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打天下:美国施乐公司团队精神创造的奇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抱团打天下:美国施乐公司团队精神创造的奇迹-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得的。我是个很有耐心的人,但对于一心只为名声及高薪而做事的人,就会变成毫无耐心,因为这种人会对他人的生活造成许多伤害,更别提处处掣肘组织的正常运作。

  本书也将告诉你,像我这样做会有什么回馈。知道自己对别人的事业及其家人的生活有正面帮助,可能是世界上最能令人满足的事了。我在克利夫兰所做的就是如此,在那里工作的81 位同事,个个都成为卓尔不群的菁英。

  或许有时候我会因负荷过重而暴躁不安,但我依然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他们想说:“你做得公平而且正确。”我协助他们成长,也支持他们的家庭,更从中得到快乐。他们之中再没有人会满足于屈居第二,对于平庸式的管理也无法忍受。只要他们加入任何团队,一定会成为其中的磐石。

  请读者诸君先打住,并回到上一段文章。找到最后一句话中的“团队”

  两个字。它实实在在、充满战斗意味,也是我从不敢轻忽的两个字眼。在这本书中,你将会陆续读到不少有关“团队”及“团队合作”的理论及实务。

  我一直是个运动迷,从报纸运动版上所学到的管理领导知识,远比来自商业书籍的多。对我而言,最兴奋的事莫过于每个星期天到足球场上,让自己的脑力天马行空地激荡,思考如何培养领导力、管理方式,及建立团队的技巧。

  但是说来令人啼笑皆非,美国人虽然喜欢看团体性的运动,却怯于实际投入团体努力,超级明星、独行侠及独当一面的人,反倒一直是人们崇拜追求的偶像;说得难听一点,美国人实在不是好的团队合作伙伴。美国人也一直百思不解,为什么这一伙人每个星期七天都绞尽脑汁地一起工作?

  团队合作才能让你赢得美式足球的超级杯,单靠一名教练或是四分卫是不可能的。然而为什么这样明白的道理却无法获得人们的青睐?似乎不该说是因为人们根本没有注意到这层道理,因为1993 年的超级杯大赛吸引了历史上最多的电视观众群。只不过电视上所呈现的那一场比赛画面,是鱼目混珠、不实在的;我们看不到开赛前在练习场地上,所有球员数百个小时的汗水努力,不断的战术演练,以及教练时而暴烈、时而缩水泄气,时而又像亲密的朋友般,运用各种方法将一群又高、又壮、又有才能的家伙,调教成一支更高、更壮、更有才能的团队。

  哈,那么那个有着两千万美金手臂的四分卫又代表什么?还记得有1987年的旧金山四九人队吧?四分卫乔·蒙坦纳(Joe Montana)在辛辛那提队(Cincinnati)的25 码线上,离结束只剩两秒钟,而且他们落后对方6 分,他将球传入在达阵区的球员杰瑞·莱斯(Jerry Rice)手中,并赢得那场比赛。

  成功不是奇迹这代表了什么?一个超级英雄就可以独撑大局吗?真的是我们该长大的时候了!类似的美国西部牛仔文化,确实给了美国人很多乐趣,但那只是神话。或许你可以将神话般的精神加入香芋这项产品卖给青少年,但是对于影印机、喷射机、微电脑、生化科技,或是任何你说得出的产品,我们需要的是实在,不是神话。而实在就是团队合作。

  如果你要的就是这个,那你就选对书了。如果不是,你最好把这本书退回原来买的地方,或许还来得及退钱。接下来我将会传授各位有关团队合作的各项秘诀,我会很认真而且毫无保留地,否则就只是浪费你、我的时间。

  错误的团队合作观念:一边是一个超级明星只手创造纪录,另一边是一群衰弱、平庸、散乱、无士气,只会拾破烂的懒队友;这个错误的观念必须从此深深埋在地底深处。那样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团队,只是一个随时会发生不幸意外,而且迟早一定会发生意外的团队。

  相信只要老牛仔掏出柯特点四五(Colt。45)手枪,射出六颗子弹,世界便会就此臣服,是最愚蠢、自我毁败的错误观念。事实上本书的产生就为了证明这个观点。1991 年9 月,《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以头条刊载了一篇文章,内容叙述施乐克利夫兰区的销售部门如何起死回生。这篇文章一开头就简明扼要地列下克利夫兰原有的问题:士气低落、客源缩减、日本货入侵。其中并描述有些员工人心惶惶地怀疑,谁会接下最高层销售经理的职务。

  荒野大镖客?

  所有的问题已陷入迷宫了!但是,等一下!那个骑白马、戴着白帽的人是谁?他会大开杀戒或是被屠戮呢?日正当中,而法兰克·派斯特正策马入城门。

  我被形容成一个“万能高手”、“牛仔经理”、“工作强人,让属下又爱又恨”的人。真不可思议!由于这篇“创意惊人”的报道,我收到了足足有两尺高的读者来信。有的人可以善意地看出字里行间的真义,并了解真正在克利夫兰发生的事;但是有些人则下了错误的结论,武断地认为我是荒野大镖客。有一位从未见过我、从未与我共事过、更从未询问过与我共事伙伴的施乐同仁,写信到总公司告了一状,因为她认为这件事让她及整个公司都陷入困窘不堪的情境。

  这个经验给了我一项极有价值的教训:“成功”并不会替它自己说话。

  以我为例子,《华尔街日报》虽然一片好意地报道我们反败为胜的事,但最后却依然被歪曲了。为什么?我想其中的道理就在于,人们总倾向将成功及失败的原因归诸于单一的个人。不论是成功或失败,我们总会这样认为:如果有成功的奇迹,一定来自好人的努力,而坏人总是破坏每件事。

  《华尔街日报》的记者认为我一定是个10 英尺高的超人,而且不是真的拥有什么点石成金的绝技,只是靠着踩在别人身上,才使任务完成。

  他错了!我没有这佯做,而且永远也不会这样做!

  如果只靠踩着别人,牺牲别人,那任务永远不会完成。在克利夫兰发生的一切证明这一点。那时该销售区已经失去了重心及凝聚力,大家都不抱什么希望;当员工陷入低潮,没有人会出面负责恳谈、或是拉他一把。领导统御的功能完全丧失,全然没有传授与激励这回事。

  初到克利夫兰时,我察觉到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失败者”这几个字,而他们似乎也接受这样的字眼。在他们的想法里,克利夫兰已经是个大黑洞,是座大坟场,他们被缠在最底部已经无能为力。当时我并没有想要做一个奇迹创造者,我只是跳进这个大黑洞,让每个人相信我们会像支团队一样一步步地往上爬,并且一次一铲土地填进洞里——最后将黑洞堆成大山。

  客户至上本书会逐步引导读者经历我运用各项手法的过程,其中有些章节是讨论领导、沟通、激励、建立团队合作,以及种种有关管理及销售的细节,文中还会交织叙述”克利夫兰成功史”的各种情节、故事。我给各位安排了特区的前排的位置,让你可以详细观赏;在我们启动强力新产品专案时,在我们进行每月业务简报时,甚或当某笔原本谈妥的生意却突然走样,而需要快刀斩乱麻、勇气十足地立即做决定时,你都会宛如身在现场。你将会看到授权、毫不留情地检视每项假设、揭露并除去每个潜藏的黑暗角落,以及要求全然互信的重要性。

  在设计构思本书时,我将读者分为两种基本型态:一是想要“没有鬼扯”

  的实用工具书,另一类则是对个案的历史及故事有兴趣,并希望从中了解概念的培养及发展过程。本书的最后一章就是纯粹的“实用工具书”。如果你想要学得一个奏效的快速技巧,请立刻就跳到最后一章阅读,一旦其中有某一部分触动灵感,你可以立刻翻阅相关的章节,做进一步研读。反过来说,从头开始逐步阅读到最后也会有很多的收获。了解这些有关领导及管理的概念,是如何在真实世界的各种状况里运用,将会有莫大的助益。

  除了有关销售及管理的种种外,这本书也适合任何型式的工作者阅读,不论你是在哪个产业、身居何职,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本书都会提供有用的运用工具。我对业务销售人员特别有兴趣,许多观点也依此而发,但是读者诸君不见得一定要直接参与业务工作,才可以阅读这本书。我非常认同一句古老的话:不管自己清不清楚,我们每个人都是销售人员。不管你是靠两条腿走路才能领薪水,或是每天两腿跷在桌子上就能衣食无缺,从本书获得最大利益的唯一要求就是:同意个人的成功与否,完全根据你让客户满意到什么程度。这不是则笑话,我们每个人都有客户。如果你扮演父母亲的角色,你就该蹑手蹑脚地走进你“小客户”的床边,亲吻他并道晚安;如果你是研发工程师,就该以服务纪录来与客户握手;如果你是名教师而且正面对某个口出狂言的学生,那么你的客户正对着你说话呢!

  客户至上!如果我们好好照顾他们,他们也会好好照顾我们。

  盗录特准证书我不想写一本连自己都不想看完的书。身为一名读者,最令我讨厌的就是书里面有一大堆又像圆饼又像糖果棒的图表,以及画来画去的线条(当然,在二垒板及本垒板间的线除外);所以在本书中你不会看到这些。我想要强调的是真正有用的信息,真正值钱、实用的工具。希望读者诸君在看完任何一段文章后,都可以把书本放下立即起而实行。你可以将书的任何一页撕下来贴在公布栏上,也可以匿名将之寄给公司内部的主管,让他们了解到一个领导者是要身先士卒,而不是躲在背后。拜托各位,请尽量偷用我的创意,它们通常都有效!

  之所以说“通常”有效,是因为我非常怀疑所谓的“百发百中”。只要任何一本书提出所谓“屡试不爽”的观念时,我便会把书摆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