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原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区域经济学原理-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梯度分布
  
  土地资源保障程度
  人均土地面积
  
  
  土地资源利用程度
  人均耕地面积
  
  
  水资源保障程度
  人均水资源总量
  
  
常规能源资源保障程度
  人均常规能源资源占有量
  
经济发展
梯度分布
  
  
  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GDP
  
  
  经济实力
  人均财政收入
  
  
  产业结构
  非农产业比重
  
  
  经济外向度
  地区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
  
  
  经济密度
  GDP总量/土地面积
  
社会发展
梯度分布
  
  
  生活水平
  恩格尔系数
  
  
  医疗水平
  人均病床位数
  
  
  居住水平
  人均住房面积
  
  
  城市化水平
  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就业水平
  就业率
  
文化发展
梯度分布
  
  
  文化水平
  文盲率
  
  
  教育水平
  高中以上学历人员比重
  
  
  科技水平
  地区科技人员比重
  
  
  教育投入水平
  教育经费
  
  
  科技投入水平
  科技经费
  
生态环境
梯度分布
  
  
  森林保障程度
  森林覆盖率
  
  
  绿化水平
  绿化覆盖率
  
  
  废气处理能力
  废气处理=废气处理量/废气排放量
  
  
  废水处理能力
  废水处理率=废水处理量/废水排放量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能力
固体废物处理能力=废物处理量/废物排放量
  资料来源:李国平,刘静。 中国区域梯度分布的综合评价'J'。 工业技术经济,2004,23(5):67…71。
  3.区域梯度推移粘性
  根据梯度推移理论,高梯度区域的产业总是在不停地向低梯度区域转移,但实际情况并不总是如此。李国平等(2005)通过研究发现,区域梯度推移粘性的存在是导致梯度推移不能循序推进的重要原因。所谓梯度推移粘性,是指在区域梯度推移过程中,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和潜在的诸多因素产生区域竞争力的区位差异、区域环境的区位差异和区位引力场等现象,这些现象导致梯度推移不能循序进行,从而出现粘性。303
  导致梯度推移粘性的因素主要由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类因素决定(见图6。2)。硬环境指与基础设施相联系的交通、通信等环境以及与企业产、供、销密切相关的投资销售网络和市场容量等环境。具体包括初始投资地的人缘地缘关系、沉没成本、生产协作网络、基础设施、市场容量及市场化程度和投资信息传导机制等。软环境指由社会、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制度和政府行为等决定和影响投资企业利益的因素所组成的环境,此类因素一般具有非物质性、非同质性、非永恒性、非直接性、非单一性等特点,具体包括政府政策与行为、信用与商业道德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
   (1)初始投资地的人缘地缘关系。高梯度区域作为初始投资地,在人缘地缘关系方面具有以下优势:①逐步建立健全规模不等、层次不同、功能各异的区域性市场体系。②铲除所有妨碍贸易的政策障碍。③加强流通领域合作,向世界促销区域的产品和服务。在低梯度区域则缺乏高梯度区域那样的人缘地缘关系,因而,高梯度区域产业为了发挥其优越的人缘地缘关系,是不会轻易向低梯度区域转移的。
   (2)沉没成本问题。所谓沉没成本,即指不可收回的成本,或无法通过收益来补偿的成本。当一项资产的专用性强,特别是地理专用性和物理专用性强时,就比较容易形成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阻碍产业梯度推移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生产协作网络。城市经济区生产协作网络是城市经济协作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地理位置不一的城市为了开发区域经济,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规模不等、形式不一的技术与经济协作网络;是以城市为中心,以区域为依托,以企业、行业、部门为基础的、区域内和区际间的生产技术与经济合作的空间组织形式。〃新产业空间〃学派认为,在一个高度变动的市场环境下,本地化的生产协作网络存在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和保护合作的作用。而处于低梯度的区域,尚未形成这种生产协作网络,如果将这些产业转移到低梯度区域,就会失去已经建成的生产协作网络,并难以在当地建成此类协作网络。
   (4)基础设施问题。基础设施是能源、交通、通信、水利和城市设施等诸多领域的集合;是国民经济各行业和社会各项事业赖以生存的条件。低梯度区域的基础设施薄弱无疑限制了产业的梯度推移。
   (5)市场容量和市场化程度。低梯度区域的市场化程度与高梯度区域存在差距,而这种差距的存在加剧了区域市场容量的差距,由于高梯度区域的产业向低梯度区域转移的主要动机就是为了获得更大利润,而低梯度区域的市场容量狭小严重制约着可能进行梯度推移的各个企业的利润,因而这种市场化程度的差异阻碍了产业梯度推移的产生。
   (6)投资信息传导机制。低梯度区域对吸引外资仍然缺乏有力的引导机制,面向外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咨询业发展滞后,投资信息传导不畅,这些因素也会限制梯度推移的产生。
   (7)政府政策与行为。低梯度区域政府在管理过程中的错位、缺位,以及政府工作效率的相对低下都会导致梯度推移粘性的增大。
   (8)信用与商业道德。现代经济发展不仅需要银行信用及证券融资,商业信用的地位也日益重要起来,其发达程度往往反映着城市经济的现代化水平。低梯度区域脆弱的信用体系是梯度推移产生的障碍。
   (9)社会与意识。由于一些低梯度区域经济主体存在墨守成规的思维态势以及薄弱的开拓进取意识和开放开发意识,这也影响和妨碍了低梯度区域承接外来企业的转移。
  
  
  图6。2  梯度推移粘性因素示意图
  资料来源:综合整理自魏敏,李国平。 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梯度推移粘性研究'J'。 经济地理,2005,25 (1):33…37。 
  
(三)广义梯度推移理论简评
  广义梯度推移理论使梯度推移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更具可操作性。与狭义梯度推移理论相比,广义梯度推移理论的创新贡献突出表现在:
   (1)对梯度概念的广义解释。广义梯度推移理论拓展了区域经济学视域中〃梯度〃概念的内涵,提出〃梯度〃涉及区域之间经济、技术、社会、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制度、文化等差异形成的梯度。
   (2)广义梯度推移理论为区域开发过程中的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和区际公平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广义梯度推移理论主张区域开发应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分阶段、有重点、非均梯级推进,反对实施不考虑环境成本、生态代价和社会效益的区域开发,强调区域开发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注重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
   (3)广义梯度推移理论是对狭义梯度推移理论的融合和新发展。在广义梯度推移理论框架内,梯度推移、反梯度推移实际上可视为广义梯度推移理论中各种梯度单向和双向推移的范例。

  
  第五节  区际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区域不仅应善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谋发展,而且也应善于通过区际产业转移运动谋发展。区际产业转移不仅是当前国内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的一大热点,而且也是当前国内区域经济理论研究领域中的前沿论题。尽管国内区际产业转移理论研究始于1990年代,研究内容涉及区际产业转移的概念、动因、模式、效应、政策设计、战略规划等多方面,但理论体系尚不成熟,且滞后于实践需求。本节重点阐述区际产业转移的内涵和类型、动力机制和效应等内容。
  
  一、区际产业转移的内涵和类型

  1.区际产业转移概念的界定
  产业的空间转移可分为世界范围内跨国界的国际产业转移、一国范围内跨区域的区际产业转移两大类,区域经济学侧重研究区际产业转移的一般性规律。目前学术界多采用〃区域产业转移〃、〃产业区域转移〃、〃区际产业转移〃等术语研究一国范围内的产业空间转移问题,304在概念的界定综说纷纭,尚未达成一致的共识。相关观点大体可分为广义界定说、狭义界定说两类:
   (1)区际产业转移概念广义界定说。代表性观点有:〃产业区域转移〃305是指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地区转移到另一地区或国家的一种经济过程(陈建军,2002);306区际产业转移是指某一区域通过长时间的经济发展形成了相对于其它区域的比较优势,在区域与区域之间资源、制度等条件不均衡情况下某些产业从某一区域转移到另一区域的一种经济过程(王忠平、王怀宇,2007)。307
   (2)区际产业转移概念狭义界定说。一种观点认为区际产业转移仅指衰退产业的空间转移。诸如:区际产业转移是衰退产业实现退出的一种重要方式(王先庆,1997);308区际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间比较优势转化的必然结果,是发达区域向落后区域不断转移已经丧失优势的产业(陈计旺,1999)。309另一种观点认为区际产业转移包括成长产业和衰退产业的空间转移。如陈刚、陈红儿(2001)认为,区际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产业顺应竞争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投资;把部分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