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团顾问,在中国受到了极热烈的欢迎。
被当作“阿信”真人的和田加津尤为引人注目。
80多岁的和田加津是抱病访华,中方特意为她配备了针炙治疗,令为人子的和田一夫感念不已。
更为感人的是,在参观万里长城时,四个警卫人员把八旬老人和田加津连人带轮椅一起抬了上去!并专门把他们带到了日本前总理田中角荣先生攀登过的地方。
和田加津感动得老泪纵横!她一边一迭声地称谢,一边感慨万分地说:“现在的日本人办得到吗?”
看得出,她对中国人的礼遇和热情极为感念,终生难忘!
和田一夫毕竟是个精明的企业家,他虽然对此称谓颇有微辞,但他显然更了解这一“名人效应”是广告和金钱都换不来的。
何况,被称为“阿信”的母亲,是他最亲爱的妈妈,对他的一生影响至深!
1995年10月,和田一夫在日本大阪接受香港《信报》记者的独家采访时,便已巧妙地转换了口风。
记者问:“《阿信》这部电视剧在亚洲很有名,听说这是一部以你母亲为原型的电视剧。当然八佰伴的成功与‘阿信’的刻苦耐劳精神很有关系。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商业成功秘诀?”
和田一夫答:“正如你所讲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很重要。吃苦耐劳的意思是:诚心诚意,诚实努力,这是一切事业成功的源泉,我也是一直这样对我的职员讲。这些都是我从被称为‘阿信’的母亲那里学来的。”
换言之,和田一夫已经认可了母亲被称为“阿信”这一事实。
母亲“阿信”——和田加津,曾被和田一夫称之为“八佰伴的灵魂人物”,对他的一生影响至深。
和田一夫说过:“父亲的决断力和母亲的爱心,对我来说都是珍贵的遗产。”
母亲为人热情、善良、宽厚,从最早提议开办水果蔬菜杂货铺开始,做了几十年的小生意,她的为人,在热海市极有口碑。
她讲道德,为顾客着想,以工作为乐。她无论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只要一站到商店,总是满面春风,服务热情周到。
她反对牟取暴利,没有过多的欲求,能在热海市的老店铺里做做生意,就已经很满足了。
对于和田一夫来说,母亲的达观、开朗、善于接受新事物,也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而最令和田一夫受益终身,对母亲感激不已的,是母亲引领他找到了“生长之家”教团,使他从此有了人生的信仰和精神的寄托。
他把“生长之家”的信念,当成人生观的全部,又把自己的人生观当成了八佰伴的经营理念。
年轻时的和田一夫,接受激进思想,愤世嫉俗,对现实社会充满了破坏欲。是母亲深切地关怀着他,以一颗慈母之心,谆谆引导,把他引上了幸福的人生之路。
从此,他对世界充满了感激和爱。激愤的情绪化为融融的爱心,生活在充满阳光的明丽世界。
“生长之家”的观念和思想对他影响至深。从每日晨起的“神想观”清晨祈祷,记“光明日记”(只记好事的日记),到晚上临睡前的晚祈祷,“生长之家”教义要求的活动贯穿他的每一日。
自他20岁得遇“生长之家”之后,这些活动一日不曾中断,坚持至今已有40多年了。可以说,“生长之家”的教义贯穿了他的一生。
在他的思想上,每一个念头,每一个决定,都力图按“生长之家”教义所要求的去做,他敬爱父母,对人心怀善意,遭遇任何不顺利的意外打击,都不怨天尤人。
他把这个令自己心境开阔、深怀爱心、充满积极进取精神的教义,结合到八佰伴的经营活动中,把它的思想当成八佰伴的企业精神,以之教育职工,常抓不懈,从而有了一个精良能干、精神面貌全新的职工队伍。
可以说,“生长之家”的教义,已经深入了和田一夫的灵魂,重铸了一个对世界充满爱心的企业家!
和田一夫常常念叨:我一生最有幸的事,是得遇“生长之家”。
“我能遇上‘生长之家’,是托母亲的福!”年过花甲、成就斐然的和田一夫,念念不忘母亲的恩德。
1994年10月,和田加津在热海的老家溘然长逝。
守护在病榻前的长子和田一夫泪流满面,嚎啕失声!
母亲已经是87岁的高龄,早年的艰苦生活给她留下了病痛的隐患,她晚年疾病缠身,长久缠绵于病榻。虽然这是意料之中的事,和田一夫还是难以接受。
他不能想象有着那么慈爱面容、性强坚强达观的母亲从此便撒手人寰,绝尘西去。
65岁的和田一夫仍然像少年时代一般,依恃着母亲,视母亲为永远的精神守护神。
但其实,作为声名赫赫、超越了国境的成功企业家的和田一夫,其高瞻远瞩的眼界与宏大的气魄,无数次令世人折服,其能量与作为已远远超越了家喻户晓的“阿信”母亲。
仿佛就在昨天,和田一夫清晰地记得,当他在国内遇到困境,提出去巴西开店时,母亲的那种惊讶神情。
母亲不知道这是和田一夫冥思苦想后确定的海外战略。她瞪大双眼,那神情,好像儿子在发高烧、说胡话呢!
母亲的神情,倒把郑重其事的和田一夫逗乐了。
后来有了巴西分店,八佰伴走出了国界,和田一夫乘胜追击,提出“开设环太平洋连锁店”的设想,并说自己的目标是:
“决心实现成为世界模范企业的远大理想。”
母亲闻言,几乎吓呆了。
母亲也是实业家,当然了解做生意的艰辛。她本分守业,只要在热海做做生意就心满意足了。
后来,和田一夫的理想一一实现了,他长袖善舞地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南美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开业经商。
母亲不辞劳累地飞赴各地,为新职员讲述八佰伴的精神与宗旨,进行就业前培训。
其实,八佰伴的发展亦有母亲的一份功劳。
若非母亲在母子意见相异时,能对儿子持信任的态度,投下赞成的一票,和田一夫也不能如此无所顾忌地大展拳脚吧。
母亲的开明、达观使和田一夫有了坚强的后盾,没有丝毫的后顾之忧。
母亲相信事实。她已凭直觉断定,儿子是个有远大理想的帅才。自幼她所期待着的成大才的禀赋正在儿子身上一一发挥作用。那些她所不理解的事,只要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和“生长之家”的教义,就让儿子放手去干。
母亲的深明大义,尤其突出表现在同意将八佰伴总部迁香港这一决定上。
将八佰伴的总部迁港,这个现在广为人所称道与叹服的大胆举措,在6年前曾引起了日本经济界的一片哗然,毁誉交加。这是要冒很大风险的呀!
在别人看来,八佰伴已功成名就,只要平稳发展,便可坐收渔利,大可不必冒此风险。
而在和田加津心中,却完全是另一番滋味。八佰伴与她血肉相连,八佰伴总部在热海,于她来说,已是天经地义的事,何必要迁移呢?
况且,一夫定居香港,远离她身边,也是她所不习惯的。这些年来,尽管儿子经常在各地飞来飞去,但他的家总在热海呀!此一去,便不同了。
和田一夫把他的设想与迁港的种种优势跟母亲说了,母亲异常信赖和田一夫的设想,为八佰伴的发展前景着想,80多岁的母亲,果决地投了赞成票。
母亲一如既往地支持他,和田一夫心里很感动,他知道母亲担心与儿子天各一方的孤单寂寞,亲热地拉着母亲的手说:
“香港到日本,不过4个小时的飞机,你就当我出门去了。我会常来常往的。”
辞别母亲、离开日本赴香港的那天,母亲眼含热泪,一夫却豪气十足地说声:“我去去就来!”便挥手而别。
不错,对于自幼想当外交官的和田一夫来说,非凡的气概早已令他将狭隘的国界视为乌有了。
他在回答美国《纽约时报》的采访时说过这样一番话:
“我以为世界就是我的家。因此从香港到美国,或者从美国赴英国,无论去哪儿,我总是对出发地点有一种‘我去去就来’的外出感觉。”
他是一个以世界为家的,充满了“去去就来”慷慨大气的企业家。
但和田一夫明白,正是母亲的博大、宽容、慈爱滋养了他这位以世界为家的儿子。
他理解母亲为他作出的牺牲,他永远感激母亲给他的爱心与教益!
在他心中,母亲不老,母亲长在!
一位在亚洲深具影响的不平凡的女性,走完了她的一生。
“安息吧,母亲!”她杰出的儿子默默祈祷,她的事业正在和田一夫的手中发扬光大!
第13章 蛇年蜕变 迁都香港会港督
1989年,蛇年,一夫60花甲。神灵托梦,实施大蜕变。公司实行三项制度改革,其中周休三日制开日本国先河。于其身,则退位让贤。组建八佰伴国际流通集团,自任总裁。目标瞄准中国市场。眼光敏锐而独到地提出中国“南方时代”的理论。中国的一场风波,影响香港资本急速流失。和田一夫当机立断:将总部迁到香港,本人也定居香港,现在是最佳时机!此举震动了日本。一夫一到香港,港督卫奕信立即破例会见。
和田一夫说
在人事管理方面,最重要的是公平。换句话说,要公正地评价每一个职工的成果。如果感情用事,就会产生偏心,大家就不会一呼百应。所提拔的员工必须是个众人推崇的人物。提拔时必须公正地评价被选拔人的实际成绩,否则职工们就有意见:“怎能提拔这种人呢?”从而开始不信任领导,渐渐不听指挥。领导自己要严以律己、不断进取,否则难以担负领导的责任。企业领导的责任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