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打天下:美国施乐公司团队精神创造的奇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抱团打天下:美国施乐公司团队精神创造的奇迹-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页 封面封面必须简短,一语中的,告诉客户他们即将读到的内容,并感谢他们愿意花时间与你共度。

  第二页 总论一份提案书中,总论是必要的。在一个单页,用非常简短的词语表达全部的关键点,包括你的主力推荐产品、价格,并填上客户的需求;期待这份文件会在公司中传阅,而且可以单独成立。除此之外,这篇总论应该是让客户在第一次收到这个提案书与做决定之间,对整个提案能很快地浏览。决定的时间很长,但人的记忆却很短。

  第三页 客户利益这一页就进入核心。它会展现销售员对客户的生意是否了解、何种机器对客户而言才是最适合的,首先,你必须花时间作功课。

  第四页 客户需求这份提案书是属于客户的,而不是你的。在最初的联络阶段,你就应该将主要的购买条件与客户达成协议,如速度、生产力、产量等等,提醒你的客户,他们才是做决定的主角。

  第五页 产品比较假如你是提案取代自己公司的产品,应该将旧的及新的机型做一个比较,让客户了解新机型的功能及优点;假如你是要取代竞争者产品,记得,你还是要比较两种机型的优缺点,除了比较还是只有比较。

  第六页建议及价格这一步是最底线,非常重要,千万不要过度乐观!不要给客户多过两种的选择,而且要确认,价格不只是一个数字,它还包括拥有产品的一切成本;分短期及长期,明白展现产品的全面价值。

  第七页 售后服务假如你的操作方式是卖出产品之后就不管,便不需要在提案书中包含这一页。这里说的都是服务项目,让你的客户明白他们会受到如何的服务,而售后服务品质则是客户重复购买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八页 顾客见证对销售而言,这是非常有力的工具之一。顾客见证的效果很强,让其他的客户成为你的产品代言人。

  第九页 完成装设告知客户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客户有权利知道你为他们送货、装设及训练的时间表为何,这对顺利结案是个非常好的工具。

  正面迎战麻烦品质运动的好处之一是,让公司能勇于面对问题。施乐正是不断寻求问题,而且从不逃避、否认问题,其主要目的就在要求不断改进。虽然有5046型影印机的品质瑕疵,我们仍然在1989 年赢得国家品质奖。就我们在所有流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数目来说,得奖似乎不太可能。为了这个品质奖,施乐设立了一个管理委员会,结果他们找出了超过500 个瑕疵。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努力尝试改善其中的许多项目。我认为最难以解决的瑕疵是去说服最高管理阶层松手授权,并给予实地操作的部门多一些自由及弹性。

  就这部分而言,施乐已做得比许多公司都要好;我的一位老朋友,在几年前离开施乐,去替一名试着建立影印机代销商系统的创业家工作。创业家应该是有创造力,并且是崇尚自由的,但是我的老朋友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他的新老板控制整个操作权,并且要求每个人都照他的方式做事,所有的限制与控制都比他在施乐的经验要严苛多了。

  公司小,并不代表就可以对一些大企业所遭遇的问题免疫。无论公司大小,品质管理的理念及工具往往非常有效率,但你不能只是谈论品质——你必须起而力行!

  假如你不能指认或满足客户的需求,就是没有品质。

  假如你不能授权,让员工有参与感,那你就不是强调品质。

  假若解决问题及持续性的改进不是你最优先重视的事情,你的工作或产品就谈不上有品质。

  与品质对话关于品质,我有话要说。它不是完美的,我有两个主要的抱怨要陈诉:

  其中之一是品质大师,尤其是戴明博士所不赞成的个人评估。我相信其目的是基于以下的假设:评估会制造压力及不好的感觉,干扰到公司运作的效率。

  我完全同意,而这也是为什么我会非常努力地寻找一个比较合理,而不是恐惧性的个人评估模式。我希望我的员工能够看到他们的卓越表现,是根据一项客观的标准,事先征求他们同意的标准衡量。他们自己的优、缺表现应该完全清楚地显示出来;比尔非常擅长写提案书,但是对未来的展望不够好;南茜在顾客满意度方面表现杰出,但需要多打一些拜访电话。若没有个人评估,比尔与南茜如何了解他们在哪方面需要加强、改进?

  没有个人自我评估,施乐无法运作,而我也无法发挥身为管理者的功能。

  评估的基本目的是指导、顾问咨询,及不断地改进,而不是要打击员工。我们必须帮助他们自我建设,没有如此做的主管,则必须为员工的失败负担责任。

  对于品质,我的第二个抱怨是,品质大师认为要建立品质,就必须扩大控制面,我不同意。根据品质理论而言,经理与员工的比例必须重新调整,也就是增加工作者的数量而减少经理的人数。如果公司决定授权给员工,并放弃上层控制的官僚作风,这个调整就算合理,但是我认为,假如一个工作小组过于庞大,主管将很难有效地去做指导及顾问咨询,我觉得不超过1: 10的比例是最适当的。一名经理带领10 个业务人员;1:7 或8 会更好。领导者必须了解他的部属,而且要频繁地与他们联络、沟通,而扩大控制面则破坏了这个目的,假若经理根本很少与部属见面或谈话,公司为什么需要他?

  经理人并没有发挥顾问、教练,及领导者的功能。

  假若施乐能缩小控制权,我将会非常高兴,因为我的老板就不会只是一个高高在上、掌握全盘控制权的人,希望他不会以为我在放马后跑,但我只是需要一个榜样、一位导师、一分依靠,我希望有个人能告诉我:“法兰克,你的情况变糟了,让我来帮助你改善情况。”

  多年以来,施乐的每个销售特区,都必须由地区管理团队来进行年度或一年两度的评估、测试,但是这种评估的价值低得可怜,地区主管会坐下来,将所有的营业报告看过一次,然后指出你的缺点。这可能是个充满火爆场面的面谈,但是哪个人会笨到需要别人来告诉他,事情已经很糟了?我们都看到同样的数字,每个人都知道那是个不景气的一年或一季。而现在,在重视品质的观念下,这种过程的生产力终于大大提升。评估变成是一个指导或咨询顾问的时间,目的在帮助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问题。主管会说:“告诉我你处理的程序,让我们一起找出症结所在。”或说:“你运用什么品质管理的工具来修正这个情况?你是否学习迈阿密地区?他们将这个情形处理得非常好!”

  假如你想要在公司发起品质运动,千万不要贸然行动,除非你和其他经理都已经愿意,把那些提到所谓“好管理理论”的教科书丢开,开始实际行动的指导及担任顾问。“九一一经理人”,别问我这个名词来源为何,在施乐,我们用来描述教条式、保守型、独断型的经理,他们永远无法和品质结合在一起。为什么?因为假若他们不想听部属有什么话要说,便永远不会想听顾客有什么话要说。

  请给我一个数字!

  虽然我想正面结束对品质的赞赏,但是我还有两个负面的说法:第一,品质的各类术语可能有点难懂,甚至可说有点愚蠢。一开始我以为这些品质术语会是另一个像每月特餐的课程,来得快、去得也快。但不要让它误导你,原则是不变的;第二,品质必须依赖统计测量,而这个事实在一开始就让我想逃避,因为我不是数学天才。然而,我愈努力尝试去了解统计数字,便发现所有的结果都变得有理可循。现在,我持续使用统计工具,并发现他们绝对是必要的。当你要搜集统计资料或其他形式的资料时(但别只是搜集,要利用这些资料),必须像一名狂热分子,因为那是唯一可靠,可以用来指认客户需求的方法。我想向所有令人赞赏的管理硕士说:统计愈多愈好。对自豪有灵敏直觉的管理硕士候选人,我还有一项忠告:灵敏直觉加上良好的统计会更好。

  下一章开始,我会展示一份我们所做的顾客需求调查,我认为它可以证明统计学家所谓的“量化测量”的价值。但是,这章最后我想要确定,读者并没有错过让品质有效用的几个关键。

  现在,请你想象一列老式的货运火车(那种燃煤产生动力的蒸汽火车头对我而言已经太古老了,虽然我曾看过照片),它有一个引擎,后面拉着一辆运煤车,然后跟着是一列货车,最后面是一节车务员专用车。就某些方面而言,车务员专用车被安排在最后这一节,就像品质运动之前的美国企业,总将工作人员安排在最后,几乎可说最不被重视;然而,品质运动将这节车务员专用车和火车头直接连在一起,取代了运煤车,员工就变成推动公司引擎的主要动力。

  我想说的是:顾客满意度以及员工满意度是铁道的两条铁轨。长久以来,施乐客户的满意度都是列在公司最优先处理的项目中,而员工满意度则是列在后几项。但最后,终于有人明了,这两者必须共同存在,不可独重。

  本章最开头我提到:对于品质,我个人的定义是要让客户满意。在70及80 年代,我们就是因为没有做到这点,施乐的营运才会出问题。没让公司员工满意,就绝不可能使客户满意。

  有很多经理人会觉得这些话很难听,咽不下这些话。美国有一项传统,那就是有人爱不自量力地帮闲忙。就让他帮吧,我想这大概是由英国传来的。

  我们有一句嘲讽性的话说:“假如你够聪明,为什么你会为我工作?”可为这种态度做一个总结。

  我重视品质,因为它有效、能使我们成功;因为成功了,所以我对施乐很满意。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