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姑娘乖巧听话,长的更是无可挑剔。
就是当年未入宫前的明妃怕都是比不上的,老夫人心偏了,自然瞧着三姑娘怎么看怎么好。抬手摸摸三姑娘光洁的额头,笑着说:“往后这样的宴会都不必去了,今日宫里明妃娘娘送来了两个嬷嬷,往后你就跟着学规矩,祖母总不会害你。”
原本还怕今年贸贸然送女孩子入宫,会招来宫里明妃的反感,毕竟姑侄俩共侍皇上不是什么好听的事情。然,现在明妃送了嬷嬷来,就表明宫中明妃的态度是赞同今年柳家女子入宫的。
如此,老夫人自然是属意三姑娘入宫的。
长若蒲扇的睫毛颤动,三姑娘低声问:“那二姐姐可要一同跟着学规矩?”
想起那个跟大夫人一个鼻孔出气的孙女,老夫人表情不耐,冷冷的道:“你那好母亲,满心满眼要给二丫头寻门好亲事,只是我老婆子冷眼瞧着,怕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别到最后鸡飞蛋打才是好。”
听到二姑娘不好,三姑娘心里一阵快意。
“孙女知道老祖宗疼我,我必会好生学规矩的。”
老夫人心下满意,又缓缓闭上了眼睛假寐过去。
-
宫里送来嬷嬷的事情,三夫人第一时间就清楚,不过这事情跟三房没什么关系,所以并不放在心上。
只是下午去看望柳寒晓的时候,柳寒晓表达了不同的意见,“大夫人怎么可能让三姑娘入宫,若是三姑娘得宠,那最受威胁的人便是大夫人了。”
三姑娘是庶出,在宫里若是得宠,第一个要抖起来的人就是三姑娘的姨娘,同时抚养三姑娘长大的老夫人必然扬眉吐气,这两个人恰恰是大夫人最看不得得意之人,所以说三姑娘入宫一事在大夫人这里就成不了。
更加之世子柳寒时不争气,女子入宫争宠争来的荣光将来可都是为了世子,三姑娘会无怨无悔的帮衬世子吗?
“除非,大夫人已经给二姑娘找到比入宫更好的出路,比入宫更能让世子依靠的靠山。”
三夫人摆摆手,“想那些做什么,端看明日大夫人让谁跟着嬷嬷学规矩就能知道到底属意谁了。”
柳寒晓点头,这确实是最明显的表示,不过他还是担心,这事情一天不尘埃落定,他就不放心,总怕这些人算计元秋。
“你啊你。”三夫人没好气的戳戳柳寒晓的脑袋,“身子骨本就弱,成日里还如此多思多虑的,这是成心不想好了,是不是?”
责怪的话语,偏带着几分宠爱。三夫人不是铁石心肠,这些年元秋没少跟柳寒晓闹别扭,可这孩子从来都不跟元秋计较,只一味的为元秋着想。要不是柳寒晓细心观察元秋,三夫人还没那么容易知道元秋所谓的生病,多半是装的。
人跟人讲究一种缘分,三夫人与柳寒晓虽不是亲母子,但感情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的,并不因旁的什么改变。
柳寒晓被三夫人如此对待,有些不好意思,微红着脸唤:“母亲,我已经长大了。”
“大什么大,当初猫儿大的一个人,现如今倒是跟母亲论起大小来了。”
说完母子俩都是笑,柳寒晓趁着气氛好急忙说:“母亲,明日起,我去上房给您请安吧。现在天气好了,我出去走走,没什么关系的。”
本该儿女给母亲请安的,偏三夫人不让柳寒晓出屋,日日亲自过来探望。
三夫人想想觉得可行,多出去走走对身体有好处,再者也不能让柳寒晓背上不孝的名声。
次日。
大房传出消息,三姑娘独自一人跟着两位嬷嬷学规矩,三夫人知道后,彻底放下心来。全心忙活大儿子柳寒晖会试的事情。
这可是顶顶重要的事情,三年一次,从此踏上功名路或是名落孙山被犬欺不过一念之间的事情。
况且,“晖哥儿都十七了,这婚事还没有着落呢。”
三夫人有些发愁,她是土生土长扬州人,在京城里并没有什么能交际的圈子,自然没有法子给儿子相看未来的媳妇。
先前在扬州时没有定亲,一来是怕晖哥儿不能专心读书,走了心思。二来,是考虑着,等入京之后在定亲,门第比扬州能高些。现在事情就在眼前,甚至有些迫在眉睫,三夫人却抓瞎了。
“要不然,我去给大嫂服个软,让她帮忙相看相看?”
柳三爷用手抚平三夫人纠结的眉头,安慰说:“这事情我已有了主意,你只管好晖哥儿的衣食住行便是。至于大嫂那里,不用求着她,就是你上门服软,她未必会真心对待晖哥儿的婚事,倒不如咱们自己拿主意。”
这倒真是,大夫人现在可是半点都见不得三房过的如意。
“你已经看好了人家?”三夫人眉开眼笑起来,“快与我说说。”
柳三爷一手将妻子揽在怀里,“那就要看看夫人给的甜头够不够了。”
一夜香靡。
会试当天三夫人亲自送大儿子出门,少不得唠叨嘱咐。柳三爷更是送儿子入考场,在门口不忘与监考官寒暄几句,就怕这些人给柳寒晖吃什么不好的排头。就连元秋都紧张的不得了,柳寒晖那样的人,怎么能不让元秋担心。
“你怕二哥考不上?”柳寒晓逗着紧张兮兮的元秋。
元秋白了他一眼,“他那样呆,我真怕他考不上会寻短见呢。”
柳寒晖实在不是天赋型,全凭后天苦学,这些年除了那些圣贤书,没什么能入他的眼。且自视甚高,要真的失利,谁知道那个呆子会作出什么傻事来。
柳寒晓不以为然,“放心吧,我已经将往年的考题都搜罗出来给了他,还给他猜了几个命题,估计不会有什么大差错。”
元秋撇嘴,这家里,从大哥堂哥柳寒时开始,无论男男女女,有一个算一个,甭管外面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骨子里可不都是恃才傲物的人。
不是元秋瞎紧张,而是在元秋心里眼里,柳寒晖实在不是治国安邦的好材料。
第十四章 潮起
最后的结果让元秋大跌眼镜,柳寒晖不仅榜上有名,甚至还是二甲第二。报喜的人刚走,襄乐侯府门前的炮仗就点燃了,足足响了半个时辰。被人戳着脊梁骨说靠着女人上位这么多年,侯府终于出了一个能拿得出手的男子。
这如何能不令人欢喜。
襄乐侯更是要广下请帖,在侯府大开宴席庆贺。
最后被柳三爷劝住,马上就是殿试了,到底还是要低调些,等殿试完了之后在庆贺并不迟。
元秋还云里雾里没想通柳寒晖那样的人如何能考过会试的时候,殿试已经开始,等皇榜贴出,柳寒晖同样榜上有名,一甲第七,比之前会试的成绩还要好。
虽不是前三甲,但仅是如此,就足够柳家人弹冠相庆一番了。
柳三爷为此在早朝上还受到了皇帝的嘉奖,说教养出的儿子是个敦厚实干的。皇帝已年过中年,没了年轻时的豪迈锐气,现如今并不喜欢那些胸怀天下的,反而偏爱老实忠厚的,柳寒晖如此便误打误撞,成了炙手可热的新科进士。
伴随着名头而来的,是一个又一个的媒婆。得知柳寒晖还没有定亲,谁不想争下这样的好女婿。
所谓肥水不流外田,老夫人与大夫人心中,都有了谋算。
老夫人相中娘家侄孙女。
大夫人属意亲妹妹家的外甥女。
原本对柳寒晖婚事不闻不问的两人,突然变的热切。大房与三房的关系,重新热络起来,甚至于连带着二姑娘好似忘记了上元夜的事情,要带元秋出去参加赏花宴。
元秋做梦都没有想到,她有一天会沾柳寒晖的光,成为宴会上备受瞩目的人物。
只不过,鉴于二姑娘此前的所作所为,她在元秋的心中并没有什么好的信用。所以跟着二姑娘出门参加宴会这样的事情,元秋都是拒绝的,不说旁的,谁知道二姑娘会不会再算计元秋一次。
一般的宴会请帖都可以推说身体不适,可宫里的帖子,却没有半点能推辞的可能。
“明妃娘娘?”元秋实在没想到这位从来没见过的姑姑会下帖子请柳三夫人带着女儿入宫相见,“就算是想家人了,也该见老夫人或者大夫人啊。”
明妃未入宫前闺名柳明君,是柳家嫡女,老夫人最小的女儿。照理说,想念亲人,头一个想见的不该是母亲吗?怎么会是从来没有见过的柳三夫人。
柳三夫人嫁给柳三爷的时候,明妃早已经入宫,这么多年,说是姑嫂,可两人从来都没有见过,感情同陌生人并无区别。
明妃下帖子不请亲娘,不请未入宫时相处过的大嫂,偏偏请了三夫人,这实在令人诧异。
三夫人将帖子递给端坐在一旁的三爷,询问说:“三爷儿,这事……”
“既然是娘娘的旨意,去便是了。”柳三爷淡淡的,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多余的情绪,显然对宫里这位妹妹感情并不深,他这会儿将三房的人都招来,为的并不是明妃的事情,而是柳明晖的婚事。
“那常家乃杏林世家,祖上几代都是在宫中做太医的,家族教养定然错不了。今日为父问过你的意思,可愿意?”
柳寒晖一向忠孝,听柳三爷这般说,跪地就叩头,“儿子劳爹爹为我操心,心中惭愧,婚姻大事定当遵从父母之命。”
柳三爷微微笑起来,这大儿子虽然古板了些,但就孝顺这一点来看,是谁也比不过的,比上大房那个混账,更是云泥之别。这般想着,语气变的柔和起来,“你别小看常家,你弟弟妹妹身子都不好,有个杏林好手嫁到家里来,对他们都好。等将人娶过来,你可要好好待人家。”
“儿子从命。”柳寒晖耳朵泛起红光,再怎么迂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