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说什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孙子兵法说什么-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了生动理解,笔者特意编排了精彩大片,着重讲讲“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时间倒推至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55年。
  唐皇帝的大殿内百官朝拜分列两旁。这时候,听到龙椅上唐皇帝吓问道:“都平身吧!今天战报到了吗?战况怎么样?”
  唐皇帝问的战况不是小事,要知道天宝十四年发生了大事,史称安史之乱,作乱的头子是唐皇帝的干儿子。唐皇帝不是别人,就是爱美人也爱江山的唐玄宗皇帝。现在,眼看天下大乱了,也顾不上拿腔拿调了,所以,见人就吓问。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新东方的全胜(10)
有人赶紧答了:“陛下,贼兵造反数日,15万叛军直奔洛阳和长安,情况危矣!”
  诸位一听就明白,贼兵厉害!难怪唐皇帝坐不住了。只听他又狂吓道:“寡人问的是战况!战况!高仙芝呢?寡人命他迅速召集精锐平叛。他的战报呢?边令诚呢?人都哪去了?他这个监军白当的!?”
  这时候,没人敢接茬了,天知道皇帝派的边令诚在干什么。
  此时,殿下扑倒一人,监军来了。只听人家苦喊着:“陛下!高仙芝不打先跑,私扣饷粮,我军一路溃败、丢盔卸甲。现在已经丢了陕西百里河山,退守潼关。贼兵步步紧逼,直扑洛阳!”
  恶人先告状,而且每次都有效果。那唐皇帝也不是什么明主,马上怒了,破口大骂:“够了!高仙芝你这贼子!上次大食国(*帝国)之败丢尽大唐威仪。现在贼兵来了,寡人器重你,给你精兵数万,委以重任。你不思将功补过,反倒率众逃跑,灭自己锐气,助贼人威风,原来的神威都哪儿去了?!该斩!该斩!”
  在此有必要介绍一下,高仙芝,大唐名将也。籍贯:高丽,当时算大唐的少数民族,现在估计算个外援。生卒:?—公元756年;荣誉:被诸国称为神将;履历:曾镇守西陲,为盛唐开疆拓土立过赫赫战功;突出贡献:突破艰难险阻,活捉小耶律王,涉险指数超过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N倍。
  要说这么有贡献的战神,怎么能说斩就斩呢?有这样的人才,还愁平乱?于是围绕这个问题,一场激烈的君臣辩论开始了。
  反方大臣进言:万万斩不得!高将军冤啊!贼兵都是久经考验的虎狼战士,高将军的新团队名为精锐,实为流民。他再有本领,也是羊送虎口,不退不行。所以,说高将军是逃兵,冤!
  正方皇帝吓道:当年韩信能用3万流民背水列阵大败20万赵军。都是名将,他高仙芝怎么不能?还不是故意!
  反方大臣又进言:我军势弱,能打则打,现在打不过,只有据险固守等援军,时机到了一举破之。潼关是长安门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高将军退守潼关是个好办法。本应表扬鼓励,今反砍其头,高将军冤啊!
  正方皇帝怒了:够了!贼兵远道劳顿,都累了。我方生机勃勃,正好一鼓作气、以逸待劳,一定大胜。寡人几次暗示高仙芝迅速出战,他不但抗旨,还带头当逃兵,就该斩!
  反方大臣再进言:高将军开仓放粮,为了将士填饱肚子,不得已啊!说他烧了太原粮仓,那是为的不给敌人留下一粒粮食。说他沿途乱扔东西,那是沿途做路障,正是高将军的缓兵之计。天地良心,高将军用心良苦!现在,城墙牢固了,潼关固若金汤,贼兵正找不着北,一切正向好方向发展!……
  正方皇帝大吓:住口!究竟你懂还是我懂?寡人自幼深知兵法,打仗讲究“以逸待劳、以虞战不虞者胜”。现在贼人大老远来了,就应该攻其不备,打他个措手不及。更不用说贼兵乃不义之师,谁都可以诛之!不要说了。传旨,高仙芝盗减粮赐,违抗圣谕,贻误战机……死罪!
  来辩论的都是高手,不过高也没用,唐皇帝是认准了死理,非杀人不可了。结果当然唐皇帝如意了。
  公元756年1月24日,这一天,高仙芝走到传旨官面前,看了看帐外说道:“我兵败有罪,死不敢辞,但说我盗减军士粮赐,实属诬陷。”说完,高仙芝转向帐外的将士,大声说了这辈子的最后一句话:“如我有罪,此刻你们就可直说;如我无罪,你们就喊冤枉!”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新东方的全胜(11)
话音未落,帐外喊声动天:冤枉!
  ……
  一代名将高仙芝遗恨而去了,他的继任者哥舒翰在皇帝的逼迫下,放弃了守潼关的策略,出兵决战,一败涂地。没多久,剩下的将军们怕同样方式追随高将军而去,就擒了哥舒翰献关投敌。再后来,京都失守,唐皇帝逃到四川,一代盛唐从此没落。
  想那高仙芝高人也,他用生命的代价教给我们一个道理:“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过去的将军,今天的主管,有本事很重要。但再有本事,也要老板喜欢,不喜欢不行。否则,将能君也御。你以为你是专家,而老板不仅不信你的能力,还怀疑你的忠心。结果,在领导的指挥下做事多半没结果,因为“将能而君不御者胜”,你们做反了。最后,得了埋怨,冤不冤?所以,奉劝不得意的部属们,再遇到这样有才的昏君,你就让人家显才吧。既然人家是专家,你就旁边省省心多学习。省心、学习,又按时领工资,天大的好事!
  最后,再小议一下“上下同欲者胜”。
  话说清末时候有个枭雄,叫袁世凯。这个人有个习惯,被人骂为:投属两端。不过骂归骂,论能力他绝对是个人才。在那万恶的旧社会,这位人才依靠自己“从小”培养的北洋军,一度成为晚清的重臣,并最终凭借这铁杆团队,荣登民国时期的一号风云人物,甚至当上了共和皇帝。
  不过,任何人的成功绝不会是一个人的贡献,这有赖于团队的支持,这位短命皇位也不例外。所以,当上皇帝没多久,大问题来了。为什么同样的团队,在袁皇帝创业时极力拥护支持,但在护国运动高涨、举国内外讨袁风起云涌的时候,纷纷划清界限、另投新主呢?相信任何人面对这样大的变故都无法接受。袁皇帝看着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今天个个翻脸,就更想不通。遭“亲人”背叛的打击太大了。于是,没多久,袁皇帝就带着想不通的痛苦,带着抑郁绝望走了。
  要说,袁皇帝的团队很了得!可成也团队,败也团队。昔日他一边团结自己的团队,一边打自己的小算盘,辜负了多少天下人。如今他的团队也一样,一边奉迎着,一边找自己的天地。也许,这也算“上下同欲”。只不过,从前是“上下同欲者胜”,后来是“上下同欲者败”,同的不是别的,正是投属两端。应了一句话,什么人带什么兵!文化出了问题,学得太像了。
  ###
  DNA鉴定:五事悬疑
  关于知胜有五,讲到这里,还不能简单打住,绝对有必要升华、看透。
  首先要升华的就是“知胜有五”,这个“五”是什么?回答之前,先要明白实力是什么?前面说过,全胜的关键、前提在实力,但实力可不是一个力那么简单!你能说综合国力仅仅是军事?你能说企业竞争力就是有钱、有背景?都不是!实力决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系统。
  其实,孙圣人在始计篇早有重点说明:实力是个系统,它搭建了整部兵法的框架逻辑,是灵魂!这个系统就五个字:道、天、地、将、法!
  回头来再看“知胜有五”,预知胜负凭什么?凭借的根本就是实力!这个“五”的实质不正是“五事”嘛!
  这下简单了,忽悠了2 500年的疑案今天侦破:这两个“五”原来就是一回事!下面我们做个DNA核对比较。
  “故知胜有五”第一:要知道开战的时机,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不就是天时嘛!。 最好的txt下载网

新东方的全胜(12)
“故知胜有五”第二:治大国如烹小鲜,人多了知道怎么组织、指挥,以强凌弱,识众寡之用者胜。这不就是法者,曲制、官道、主用嘛!
  “故知胜有五”第三:兄弟们上下人心齐,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上下同欲者胜。这就是道,令民与上同意嘛!
  “故知胜有五”第四:选好山头,以逸待劳。开打之前,最好多挖陷阱,占领先机,以虞待不虞者胜。这就是占据远近、险易、广狭、死生的战地优势,得地利嘛!
  “故知胜有五”第五:当官的不仅自己要有本事,也要老板会用,不犯“乱军引胜”的错误,“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这正是智、信、仁、勇、严——处将之道的升级、前提嘛!
  核对结果证明:实力也好,胜负也好,靠的都是五个字:道、天、地、将、法。到此,“知胜有五”真相大白。应该说,“知胜有五”是孙圣人的心血,是对庙算模型进行的升级改版、流程再造。这为将来的预测工作者,指出了更清晰的方向!
  庙算的时候我们说过,“五事”得好好算,得分高的胜利就大,算都不算的话,就不用打了。今天,虽说是“知胜有五”的年代了,但实力胜负还需用“五事”预测。所以,为了实力,为了全胜,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崇高境界和理想,还得好好谋算。
  讲完这“知胜有五”,孙圣人对它作了总结。他说道,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想打仗,就要信息全面,包括自己的也包括对手的,做到这个,至少打起来不亏本,没有风险。但如果不知彼而知己,只知道自己,不知道对手,那就很难说,胜负一半一半了;如果你连自己的情况也不知道,不知彼不知己,那就明摆着找挨打,每战必败。
  总结
  首先,孙圣人第一次把战争的意义推向了一个崇高的境界!他的全胜思想,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不愧为整个世界人类智慧思想的结晶,是战略思想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其次,整篇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