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不明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活不明白-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繁重从何谈起。为了搞明真相,老歪找来那学生的作文看,该学生在文中开门见山地写到:我妈妈今年四十五岁了……而老歪表妹今年才二十出头,人人都说她面嫩,长得像十五、六的中学生,所以老师的疑问不无道理。

俗话说,人为财死,老歪冒充学生家长挣钱挣昏了头,被老师当场擒获,因为他在同一天冒充了两名中学生的父亲,而此二人恰巧在同一个班,班主任将老歪当场揭穿。老歪还辩解说我不是第二个学生的父亲,我是他的舅舅,那两个学生是表兄弟,老师说老歪纯属瞎掰,那两个学生昨天刚刚打过架,哪有一家人说两家话的。老歪正要辩解当然有,还有弟弟调戏嫂子的事情发生,但不等他张口,办公室中的另两名老师起身向他走去,说老歪好面熟,其中一人拍着脑门说道,哦,我想起来了,你不是我们班某某的父亲吗。另一人也深受启发,戴上老花镜指着老歪说,没错,你就是我们班某某某的父亲,我们上个星期还谈过话。老歪的狐狸尾巴就这样被抓住了,从此断了财路。

16

生活于我,就是从一个招聘会到另一个招聘会,国展、首体、工体、雍和宫、农展馆,哪里有招聘会,哪里就有我。可惜招聘会对我这个逢会必到的客人毫无优惠,门票既不打折,也不发张贵宾卡,让我比找不到工作都寒心。

而在老歪看来,生活却是在一期又一期的彩票中度过的,他突然热衷于各类博彩活动,开始考研、彩票两手都要硬。

老歪对数学极其热爱,一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华罗庚、陈景润式的人物。当我们的偶像是雷峰、董存瑞的时候,他的偶像就是华罗庚、陈景润,后来我们的偶像变成了刘德华、王菲,他的偶像还是华罗庚、陈景润,现在我们年龄大了,没有了偶像,只剩下目标,就是挣钱的时候,他的目标也是挣钱,是像华罗庚、陈景润那样通过数学挣钱。陈景润的课题是歌德巴赫猜想,老歪说他的课题就是彩票中奖号码排列组合猜想。

有一点老歪深信不疑,各期彩票的中奖号码一定是某种数列,但决非等差或等比这样简单,他决定找到其中的规律,为彩民们做出贡献。老歪将每期中奖号码记录在随身携带的小本上,一有闲暇便掏出该本分析计算,他说他已经预感到一些苗头了。

如果中奖号码的规律被老歪发现,他的名字足可以载入史册,比肩华罗庚、陈景润,和《美丽心灵》中的那个教授平起平坐。

无论现实怎样,至少老歪说出了极具哲理性的话——何谓命运,买一注彩票就知道了。

老歪每期也不多买,就买一注,他说生活是平淡的,但只需两块钱,就能给平淡的生活注入无限希望。他说自己已成为理想主义者,我却认为他是不折不扣的空想主义者。

老歪为什么会迷恋上彩票,据他讲,他看了一期《实话实说》,那期的主题是:假如你有500万。平时很少看电视的老歪,屏息凝气,特虔诚地坐在电视机前坚持到节目结束。他认为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太振奋人心了。

17

终于毕业了,生活不能再像四年前那样度过,吃顿小炒就心花怒放,看本书便心满意足,听盘磁带感觉倍儿充实,再玩玩游戏、喝顿酒,别提有多滋润,感觉实现了共产主义,实际却是彻头彻尾的无产阶级。现在我们要用大脑和双手,去改变生活,享受生活。

大学这四年,校园的等级(年级)制度,让我感触颇深。大一新生入学,学校将课表安排得很满,这是一记 “杀威棒”,告诫想撒欢的学生,象牙塔不同游乐园,我们的口号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升上大二,学校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将大二学生列为义务劳动、无偿献血的首选,否则以后就没机会了。步入大三,学生开始把自己当校园里的老前辈了,抽烟喝酒,考试作弊,贿赂老师,无恶不作,空闲之余想点事情,诸如生活的意义、明天的模样等老生常谈却又是每个人在这个时候都会遇到的困惑,考虑半天也得不出个所以然,于是在半梦半醒间进入大四。到了大四,便一切豁然开朗,课少到几乎没有,有远大抱负的学生开始考T考G,有些抱负的学生计划考研复习,平庸的学生闷头找工作,有点儿颓废的学生和女朋友在校外同居,很颓废的学生抱着被子自己睡觉,全都不把自己当学生了,学校这时对大四学生彻底大撒把,好像他们已经不属于学校了似的,任其随心所欲,胡乱折腾,也不管不问,就像一些劳工合同快到期的职员去向已定,不再干活,老板不想管,也管不了一样。

其实大学四年究竟学到了什么只有自己知道,一些人为了证明自己没白上,通常会说:那四年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我无怨无悔,真想重来一次;心里想的却是:可他妈算毕业了。

终于,这一切结束了。

生活才刚刚开始。

第二章 恋爱了(上)

1

四年苦闷的大学终于结束,我一直以为毕业后会大彻大悟,没想到仍感觉一片茫然,像个第一天上幼儿园的孩子,没有父母帮忙脱裤子、擦屁股,连屎都不知道该怎么拉了。

四年前,经过黑色的七月、苦苦期盼的八月,我考入北京某大学的工科专业,怀着成为天之骄子的骄傲心情步入校园,无聊、厌学、迷茫接踵而来,随后并不一帆风顺地混到毕业,然后又垂头丧气地走向社会。

毕业前夕,学校假惺惺地给我和老歪等几个未落实工作的同学发了份就业意向书,说是学校将协助我们就业,我痛心疾首在上面写下“自谋生路,饿死活该”,然后让老歪带给老师。老歪说老师看了我的期望后,恨铁不成钢地说,是死是活,随他去吧。

最让我难以接受的现实是,一下子从自命清高的大学生变成了北京市民,巨大的落差使我产生了贵族(仅仅是精神上的)破落到平民的悲哀。

真希望这一切是场梦,睁开眼看到的是一个与此不同的世界。哪怕回到四年前,我都会中规中矩专心读书,别那么各色,中庸没什么不好,可现实却是我自以为是到现在什么都不是。

我们这拨毕业的学生里,除了我等一少搓眼高手低分子外,似乎所有人的结果都不错,最不济的也落个朝九晚五,工资奖金不高,三险一金不少,一辈子有了着落。而我唯一能够享受到的福利就是晒太阳,人说晒一个小时太阳相当于吃一个鸡蛋,我要是晒一上午太阳,到了中午准保打嗝。

2

人离开学校,档案也要跟着走,没有单位接收,只能转到人才中心。我打电话给学生办公室,问需要哪些手续,一个男老师接的,问我叫什么,我说我叫倪蒙,他说认识我,我问他贵姓,他说姓王,我问他是新来的吧,因为我对办公室那几个傻逼老师耳熟能详,他说对,你来学校找我办手续就行,我还挺高兴,没想到自己这么有名,居然连刚到学校的老师都知道我。后来回了学校,到学生办公室打听王老师,当别人指给我看的时候,我脱口而出:我操,你丫呀!

原来,王老师是和我一届的学生,上学的时候经常身穿西服,脚蹬片儿鞋,外号“西服片儿懒”,一入学就进了学生会,给团委老师和学生主席鞍前马后,整个一催奔儿,却乐此不疲,津津有味。那时候因为我在学校弹琴唱歌,一有晚会他就跑来请我参加演出。大二那年,他成功混入和团委老师公款吃喝的队伍,眼看着肚子一天天大起来,西服的扣都系不上了。

没想到毕业后,他居然留了校,也开始吆五喝六,成了王老师。好在当初我接受过王老师的演出邀请,他没过于刁难,只折腾了我三、四趟,就手到擒来地给我盖章画押,一副居高临下。

王老师有在仕途上飞黄腾达的潜质,一次全年级在礼堂开会,王老师(当时还是学生)在主席台就坐,这时他已经是学生会的一个部长了,团委书记讲话途中放了一个屁,台下和台上的同学都笑了,唯独王老师岿然不动,脸都憋红了,但还像什么都没听见一样。此事过后不久,王老师就当上了学生会主席。他在这方面的天赋是常人所不能及的。

对于王老师,我能记起来的就这么多,不知其全称,只知姓王,因为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要是骗你,王字就倒过来写。王老师的全名我曾经知道过,后来没几分钟就忘了。

日后,王老师将陆续变成王主任、王书记、王校长……对此,我充满信心。

3

毫不夸张地说,就转档案这么一件事儿,把我腿都跑细了。每天折返于学校、街道办事处、区人事局、人才中心,盖了若干个鲜红的印章,签了许多个名,排了N长时间队。一次我等烦了,就说你们不能快点吗,工作人员不慌不忙:着什么急,没看我们这里人手不够吗!现实就是这样,有人在家渴望就业,有些单位却人头不够。

总算调出档案,我以为这东西会很复杂、很厚重,其实就一个牛皮纸信封,里面封着不知内容的几页纸,但甭管是什么,一个人如何,是仅凭这几张纸就能够说清楚的吗,变好学坏,还不是眨眼之间。

档案袋的背面是高考时候的志愿表,我写在上面的字迹历历在目,当时的场景还记忆犹新,报志愿时只为了能有个学上,至于前途怎样,从没想过,往往是什么专业好听就报什么。“服从调剂”四个大字触目惊心,也就是当时自己学习不好,为了榜上有名,不得不如此,搁现在,打死我都不会“服从”的。

转了档案,我从此和学校脱离关系,被其成功分娩,正式成为待业青年。

我们这拨毕业生都是学校生在社会上的孩子,生完学校就撒手不管了,有工作的算找到不错的养父母,比较幸运,我却是孤儿一个,没人要。

4

在有档案之前,也就是中学时代,每到期末考试结束后,北京的初高中生都会人手一份成绩手册,上面记录着期末考试成绩和教师操行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