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对儿子的这种功利观和“创意”感到吃惊,同时也为孩子人小鬼大而感叹不已。这位家长意识到儿子这样发展下去并不是好事,便严肃教育儿子要把心思用到学习上,千万莫往歪道上钻。儿子却表现出不屑:“哼,你那都是老观念了!现在同学们谁不搞关系啊!”
的确,社会上的等级观念被引到学校,在很多地方已不算新鲜事了。在不少学校,孩子的家里只要有钱有势,这孩子就会受到同学们的“尊敬”和另眼相看。哪个同学如果当了班干部,拥有了收发作业、记迟到、记上课违纪等管理同学的小小“权力”,这个同学就会“高人一等”,成为同学们“收买巴结”的对象。如某中学有个初一班级的学习委员,在当学习委员的半年时间里,不但经常被一些同学邀到校外请吃,还先后收到了同学们送来的各类小礼物六七十件,平均每个星期都有同学送给他礼物。开始该同学还沾沾自喜,认为自己会来事、人缘好,不料下学期改选班干部,他落选了,从此就再没同学搭理他了。小小孩子就这样过早感受到了他本不该感受的世态炎凉。
这能怪孩子们太庸俗、太世故吗?其实孩子们的等级观也好,庸俗世故也好,不都是来自成人社会的影响吗。如果没有成人社会的官本位,没有成人社会的买官卖官、贪污腐败、行贿受贿、趋炎附势,没有我们一些拿着国家俸禄却又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捞取个人好处的蛀虫们的贪婪,我们的孩子会这么早就世俗化、功利化、庸俗化吗?
在一所小学采访,几个同学向我们讲述了四年级一个班长学局长派头的事,大伙儿显得很气愤。这个班长上学、放学,经常是当小车司机的爸爸接送;在学校则要同学们为他打开水、代买东西;值班打扫卫生,他只在一边指挥别的同学干,自己从不动手;逢年过节,还指定同学们要送他贺卡或小礼物等。为树立班长“权威”,他利用学生干部值班、收作业、向老师汇报情况等之便,经常给不听话的同学穿“小鞋”,向老师打小报告;对围着他转的学生,则不讲原则地处处包庇。
刚过10岁的孩子,为什么会发展到如此地步?有同学说:“他就是想在学校要‘局长级’待遇,认为自己当了班长就了不得了!”还有的同学说:“一个典型的小腐败分子!”
这孩子的行为固然可憎,可让他养成这一恶习的正是他当司机的爸爸。是他老爸回家后经常向家人讲单位的局长怎样怎样牛、怎样怎样耍特权、怎样有专车坐、有各种补贴拿、有人前呼后拥、有人送“红包”、还可以趾高气扬指挥人、训人等等。老爸在描述局长特权的时候,还不忘经常因势利导地教训儿子:你小子可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也好当官、有出息。老爸这种年长日久的病态灌输,慢慢便使年幼的儿子产生了心理畸变,想过早过把“当官瘾”。于是他一方面拼命学习表现自己,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地讨好老师、拉拢学生,不久他就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班长。当上班长的他便认为自己大权在握,从而迫不及待地耍起了班长的特权。
真不知这是孩子的悲哀,还是家长的悲哀,亦或是社会的悲哀?但有一点却不可否认,即首先是有了社会上一些世俗功利思想的存在,才导致了孩子不健康思想的产生,首先是有了社会上一些当权者的种种腐败丑行,才有了一个小小孩子要“班长级”待遇、耍幼稚权谋的行为。这难道还不足以让人痛心和反省吗?
社会黑老大与校园“黑老大”
社会风气的败坏,毫无疑问会影响到校园风气,社会暴力的存在也无疑会影响到校园。近些年,校园暴力事件的频频发生,校园“黑老大”的不断出现,根源就在于不良的社会风气。
一位姓林的老师向我们讲述了这样几件事情:一名年仅15岁的女中学生听说有个同学骂她,就叫来几个朋友,把那个同学连打带骂狠狠“修理”了一顿。另一名17岁的男生在校园自封为“黑老大”,打架闹事、敲诈抢劫,后被公安机关收审教育,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时,他说:“为了出人头地!我看学校的混混吃香,就跟他们学,由于我出手狠,慢慢我就成了‘老大’,同学们都怕我,比那些学习尖子生牛多了!”还有几个十二三岁刚进中学的小男生,一天殴打一名同学,下手很重,老师发现后制止了他们,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凶狠地对待同学,其中一个年龄小点的学生说:“他违犯了我们帮规,按规矩,要好好教训他!”原来这帮学生进校后不久,就组织了一个校园“小黑帮”。幸亏学校老师和保安部门及时发现教育,才使这个小团伙没能形成气候,挽救了一批险些误入歧途的孩子。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社会负面影响(2)
林老师感慨地说:“真不懂现在的学生火气咋这么大,一言不合就要整死你,稍不如意就会拳脚相向,特别暴力!”他说在他当学生的时候,同学们之间即使有了矛盾,只要老师说说,同学劝劝,矛盾就很容易解决。哪像现在,一搞就像黑社会似的,吓死人!
校园暴力的存在,一方面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失误分不开,另一方面社会不良风气和暴力行为也起了极坏的作用。据沈阳市教育局2004下半年对20所中小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现状进行的一项检测发现:的孩子存在暴力倾向,的孩子景仰黑社会“老大”,还表示对欺负他们的人可能采取以牙还牙、以暴治暴的办法……此次问卷调查显示,只有的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一些学生对黑社会“老大”的崇拜竟远远超过对父母的崇拜,这是多么让人揪心的事啊。
可让人更揪心的还是这些学生的行为。
如人民网一则报道:杭州市某中学一个由学生组成的“帮会”,模仿社会上黑帮的做法,制订所谓的帮规,选出帮中的“老大”,向身边的同学招募帮派“小弟”,同时向“小弟”们收取“保护费”。帮中成员如要退出“帮会”,要么一次性缴纳半年的会费,要么挨帮中弟兄们一顿打。
帮会收钱后,“老大”会向“小弟”们保证,如果在学校里被人欺负,他可以出面摆平,而如果不交会费,受欺负时就“后果自负”。这些校园“黑老大”收了保护费,就用这些钱去网吧玩、抽烟喝酒,胡乱挥霍。
对强收“保护费”一事,一位教育专家指出,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是首要原因,要加强管理,就要从这方面入手。显然黑社会的“榜样”力量不可低估,也非常值得人们警惕。但让人不解和痛心的是,在该报道后面的读者跟帖中,一些成年人竟然做出了一些极不负责任的“说教”,不妨摘录其中部分“高论”如下:
“高论一”: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是人间永恒的法则。面对黑社会,校园的也好,社会上的也好,做法无非三种:清者自清,远离;以暴制暴,用武力说话;花钱消灾。只要衡量好后果,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高论二”:这有什么,弱者服从强者很应该的,没什么不对!
“高论三”:那只是些小帮派,我们这里还有大的呢。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孩子嘛,不发生大事情,权当游戏吧!
真不明白这些跟帖者,面对如此严重的事情,会用如此轻松的口吻对孩子说教。当然也有不少负责和有爱心的读者,他们对学校发生这种事表示了痛心,也表现出了自己的责任感。他们认为孩子出现这种事:“社会应该负大部分的责任,传媒和环境造就了这样的人,也成就了这样的事!”“孩子需要正确的人生观和是非标准做导航。”“教育孩子是一个社会难题,我们应该认真从自己做起。”
校园“黑老大”的出现,无疑是孩子们成长中的一颗不能忽视的毒瘤。而要根治孩子的病,必须要先从成人社会做起,只有全社会负起责任,提高自身的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加强社会的法制建设,营造更健康的社会环境,才能为孩子们做出好的榜样,才能有效防止校园“黑社会”和校园“黑老大”的出现。
面对网络的深刻反思(1)
虚拟世界的放纵与浪漫
由于网络交流具有的隐匿性,有人戏谑:假若一条狗会敲打键盘,在网上,也许有人会把它当作一个心仪的梦中情人。这话尽管过于夸张,但网络交流的虚拟性、隐匿性和随意性,的确成为一些人随心所欲发泄情感和寻找刺激、浪漫的场所,千奇百怪的网恋故事在这里发生,空虚无聊的网络煽情在这里进行,让人憎恶的网络情骗在这里演绎。一些人在网上毫无遮拦地放纵自己的情感,一些人在网上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捕猎的对象。网络对许多人来说,变成了一个廉价情爱的拍卖场和恶意情骗的猎艳地。
在一网吧,我们曾听说这样一个故事,17岁的高中女生高肖晓,一段时间偷偷背着父母和老师,痴迷地上网聊天,网名〃雪地里的红梅〃的她与一网名〃林中的小帅狼〃的网友聊得火热,到后来两人哥妹相称,互诉衷肠,在网上〃爱〃得死去活来。
不久,两人通过聊天约定在“红橄榄”网吧相会,决定把虚拟的爱变成现实的爱。
约会那天,“林中的小帅狼”关掉家中的电脑,瞒着妻子精心打扮了一番,然后买了一大把玫瑰按约定时间来到“红橄榄”网吧。当他在网吧找到自己日思夜想的恋人“雪地里的红梅”时,却惊讶地张大了嘴,不等对方反应过来,一脸尴尬地丢掉手中的玫瑰,逃也似地奔出了网吧。
陪伴“雪地里的红梅”来会网上白马王子的女生见状,不由惊叫一声:“肖晓,那不是你老爸吗……”女生说罢,感到自己失口,连忙打住,高肖晓则脸色惨白地扔掉了手里还捏着的一朵玫瑰,用双手捂住脸轻轻地抽泣了起来。
这个荒唐的网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