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就买羊绒衣、保健品什么的好了。对了,还得给爷爷、阿姨、张叔他们也买点东西,这些,你拿主意好了。”
“这么多的话,还是用我的钱好了。”
芳华拉着嘉辉的手,又把卡放在他手里:“干嘛和我分的这么清楚!你这不是还没工作吗?能有什么钱啊?就用我的,密码是我生日。”
嘉辉无奈地接过卡看了看,忽然他又笑了笑:“好像你也不是有钱人吧?”
芳华扬起脸得意地说:“哼,我这几个月可是发了笔小财。”
“哦?你还能发财?”
“是啊,人家傻人有傻福,坐在家里钱也能从天上掉下来。我本来以为出海是去吃苦的,没想到一分钱没花周游四海一番,还能挣笔钱。嘿嘿!”
嘉辉看着芳华那笑得好像捡了多大便宜的样子,不禁也摇头微笑。他收起银行卡说道:“我先收着,要是我的钱用完了再用你的。”
“嗯。”
当天下午,芳华去科里正式请好了长假,说明了去向,然后就回实验室用功去了。
而嘉辉拿着她的手机出去办事了,傍晚时给芳华打了电话让她自己吃饭,他在北医读研究生的张永那儿。
晚上,芳华在招待所的房间里,躺在床上接着看文献。大约九点多钟嘉辉才回来。
芳华头都不抬地问他:“机票买到了吗?”
“嗯,来回的都买好了。”
芳华这才抬头看看他,又问:“还没买礼物?”
“明天去。”
“哦。”芳华继续看文献。
“还有,我和张永约好了,初六那天,和张永白芸他们聚次会。”
“哦——。嗯?初六?你还过来?你还和我一起回北京?”
嘉辉走过来坐下;“是啊,我又没开始工作,不陪你陪谁?”
芳华坐起来抱着他脖子问:“那你能呆多久?”
嘉辉也搂着她的腰说:“川医那边我五月份再过去也行。”
芳华一下子乐了:“那你能陪我三个多月了?”
“嗯。”
这两天一心想着文献,而以为嘉辉就只能陪自己到初四的芳华,一下子觉得什么开题报告、什么纪主任给的不可能的任务,这些都不可怕了。因为嘉辉会一直陪着自己的,无论成功还是失败。
她马上把激动的心情付诸行动,捧着嘉辉的脸亲起来。
嘉辉边笑边躲:“别,别。我刚从外面进来,脸上冰。”
芳华又亲了两下才停住:“没关系。不过,你怎么老是喜欢突然袭击?自己把什么安排好了,才告诉我。”
嘉辉没说什么,只是看着芳华笑。
但芳华从他的眼睛里读懂了,因为他喜欢看到自己惊喜的样子。
正文 一百五十九、春暖
一百五十九、春暖
接下来的十天,芳华就成了“书呆子”,钻进了文献的海洋。
她很快看完了那些摘要,先挑了近百篇文章。嘉辉花了两天时间在图书馆和网上给她把这些原文都找到了。有些文献发表在比较生僻的杂志上,嘉辉就让美国的朋友帮着找了电子版发过来。
芳华倒是说,有些不必要的文献,找不到就算了。嘉辉却说,能做到,就应该做到最好。芳华也就随他了,她也希望做好,只是觉得不好麻烦别人罢了。
她主要的精力还是花在看综述上。慢慢地,她从这些文章中看出了乐趣。
国外名家写的综述,考据充分、参考文献相当多,三五百篇的引文是常态。这样的综述文章看起来就是有海纳百川、百家争鸣的感觉。
这固然是因为名家手下有着众多的学生和助手帮着查找文献,专家们本身的眼界和水平也是很高的,这样他们才能高屋建瓴地对某一领域的研究做阶段性总结陈词。
另外,芳华也非常欣赏某些老外的文采。他们在通篇的科学严谨之余,依然会流露出用词的典雅、语言的生动等文学性的东西。
这一点,国内的大部分教授们就相形见绌了。他们的文章虽然也不错,但是过于严肃了。虽然科学是需要严谨,但是他们也将科学论文写得忒枯燥了。
总之,慢慢地,芳华看这些文章都看入迷了。要不是有嘉辉经常招呼她该吃饭了,该活动一下了,她一定会看得废寝忘食了。
嘉辉见她看得眉飞色舞的样子就好笑,他提醒道:“现在可不是欣赏文章的时候,做好读书笔记比较重要。”
芳华也承认他说的对。因为自己的记性可不能和他比,看的文章多了,就会忘记某些观点是哪篇文章里的了,而边看边记录下来就好查了。
所以她现在看一篇综述得看三遍,第一遍浏览着看,第二遍细细看重要的观点和论据,第三遍记录下精华的片段。其中速度最慢的是最后一遍,因为要把英文翻译成中文,这样写综述的时候才好直接引用。
嘉辉为了让她方便记录,还跑到中关村给她买了个笔记本,顺便给自己买了个手机。
芳华一看,嘉辉买的是IBM的,接近两万块人民币。电脑的样子黑黑的、朴实无华,但是性能良好稳定。嗯,嘉辉的确是明白自己的喜欢和需要。
不过虽然知道有了笔记本很方便,特别是在乘车赶路的时候也可以写东西、记录文摘了,芳华还是有点肉痛那些钱。她不禁问:“我那卡里的钱都花完了吧?”
嘉辉把卡还了给她,笑眯眯地说:“完璧归赵。”
芳华接过来放在一边,疑惑地问他:“你哪儿来那么多钱?”
“在美国那边挣的啊!”
“可你不就是给老板干点活儿赚点外快吗?那也不会有多少啊!”
“我在股票上赚了点钱。”
嘉辉说得很平静,芳华却大出意料之外:这人闷声不响地,什么时候跑到外国的股海里去遨游了。
“那你哪来的本钱啊?”
嘉辉微笑着说:“有个朋友欠了我点人情,就送了我些股票!后来那股票涨得很好,就这么赚了。”
“这么容易啊?!”
好吧!芳华终于承认,除了自己这个数字白痴外,人人都有炒股理财的本事。
她想想又说:“不过,这个笔记本是给我用的,还是该用我的卡。”
嘉辉却揽住芳华,慢慢从她领口摸出那条带着戒指吊坠的项链,对她说:“那个就算我送你的新年礼物。还有,你难道不知道吗?从我送你这枚戒指开始,你就有权拿去我的一切财物。”
芳华听了心里暖暖的,她将戒指亲了一下又放回胸口后说:“我知道,并且也赋予你同样的权利!所以呢,我的卡,你该用就用啊!”
嘉辉点点头:“好。等我的钱用完的时候,再用你的。”
芳华已经倚在他怀里,开始摆弄起新“玩具”准备做记录了。她漫不经心地叮嘱嘉辉:“嗯,股市还是风险挺大的,小心点啊!”
嘉辉淡淡地说:“别担心,我已经让朋友帮我把那支股票卖了。”
“哦,那就行,落袋为安嘛。”
芳华就是这么没出息的。大概因为她既不懂股票经济,又受《大时代》和《股疯》这些影视剧的影响,对股市的疯狂很是敬而远之。
嘉辉听她这么说,只是笑笑,伸手帮她轻轻按摩起头部了。
芳华靠在嘉辉怀里,舒服得都想闭上眼睛了。
唉,这日子简直是女王过的。有贴身管家、工作秘书、保健医生随伺左右,什么都不操心,自己只需要关心“国家大事”——开题报告,就行了!
等芳华看了十多篇综述,她对相关研究已经有了初步印象。她又把这些综述中提到过、而自己还没有的重要文献,又列了个单子,大约有二三十篇。这些新增加的文献,嘉辉也帮她找到了原文。
明天就是除夕了,嘉辉早就把给家人的礼物都买好了,也都通知了家里二人的行程安排。连芳华过年穿的新衣服,他都给买好了。
可惜芳华穿上了,却略微有点宽松。嘉辉奇怪了:“这不是照着你穿的衣服的号码买的吗?怎么还大了呢?”
芳华暗笑:那衣服是比较胖的时候买的,只是穿了好几年、洗了几道就缩了水,才和现在的身材正合适!照着买同样号码的新衣服当然不合适了。
嘻嘻,嘉辉也有考虑不周的时候啊!
不过,她还是安慰他:“那号码不准,也很正常的啦。我觉得这样还行,里面正好可以多穿点。”
她照了照镜子,又问嘉辉:“你怎么给我买黄色的?这颜色我很少穿的。好像有点太艳了吧?”
“我就觉得你穿这个颜色应该好看!怎么,你不喜欢?”
“那倒没有!”芳华只是不太习惯穿得这么“靓丽”,不过要是嘉辉喜欢,偶尔穿穿也无妨。
嘉辉走过来从后面圈住芳华,看着镜中的芳华说:“很漂亮!”
芳华也看着镜中的嘉辉;“睁眼说瞎话!”话虽是这么说的,但她还是忍不住咧嘴笑了起来。
嘉辉看着芳华,感觉到一缕阳光照进心房,他低头吻了下芳华嘴角的笑涡,轻声说:“以后天天都要这么笑!”
除夕一大早,两人就坐大巴前往机场。托运了行李,过了安检,嘉辉陪她在候机室的茶座坐。
芳华从包里拿出份文献就开始看上了。经过这些天的强化,她早就可以甩开专业字典直接阅读了。
服务员问二人点什么喝的,芳华要了花茶,嘉辉要的是咖啡。
等饮料送上来,芳华尝了一口嘉辉的咖啡,发现他没放糖,蛮苦的。她不禁问:“你不嫌苦啊?”
“做实验的时候经常喝这个提神,就习惯了。”
“做实验挺辛苦的吧?”
“做出结果的时候,就不觉得苦了!”
“嗯。”
嘉辉也不再说什么,从芳华的包里拿出一叠文献。都是芳华看过的,她用红笔划出来一些可圈可点的地方,也就是有可能要引用的。
而嘉辉就在笔记本上帮她打好引文的正规格式,以及引用段落的译文,还按照字母顺序进行了排序,这样就方便她查阅和引用。
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