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世界对话--对外交流演讲答问实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与世界对话--对外交流演讲答问实录-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访问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会见副校长鲍威尔、该校美中学院副院长杜克雷,并出席有该校商学院、法学院、政策计划和发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公共外交中心、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的12位院系负责人、教授参加的座谈会;

    会见《洛杉矶时报》发行人希勒、外事主编米勒女士和副主编波勃坎斯基及
第5页 :
    记者皮尔森;

    出席洛杉矶世界事务委员会举行的闭门午餐会,与该会总裁马克、副总裁莫里斯以及洛杉矶地区知名国际贸易公司、律师事务所、投资公司、房地产公司、基金会、南加公共事务委员会等工商企业、非政府组织、学术界、演艺界、宗教界等人士30余人进行座谈交流;

    参观亨廷顿图书、艺术馆和植物园并与其负责人交流;

    另外,还会见了贝尔斯登公司副主席、亚洲协会南加州分会主席、华裔唐伟,与其就如何加强我外宣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五)在使领馆作了4场内部报告。

    除对外交流外,我还分别为我驻美国大使馆、驻纽约总领事馆、驻加拿大大使馆和驻洛杉矶总领事馆工作人员及当地中资机构负责人作了学习十七大精神的辅导报告。∏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二、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这次交流活动的第二个重要特点,是交流形式灵活多样,交流内容广泛深入,特别是通过大量回答现场提出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

    (一)总体上,内容形式多种多样。

    交流的内容和形式,既有参与人数几十或百人以上的大范围演讲、交流,也有与少数政界重要人士小范围的会见、会谈;既有以座谈会、研讨会形式开展的交流、研讨,也有通过各种餐会形式进行的交流、交谈;既有先演讲再针对演讲内容进行提问、回答,也有一开始就进行提问和回答。

    除与个别重要政界、媒体界人士的小范围会见、会谈外,大部分交流活动,都是由我先以“中国的发展和未来走向”为题简要介绍十七大内容,然后回答与会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多数时间用在双向互动式的问答交流上。不论哪种形式,都是针对对方的特点、要求和具体情况,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力求取得最好的交流效果。

    (二)演讲内容突出重点。

    针对演讲时间短、国外听众话语体系以及关注点与国内听众不同等特点,演讲突出重点,提纲挈领,抓住“改革开放”、“全面小康”、“科学发展观”、“和平发展道路”、“党的建设”等几个关键词,简明扼要地介绍十七大关于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等重大战略决策,并运用具体数字和实例介绍当前中国国内形势和内外政策。强调:十七大做出的一系列战略决策,不仅预示着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且对世界也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希望外方各界人士能够通过十七大报告,正确、客观、全面地看待中国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并从中美、中加关系大局出发推动双边的交流和合作。
第6页 :
    在一些场合,还有针对性地介绍十七大报告的起草过程和我党内民主的发展情况等,强调十七大代表是由7300多万党员经过三上三下民主选举出来的。十七大报告是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起草出来的。在报告起草过程中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所有中央部委和省区市党委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最后才由代表们认真审议,予以通过。这些具体情况,引起了外方的广泛兴趣和关注,使他们对十七大的民主性、开放性有了深刻的印象。

    许多与会者表示,这样的讲解清楚、明确、风趣、生动,有吸引力,便于他们准确把握十七大的主要内容和重大决策,把握中国未来的走向。我使领馆的同志也认为,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十七大精神,外国人能够听得懂、听得进,也容易记,符合外国人的实际,对使领馆做好外宣工作很有启发,他们准备也加以采用。…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三)演讲方式生动灵活。

    从演讲的方式来说,每次都根据不同的对象、形式、人数和职业背景,对演讲的切入点、内容、重点和繁简程度做适当调整,使演讲内容最大限度满足与会者需要,能够较好地为其理解和接受。在出访前,我准备了一个基础稿。但现场均不采取念稿的方式,甚至基本不看稿子,大多是根据会场情况,即席取舍,随机发挥。尽量少用文件语言,大多转换为口语方式,用外方能够听懂的语言介绍。尽量用数字、用事实、用案例讲话。尽量增加生动性,适当开一些玩笑,增加幽默感。

    每次演讲一开头,都根据不同对象,选择适当的切入点。比如,在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主持人弗里曼说自己曾在南京大学霍普金斯中心学习过三年,我演讲一开始马上就说:“世界很大又很小,想不到在这里还能遇到南京老乡。过去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现在应该说老乡见老乡,大家喜洋洋。”会场一听,顿时响起笑声。我随即很自然地切入正题:“由此可见,中美两国虽然地处地球的两面,但在很多方面都有内在的联系,所以就必须加强交流与合作。我们今天,就是来与大家进行交流的。”用这种随机、灵活、生动、幽默的方式,一下子就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

    (四)重点难点是回答外方问题。

    除了演讲外,交流的重点和难点是回答外方提出的各种问题。每场活动,外方都针对十七大报告起草过程、报告内容、我各领域发展情况及内外政策等,提出很多问题。有的场次提问10个以上。

    我们坚持“客随主便,有问必答”。多次有人问:“是否可以提任何问题?”我都肯定地表示:“可以,任何问题!”对提问题的人,还常常给予夸奖。对所有问题,都很礼貌地作了清楚、得体的回答,没有一个回避不答。演讲和答问后,还有很多人继续向我、张军扩、陈遥遥同志个别提问。好多场次都有人排队等候进行交流。
第7页 :
    外方提的问题,涉及领域相当广泛,比较多地集中在中国发展、经济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中美中加关系及我外交政策等方面。其他还包括民主、人权、新闻自由、政治体制改革、宗教信仰、反腐败问题;西藏、台湾问题;社会保障、收入差距、医疗卫生、企业改革、金融风险、人民币汇率、对外贸易问题;伊核、朝核、伊拉克、阿富汗问题;等等。

    对这些问题,我们冷静沉着、机智灵活,不卑不亢、柔中寓刚,结合十七大确定的大政方针和我国发展实际,列举了许多生动事例和具体数字耐心讲解和说明。既坚持原则、以我为主,又平和友善、不急不躁。针对不同问题,从最有利的角度切入,引到十七大的方针政策上来,使外方能够听得进,接受得了。。19zs。

    每场活动,都力求掌握主动权。当对方提了多个问题后,我也适时向对方反提一些问题。遇到不甚友好的对象或当对方质疑我们的一些政策时,我们也话中有话,用表面柔和的语言刺一刺他们的痛处,或把议论的话题引到他们的痛处上来。

    有时候,为了活跃气氛,掌握会场的主动权,我还故意提出一些小问题考问外方。如几次在谈到环境问题时,都自然转换说:“我提一个小问题来考考你们,你们知道不知道中国有哪几个基本国策?”这一下,立即引起听众很大兴趣,把现场气氛和关注重点引导到了我们需要的方向上来。

    (五)最大挑战是应对敏感问题。

    如何应对和回答敏感问题,是交流中最大的难点和挑战。外方在交流中,提出了不少敏感问题,其中包含着他们的一些疑虑甚至责难,反映出对我长期形成的偏见。对这种敏感问题,我们不回避、不退缩,但也不吵架、不生硬。始终着力于做工作,努力使外方更多地了解实际情况,加深对我制度、政策的理解。所以,对这类问题,我们都采取巧妙的方式,不仅客客气气地在谈笑之间加以化解,而且还往往转守为攻,把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变成介绍我国情和政策的好机会。

    如《洛杉矶时报》外事主编米勒女士问到有报道说在中国监禁记者的问题。面对这一尖锐问题,我没有被她牵着鼻子走,而是马上反问她:“您用了数字,但是不知您知道不知道,每一个个案是怎么回事?他们是因为什么被监禁的?是什么时间被监禁的?如果监禁,法院对他们做出了怎样的判决?”该主编一下被问住了。于是我乘势介绍说:“如果您了解了这些情况的话,我想您会更客观一些。因为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随即,我具体、详尽地介绍了30年来我国法制建设的情况和数据,说明了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和成绩。
第8页 :
    类似这样的方式,不仅始终掌握了交流中的主动权,而且道理充分,事实确凿,难以辩驳,容易接受。因此,受到与会者的广泛好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交流中涉及较多、外方主要关注的问题

    这次交流活动的第三个重要特点,是关注热点多,涉及领域广,既有宏观层面又有微观层面,交流比较深入,有的问题具有相当挑战性,美、加政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