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精神看透全球经济的新思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动物精神看透全球经济的新思维!-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四章货币幻觉:公众能否揭开通货膨胀的面纱?

    货币幻觉的思想史

    潮流逆转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极端假设

    工资合同与货币幻觉

    债务合同与货币幻觉

    会计与货币幻觉

    货币幻觉确实存在

    第五章故事:公众行动的参照物

    政治家最会编经济故事

    故事推动整体经济

    信心随故事波动

    故事就像“传染病”

    第二部分最重要的八大经济问题

    第六章为什么经济会陷入萧条?

    世纪90年代的萧条

    非理性繁荣催生大萧条

    大萧条的前因后果

    萧条源于人类的本性

    第七章为什么中央银行迄今为止有控制经济的权力?

    标准故事:中央银行如何干预经济

    标准观点并不完美

    公开市场操作效力有限

    中央银行:最后一个放贷人

    不断变化的问题本质

    贝尔斯登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第八章如何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

    实现信贷目标是当务之急

    对未来的影响

    美国政府的政策回应

    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金融市场目标的作用

    第九章为什么有人找不到工作?

    非自愿失业

    工资、价格和效率工资

    萧条时期人们很少辞职

    为什么雇主支付的实际工资高于他们必须支付的工资?

    第十章为什么从长期看通货膨胀和失业此消彼长?

    通货膨胀对失业的反应

    走得太远

    货币幻觉的影响

    自然失业率理论成立吗?

    货币工资泄漏实情

    权衡关系的进一步解释

    到北方去

    第十一章为什么为将来储蓄的决定如此随意?

    长期后果和复利的威力

    储蓄的易变性

    传统的储蓄理论为什么有误?

    储蓄与国民财富

    购物中心和信用卡

    储蓄对国家的意义

    第十二章为什么金融价格和公司投资如此易变?

    选美比赛和“美味苹果”的比喻

    投机市场的流行病和信心乘数

    动物精神的反馈效应

    动物精神与石油价格变动

    市场驱动投资

    驯服野兽:让金融市场为我们服务

    第十三章为什么房地产市场具有周期性?

    对房地产的天真认识

    房地产信心乘数

    第十四章为什么弱势的少数族裔世世代代在贫困中挣扎?

    黑人两极分化问题

    他们为什么被抛弃?

    没有获得成功的人

    政府应如何消除种族差异?

    必须勇于尝试

    结语将动物精神纳入宏观经济学理论

    传统宏观经济学走错了方向

    一个测验

    动物精神理论意义何在?

    动物精神是人们行动的真实动机

    重振全球经济的新思路

    致谢

    参考文献
前言(1)
    前言

    生活中偶尔也会有充满启示性的时刻。在亨利·詹姆斯的小说《金碗》中,那位美国豪门女继承人在不经意的一瞥间就证实了心中的怀疑:她的丈夫和她的继母关系暧昧。对全球经济而言,2008年9月19日就是这样一个决定性的时刻。美国国会拒绝通过(尽管后来又推翻了这一决定)财政部部长亨利·保尔森提出的7000亿美元紧急救援计划。道琼斯指数大跌778点,全球股市也应声而落。突然之间,看起来再也不可能发生的“大萧条”仿佛即将重演。

    大萧条是20世纪的一场灾难,它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失业。然而,大萧条似乎还嫌带来的痛苦不够深重,反而愈演愈烈,由此产生的权力真空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5000多万人在战争浩劫中丧生。

    眼下,大萧条极有可能重演,因为经济学家、政府以及公众近年来扬扬自得,已经忘记了20世纪30年代的教训。在那个艰难的年代,我们知道了经济实际上是怎样运行的。我们还知道了,在一个强健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政府应当扮演什么样的恰当角色。本书会还原那些历史教训,同时用现代的观点对它们进行解释。为了弄明白世界经济如何陷入当前的困境,我们有必要理解这些教训。更重要的是,只有理解了这些教训,我们才知道该怎样应对。

    在大萧条中期,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在这本1936年的经典著作中,凯恩斯阐述了美国和英国这样资信良好的政府怎样通过借贷和支出使失业劳动力重新就业。这个解决方案在大萧条期间并没有得到系统贯彻。直到大萧条结束,经济学家才开始向政治家提供清晰的指导。因此,各国领导人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比如,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实际上都采取了一些赤字支出政策。尽管他们感到非常困惑,但是在大部分时候,他们的直觉是正确的,其政策方向也大体正确。然而,由于没有指导方针,他们缺乏将这种政策贯彻始终的信心。

    为了打赢战争,凯恩斯主义理论最终得以实施,失业现象消失了。到20世纪40年代,凯恩斯的方案得到了广泛认可,被世界各国采用,甚至被奉为圭臬,载入法律。在美国,1946年的《就业法》将维持充分就业归为联邦政府的责任。

    在抗击衰退的过程中,关于财政和货币政策作用的凯恩斯主义原理完全融入了学院派经济学家、政治家甚至一些普通大众的思想。据说,甚至连米尔顿·弗里德曼也被引述曾说过“我们现在都是凯恩斯主义者”,但弗里德曼后来宣称自己的原话被断章取义了。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大体上是可行的。当然,经济总是有起有落,甚至会发生一些剧变,如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日本、1998年后的印度尼西亚和2001年后的阿根廷。但是,鸟瞰全球经济,整个战后时期的经济发展一直是成功的,而且还将继续取得成功。一个又一个国家维持了所谓的充分就业。拥有庞大人口的中国和印度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并开始体验经济繁荣与增长。
∩米∩花∩在∩线∩书∩库∩ ;http://BOOk。mIhuA。NET
前言(2)
    但是,在运用赤字财政有效摆脱衰退的背后,《通论》中另一条更为根本的信息被弃若敝屣,即凯恩斯对经济运行和政府角色的深入分析。1936年《通论》出版时,政治经济学谱系中有一派较为极端的人认为,凯恩斯主义之前的经济学是正确的。按照这种古典经济学的观点,自由市场在自发、无政府干涉的情况下,“好像在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确保充分就业。根据古典主义经济学的逻辑,以最简单的形式表示就是:如果一名工人愿意以低于其生产贡献的工资工作,雇主只要给他提供一份工作就能从中赚取利润。持这些观点的人极力主张政府平衡预算,坚持认为政府干预越少越好。而1936年谱系的另一端是社会主义者,他们认为,要摆脱20世纪30年代的失业局面,政府就必须接管经济,然后才能通过雇佣来消除失业。

    但是,凯恩斯选择了一条更折中的路线。在他看来,经济不只是像古典主义者认为的那样,受到像“看不见的手”这种理性行动者的控制,只要有共同的经济利益,他们就会参与到交易中。凯恩斯承认,大多数经济行为源自理性的经济动机,但也有许多经济行为受动物精神的支配。人们总是有非经济方面的动机,在追求经济利益时并不总是理性的。在凯恩斯看来,这些动物精神是经济发生波动的主要原因,也是非自愿失业的主要原因。

    要想理解经济,就必须理解它是怎样受动物精神驱动的。正如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是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一样,凯恩斯的动物精神是换个角度观察经济的关键,这一新角度解释了资本主义潜在的不稳定性。

    凯恩斯对动物精神如何驱动经济的说法引入了政府角色这一话题。他认为,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非常像各种育儿指南中所定义的家长角色。一方面,指南书警告我们不要太独裁。孩子会表面上服从,但当他们到了青少年时期就会反叛;另一方面,这些书告诉我们不要太娇惯孩子。如果过于娇惯,孩子就难以学会自我约束。指南书告诉我们,恰当的育儿方式要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走一条中间道路。父母的恰当做法是设定限制,这样孩子就不会过度放纵他们的动物精神,但这些限制还要给孩子留有独立学习和发挥创造力的空间。父母的任务是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庭,给孩子自由,同时保护孩子免受动物精神的支配。
前言(3)
    这个幸福的家庭正好对应于凯恩斯(也是我们)关于政府恰当作用的定位。正如古典经济学所证明的那样,资本主义社会拥有极大的创造力,政府应该尽可能少地干预这种创造力。另一方面,若是听之任之,资本主义经济就会出现过剩的问题,现在就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它还会导致经济狂热,随之而来的便是恐慌和失业问题。大家会过度消费而几乎不储蓄。少数族群则在糟糕的境遇中饱受煎熬。房价、股价甚至石油价格暴涨,然后暴跌。正如育儿指南书中提到的父母的恰当角色一样,政府的恰当作用是搭建平台。这个平台应当让资本主义的创造力完全释放,但也要能够制约由我们的动物精神引起的极端行为。

    说到极端行为,小布什曾精辟地将这次经济危机解释为“华尔街喝醉了”。但是,华尔街为什么会变得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