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伟害怕在工作中犯错误,所以采取事事请示的办法。而实际上,过多的请示,并不意味着负责,相反,这样往往会给人不负责任、缺少独立工作能力的印象。其实,阿伟的心理根源,还是出于对个人利益的患得患失,他缺少的是对本职工作的热爱与负责。
从阿伟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等待、拖延、不做任何决定,其实往往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因为这么做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付到别人手中。这其实是一种依赖心理,指望主管代办自己的一切,希望从公司和周围的同事中获得更多,而自己却不愿有相应的付出。
不做任何决定,不仅把自己推到一种极被动的处境中,也造成周围同事对自己认可度的大幅度降低——谁愿意和一个不负责的人一起共事呢?所以,什么事都等别人决定的人,最终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帮助。他们对别人的依赖和期望,总是事与愿违,毫无结果。
归纳起来,不做决定,本身就有如下风险:
在工作中没有主动权,听凭他人摆布;
不得不依赖他人;
给人以“不负责任”的印象;
在团队中缺少“人缘”,自己在工作中也难以得到别人有效的帮助;
放弃独立思考,养成懒惰的习惯;
过多的请示有时会招致上司、同事的厌烦;
问题得不到解决,得不到他人支援,问题越积越多;
在效率第一的现代竞争中,“等待”意味着被淘汰。
由此看来,我们是否应该遇到任何事情都自己说了算呢?
并不是这样。我们主张独立思考,积极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但这并不意味着凡事都自作主张,不与主管、同事商量。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一个人在团队中工作、成长,需要与其他团队成员配合协作,集思广义,吸取他人意见,并服务团队的整体决定。
那么,如何把握“做决定”与“听命令”之间的度呢?
其实,这也正是对一个人职场智慧的考验,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体会、反复摸索。但本书可以提供给你一个非常有效的建议,那就是:
把请示换成建议。
把请示换成建议,就能使一个人从不负责的“没头脑”员工,一跃成为有主见、会思考的工作高手。比如上面案例中提到的阿伟,在遇到难以决策的问题时,就可以提出自己的几个方案,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劣,与主管商议。这样一来,一方面开拓了主管的思路,帮助主管制定更好的决策。另一方面,主管对阿伟的回馈,也帮助阿伟把自己的思路调整得更加明晰。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不做决定的风险(2)
好的解决方案,就在团队成员共同的探讨之中。
。。
解决问题的好处(1)
比起什么都不做、什么决定也不下的“不做主”对策,主动积极地去解决问题,才是面对问题时最有效的方法。
前面案例中提到的小丽,在认真思考了“工作就是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后,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表现。她先是取出纸和笔,列了一张表,把自己目前工作中有待解决的问题都写在了上面,一共有这样几个问题:
怎样才能让客户感觉到本公司的亲切和热情?
怎样才能把产品的性能与特点解释得更清楚?
怎样才能体现出本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优势?
然后,小丽一边动脑思索,一边在工作中体会。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都与如何解决这三个问题联系起来。没过几天,小丽发现自己像变了一个人。在接电话时,她不再机械地背诵礼貌用语和产品介绍,而是真诚友爱地对待每个来电咨询的顾客。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她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有兴趣,堪称半个产品专家了,介绍产品时妙语联珠,还常用些比喻、幽默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解答客户提出的问题。有的客户和小丽成为朋友,为小丽提供了不少与工作有关的信息。还有的顾客当场拍板,决定购买公司的产品。部门经理非常满意小丽的变化,他请示总经理同意,由小丽经手的客户,小丽可以拿到和销售人员一样的提成。小丽不仅收入增加了,而且不久之后,她被正式调到公司的企划部门,开始参与公司的整体宣传策划工作。
有一天,小丽兴冲冲地拿着自己刚做好的产品策划书,准备给经理过目。在公司的走廊上,她迎头碰见老张。老张笑着问小丽:“这下知道解决问题的好处了吧?”
小丽点了点头。老张又问:“那你说说,好处到底在哪?”
小丽脸上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自信地说:“它让我在工作时觉得很快乐!”
工作就是不断地解决问题,企业的发展也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一个公司要想在市场上立住脚,可能会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和考验。公司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精诚团结,互相帮助,一方面努力解决好个人的工作问题,另一方面要齐心合力解决团队的共同问题,因为员工的前途与公司的前途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公司不仅是员工的利益共同体,也是员工成长进步的学校;不仅为员工提供了工作机会,也为员工创造了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舞台。作为员工,如果能经常想想自己该为团队做什么,把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看作是为了团队和个人的共同发展铺平道路,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增强信心,自然能在工作中享受乐趣,收获成功。
当然,行动可能会失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犯错误,然而解决问题的益处还是显而易见的:
使我们的前景越来越明朗,让我们在快乐向上的环境中工作;
避免小问题堆积成大问题;
即使犯错误,却也能促成我们的学习与成长,而不解决问题,只能导致停滞与萎缩;
培养了我们的直面问题的勇气;
行动建立信心,不行动助长怀疑;
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灵感,想出创新的办法;
使我们更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固然要冒一定的风险,然而,美国一位金融机构的高级领导人却是这样看待冒险问题的。他对同事们说:“有时人们对我说:‘我不想冒险。’我就跟他们说:‘最好还是冒点险吧,因为在本栋大楼中,此刻有十几个人正坐在电脑前,企图把我们干掉!’”
采取行动也许有些风险,但“什么都不做”则是最大的风险。如果因为怕冒决策失误的风险,而采取回避、拖延的“不行动”方案,这种做法只能被激烈的现代竞争所淘汰。
对于金融机构的高级领导人是这样,对于普通员工又何尝不是如此!哪个人能一辈子保有工作?今天不主动积极承担责任、解决问题,明天就可能没有工作可做。
解决问题的好处(2)
所以,不论公司领导还是普通员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挫败,都不应该气馁。只有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才应该遭到批评并且立刻摒弃。企业内部,要形成一种畅导解决问题的企业文化。
你也可以像那个小丽一样,在自己的办公桌前挂上这样的座右铭,或者,不必把它写在纸上,每天工作之前默默地把这个心中的座右铭告诉自己,那就是:
第一,工作就是解决问题。
第二,企业的发展就是解决问题。
第三,解决我的问题就是解决公司的问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勇敢地面对问题
解决问题必然需要进行艰苦的思考,花费不少的资源和时间,当这样的付出不能立刻收到回报时,人们就经常会听任问题发展,或者“忘记了”问题的存在。
有的时候,只有当问题闹大了,人们才仓促行动。比如,你的办公室一直堆放着各种东西,不仅外观很不整洁,而且很多文件都不知道放到哪里去了。然而,当一位重要的客户要来拜访,你这才把办公室打扫一番,给客人一个尽量整洁的形象。
解决问题需要有一个好心态。如果被动地、勉为其难地去解决问题,实际上心内深处并不相信自己能解决它们,那就很难有足够的决心坚持到底。没过多久,就又会回到抱怨、推脱的老路上去。比如发这些牢骚:“我怎么会碰到这么倒霉的事?”“为什么他们要为难我?”“为什么不多给我一些时间?”“为什么不多指导我?”“营销部为什么不给我们更多的支持?”
所以,只有好心态才能引领你真正地解决问题。这个心态就是面对问题时要放松,然后欣然迎接挑战。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着来改进:
迅速认识到问题的存在;
下决心勇敢地面对问题;
相信做出决策比无所事事强;
懂得解决问题必须下功夫;
思考问题之前,放松身心,理清思路;
立即而不是以后处理问题。
一个星期天的午后,十二岁的史黛西和当过飞行员的父亲登上了赛纳单引擎飞机,准备一起享受飞行的乐趣。飞机起飞后不久,他们就来到了密歇根湖上空。但是,这趟愉快的父女探险被一件突如其来的意外打断了——引擎熄火了。
父亲转头看着史黛西,用一种平静、让人放心的口吻说道:“亲爱的,引擎不动了。看来我得用不同的方式开这架飞机了。”
为了重新发动引擎,他们需要具有更快的空中速度。父亲对史黛西说,他将驾驶飞机向下俯冲,同时会不断敲击机舱中的引擎点火开关,以尝试再次发动引擎。这意味着,飞机将朝着冰冷的、深不见底的密歇根湖水直冲下去!
史黛西立即点头同意父亲的做法。于是,父亲让飞机进入了俯冲状态,并拼命按着点火开关,可是情况依旧。飞机越来越接近水面。他说:“史黛西,抓牢喽!我们再试一次吧。”他们又一次向下俯冲,随着飞机速度逐渐加快,父亲再次猛按开关。啊!这次引擎发动了!先是发出了一点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