效果极速提升,从此身价陡增,跻身名门。那么找谁联姻呢?经过缜密分析,对象锁定在中方的银行机构。要说咱们国内的银行机构,什么都缺,就不缺劳苦大众几十年如一日无偿给予的信赖、口碑。于是,本着多子多福的愿望,没多久,两头准备联姻了。
  要说这样的联姻,国内外都是大事,再加上是第一次。为了联姻成功,媒婆一次次地开会,专门讨论这次联姻的可行性。在一次研究会上,有人问本媒婆:联姻好,非常好!但如果新东方和中国银行也学我们联姻了,人家父母都是英雄,孩子将来肯定也是好汉,我们怎么办?
  老实说,这么一问,我当时就傻了。会后,赶紧拽住那位老兄,语重心长地说,老大,如果新东方和中国银行业联姻了,怎么办?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放弃!
  那老兄听了,也傻了,我赶紧解释。新东方是国内最有名头、最有实力的教育界人士,中国银行更是国内最财大气粗的金融机构。不说别的,光人家的金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