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不屈是你战胜挫折的有利法宝。生命的潜能永远大于我们对它的估价!
所谓潜能通常是指一个人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发展可能性。根据人的生长
规律,由于在生命成长的各个阶段以及遗传基因的不同,每个人都具有各种潜能。潜能
开发的本质是把你天生的智慧潜能循循诱导出来,激活你已拥有的知识和掌握新知识的
能力。
人的潜能是十分巨大的,我们能做的比我们想到的要多得多。所以在自我发展方面,
“你想什么,什么就是你的”加拿大病态心理学家汉斯·塞耶尔在《梦中的发现》一书
里做出了一个十分惊人也极其迷人的估计:人的大脑所包容智力的能量,犹如原子核的
物理能量一样巨大。从理论上说,人的创造潜力是无限的,不可穷尽的。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二)、小山美真子的速度
1、案例
在日本札幌,一位4 岁的小男孩不慎从8 楼掉了下来,小男孩的妈妈小山美真子当
时正在楼下,看到这一情景时立即飞奔过去,赶在小男孩落地之前,把孩子抱在了怀里。
这一消息经刊出之后,引起法籍田径教练布雷默的质疑,因为他发现,要接住从25.6
米高的地方落下的孩子,这位站在20 米外的妈妈,必须跑出每秒9.65 米的速度。在
当时的日本,这一速度就是成绩最好的田径运动员都难以达到。而小山美真子只是一个
身高不足1.6 米,体格纤弱瘦小的少妇。从这件事中,布雷默得出一个结论:人的潜
力是没有限度的——只要你拥有一个足够强烈的动机。
2、对(你、我、他)的启示
没有人会承认自己的潜力已经用尽,潜力的发挥也是无止境的,挖掘潜力的方法也
是千姿百态因人而异的。关键是你自己要有足够强烈的动机。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能
做,而是不敢想。试一试破釜沉舟,让你的潜力充分地发挥一下。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三)、摩西奶奶效应
1、案例
美国艺术家摩西奶奶75 岁开始学画,80 岁举行首次个人画展,至暮年才发现自己
有惊人的艺术天才。通常把发现并挖掘出自己潜在能力的现象称为“摩西奶奶效应”。
2、对(你、我、他)的启示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及早发现并发掘出自身的潜力,对你的一生都
将会产生重大影响。没有必要等到象摩西奶奶那样老才去发现和挖掘它。有的同学在学
习中稍遇困难,就会感到自己无能为力了,甚至怀疑智力已经走到了尽头,这样的同学
容易片面消极地评价自己,从而出现自卑倾向,这与某些性格类型相关,检测并调整性
格的某些方面将会使你象摩西奶奶一样顽强。因此,首先要做的是正确地认识自己,充
分挖掘自己的无限发展潜力,坦然地面对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尽早产生“摩西奶奶效应”。每个人的能力都比他自己感觉到的大得多。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四)、想象中练习投篮
1、案例
这是一个中学篮球队的故事。他们把水平相似的队员分成三个小组,在一个月内,
让第一组停止投篮练习,让第二组每天下午到体育馆投篮练习一小时,第三组每天由自
己想象投篮练习一个小时。结果,第一组投篮平均水平下降2 个百分点,第二组投篮平
均水平上升2 个百分点,第三组投篮平均水平上升个百分点。真是很神奇!想象中
练习投篮怎么会比在体育馆中练习投篮提高得更快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在我们的想象
中,我们投出去的球都是投中了的。成功者就是这样,他们想象成功,并随时随地不断
地锻炼着自己,创造或模拟他们想要获得的成功,最后他们也获得了成功。
2、对(你、我、他)的启示
自我修养的作用往往是巨大的。成功者不断鼓励自己反复地去实践,从来不半途而
废直到成功。学习亦是如此,为了成功我们就得反复练习,在睡觉前,在醒来后,在运
动中,让成功成为你的习惯吧!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十一、预习和复习
(一)、迁移效应
1、案例
通常把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称为“迁移效应”。存在三种方式:先前学习促
进了后继学习;先前学习干扰和阻碍了后继学习;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无任何影响。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正向迁移效应产生好效果,比如,让会英语的人突击学习法
语、德语和西班牙语一般都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不注意迁移条件则会发生不必要的
困难,比如,日本司机在美国开车常会发生困难,这是因为日本的交通规则是“车左人
右”,而在美国却恰好相反。
2、对(你、我、他)的启示
这一心理效应主要有:(1)当两种学习具有相同或相似之处时会产生迁移效应。(2)
学习者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概括能力,概括能力高迁移效应大,反之就小。(3)学习中
的定势。(4)受到训练而自动发展的结果。
在学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发现概念和原理的相似相通之处。二是注重学习方法的
总结,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掌握那些具有规律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三是要广泛地积
累、尝试和改进各方面的学习经验。四是要注意防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定势,避
免不必要的迁移现象发生。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二)、易感效应结构
1、案例
预习会改变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当再一次遇到学过的材料时,就会更容易觉察出材
料中包含的潜在意义和微小差别。通常把这一现象称为“易感效应”。
2、对(你、我、他)的启示
“易感效应”常用于预习和复习之中,当先前获得的认知还比较清晰和完整地保持
在记忆结构中时,再一次接触这个已学过的材料,学习者会更易觉察其精细的意义和微
小差别,事先进行预习和事后及早进行复习,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绩效。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三)、首因效应
1、案例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让两个学生做30 道同样的题,告诉甲学生做对15 道题并
尽量安排在前面,告诉乙学生做对15 道题并尽量安排在后面,然后,让另外一些人对
这两个学生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多数人都认为甲学生更聪明。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
息形成的印象,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新信息的解释。通常把这一现象称为“首因效应”,
也称为“第一印象”。
人们对于事物的整个印象,一般是以第一印象为中心形成的。实验证明,第一印象
是难以改变的,其作用力最强,持续时间也长,主要是第一次接触形成的印象,起到了
先入为主的作用。
2、对(你、我、他)的启示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指出,记忆的保持和复现依赖于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
趣的强度。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落后的根源之一,就是对教材首次学习
得不够好。可见如何取得良好的首次效应,对提高学习质量是一个颇为重要的问题。
首次感知的程度与学习时的脑力劳动强度密切相关。学习犹如摘果子,如若“不用
跳就摘到”,甚至于顺手就可捡落地果吃,印象就不会深刻。当然“拼命跳摘不到”,
又会挫伤学习积极性。最好是“跳一跳果子到”,让同学对所学内容即不感到高不可攀,
但又不是轻而易举,非经一番思索,动一番脑筋不可。让同学尝到克服困难的乐趣,在
克服困难中增强思维的深度,提高学习效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科学认为,学习过程贯穿着一条疑问链:生疑——质疑
——释疑——生疑。运用好这根“链条”就可以强化首次效应。通过巧设疑难,形成思
维上的悬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激活其潜能,通过想解决而又难于解决问题的心理设
疑,就会产生迫不及待地释疑的渴望。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四)、近因效应
1、案例
对于一个长期接触的人,最近了解的东西往往会占优势,最后一次交往会给人留下
深刻的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会存留很长时间,从而掩盖了对该人的一贯了解。通常把
这一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对于多年不见的同学,留在自己脑海中印象最深的往往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同学
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两个同学本来相处得很好,
甲对乙堪称关怀备至,可是却因最近一次“得罪”了乙,就遭到乙的痛恨,这都是近因
效应的表现。比如某个学习成绩一直都较好的同学,某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人们一般
不是客观地去帮助分析查找原因,而会武断地认定这个同学成绩下滑是因为不好好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