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是平的-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影,而且可以通过因特网在世界上低价发行你的电影。
  的确,电视和卫星频道对信息民主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因特网的发展又超过了它们。因特网使信息民主化处于黄金时代:没人管理因特网,权力完全下放;没人能关闭它,可以潜入世界上任何家庭。因特网许多关键性的技术都是个人之间合作完成的,他们中许多人甚至从未见过面——仅在网上共同合作,将他们的意见相互共享。当因特网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时,却很少有人关注因特网是如何产生并演变成今天这种规模的,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因特网的诞生,实际上是美国对前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反应的一部分,前苏联用火箭向地球轨道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虽然只有184磅,体积比篮球大不了多少,但它不仅开创了宇宙新时代,而且创立了空间控制时代。
  1957年10月9日,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著名记者梅里曼·史密斯向艾森豪威尔总统提出以下问题:“苏联已经发射了一颗地球卫星,他们还声称成功地发射过洲际弹道导弹,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达到这一水平,我想问,总统先生,我们对此将作出何种反应?”为了赶上苏联,艾克立即决定发起一次突击行动,该行动的一部分是,他认为美国政府需要一个人出面牵头,专门开展太空宇航和弹道导弹研究。艾森豪威尔关于成立“尖端项目研究署”(即ARPA)一事很快获得国会的批准,太空宇航和弹道导弹研究实际上被中断了并转到国家宇航局。而剩下的“尖端项目研究署”并入五角大楼,专门从事计算机科学和信息传播的研究。而在当时,信息传播相对是门新的学科,正如作者斯蒂芬·西格勒所写的《Nerds :因特网简史》——该领域里最权威的书——指出,“信息传播技术办公室”当时是“尖端项目研究署”里一个秘密机构,是因特网的最早雏形,为现在的因特网奠定了基础。
  1969年,信息传播技术办公室首次揭去神秘的面纱,它最早的产品叫“尖端项目研究署网络”——连接国防部内部计算机网点的粗糙网络,并与几所主要大学研究室及政府实验室相连,该项目由国防部资助。设计尖端项目研究署网的本意是希望通过一个网络系统,方便少数研究人员交换数据和资料,通过几个人共享一台计算机和设备节省有限的资金。非常重要的是,在当时计算机不多的情况下,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室的人员可与在麻省坎布里奇的实验室研究员同时运行一个软件,共同调阅同一资料。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  华尔街在震颤中衰败(10)
“30年前,也就是1969年10月29日,发出的第一个信息非常简单,没想到此举以后会发展成因特网,”《纽约时报》1999年10月12日报道说,“它与1844年试验电讯时用的词‘What hath God wrought’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它用‘进入系统’这个最简单的词。正如后来所知,在‘尖端项目研究署网络’上只发出两个字符……正如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一样,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位名叫查尔斯·克兰做的,他在计算机上发出‘L’和‘O’两个字母,一位远在洛杉矶西北部300英里的计算机专家,在当时还不叫硅谷的斯坦福研究中心里立即按约定给克兰做了回答。”
  虽然,直到1972年,计算机的先驱者才发明电子邮件。当时在同时使用电脑的人中间有个储存信件系统,即在同一计算机上,各人有各人的信箱号码,可以给其他人留下信息。据西格勒说,一天,先后在博尔塔、贝拉尼克和纽曼等计算机研究公司工作过的汤姆林森为了公开进行连接,写了一个简单的传送文件,从一台计算机的邮件箱发送到另一台计算机的信箱里,试看文件是否成功传送。汤姆林森后来告诉西格勒:“既然我们有能力从一台机器向另一台机器传送文件,显然,你就可以在网络上传递一个文件,然后作为邮件传送给其他地方的任何人。我正好在设计一个专门发送邮件的软件,称为‘发送信号’器,它就像一辆将两者连接在一起的公共汽车,相互之间可传送文件和发送信件。那就是我所做的……它就开始运转了。”有人会一听了之,而有些人则会模仿,转眼之间,电子邮件诞生了!
  还是汤姆林森,西格勒写道,在电子邮件中发明了@,以便区别他或她的地址。早期因特网的研究者们发现电子信箱的功能,而后使用者们便将邮箱的容量扩大,就像整个网络一样,让越来越多的数据包同时在大学、联邦政府、公司和研究机构之间交换。其他一些比“尖端项目研究署网络”规模小的网络,也开始如雨后春笋一样出现,但正如西格勒指出的那样,“它们算不上交换网络,它们都有自己的‘行动协议’并规定在自己的网络上用什么符号组织交流。”就是说从一开始就遇到难题,还不可能从这所大学将一个邮件包传送到另外一所大学,这个问题的出现也意味着因特网的诞生。当文特·瑟夫和鲍勃·卡恩发明交叉网络协作器时,因特网实际上就成形了。交叉网络协作器只有拳头大小,是计算机万能进入系统,可以让一大邮包信息离开自己的网络,通过传送进入到另一家网络的通道。西格勒解释说,到1973年,它的设计者提出用“网络互联网络”的办法解决难题,简言之,就是因特网。
  然而,因特网并没有普及,到了1990年,在日内瓦的一位英语软件工程师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一个使网与网之间信息传递更简单、费用几乎为零的装置,因特网才开始流行起来,这就是我们知道的万维网。据西格勒所说,当伯纳斯李开始进行万维网项目时,共有800个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相连,连接着16万台计算机,每台机子中都设有一个可以传递信息的文件夹或资料库。从技术上说,所有这些文件夹和资料库都是相连的,但将它们整理并按要求发送出去并非易事,因为它们并不是都集中在资料库、通讯簿或信息管理员那里。正如《纽约时报》指出的那样,伯纳斯李所做的巨大革新是“在因特网上设计出通讯地址、连接法、发送多媒体的软件。”他的发明就是众所周知的通过字母显示的URL——统一资源定位格式——用单个字母可以显示每一页信息,同时还有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和HTML——超文本标识语言。URL、HTTP、HTML构成超级链接系统,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的这些特殊词、彩色字符和图标,如果单击它们,马上就传送出网上一页信息——即使是在不同的网站、不同的计算机、不同的大陆,结果都一样。那就是为什么我们称它为万维网的原因,因为你可以沿着任何线路出去,漫游世界,再返回来。要是过去,因特网上可能就有一个专门文件介绍本书,里面有各种背景材料和信息,但即使你拿到了它,对像迷宫似的网络和天书似的符号,还必须小心加以核对,就是找到路径,或许又与你计算机上编写的不一样,因此你还是用不了它。而现在所有用户只要输入“”或单击“”万维网就可以将你需要找的转换到正确位置。
   。。

第四章  华尔街在震颤中衰败(11)
但因特网真正起飞以及成为从事研究、商务和交流的工具,还缺少两个重要的部件——万维网浏览器和搜索引擎。浏览器就是一个软件,可以真正起到将因特网变成电视的作用,能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在网上的地址,只要你输入。地址,或单击超级链接,就可以看到屏幕上出现各种词或多媒体图像。该浏览器与能找到关键词或地址的搜索引擎相配合,这就意味着,即使是小孩也可以通过数百万个网站定位在一条信息上,找出他或她要找的东西,并显示出来。伯纳斯…李发明了能使万维网运作的粗糙浏览器。但商业浏览器,也称Mosaic,是技术专家马克·安德雷森在1993年发明的;一年后它被更先进的产品即网景浏览器所代替,网景浏览器使观看因特网更方便,通过彩色、内部连接图像,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任何东西,能在任何计算机上显示出来。
  网景浏览与美国国会批准开展因特网商业、大幅降低家用电脑价格和电话费用一事相吻合,当两者有效结合在一起时,使因特网使用者急剧扩大,使信息传播发生了真正的革命。凯文·梅尼很好地总结了因特网民主化所产生的影响,他在《今日美国》报上撰文(1999年8月9日):“当这个改变世界的发明出现后,与因特网相呼应的,许多有个性的印刷报纸诞生了,当它进入应用阶段时,产生、传送和储存信息的价格却戏剧性的下降了,彻底打破了对信息垄断的现象。直到最近,网络上的各种医疗信息只有医生才能获得;想想你如何找到汽车型号和价格,以前都是汽车交易商控制的……数百万人现在都有自己的网页,将他们生活的细节详细记录在上。”
  产生的结果是,在世界历史上,以前从来没有如此多的人,可以详细了解另一世界许多人的生活、产品和思想。将给21世纪初期带来个性化的另一阶段是,人人都可以将高速、宽带因特网信息交流引进到他们自己的家庭、办公室、笔记本电脑或声信号装置。宽带的进入也意味着,什么时候都有足够的频宽,因此你的因特网连接会时时畅通,就如看电视一样方便,能确保你屏幕上的信息能快速恢复,信息资源丰富多彩,比你现在看到的要多出许多倍。这样高速、宽带的连接,即使你驾车行驶在世界任何地方的路上,想通过笔记本电脑参加一个会议,不会有任何问题。还可以简单方便下载电视、音乐和录像,可以通过电子商务采购一个价值3美元的小物品。1999年因特网公司Qwest就有一个非常出色的网上商务表演,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疲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