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不懂温州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其实你不懂温州人-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经济学家称温州经济增长的二十年,相当于亚洲“四小龙”的三十五年。我们可将此称为“温州的速度”。
  对温州模式发展的总结与回顾,通常是这样的:
  一、“温州模式”是以家庭经营为主要生产方式,以小商品生产为主导产业,以专业市场和农民购销员为流通渠道,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来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农民富裕的一种农村经济格局。
  二、温州经济的基本特色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多渠道,多形式的商品经济新格局,其基础是农民经营的家庭工业,其纽带是以农民购销员为首干的专业市场,其依托是主要由农民集资兴建或发展起来的小城镇。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联为一体、协作配套、自成网络,没有任何统一规划安排,不按任何指令行事,完全作用于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
  不对!抄着抄着,我忽然怀疑起来了,这种所谓“温州模式”的理论,仅仅是短时期内适用的,早已过时了。当时认为家庭工业“温州模式”的主体,现在这个主体早已起了变化,许多家庭工业已经发展成为各种新型的合作经济,如各种股份制企业,其管理方式也由家族制而走向现代化的管理机制。再用这种过时的概念去阐述“温州模式”已经毫无意义。
  我以为,所谓“温州模式”就是“温州人的经济”。而温州人的经济是由特定的历史环境,地理环境和温州人的性格所决定的,具有相当大的实用性、灵活性、坚韧性和前趋性。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又遵循着社会发展的规律,艰苦而又坚韧不拔地前进着。
  因而温州模式不应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它应当不断地变化、发展与提高。不可否认时下温州模式又遇到了瓶颈,但我相信,与上世纪的许多时候一样,温州人一定能在困境中踏出一条生路,突围成功的。
温州人经济:温州模式的升华 
  2005年4月8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实施发展工业的“12345工程”动员大会,上任不久的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亲自作动员报告。
  所谓“12345工程”是要用三年时间,力争全市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十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0%以上;拥有销售产值超十亿元大企业、大集团30家以上;拥有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40个以上;全市工业总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
  王建满,2004年11月17日被任命为中共温州市委书记,此前,他担任杭州市委副书记,兼任萧山区委书记,被认为是“萧山模式”的缔造者。有人认为,这是以“萧山模式”来颠覆“温州模式”。
  殊不知,原先所谓的“温州模式”,在面对“全球价值链”时,遇到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困难,必须要走出去或引进来。从这个角度来说,王建满所推动的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与发展工业“12345工程”,有助于温州的民营企业与国外资本的嫁接,与外来资本结合又有助于温州传统产业的改造与提升。单从这一点来说,王建满并不是在简单复制“萧山模式”,也非刻意颠覆“温州模式”,而是在促进温州模式的发展。
  其实,温州人的最大贡献不在于它创造了多少国内生产总值,多少社会财富,而在于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给全国其他一些地方提供可资借鉴的做法和启示。温州的发展不是靠国家的投资,不是靠现成的政策,不是靠领导人的关注与照顾,而是靠自力更生,靠市场经济,靠人的潜能,我们可称之为“温州的路子”,而不是单一意义上的“温州模式”。譬如目前,温州的民营企业正处于应对各国贸易壁垒的第一线,他们的经验对于其他地方的企业便有了借鉴的意义。
  我于经济理论一窍不通,曾为这一章节的内容去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向李伟力先生讨教。李先生给了我一份他们最近整理的资料《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他们将温州人的精神作了总结:改革开放初期做“四千”精神,就是“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出千方百计”来发展商品经济;后来的叫做“四自”精神,就是“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我发展”搞市场经济。
  “四千”与“四自”,这就是温州模式的精髓所在。但这“四千”与“四自”也透出了一种信息:温州人经济,至今未成为我们的主流经济模式,还有可能引起争议或受到非议,温州人只能以“四自”来应对。
犹太人是苦难的代名词
  温州人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不知自何时始,也不知谁是“发明”或首先叫开的。但这种界定比较贴切和形像。我们的《遥望温州》这本书中,一篇“中国的犹太人”便是我执笔的。汤一钧曾声称“发明”权应属于我们三人。但我知道不是我们先叫开的,我们仅仅是付诸文字比较早而已。
  犹太人,古称希伯来人,是历史悠久的一个民族,公元前十二三世纪就在巴勒斯坦一带居住,公元前十一世纪建立以色列王国,创犹太教。至公元一世纪时,古罗马进入帝国时代,东征北战,版图迅速扩大,也占领了以色列王国,将犹太人赶出巴勒斯坦,散居到欧洲等地,由于民族与宗教信仰的不同,散居欧洲的犹太人经常受到迫害,向世界更多的地方迁移,十二世纪初,中国宋朝的时候,有部分居住在印度孟买的犹太人流移到中国的河南开封等地,在那里定居下来,当地人称他们为“蓝帽回回” 。鉴于犹太人在世界各地常有受到迫害的现象,十九世纪末欧洲各地的犹太资产阶级在英国的支持下发起了“犹太复国运动”,并于1897年在瑞士召开首届犹太复国运动大会,建立了“世界犹太复国组织”,号召并资助各国犹太人回原居住地巴勒斯坦。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德国残酷地杀害犹太人,被杀的竟达600万人之多,更促使犹太人决心建立自己的国家。1947年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根据这一决议,1948年以色列国成立。建国的第二天即爆发了与阿拉伯国家的大规模的战争,尔后打打停停,持续到现在仍未结束。据统计,在世界上有犹太人1500…1800万人,其中美国600多万,以色列300多万,独联体各国200多万,其余的散居世界各地。
 
  综上所述,犹太人似乎与温州风马不相及,为什么会有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一说呢?其实,在我写《遥望温州》时对这点还不甚了了。那天我看《闲说中国人》,读到河南作家张宇写的那年他去以色列访问,参观犹太历史博物馆的经历时深有触动。张宇先生很有才情,写得非常生动:
  “当官员知道我是中国人时就已经很友好了,他们认为中国人和犹太人同是苦难的民族,就像亲兄弟一样。但是,当他明白我来自中国的河南时,还是向我表示出意外的惊喜,看那表情甚至是一种激动,马上向我伸出了大拇指,并连连说感激我。说我们河南人是犹太人永远的恩人。接着就一直把我们引到一个展区,我一眼就看热了心,那是我们开封的房子模型,我在国外看到了我们开封老乡的房子……”
  我突然明白,为什么会说温州人是中国的犹太人了。犹太人是一个苦难的民族,但也正是这种苦难的锻炼,使他们成为很了不得的一个民族。犹太人团结进取,自强不息,为了复国这一大目标,无论居住在哪个国家,无论地位的高低,也无论贫穷和富有,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终于让他们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复国之后,面对周边人数百倍于他们的阿拉伯国家,他们毫不示弱并取得胜利(这里不去评价战争的谁对谁错,仅仅就事论事);犹太人聪明好学、努力执着,因而犹太中的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比例很高。马克思是犹太人,基辛格是犹太人,卡夫卡是犹太人,爱因斯坦也是犹太人……这个名单可以排列得非常长;犹太人吃苦耐劳而头脑灵活,长于经营,精于算计,犹太籍的银行家、工业家遍布西方世界,据说历届美国总统都是坚定积极地支持以色列,除了为争取居住在美国的600多万人的选票之外,主要还是为了犹太资产阶级手中鼓鼓的钱袋。
  温州人虽说是中华民族的一小部分,但因历史与地理的因素所受苦难似乎更多,造就了温州人强悍的性格,同样能团结进取、自强不息,面对相对恶劣的生存环境温州人以其聪明好学、努力执着取得自己应有的地位;同样由于相对恶劣的生存环境,温州人不怕远渡涉重洋或长途跋涉,并凭自己的吃苦耐劳精神、头脑灵活长于经营的条件在别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一点,可能是温州人与犹太人的共性所在。
  更有意思的是,温州人的经商法则与犹太人的经商法则大同小异。美国的经济学家托马斯将犹太人的经商法则归纳为十五条:
  1、为钱走四方;2、金钱是犹太人的世俗上帝;3、能赚钱的智慧才是真智慧;4、瞄准嘴巴;5、瞄准女人;6、78:22法则;7、要赚钱而不是攒钱;8、堂堂正正的精明;9、在逆境中发财;10、一次机会两头赢利;11、惜时如金;12、靠信息抢占商机;13、契约是与上帝的约定;14、交易要讲道理;15、生意就是生意。
  这十五条中大都不喻自明,其中第六条78:22法则费解一点,意思是万事有度,经商也有一定的规律,心不能太凶。这十五条法则用之温州人身上一点也不错。
  看过这一章的年轻文友余璞先生赶紧向我推荐一篇题为《温州人,请慎言自己是“东方的犹太人” 》的文章。文章跟《遥望温州》一书中的这一章结构有点相似,观点却截然相反。文章在介绍了犹太民族的特点之后即称:
 
  相形之下;温州人是一个由地域性引申出的概念,而且其“历史”最长不过20年,除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