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黑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石油黑幕-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类甚至更高的评价,尽管石油并不是他和他的公司发现的,尽管他本人并没有开发出任何新技术可以用来钻井、采油、炼制煤油用来照明或者汽油用做汽车燃料,以及通过管道输送原油。恰恰相反,他比历史上任何一个人都更能削弱做出上述技术发现的同行的实力,有时甚至干脆把他们赶出石油行业。
  同样,洛克菲勒也没有创立第一家石油公司,没有把竖向和横向整合的策略引入石油公司,没有发明出“企业托拉斯”的概念。
  但是,对于耶金的评价,洛克菲勒却是当之无愧的,因为他娴熟地运用了大规模结盟的办法,赚取了空前丰厚的利润,且在此过程中几乎从不考虑其行为对人类、社会或者经济造成的损失。用他的话来说,“大企业的成长真谛无非就是适者生存”。一百多年来,标准石油解散后形成的那些公司,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康菲都严格地沿袭了洛克菲勒的商业模式。

黑暗中的掠夺之手(3)
但是,所有标准石油的后代公司都应该提高警惕,因为正是洛克菲勒本人为他最终的灭亡播下了种子,旨在瓦解标准石油公司的民众运动最终取得了胜利。
  揭黑者与垄断者“19世纪80年代充满了血腥。人们为了投身某项事业、解决某个问题或者使这个国家更加人性化和社会化而斗争。因为当时和现在一样,人们憧憬着一个美丽新世界,尽管有时候这个世界在他们看来正在走向疯狂。”
  ——艾达·塔贝尔
  “赚钱的方法就是买下遍地流血的那些地盘。”
  ——约翰·洛克菲勒
  “美国人打出油啦!”
  1857年,艾达·塔贝尔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伊利(Erie)。仅仅在她出生两年后,在距离她出生地不远的地方,美国人就发现了石油。1859年8月27日,随着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埃德温·德雷克(Edwin Drake)上校在宾夕法尼亚州的皮特霍尔(Pithole)成功地钻出美国第一口油井,“美国人找到油啦!”的消息就传遍了全国。艾达·塔贝尔的父亲靠种地、卖木材、当船长来赚钱养家,收入虽不丰厚,倒也衣食无忧。他本打算举家迁往艾奥瓦,到西部碰碰运气。但当他听说德雷克上校发现石油后立刻改变了主意。他们搬到了皮特霍尔,艾达·塔贝尔的父亲在那里制造和出售储油罐。艾达·塔贝尔12岁时,他们搬到了当时美国石油生产的中心——宾夕法尼亚州的泰特斯维尔(Titusville),在那里她的父亲和哥哥最终成了独立的石油生产商,并以此谋生。
  艾达·塔贝尔的母亲出嫁前是名教师,她在家里堆满了图书和杂志。艾达·塔贝尔记忆中最早的快乐来自她趴着读《哈珀周刊》、《纽约论坛报》,甚至《警察报》。在这份报纸上,她读到了有关泰特斯维尔每周最新的酗酒、嫖娼和赌博事件的报道。另一个乐趣是学习科学知识。在她1939年的自传《不足为奇》(All in a Days Work)里,艾达·塔贝尔讲述了她第一次显示出“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时的情景,正是这种好奇心在其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决定做一个关于漂浮的试验。她把当时还是个婴儿的弟弟扔进了河里。小婴儿的确是浮起来了,“因为他的小围裙散开来,把他浮在水面上”,但是他越漂越远。幸亏一位路人听见了婴儿的啼哭声,跳入水中,把他救了上来。
  艾达·塔贝尔拥有好奇心这一点更为重要的结果在日后才会显现出来。她是美国最早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之一。在从事了两年短暂又不如意的教师职业后,她于1882年在《湖人》杂志开始了她的新闻生涯。此后,艾达·塔贝尔积累了20年才涉足可能是对其生活影响最大的题材:石油。
  这个几乎是在油田上长大的孩子对石油生产的现实自然不太会抱什么幻想。艾达·塔贝尔在其自传的第一页写道:“早期人类从事的任何行业都没有像石油生产这样对美、秩序和尊严产生如此大的破坏。”尽管艾达·塔贝尔对石油行业本身没有什么感情,她对包括父亲、哥哥、朋友、邻居在内的石油从业者却有着一种不可动摇的热爱。当她写到当地石油工人用其财富建立和扶持社区时表现出来的希望和责任感时,她丝毫不掩饰自己的骄傲。在一段时间内,他们是成功的。当艾达·塔贝尔写到洛克菲勒用行业联盟的方式给当地带来的破坏时也同样充满激情。“但是,正当石油工人的信心达到顶点时,突然,一只不知道从哪里伸出来的大手偷走了他们的成果,扼住了他们的未来。袭击来得如此突然、如此不光明正大,彻底搅乱了他们的尊严和对公平竞争原则的恪守。整个地区展开了美国商业史上少有的反抗。”这一现实对幼小的艾达·塔贝尔来说既来得突然又影响深远。她在15岁时就产生了对特权的强烈憎恨,暗暗发誓要为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公平而奋斗。

黑暗中的掠夺之手(4)
在随后的20年里,艾达·塔贝尔坚持探索革命和革命者。她的专攻方向是历史传记,研究人物包括罗兰夫人、拿破仑和林肯。后两者的传记都是当年的畅销书,这三本书都对我们了解她日后对洛克菲勒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线索。艾达·塔贝尔说,宾夕法尼亚人看待洛克菲勒就像英格兰老百姓看待拿破仑一样,认为他是“一股邪恶的势力,残酷不仁,无所不知,随时准备跳起来”。
  “坏比尔”
  尽管艾达·塔贝尔的祖先中也有1692年在马萨诸塞州因施巫术而受绞刑的丽贝卡·纳斯(Rebecca Nurse)这样的人,洛克菲勒的祖先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他的父亲威廉,人称“坏比尔”。罗恩·切尔诺夫(Ron Chernow)在其著作《洛克菲勒》(Titan: The Life of John ; Sr。)中,极尽其能地描写了洛克菲勒的父亲。他犯重婚罪、被控*罪名、招摇撞骗、玩弄阴谋、信口开河,同时还“因选择流浪生活而成为传统道德誓不共天的敌人”。洛克菲勒的父亲,同艾达·塔贝尔的父亲一样,也靠“油”谋生。但是,“坏比尔”的赚钱招数是四处推销他的蛇油,向轻信的顾客吹嘘它的治疗功效。有一阵,洛克菲勒和父亲、母亲、父亲的女朋友,还有四个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这些兄弟姐妹中有的同父异母。尽管和洛克菲勒母亲的婚姻关系没有解除,“坏比尔”还是搬到加拿大,跟另外一个妻子和家庭过日子去了。
  洛克菲勒1839年出生在纽约的小农场里,沿用了他外祖父的名字。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跟母亲、一个姐姐和三个弟弟妹妹度过的。他母亲是一名虔诚的基督教徒,管教孩子极为严格,笃信“棍棒教育”,花钱节俭,是洛克菲勒童年的“一座大山”。丈夫经常不在家,她只能依靠最大的兄长帮忙。小洛克菲勒不上学的时候,就砍木材、挤奶牛、挑井水、打理花园、采购家用、照看弟弟妹妹、管理家庭账目、琢磨赚钱的法子。
  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就成磅地买糖果,分成小份,卖给兄弟姐妹,赚取小小的差价。7岁时,他尾随一只火鸡走入树丛,突袭了它的窝,孵出小土鸡卖钱。他先是靠帮邻居的农民挖土豆赚钱,后来意识到如果把自己的钱借给农民然后收取利息,钱来得更快。日后他回忆说:“就是在那个时候,要让金钱成为我的奴隶,而不是让我成为金钱的奴隶的想法在我的心里生根。”
  洛克菲勒高中没有毕业,也没有上过大学,他选择了商业学校。1855年毕业时,他16岁,开始了第一份工作,当簿记员。20岁时,他已经与一名合伙人创办了自己的生意,卖农产品。1861年爆发的国内战争没能阻挡这个年轻人前进的脚步。他花钱雇人顶替他参军,自己则靠向联邦政府提供物资继续赚钱。
  标准石油的崛起数百年来,为蜡烛和日后的油灯提供燃料的是鲸油。但是,正如所有不可再生资源面临的不可避免的命运一样,大西洋的鲸鱼几近被捕净,猎鲸者不得不航行到更远更危险的海域,以更高的成本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由于鲸油的供应日渐减少,需求却不断增长,猎鲸者要价越来越高,从中大赚特赚。对此,消费者和自然保护主义者呼吁改变。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一旦开发出了从岩石中钻出石油并能大量开采的技术,石油很快就取代鲸油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照明燃料来源。

黑暗中的掠夺之手(5)
1860年,仅仅在德雷克上校在皮特霍尔发现石油的一年后,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就开办了至少15家炼厂,此外在匹兹堡还有5家。石油通过管道流入油罐火车,火车再将其运往炼厂。1863年,随着铁路修到克利夫兰,这个城市也参与到炼油的竞争中。同年,24岁的洛克菲勒与他的合伙人用他们的战争补偿金买下了克利夫兰地区最大的30家炼厂。两年后,洛克菲勒买下了合伙人的股份,建立了当时第二大的炼厂。
  很快,洛克菲勒就走上了大规模兼并石油企业的道路。他购买用来制作油桶的木材、用来运输石油的油罐车和轮船,以及用来存放石油的仓库。在最初阶段,他并未涉足石油开采的领域,认为这个行业风险太大,又是粗人干的活儿,不对他的胃口。
  19世纪60年代末期,他遇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日后的20世纪80年代将继续困扰标准石油公司的后裔,那就是供过于求。太多的开采者生产出太多的原油,太多的炼厂加工了太多的成品油,因此产品的价格就太低了。为此,他找到了解决办法,即通过控制整个炼油行业来减少成品油的产量并消除竞争。后来的石油巨头们也沿用了这一办法。洛克菲勒决定建立属于自己的、大规模的炼油和油品营销业务,充当成品油独家的买方和卖方,这使得他能够控制供应链和油价。
  1870年,他与四名合伙人在俄亥俄州创办了标准石油公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