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堂人生创意课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Ⅱ-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生创意学 站在原点看新的可能 第一层(2)

  也就是说,最完美的版本早在创作者的心中,而不在别人的建议或看法里:相信自己是幸运的,只要一心一意听自己、专心完成自己就好,不必理会别人说什么。一旦你看到了那终极的版本,你就可以义无反顾地将它完成,其他的杂音完全不必理会,因为那些都是路障,接下来,听自己的导引就行了。
  我们已受限于自出生以来既定的名字、性别、身份、期望、责任……到后来,大家看起来就像是罐头工厂生产的产品,每个人都很像,不仅表情像,衣着像、说话样子像、吃饭样子像,连走路样子也很像。但其实每个人应该要非常地与众不同,以自己的独特性走自己的步调;从街上看去,应该要像是经历一场人种的万花筒。当每个人都复活了,活出自己独特版的创意,世界会比现在有趣60亿倍!
  【无害但有效的虚拟死亡,是起死回生的关键动能】
  人生的困境中,往往是人们自己的绝望把自己杀死了——其实忧郁症是生命最好、最宝贵的蜕变时机,你要做的就是立即脱去旧生活、旧思维,活出新版本的自己。
  回到前面“先delete,后reset”的部分。现在有太多人被忧郁症所苦,每年自杀率节节攀升,也损失了无以数计的社会成本。很多人第一个反应就是先怪罪经济不景气、抱怨社会、究责老板、迁怒家庭,但其实我们都知道于事无补;很少人会去思考,在这环境的背后,究竟是要给我们怎么样的生命契机?
  忧郁症是生命最好,也是最宝贵的蜕变时机,就像蝉脱壳、毛毛虫破茧成蝶。蜕变的过程很痛苦,也很接近死亡,那是因为原来的有限肉体,已不够承载现在想要更宽广自由的灵魂,于是必须立即脱去旧生活、旧思维。没有一只蝉或毛毛虫,在蜕变时知道自己下一秒会变成什么,但只要一心努力突破旧壳,就能成功地活出新版本的自己,从爬行地面到遨游天际;但很多人无法顺利通过如此可贵的生命蜕变过程,因为他们困在旧壳中,以为那就是永远的黑暗,是他们的绝望把自己杀死了,可惜没见到出蛹之后,就能以一双新生的翅膀离地飞翔,俯视鲜花遍地的美丽新世界。
  忧郁,是最难得、最巨大,也是爆发力十足的创意动力:先杀死不满意的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多出来的新生命,就有了无包袱、肆无忌惮的轻盈与自由,不过不必让自己真的去死,而是以“虚拟死亡”的方式,帮助自己脱胎换骨,再度重生。
  当我亲身穿过忧郁深谷,实验过很多种让自己脱困的可能,“虚拟死亡”是我目前试过,极端但很有效的方法,让原本崎岖不平的低谷,一次又一次地,以更深切面对死亡的勇气,将深陷黑暗的陡峭谷底,削化、充填成平滑的高低谷弧线,就像是可以让直排轮鞋顺势滑飙到半空中、惊喜又刺激的旋跳坡道,以俯冲低谷的反弹力,瞬间转升到高峰,这也是将低陷之苦转为自在高飞的最大动力(见图1),亦是“delete → reset”的强效版——“die → reborn”。当你顺利穿越死亡低谷,成功地在艳阳下重生后,创意的力道与生命视野就截然不同。
  每一次失败,就是原我的小死,但死亡才是人生终极的最大失败,因为一切名利人际全化为乌有,连身体都带不走。只要你能克服对于死亡的恐惧,借着近距离面对死亡的勇气,把原来受困受怕的自己剥离干净,那么失败就微不足道了。这部分,可以参考电影《笔下求生》(Stranger than Fiction),男主角哈罗德?克里克(Harold Crick)在得知自己将死,被迫放弃原本规律不变的生活,开始把所有时间,放在自己喜爱的吉他上,也因此改变了他的生命质地:从机械精算般的步调,蜕变成了鲜活生动的日子,这就是死亡给他最大反转生命轨迹的动力。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人生创意学 站在原点看新的可能 第一层(3)
【晚上大死一次,清晨重新出生】
  敏锐你的感官,把自己当成地球一日的过客——刺激你麻木已久的敏感度,看关键性的书、情报、表演和电影,认真思考如果今天是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天,要怎么生活。
  什么叫虚拟死亡?
  以我为例,每天睡前会想象自己就将在今晚死去,然后回想今日种种、今天以前的时光,做个总回顾,然后回想今天最感动的事是什么,想一下,如果昨天就不在人间了,那么今天会错过什么?如果明天就死了,今天所经验的一切有没有意义?
  接着就开始进入虚拟死亡的过程:想象自己现在睡着了,就永远不再醒来,想象自己在海中慢慢融化、在荒原中慢慢风化……就在此刻,向身边爱你的人感谢道别,向这个世界好好说再见,让自己的身心深度且缓慢地放松再放松,把自己当成地球一日的过客,就专注在今天体验到什么,能带走哪些经历。
  等到第二天醒来,先不要急着跳起来去忙一天的行程,先想象自己新生的灵魂刚刚进入这个全新的身体,从四肢到躯干缓慢地苏醒。因为刚诞生,还没有名字、年龄、行程、责任,还不知道性别……只有一张空白的纯净灵魂,与一个未染的轻盈身体。
  接着很简单地,开始慢慢地学走第一步路、慢慢地适应地表、慢慢地呼吸第一口空气、慢慢地观看周围环境、慢慢地喝第一口水——想象这是你出生后的第一口水、第一碗饭、看到的第一个人类、见到的第一朵花……然后开始重新定义:眼前每分每秒发现的新世界——唯有重新生出感官,才能让麻木已久的敏感度恢复,这比我之前在《十四堂人生创意课》中提到的要多看电影、多看书、多看表演更重要。因为若感官坏死,再多的刺激,也只能引起极少量的反应;若感官敏锐了,只需要一点点的刺激,就会有很大的反应动作(此时就只需看关键性的书、关键性的情报、关键性的表演与电影,就能产生极大的转化力量),所有的创造,透过简单的一吸一呼,都能每分每秒精彩发生——每日虚拟死亡的练习,能让自己从昏迷指数3到8,这是人生终极创意第一层必须恢复的状态。
  也就是说,人最大的创意,就是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帮自己下最新的定义。
  唯有勇气面对死亡,才能无畏地面对生命。如果想死,是可以虚拟地死很多次,但如果真的去做,那么就只能死一次。
  虚拟死亡,是我更新自体创意系统非常重要的方法:在面对不同的广告个案时,要先把原有的自己杀死,舍弃原来的思考框架,彻底进入新案的原初生命子宫中,连接新的脐带,引进新的养分,直到胎儿顺利生下来,作品离体诞生为止。
  课堂延伸阅读
  1可延伸阅读珊娜雅?罗曼(Sanaya Roman)著的《喜悦之道——个人力量与灵性成长之钥》 :“高度进化的灵性老师,都花很多时间欣赏与感激宇宙。在晚上,将你一天所收到的每件东西列张单子。可以是你买的东西、陌生人的一笑、一种愉快的感觉、额外的能量、一辆载你到目的地的车、收到的钱……你会惊讶,每天有很多礼物送到你这儿。在感谢你所接受的东西时,你将创造出与上苍的联系,而那将容许你得到更多。”
  2若想要真切体验虚拟死亡的状态,可以看台湾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死亡?奇迹?预言》(S*ed by the Light),亦被拍成影片《再生人》(Life  after  Life),里面有许多原本被医生宣告死亡,后来又奇迹般复活的案例,这些人不约而同地描述了死后的状态,包括此生重要片断会在眼前快速浏览而过,会从他人的立场再经验一遍事件(例如:杀人者会以受害者角度再体验一遍),会看到自己的行为后续如何影响了其他人、事、物……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人生创意学 站在原点看新的可能 第一层(4)

  每日虚拟死亡的练习,可以再次审视此生的一思一言一行,让自己更觉察到这些微小的意念、情绪、行为,对于往后的影响是什么、影响有多大,有助于增加在生活中的敏感度,以及推理力。从别人角度再次体验事件,有助于很快理解他人的感受,这比我在《十四堂人生创意课》中提到以主角、对手的角度去经验电影更具效果,而这也是让自己的生命根须,向下深耕到人类共同血脉的途径。一旦连接到了人类共脉层(见图2),从此处所生长出来的创意或是创作,其感动力会瞬间无碍地超越人种、国界、语言、性别、年龄、身份、职业、信仰,亦会超越时空的限制,成为永恒经典、流传广泛的作品,这就是创意不死的绝招,但这必须平常就要天天练习的。
  这种虚拟死亡的终极之义,来源于网上广为流传的《采访上帝》的真义。
  《采访上帝》(Aaron and Jean Heidel翻译,摘自http://reataorg/chinese html)
  我梦见自己在采访上帝。
  “你要采访我吗?”上帝问。
  “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我说。
  上帝露出微笑……
  “我有永恒的时间,你想问我什么问题?”
  “人类有哪些事最令你惊讶?”
  上帝回答:
  “他们觉得童年很无聊,急着让自己长大,然后又想回到童年。
  “他们为了赚钱而失去健康,然后又花钱要找回健康。
  “他们担心未来,却忘了现在,因此既不是活在现在,也不是活在未来。
  “他们活得好像永远不会死,却死得好像未曾活过一样。”
  上帝握住我的手,我们静坐了片刻。
  然后我问:
  “为人父的你,希望儿女明白哪些人生的功课?”
  上帝微笑着回答:
  “明白不可能强迫人来爱他们,只能让自己被爱。
  “明白跟别人比较是不好的。
  “明白富人不是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