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兵法2·实战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班主任兵法2·实战篇-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太记仇。可是,也正因为咱们历史太长,岁数太大,咱们缺乏创新精神,求稳,而且,更严重的,缺乏进取心。
  我接着说,如果中国是一个老人,那么,美国就是一个青年人了。美国给人的感觉应该是富有、傲慢、霸道,但是也确实有很多的朋友,一呼百应。他喜欢管闲事,自封为老大,实际上有很多人不服气,不买他的帐,但是目前,都打不过他。
  关于美国,我想,其实大家都知道的很多。我不多讲了,大家课后可以自己去查点资料,自己思索。我今天想着重讲的其实是另一个国家――德国。
  我把德国这两个字在黑板上,同时又写了另外两个词:严谨、刻板。我说,德国这个“人”给人的感觉是公认的严谨与刻板。严谨可以说是还是一个褒义词,刻板就似乎有些贬意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几个故事。
  深夜,一个中国人走进德国某小镇的车站理发室。理发师热情地接待了他,却不愿意为他理发。理由是,这里只能为手里有车票的旅客理发,这是规定。中国人说反正现在店里也没有其他顾客,是不是可以来个例外?理发师说虽然是夜里也没有别的人,我们也得遵守规则。无奈之中,中国人买了一张离这儿最近的那一站的车票。当他拿着车票第二次走进理发室时,理发师很遗憾地对他说,如果您只是为了理发才买这张车票的话,真的很抱歉,我还是不能为您服务。
  当有人把这个故事告诉一群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时,不少人感慨说德国人太认真了,这样一个时时处处讲规则讲秩序的民族,永远都会是一个强大的民族。但有的人就不以为然,说偶然的一件小事,一个小镇的车站,如何能说明一个民族的性格呢?相持不下之际,就有人提出通过实践来检验孰是孰非。于是,聪明的留学生们共同设计了一项试验。
  他们趁着夜色,来到闹市街头的一个公用电话亭,在一左一右两部电话的旁边,分别贴上了“男士”、“女士”的标记,然后迅速离开。第二天上午,他们又相约来到那个公用电话亭。令他们惊奇的一幕出现了:标以“男士”的那一部电话前排起了长队,而标以“女士”的那一部前却空无一人。留学生们就走过去问那些平静等待的先生们:既然那一部电话前没有人,为什么不到那边去打,何必等这么久呢?被问的先生们,无一不以坦然的口吻说:那边是专为女士准备的,我们只能在这边打,这是秩序啊……
  我这个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学生们都听入迷了。我说,再来听一个故事:
  有一次国内代表团夜晚乘火车在德国旅行,德国的夜车通常会提供免费早餐,但不另外提供饮料。刚过半夜时大家觉得口渴,便叫来服务员点饮料,希望能以免费早餐换些许饮料,但不料对方一口回绝,原因是没有此项规定。突然有人灵机一动,试探性地问道:“那么,我们可不可以现在用早餐?”当时刚过午夜,窗外一片漆黑,大家都觉得对方必然会再一次拒绝,不料对方很爽快地回答“当然可以”,于是大家就趁着订早餐的机会点了很多饮料。
   txt小说上传分享

民族的性格(4)
这个例子很能说明德国人的性格特征,例如制度不允许的事坚决不做,制度允许的事一定照办,而且无论是拒绝还是执行都非常认真负责。
  有一个中国家庭定居在德国,一个周末,他们家中突然来了几个久未谋面的客人,主人当然留他们在家吃饭,但因为事先未作准备,因此女主人就急匆匆地去市中心的菜场买菜。德国的商店通常是晚上八点下班,但周六下午四点就关门了,星期日也不营业。女主人到市场时正好四点零二分,大部分摊位都已经收了,她走到一个正在收拾的摊位边,对老板说:“先生,打扰您一下,请您卖给我几个西红柿。”老板看了看表,说:“对不起,女士,现在已经四点零二分了,我们市场有规定,四点钟必须收摊,真对不起,请您星期一早上九点再来吧。”她便向他解释说家中临时来了客人,请他务必照顾一下。他想了想说:“夫人,无论如何我是不能违反规定的。但我也很理解您的处境。这样吧,既然您有急用,我就送给您几个西红柿,这样就两全其美了。”
  学生们听了这两则故事,都唏嘘不已。 我说,
  德国人的严谨与刻板由此可见一斑。这样的例子其实还有很多。比如,德国人的厨房里总少不了大大小小的量杯与天平,因为德国人非常讲求精确,菜谱上说放十克盐,他们就真的称正好十克盐。当德国人拿到中国人的菜谱,他们就没法作饭了,为什么呢?中国的菜谱常常很含糊,什么糖少许、葱一把、黄豆若干等等。德国人一看,没法做。少许是多少?他一点办法都没有,绝不会像中国人那样灵活机动。有人在德国商场里买了一把椅子,回去后发现其中一把有质量问题,便回去换。我们中国人做这件事很简单,把坏椅子拿回去再给你一把好椅子就行了。德国人不,他们要先把这个人的椅子和发票收回,然后一分钱不差地退给一把椅子的全款,再让他去买一把新的。德国人就是这么机械。以至于在德国生活的中国人有时候非常受不了德国人这种方式,说的好听一点他们觉得这叫刻板,说的难听一点他们觉得这是“蠢”。
  可是,就是这样做事情又蠢又迂腐的民族,却诞生了那么多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大家能不能说出一些。
  爱因斯坦,有学生说。我说,对,还有呢?马克思,又有学生插话。很好,我肯定道。看到很多人眼中迷惘的样子,我接着说,你们要多看书啊,不能只看教科书。德国有名的人太多了,音乐家巴赫、贝多芬、施特劳斯一家,文学家歌德、海涅,哲学家康德、黑格尔、尼采、叔本华、莱布尼茨,这些人哪一个不是世界级的大师?
  咱们中国,这么多人口,自以为泱泱大国,近现代也有很多杰出的人物,但是举一个世界级的大师出来,有吗?
  我的问题直指要害。中国人是很聪明,也非常灵活,可是,太灵活了,变成投机取巧,小聪明太多,反而笑别人愚笨。下面一个故事流传很广,可以非常准确地说明这个道理:
  一个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课余洗盘子以赚取学费。日本的餐饮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行规,即餐馆的盘子必须用水洗上七遍。洗盘子的工作是按件计酬的,这位留学生认为,洗了七遍的盘子和洗了五遍的盘子没有什么区别。因此,他每次都洗五遍,以此提高工作效率。一天餐馆老板偶尔抽查一下盘子清洗的情况时,发现他少洗两次,老板认为他是“一个不诚实的人”,开除了他。为了生计,他又到另外几家餐馆应聘洗盘子,均因他只洗五遍盘子一事而屡屡碰壁。不仅如此,他的房东不久也因此要求他退房。他就读的学校也专门找他谈话,希望他能转到其他学校去,因为他影响了学校的生源……万般无奈,他只好收拾行李搬到了另一座城市,一切重新开始。他痛心疾首地告诫准备到日本留学的中国学生:“在日本洗盘子一定要洗七遍呀!”
  我一看表,时间已经到了,我得赶快结束我的讲话。
  

民族的性格(5)
今天给大家讲了民族的性格的问题。其实有一点忘了告诉大家,曾经有一个叫做辜鸿铭的民国初年的中国人,写过一本书叫做《中国人的性格》,其中说外国人觉得中国人是天下最好相处的民族。这个观点广受赞成。可是,光是容易相处没有用啊,你得成为一个让人尊重的人,一个自强的人。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同学,人是一个好人,大家都愿意把他看成朋友,因为他没有害人之心,可是,有一个问题,他成绩太差,不求上进!这样的人,朋友在的时候,他很快乐,朋友走的时候,他就悲伤了!德国和日本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的性格中有坚毅的一面,而这个,正是我们这个民族现在所缺少的,也是我们很多同学现在所缺乏的。所以,有些人觉得背书机械、无聊,因此不肯用心去背。其实,这正是精华啊!精华的东西你不去享受,不去体会,到头来的结果只有一个。我不说了,你们自己去想吧!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进教室听课(1)
六月十日   星期四
  一大早我突发奇想,去听了一节周泽军的英语课。因为他前两天曾对我说有同学英语课睡觉,我想去看一看。我想好了,我就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批改学生的日记,这样,也不耽误我的时间,还可以了解学生上英语课的情况,真是一举两得。
  我跟周泽军打了个招呼。到了教室,抱起日记本,向教室最后走去。学生的笔记本交得很齐,全班所有人都交了,这让我一早就有一个好心情。
  周泽军的英语课确实生动,我在后面注意观察,倒也没有发现有人睡觉。将近50个人的班级,学生举手的不多。通常都是周泽军点名请同学回答问题。我注意到一些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的声音非常轻,其实,在我的课上,也有这种现象,但是感受不如在下面听课时那么强烈。听别人课总比自己上课要看得更清楚,我一边听一边心里寻思,得想个办法解决一下。
  对于我昨天的课,许多学生都发表了看法,其中不乏一些有深刻观点的论述。
  谢舒青这样写:
  今天老师讲到了民族性格的问题,在我的家里,这也是一个经常讨论的问题。
  初中的时候,每当将中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往往能感受到同学们强烈的爱国情感。###十年代时“任何东西都是国外的好”的思想在我们头脑里已不复存在,只要一表露出这种倾向马上就会被愤怒的众人所鄙夷,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感体现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真是让人欣慰。但今天听了老师的话,回想起从前父母的谈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