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位世界富豪的成长记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88位世界富豪的成长记录-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安全送到了零售店。  从此以后,情况渐渐好了起来,京都和大阪的批发商之间开始有了这样的说法:“常常来拜访讨工作的佐川清好像是个勤奋能干的人。”有了这样的看法,越来越多的商人愿意把他们的货物交给佐川清。而他,也分外地珍惜这每一份工作的机会,其他脚夫不大愿意承揽的活,只要找到他,不管是否吃得消,他总是一口答应下来。  一次,一家“光洋轴承”的机械商请佐川清送轴承到京都,每个轴承重50公斤,当时其他搬运商都不愿接这样的活,但佐川清认为“满足顾客的需要是我的使命”,他每天运送7趟,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但他硬是咬牙坚持着干,绝不说吃不消之类的话。机械商深受感动,决定将他定为商行的专属脚夫。  业务在不断地扩大,贤惠的妻子幸惠不忍心让丈夫这样受累,她提议买两辆二手脚踏车,一辆放在大阪车站,另一辆放在京都车站,这样,市区的路上就可以省点力气。后来,需要运送的货物越来越多,佐川清一个人显然是来不及运了。幸惠要去帮着运,丈夫没答应。可是,幸惠也很倔犟,瞒着佐川清当起了脚夫。好在她从小是吃惯了苦的,背着超过自己体重的货物,居然还面带微笑跟熟人打招呼。后来,人们都称他们这对夫妻为“大阪的鸳鸯脚夫”。  有一次,佐川清送了货,骑着空车回来,无意之中看到幸惠在街对面提着一件很大的货物向相反的方向走,她另一只手牵着老二,老大正明走在后面,手里也提着一小件货物。佐川清站住了,望着母子3人的背影,潸然泪下。这情景使他终生难忘。  终于在全家人的努力之下,在佐川清的精心经营之下,佐川货运越来越好,1960年4月,佐川捷运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了。  顾客就是上帝  从1960年佐川捷运有限公司成立到80年代的20多年中,佐川捷运一直平稳、迅速发展着。到1986年,公司已经拥有221家分支营业机构,公司员工16500名,年营业额超过2850亿日元。在最重要的指标年营业额上,佐川捷运已在日本商业运输业名列第一。  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有如此巨大的成功。其中最大的奥秘,就是佐川清在创业时就一直坚持的一个信念——顾客就是上帝,因为只有了解顾客的需求,尽力满足,才能发掘到别人没有察觉的潜在市场。     。 想看书来

从脚夫到富豪(3)
佐川捷运的座右铭是:迅速、确实、谨慎。  佐川捷运的宗旨是:顾客第一,奉献社会,负责诚意。  对于要求进入公司工作的人员,佐川捷运尽量注意招收对工作比对金钱更重视的人,尤其是刚刚从学校毕业,没有染上坏风气的年轻人,以及无违章历史的司机。对于新人,必须进行一个星期的教育,彻底将脚夫精神实践到底。  这种严格的教育和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公司从上到下,都牢固地树立了“顾客就是上帝”的思想。经常有司机为了送货废寝忘食,不顾刮风下雨,顾客们都深受感动,他们说:“佐川捷运的司机不是普通的运货人,他们搬运的是自己的心啊!”“把货物交给佐川绝对不会错的!”  因为顾客的这种信赖,1970年因为中东战争爆发的石油危机,给日本的运输业以沉重的打击,许多货运商纷纷降价以求自保,但佐川清反对这种自杀性竞争,没有效仿,只是更加严格的执行管理。结果因为以往的信誉,佐川业务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很多。  整个佐川捷运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而他们与客户的交流也是心贴心的,在这个冰冷的商业社会里,佐川清依然执著地坚持着他的“脚夫精神”教育,强调“回到原点”,那就是保持创业之初的艰难奋进精神。他打算在21世纪将公司的业务范围扩大到世界每一个角落的陆地、海上和家中。而他给自己准备的墓志铭是:“一个一生额头上流着汗拼命工作的人,长眠于此。”  成长记录  一生推崇“脚夫精神”。  视顾客为上帝。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卡丹王国”的缔造者(1)
“卡丹王国”的缔造者——皮尔·卡丹  财富档案  著名服装品牌“皮尔·卡丹”的缔造者皮尔·卡丹,是法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服装设计大师,他曾三次获得法国服装设计的最高奖赏——金顶针奖,1992年,作为惟一的服装设计师入选精英荟萃的法兰西学院,成为终身院士,不仅如此,他还建立了以服装、餐饮、家具等几十种产业组成的“卡丹帝国”。  企业类型  时装业。  成长记录  皮尔·卡丹,50年来服装界成功的典范,也是一个闻名全球的品牌。作为设计师的皮尔·卡丹也成了法国首屈一指的富翁。他声名显赫,是创新和冒险的奇才,是法国著名的传奇人物之一。全世界,从名门望族到普通百姓,都以穿他设计的衣服为荣,根据客观统计,“皮尔·卡丹”是世界上销售最多的商标之一。从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到世界服装业的霸主,他走过的路程是艰难而崎岖的,几经沉浮,才有了今天的荣耀。  12岁的服装设计师  1922年,皮尔·卡丹出生于意大利的威尼斯近郊。父母都是意大利人,以种植葡萄为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举家迁往法国。当时皮尔·卡丹只有两岁。他父亲不会法语,在法国找工作相当艰难,家境也很贫困。  卡丹家族几代人都没有干过艺术工作,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纯正的农民后代,培育了一代服装大师,从很小的时候起,卡丹就表现出他对服装的敏感和兴趣,尤其是在设计方面极高的天赋。他经常痴迷地注视着百货商店的橱窗,比较新款服装,还在本子上画一些新奇的样式,自娱自乐。  1934年,勉强小学毕业的卡丹来到小裁缝店当学徒,从此,他迈出了服装设计的第一步。他经常跑到舞台后去观察演员们绚丽的衣着,仔细揣摩各种造型,让自己的技艺和鉴赏力不断提高。但是,家乡毕竟是个狭小的地方,如果在这里继续呆下去,不会有什么前途。  卡丹决定,要去巴黎,这个服装世界的中心和艺术的中心,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一天早晨,他对父母说:“我要去巴黎。”父母没有表示反对。次日,他便带着一只破箱子,骑了一辆旧自行车动身了。  可是当时二战已经爆发,“花都”巴黎是一片火海,无比失望的卡丹却不愿意再回家了,他来到法国南部的维希,这次还是做服装店的学徒,由于卡丹的用功和聪明,3年后,他成为该店最好的裁缝,但是卡丹的心还在巴黎,那是他一生的梦想!  1945年,残酷的战争终于结束了,但卡丹还不知道这个消息,一次在店中,一个老妇人看到卡丹身上的衣服很是时髦,便好奇地问他,当得知这出自于卡丹自己之手时,她惊呆了,说道:“孩子,你这么好的手艺应该去巴黎的,战争已经结束了,你将会成为百万富翁!”碰巧的是,她还是巴黎帕坎女式时装店老板的朋友,于是,在这个好心人的介绍下,卡丹的生命之火再次点燃,他真的要去巴黎了,圆自己的梦想!  “皮尔·卡丹”的诞生  1945年,皮尔·卡丹来到“帕坎”时装店搞设计。当时,许多著名演员都在这家店订做服装,这给了他一个得以崭露头角的机会。在皮尔·卡丹成长的过程中,法国现代派作家让·郭都和画家克里斯蒂昂·贝腊的美学思想给了他深刻的影响。他把这些应用到自己的服装上,为自己赢来了许多订单。  1946年,他又转到著名的“迪奥”时装店工作,迪奥是法国著名的服装大师,主宰过50年代整个世界的时装。在那里,他眼界大开、获益匪浅,学会了制作既符合时尚、又大方高雅的时装的技能;正如他自己说的,迪奥教会“我知道各种事,除了如何做一个卡丹以外”。1947年迪奥的“新造型”轰动巴黎卡丹亦为能亲自参加“新造型”的诞生而感到高兴。就在那年,他担任了迪奥公司的大衣和西服部负责人。  虽然卡丹十分敬重迪奥但在内心创造欲的躁动驱使下,1949年卡丹离开了迪奥,他要凭着自己的聪明才能,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  1950年,卡丹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他以全部的积蓄在里什庞斯街买下了“帕斯科”缝纫工厂,并租了一个铺面。独立开办属于自己的公司。  如果说卡丹在这以前仅仅是初露锋芒的话,那么,在里什庞斯街,他则成了举世闻名的服装设计巨匠。  同年,卡丹首次展出了自己设计的戏剧服装和面具。人们闻讯蜂拥而至,前来参观。那些独具创意的戏装和出神入化的面具,征服了所有参观者的心。行家们赞不绝口:这是天工神斧之作!  1953年,还是在那间陋屋里,卡丹第一次举办个人时装展览。他设计的成套时装式样,千姿百态,色彩鲜明,充满了浪漫情调,颇合巴黎人的口味,再加上卡丹独出心裁编排的配有音乐伴奏的时装模特表演,使他设计的时装更具诱惑力。  皮尔·卡丹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巴黎的大小报纸上。达官贵人、太太小姐们不嫌他的门面小,纷至沓来,要求订做。1954年,他的第一家时装店正式开张了,地点在圣君子旧郊大街。在这里,他不断创新,制造出更多令人震惊的新闻。    

“卡丹王国”的缔造者(2)
法国高级时装是一个限制极严,顾客有限的特殊行业,至今巴黎只有23家服装企业称得上“高级时装公司”。这些时装公司都是为贵妇名流服务的,有的衣服甚至只生产一套。面对这种情况,卡丹认为,高级时装只有面向众多的消费者才有出路。因为只有扩大消费面,才可能使它产生普遍和广泛的影响,才可能经受更为有效的考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