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具有相当挑战性,美、加政府还借此向中方传输了某些重要信息。
交流中涉及较多、外方主要关注的问题有以下十四个方面:
(一)十七大的主要内容及报告起草过程、党的建设问题
十七大是我们对外介绍的主要内容,当然也是外方关注的焦点。美国加拿大各界人士,都非常希望了解十七大的主要内容、做出的战略决策、这些内容和决策意味着什么、对中国和世界将会带来什么影响,等等。。米。花。书。库。 ;http://__
我们在每次交流中,都尽可能将十七大的最重要战略决策介绍给外方。每场演讲之后,针对外方提出的具体问题,又作进一步深化、细化说明,尽可能将具体问题引导到十七大报告确定的战略和政策的框架中来。
通过演讲和交流,外方普遍反映对十七大精神有了更加清楚和全面的了解。兰德公司执行副总裁里奇表示,兰德公司对中国怀有强烈兴趣,密切关注十七大报告的形成过程及贯彻落实情况。美京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黄企之先生把他刚发表的一篇文章交给我们,文章标题就是“十七大打开中国和平世纪大道”。
对我介绍的十七大报告起草过程,外方都很感兴趣。美国学者、中国问题专家沈大伟、萨特和格林等,认为报告的起草过程本身就是中共党内民主、协商民主的具体体现,表明中共在民主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报告集中了全党的智慧,显示了中国政治越来越民主和透明。
当我比较十七大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的起草过程,认为十七大报告起草过程远比美国国情咨文起草过程更民主时,外方普遍表示赞同,甚至对国情咨文有所嘲讽。他们认为美国现在仍有不少人认为中国政府的决策过程缺乏民主和透明,建议中国加大这方面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重大决策的形成过程。
美洲国家组织的一些大使在听到我国“三步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样长的战略后,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有效的中长期规划,中国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经验,希望进一步给予介绍。在我们更加具体地介绍了中国的长期战略、五年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实施保障机制等情况后,他们认为,中共十七大报告的起草过程和对国家发展进行中长期规划的做法,值得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
联系十七大,我还介绍了我党发展党内民主的许多探索,如党代会的基本制度、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党代会代表任期制、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范围等等。外方一些专家对我党内民主的发展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第9页 :
外方人士有的问到反腐败问题,我详细介绍了中国反腐败斗争的主要措施、查处的案件情况、逐步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等等,表示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是有决心的,强调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我们将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听众反映,腐败问题各国都有,听了介绍,才知道中国在反腐败领域做了那么多努力。
(二)中国的发展和未来走向问题
我们对外交流的题目就是“中国的发展和未来走向”。加拿大外交部助理副部长福克斯在主持午餐会时强调:“中国几十年来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一个稳定、繁荣、和平的中国不仅对中国自身重要,对加拿大乃至世界都有重要意义。”
在兰德公司,我问他们最关注中国的什么问题?公司副总裁里奇回答说:“中国发展很快,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很难选出一个问题。首先还是关心中国的经济发展和政策创新问题。另外就是关注中国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的办法,以及应对环境问题、防止传染病、发展军事能力方面的计划,等等。”
未来中国将会是什么样的中国?我介绍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并通俗地解释:所谓小康,就是虽然还不富裕,但日子还好过,叫作马马虎虎。由于外国人对“马马虎虎”一词都很熟悉,所以一听到这样的解释,马上都笑了起来,也大致明白了全面小康的意思。
有些外方人士提出模式问题,问“胡温新政”是否参考了罗斯福新政或其他国际经验?中国的成功经验可否作为一种模式?我表示,我们既要善于学习外国的经验,又不能照搬任何外国的模式。既不能照搬苏联的模式,也不能照搬美国的模式。所以,我们坚持中国特色与世界眼光的统一。我们把自己探索的成果归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至于是不是一种模式,这可以由学者们去研究。其他国家可以从中国的经验中得到启示,但我们并不希望别国简单地照搬。外方对此表示认同。《商业周刊》外事主编包斯基认为,中国本身已成为一个很大的“品牌”。
欧亚集团学者介绍,该集团曾将中国列为其2006年、2007年“全球十大风险国家排行榜”的首位,主要是担心中国国内群体性事件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以为中国在十七大前后可能出现不稳定因素。我评价说:“我告诉你们,你们的预测为什么会明显错误,一个原因,是被媒体迷惑了;再一个原因,就是低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力。”鉴于两年预测失误,该集团调整了今年的世界风险排行榜,未再将中国列入,相反却将美国列为2008年排名第一位的风险国家。对于个人,他们认为胡锦涛是一个出色的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但不是风险人物,所以没有将其列入风险人物排行榜,相反,却将普京列为2008年头号风险人物。
第10页 :
(三)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问题
外方普遍对科学发展观产生的背景、必要性和具体内涵非常关注。我简要介绍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过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特别是十七大概括的四句话。强调,把握科学发展观,是把握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政策和举措的一个枢纽。知道了科学发展观,就能够理解中国现在在各个领域实行的政策。
有人问,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是什么意思?我解释:简单地说,就是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和推动发展,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有人问,胡锦涛的教育背景与他的思想有没有关系。我回答: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主席提出的,根本上是实践的产物,是集中全党智慧和意志的产物,是中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胡锦涛主席受过严格的科学训练,这对他的思维方式当然是有益的。他考虑问题很周密、严谨,所以现在干得很出色。н米н花н书н库н ;www。7mihua。com
通过介绍,外方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和战略地位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科学发展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一位原籍台湾的华人学者称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非常好,中国只要这样坚持发展下去,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有人认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共十七大报告的两个主要概念,但对两者的相互关系不甚清楚,对和谐世界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也不甚了解。我对此做了适当的解说。一位台湾籍的老教授很有感慨地说: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就强调“人定胜天”,遇到了很多问题。现在中国从激情主义走向理性主义,强调“和而不同”,主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精华,非常好,非常好。
《洛杉矶时报》的一位编辑问:中国正在建设和谐社会,但我们却看到一些地方在发生请愿等事件,为什么?我告诉他:建设和谐社会不是说没有任何矛盾。正因为有矛盾,有不同的看法,才要用适当的方式来促进和谐。
外方人士非常关心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问题。不少人问到:十七大的战略决策怎么落实?地方对中央的意见会不会顶着不办?怎样保证中央政令畅通?怎样防止经济过热?怎样解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问题?等等。我和张军扩适当分工,密切配合,都做了清楚的回答,并感谢他们对于中国发展问题的关心。
(四)环境、能源、大气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这是交流中外方最关心、问得最多的一个具体问题。
加拿大外交部副部长马大维称:“我作为加主管八国集团事务的协调官,目前正与日本、欧盟和美国就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探讨如何找到公开、均衡的办法,使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保护环境,避免一刀切做法,在这方面加方愿与中方加强对话与合作。加拿大各界对中国提出生态文明和在环保领域提出的各项措施表示赞赏,认为中国的努力将为世界环境做出重要贡献。”
第11页 :
在很多场合,包括政府官员、国会议员、学者、媒体、工商界人士等,都问到中国能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怎样保证可持续发展。他们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对能源需求的急剧上涨,因而对中国能源政策十分关注,有的还详细询问我能源结构,未来这种结构会作什么样的调整,以及有哪些政策。甚至具体到煤炭在我能源结构中的作用,如何减少对煤炭的依赖,目前核能发展规模和未来发展前景,可再生能源的类型、规模和发展前景,等等。也有学者怀疑中国政府能否将其设想付诸具体行动,能否确保在全国予以落实。还有人认为目前国家环保总局编制偏少,会否影响有效完成全国环保任务。一些与会者很关心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气候、环境问题。*米*花*书*库*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