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界,经常听老板们高喊要创造维护一个平等、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初衷是好的,但这里有个惊世骇俗的大阴谋。别人不好意思说,但孙圣人说了——这就是“胜于易胜”。什么意思?孙圣人说,竞争很残酷,真会玩的老板致力于创造不平等,专注于以强凌弱。
老板们只看关键点,也就是创造不平等、创造实力悬殊;实力悬殊了,就好以强凌弱、以大欺小了,赚钱就容易了。所以,说什么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那是鬼话。都平等了,实力、个头差不多了,到哪里攫取高额利润?
不可思议!惊世骇俗!孙圣人不是说了嘛,最高明的战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的战法是“十则围之”,但这些是有前提的——实力。没实力怎么办?简单,专找容易的打!要知道,真会打的人,没实力也难不倒,人家知道创造不平等、以强凌弱,人家知道实力悬殊、打架专找弱的打,知道钱找容易的赚、柿子专找软的捏。所以,没实力不要紧,要紧的是看到不平等、学会找差距,打得过打,打不过跑——欺软怕硬虽然难听,但是他道出了善战者的本质——以强凌弱,胜于易胜。
“胜于易胜”——新田忌赛马
为了加深理解“胜于易胜”的道理,笔者接着推出全新包装的古代故事——田忌赛马。
话说某年某月某日,齐威王兴致大发想赛马,为了赛事上点档次,精心挑选了颇有实力的参赛选手将军田忌。比赛规则很简单,各自选上中下三等马出战,三局两胜定输赢。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比赛,因为每年上供的宝马都是齐王先挑走最好的,剩下的再发给将军。田忌的马再好,也是差马,这么一看,这比赛田忌是输定了。
开赛了,第一场上等马,齐王胜。但随着赛事的发展,齐王愣了,因为他输了。他输得很糊涂,而且怎么也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了。
原来,齐王料到了田忌的马,却没有料到田忌的人,要知道虽然田忌的马不行,但田忌有个好朋友叫孙膑,而且不是外人,据考证是孙圣人的直系后代。
这场比赛里面有奥妙。要说这赛马规则本来没问题,但如果就这么上了,失败肯定的。因为虽然同等马,但实力悬殊,焉有不败?这时候兵法家孙膑发挥才能了,既然三局两胜,既然实力悬殊,那就索性调整田忌的出马策略。咱们整体实力不行,局部实力还不行吗?于是,新方案如下:
第一场,田忌的下等马对赛齐王的上等马,实力悬殊,齐王肯定胜。
第二场,田忌的上等马对赛齐王的中等马。有意思了,田忌的上等马再不济,也是上等马啊,瘦死的骆驼总要比马大的。结果实施也证明,上等马再差也是上等马,跑赢下等马没问题。
注意了,这里不平等了。你田忌凭什么用上等马赛齐王的下等马?不是明摆着创造不平等,破坏公正、公平、公开的和谐气氛吗?这马的实力悬殊,不是很明显人欺负不起,欺负马吗?这种为了胜利,不择手段、不顾廉耻、以强凌弱的本事也太不君子了!注意:君子是君子,胜负是胜负,不能混为一谈。田忌同志再不地道,也不能否定了他的成绩,这就叫“胜于易胜”!
第三场,田忌的中等马对赛齐王的下等马。不用说了,又是一次破坏平等的赛事,又是一次以强凌弱的表演。马的实力悬殊,田忌的马专找小一号欺负,胜于易胜,焉有不胜。
三场赛事结束。我们做个总结,要说田将军在孙圣人后代的帮助下,算是耍赖了。不过,如果做君子,本着平等竞争的态度参赛,想赢门都没有!所以看结果,赖得值啊!
经上面这么一说,今天的老板应该明白了,不要奢望有什么平等的竞争规则,齐威王倒是出规则了,很平等,上对上、下对下,但是你注定失败。喊平等是没用的,人家不给就自己出规则了,田忌不就是嘛!
要知道,高明的商人首先是个合格的奸商,就算市场平等了,他们也要敲些与和谐社会不和谐的音符,他们需要趁火打劫,趁着混水赶紧摸鱼,赶紧数钱;他们总在寻找“以强凌弱”的机会,否则,市场竞争处处平等了,还怎么易胜?
现在的老板有哪次胜出靠的是平等?好听一些叫打造竞争优势,说难听了就是创造不平等!人脉、靠山、资金……还不是整天盯着不平等的机会,看到实力弱的上去咬一口?胜利是怎么来的?还不是以强凌弱来的!
所以,平等竞争是理想,以强凌弱、“胜于易胜”才是真理。记住,想战胜别人,有前提,别人比你弱多少!说到这,有人反驳了,照你那么说,弱者就没希望了,以弱胜强就不可能了?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怎么来的?
确实,历史上有一些小个子打败大个子的案例,但这也不矛盾。人家虽然整体实力不够,但人家懂得变通,懂得创造局部区域的不平等。这方面,就要向奸商学习,人家从不在乎无商不奸的骂名,几千年来忍辱负重,练就了局部市场创造不平等利益的硬功夫,不然钱从哪来?学学人家吧,田忌将军不就厚着脸皮这样干了嘛!所以,万变不离其宗,局部市场实力悬殊,照样以强凌弱、“胜于易胜”。
最后,要提醒大家注意,古今中外99?郾9%的胜利都是强者战胜弱者。纯粹的以少胜多确实有,但极少!要知道,历史记载了精彩的、稀有的,那些无智名、无勇功的大多数,多被忽略了。
也正因为此,那些真会打仗的将军,肯定是那些没有勋章的将军,因为他们打仗不费力,打得太容易。他们懂得以强凌弱,做到胜于易胜,所以每战必胜。
到此,孙圣人的另类观点介绍完毕。好一个“谁是最会打仗的高人”,立意新奇,语惊四座!论震荡效果,足足给全世界上了一大课。好一个“胜于易胜”,“无智名、无勇功”,令人匪夷所思、瞠目结舌!论真知明鉴不赞叹不行!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胜兵?败兵?胜负已定
高人谁都想当,可怎么做才能做高人,到达胜于易胜呢?不着急,孙圣人接下来给了答案:做胜兵,不要做败兵!这就有了本篇的第三组概念——胜兵和败兵。
原文说“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通俗讲,那些真能打的人,总是先保命,做到不挨打,不失败。然后等待机会,看准对手露出败招,一口咬上去结束战斗。所以说,打仗有胜兵、败兵的区分,胜兵总是先保住性命,做到不挨打,不被别人打败。这样一来,有了获胜的资本,然后等待打败对手的机会;败兵可不是,他们总是没头苍蝇乱撞,不管对手有没有机会可乘,没计划、没准备、没理由,先发动进攻,边打边看,打上再说。这样一来,胜兵的资本没有,败兵的机会倒是来了。所以,胜兵的关键在于先胜,败兵的关键在于先败。
为了深刻理解,还是举例说明。
这次说的是一家早年在外省发迹的北京老板。想当初靠关系、靠人脉算是混出了名堂,后来人有钱了,就想着衣锦还乡,于是在北京注册了一家公司,准备继续扩大战果。可谁曾想,这次卡壳了,业务就是做不起来,于是有了我和公司老总的一番对话。我是个喜欢研究历史的人,所以上来就问了:“你们怎么想到北京做公司?”
答:“还不是老板本来是北京人,觉得北京有关系、有人脉。现在有钱了,正好开个公司,把原来那套搬过来试试。”
这就是开战的理由,人家不想怎么保命,也不想怎么不挨打,上来就先打了。先打的理由就是人脉,这算理由吗?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注定走不远,怎么先胜?不可否认,天上有时会掉下馅饼,有人因这个东西发达了。任何东西都有成本,而且掉下的馅饼成本、副作用更大。一旦哪天关系不灵了,没有点准备,肯定没命。
难怪他们有问题,还没打就已经败了,现在只能边打边改了。如果早懂了兵法,何必当初!看来打败了是正常,现在想变吗?重新定位,从做个胜兵开始。这正是应了孙圣人的名言,“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其实没打就败的公司有很多,这种公司有个通病,多是老板唯我独尊,想到什么做什么,执行力颇强!但是人就有打盹的时候,不按市场规律做事,先打再说的结果注定是败兵。想做胜兵就要先胜,至少不挨打,先保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一时兴起的代价是惨重的。
所以,奉劝做老板和想做老板的,行动前,仔细掂量掂量。胜兵和败兵的区别在于先胜,在于好好准备。做胜兵的关键是先胜,想先胜不准备是不行的。好好准备,否则,再次应了一句话,胜利的准备等于准备着胜利;失败的准备等于准备着失败,不败才怪!
“修道保法”,养鸡卖蛋有玄机(1)
谈完胜兵和败兵的区别,这就引出一个话题,谁都想做胜兵,但做胜兵有个前提,先胜!
先胜到底是什么?是实力!没实力,想不战而屈人,门都没有。命都保不住,只有挨打的份!没实力,想先胜,更是白日梦。
所以,想做胜兵一定要准备好实力。怎么做到先胜,怎么准备实力?孙圣人说了,就四个字:“修道保法”。如果做到了,就是胜兵在望;做不到,就是败兵难逃。
至于怎么修、怎么保,孙圣人也作了比喻。他说,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孙圣人明示了,要做到先胜,就是把内在实力建设好。打个比方,就好像说,你知道自己有多大的地盘,好好量量,把它管理好,一寸土地也不能给别人;管理好了,经济效益出来了,你就知道每年GDP增长了;这时候,你再能搞个数字化,算算自己有多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