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罐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破罐子-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座几乎与世隔绝的疗养院,那里住满了酒鬼、瘾君子和所有被自我欲望摧毁的人。
  这次的治疗通过上帝的感化进行,他开始一天祈祷多次,真诚地把自己奉献给上帝,希望自己被糟蹋的身体和灵魂可以得到清洗。我问他为什么会去吸毒,为什么会这样放纵自己,他说那是从高中开始就出现的心理病症,那个时候他就发现自己无法跟身边的人沟通,甚至包括睡在上铺的我,于是他开始变得烦躁不安,像一匹孤独的狼,开始撕扯自己身上的皮毛。从大麻到药粉,从海洛因到冰毒,他要的只是那一阵的兴奋,借此逃离这装B的世界,麻醉自己,直到自己的肉被咬开,鲜血喷溅出来,伴随着泪水。
  还记得两年前我回去的时候,他就经常因为一些小事便冲着家人大喊“Fuck you(操你)”,一次晚餐后,在他家的后院里,他的母亲说起他的事流了许多眼泪。有一天在房间里,情绪失控之后,他站立不动,像一座没有生命的雕像,沉默着,突然攥紧了拳头,接着泪水开始不断地涌出来,然后冲着我说:“过来抱紧我。”这个时候我才知道,男人也是需要拥抱的。接着,泪水浸透了我的衣服,也浸透了我的心。
  半年前我们又有一次会面,可在那之后,几乎没有了联系。突如其来的这个电话却让我的心情异常沉重。在电话里,他问我以后的人生计划,我说夏天毕业后回国,打算去青海支教,他说那挺好。这个时候我突然觉得我们仿佛是两个世界的人,仅仅由一根脆弱的电话线连着。他还说自己在那里每天的生活极其枯燥,也没几个人可以讲话,希望我可以把他曾经给我的PSP寄还给他,借此打发点时间。
  记下他的地址后,他说了一句“I will  always love you,Bro”,电话就挂断了。
  这个时候我心里难受极了,可我他妈能干什么?我他妈连自己的考试都应付不过来,我连自己将来能干什么都不知道,我还能去激励他人吗?像一个朋友所说的,我他妈只知道天天*(意淫)!
  我感到,人的命运有时就如大海中的一叶孤帆,当陷入可怕的旋涡之后,任凭如何挣扎也难以摆脱,总是有股强大的不可救药的力量将你卷入深渊,一直向下、向下……
  直到沦入一片彻底的黑暗。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遥远的记忆
阳光照射在裸露的皮肤上有种刺烫的感觉,头发随着暖风轻轻地起舞,举目远望,密歇根湖上白帆点点。
  记得上次与Jae见面是在2006年的暑假,我第三次来到密歇根湖畔美国的家。六年过去了,这里的一切仿佛都没有变化,而时间像一匹骏马,四蹄晃晃悠悠地走在人生的钢丝上面,下方是记忆碎片的河流。
  两个黄皮肤的少年还像六年前的那个夏天一样,*着上身,光着脚,不顾滚烫的沙子,一口气冲上了沙山的顶峰。而每次落后的总是体型相对瘦小一些的那个,朋友们叫做“Chi”的我,而另外一个男孩就是那个被收养的韩国孩子——Jae。
  六年前这对少年也常坐在高高的沙丘上,多次谈起自己的人生,谈起自己作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Jae说自己从高中起就开始看各种各样的野外生存图书,而每年的圣诞节他的礼物总少不了各类工具:忍者用于爬树的穿天钩,《第一滴血》里杀人无数的放血军刀,介绍野外昆虫和植物的百科全书,价格昂贵的巨大登山包,还有防水防冷防热的远足靴子。看上去几乎一切装备都已到手。同时远离社会,寻找真我,一个人独自生存在孤岛上的梦想总是不断地敲打着他。
  可六年过去了, Jae已经从大学退学,进了两次戒毒所。之后,他带上了自己的衣服和吉他,开着车,一个人去亚里桑那州生活,在那边一天打两份工,一份是在墨西哥快餐店卷玉米饼,另外一份是在汉堡包店里炸薯条。
  两份最低工资加起来勉强够支付他的生活费用。正当自食其力的生活进行得不错的时候,一帮黑人朋友又把毒品带到了他身边,于是他的父母只能紧急召唤他回家。而现在,他是一个蓝领,椅子厂的工人,每天五点起床。至于毒品,他仿佛总摆脱不掉。一天晚上,Chi又在他的桌子上发现了药丸,那东西叫caffeine pill(咖啡因药丸),据说可以在药店买到,一般人用水服用它,有助于提神,可Jae却把一颗颗药丸拆开了,用鼻子吸食里面的粉状物,以获取轻度的*。
  Chi出生于中国的大西北,三岁就举家迁徙到了广州,初中又搬到了深圳,高中到了美国,大学又转到加拿大,现在家搬到了北京。美国的一年可以说是Chi一生的转折,也是他留学的开始。尽管美国之后由于签证的原因他去了加拿大,可他知道自己这辈子也不会轻易地忘记这里清澈的湖水,空无一人的乳白色沙滩,当然还有美国的家人。
  由于长期的漂泊生活,Chi对“家”的概念已经很淡薄了。他很羡慕美国的家人,六年过去了,他们还是住在同一栋房子里。嗅觉的记忆往往比其他任何感官对记忆的保存时间都长,而每当迈进这所森林中的木头房子的时候,古旧家具和羊绒地毯相混合而散发出来的特有味道,总能勾起那一年在美国生活的点点滴滴。
  夏日的午后推开饭厅的大门,可以看到一片广袤的草地,草地的边缘处是茂密的树林。不远处经常会有阵阵狗吠声传来,那是主人的宝贝们,一共十只,其中有六只被关在了狗棚里,只有表现最好的才会被放出来。周末的时候男主人Tom会开着小型除草机,头戴一顶遮阳帽,悠闲地打理着自己后院的草地。随着机器工作的轰鸣声,空气中开始弥漫起清新的嫩草味,令人神清气爽。
  草地的右边是一棵类似于电影《阿甘正传》里的大树,树阴下的泥土里竖立着几块木牌,上面写着不同的名字和年月,那是狗狗们的坟墓,这些人类最好的朋友,愿它们能长眠于此,不受任何打扰。森林的边上有一座中等大小的库房,里面存放着游艇和摩托艇,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开着它们在金灿灿的湖面上兜风。Tom经常会开着游艇去钓鱼,每次回来我们的晚餐便有了着落。穿过一片树林可以到达女主人Joan的亲戚家。他们家有一个很大的马场,经常有教授小孩子骑马的课程。人与自然就这样和谐地相处着,后院还时不时能看到野鹿一家子出来郊游的场景。
  一切似乎都没有变化,但光阴似箭,再次回到美国的家,我中学时的伙伴已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天真快乐、怀着探险梦想的阳光男孩,我也不再是那个腼腆的16岁少年。然而这一年的美国家庭生活,与Jae的兄弟之交,可以说是我成长的真正开端。翻开那一年我被一股神秘力量驱使所写下的《留学美国日记》,一切好像是那么遥远,却又是如此的清晰……
  

人物介绍
CHI——我
  一个普通的高一毕业学生,远赴美国读书,其间发生了许多不寻常的故事,愿意拿出来与你一起分享。
  JAE——韩国佬
  我永远的亚洲兄弟。我在美国留学时寄宿家庭中与我同龄的男孩,由于两岁被现在的美国父母从韩国收养,大家习惯地称其为“韩国佬”。
  他是学校爵士乐队排名第一的萨克斯风手,一年换十几个女朋友,喜欢深奥的东西。正在学习拉丁文及心理学,对中国的哲学思想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思考问题,但好像都只是暂时的,一般都是买回来一本厚厚的关于孔子的书,没看多久就扔到一边。爱好一切刺激的东西:滑雪,飙车,悬崖跳水,最希望能自己一个人到荒无人烟的岛上生存上几个月。
  TOM——韩国佬的美国养父
  寄宿家庭的男主人,韩国佬的父亲。在大学时曾是校橄榄球队的狙击手,专门负责放倒对方的球员,由此你可想见他的体积。现在的职业是股票经纪人,收入不错,最夸张的是房产竟包括一片不小的树林。平时是个严厉的父亲,但却不失幽默感,在女主人Joan的眼里,他是一个永远都长不大的baby,特别是在看橄榄球比赛的时候。
  JOAN——韩国佬的美国养母
  寄宿家庭的女主人,韩国佬的母亲。Joan是在我日记里出现频率最多的名字,有着天使一般的心,从来没见过她生气,永远都是一幅慈母的表情,待人十分友好。以前是做旅游的,现在是半个家庭主妇,天天跟脏衣服、吸尘器打交道,任劳任怨。尽管如此她还是很会享受生活,从我们旅游时她的安排就能看出。有时也在家办公,仿佛不用出门就有一定的收入,人际关系十分好。
  WENDY——韩国佬的妹妹
  可爱的寄宿家庭小妹妹,也是从韩国收养的,但比Jae要小两岁。看上去好像很小,其实非常有主见。有时很甜,有时也会很任性很刻薄,经常和深爱她的父母吵得不可开交。极其喜欢晒太阳和上网聊天,能在这两件看似很无聊的事情上耗费好几个小时。学校田径队长跑队里跑得最快的小个子,同时也是学校足球队的前锋,属于运动型的女孩。在学校人缘极好,仿佛谁都认识她,但同时却又显得很高傲。极其爱漂亮,没有一天身上的衣服是相同的,每天早上要耗费一个钟头梳妆打扮。
  JOHANNAS——德国佬
  跟我同住一个家庭的德国交换生,典型的日耳曼人,聪明,英俊,争强好胜,一切都要成为最好,做事极有条理,从其房间的干净程度可以看出。但缺点也一大堆:小气,待人不够真诚,野蛮,心计重。
  BRYON
  我的美国好友,有点纨绔子弟的味道。在学校成绩不是很好,寄望于继承父亲的工厂。但待人很真诚,也是我最好的朋友,经常义务接我放学,当我是他最好的朋友,并不厌其烦地帮我提高英语水平,也愿意倾听我用破烂的英语介绍中国。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总会出现。同样喜欢滑雪、飙车和悬崖跳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