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之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卡耐基之道-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美国有个叫金蒙特的姑娘,本是个准备在奥运会上拿金牌的滑雪运动员。可她在一次训练中意外摔伤,而且伤势惨重,结果双肩以下的身体永久性瘫痪。她失去了获得奥运会金牌的机会,但她没有失去自信心,后来就在教课讲学上获取了金牌。 
  在现实生活中,学历和智商都较高的人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大有人在;而学历、智商都很低的人却有不少成为出类拔萃、有所成就的成功者。加拿大有个穷孩子琼尼,因为智商低,学校的功课总是跟不上,学校只好劝他退学。为了安慰他,学校请了一位心理学家和他谈了一次话。心理学家告诉他:工程师可能不识乐谱,医生不一定会绘画,你被劝退学了,但不等于没出息。这番话对他产生了影响。后来,他长年给人家整建园圃,修剪花草。二十年后,他成为闻名全国、受人尊敬的风景园艺家。 
  职业和地位如何,遭受挫折和失败多少,处境的好坏和身体条件、学历和智商的高低等等都不是决定人获得成功的条件。唯有真正认识自我,发展积极的心理态度,才是决定性的因素。下面谈一谈创造力对成功的影响。 
  关于创造力,我们以往的理解十分偏狭,就是只注意那些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是具有非凡的创造力的,所谓“天才的创造力”。我们要强调的关于创造力,我们要改变观念,要承认并重视广泛的创造力。因为创造力不是某些“天才”人物和专业人员的特权与专利,而是人人都具有的一种潜在能力。所以我们指的广泛的创造力,或者叫做自我实现的创造力。 
  任何一个成功的作家、音乐家或发明家,他们的劳动当然是开发了自身的创造性的潜能。而一个没上过学、出身贫寒、没从事过什么专业的纯粹的家庭主妇呢?未必没有创造力。她有可能花很少的钱把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安排料理得相当不错;她可能是个奇妙的厨师,做的饭菜十分美味可口;她可能在处理家务、布置家庭环境方面有许多独到、新颖、精巧之处,这些不就是创造性的表现吗?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得具有创造性。创造力的潜能几乎人人都有,但所有的角色和工作,都可以是有创造性的,也可能是没有创造性的。 
  一位心理治疗医生,他从未写过著作,也从未创造出任何新的理论。但他乐于帮助别人去改善他们的生活。他把每一个患者都看成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他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和先入为主的框框,他却具有孩子般的天真和杰出的智慧,他能以灵活新颖的方式理解和解决面临的问题,甚至在非常困难的病例上,他都获得了成功。这就证实了他的工作是有创造性的。 
  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本来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潜能,但主要是心态积极、热爱生活的人才会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显露出来,通常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洞察力,他们往往能发现新颖的、未加工的、具体的、有个性的东西,正如有些人习惯于注意一般的、抽象的、已经定型成规的东西一样。前者经常生活在真实自然的世界中,而不象后者总是生活在抽象、概念、期望、信仰和刻板化的世界,而我们常常分不清这两个不同世界,把它混淆起来,还以为有的人有创造力,而另一些人似乎天生就没有创造力。创造性的潜能是人人固有的基本特性,由于许多人总是消极适应社会环境,墨守成规,这就不知不觉地抑制、埋没丧失了自己的创造性潜能。而另一些人则相反,倾向于求变创新。所以说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主要在于心态和人格的积极向上,而不是其成就大小。而成就就是积极心态和优良人格开发出来的潜在能力,所以,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是投射在人的整个生活中的。有些人之所以缺乏创造力,那是由于心态消极、人格不良而把自己的潜能给埋没了。 
  有些人觉得自己不够聪明,常常为自己的脑子是否够使而感到怀疑。其实,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大脑接受、储存和综合各种信息的潜能是极其巨大的。在这个领域,美国和前苏联的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其成果对于人们重新认识自我很有启示。 
  人的大脑是由成百上千亿个细胞组成的,具有极大的贮存量,可以在每秒钟接受十来个信息。一个信息单位叫做比特,大约相当于一个单词。人脑的容量有一百万亿个比特,这还是较为保守的估计。这一百万亿个比特,究竟有多大呢?它可以装下全世界所有图书馆的藏书内容。何况人类还有潜意识,有许多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微妙感觉和印象。实际上,普通一个人能够表达出的信息量只是巨大的冰山露出海面的峰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象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只用了自己大脑的三分之一的功能,而一般人则更少,绝大部分脑细胞仍处于“待业”状态。而且人脑不同于机器,使用久了会有磨损,而是越用越好用,就象有人学外语,一旦掌握了一两门外语,再学第三门和第四门就会容易许多。 
  前苏联的报刊发表的有关文章说:“人类学、心理学、逻辑学、社会学和生理学的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证明人类的潜在能力是巨大的。当代科学使我们懂得人的大脑结构和工作情况,大脑所储存的能力使我们目瞪口呆。在正常情况下工作的人,一般只使用了其思维能力的很小一部分。如果能迫使自己的大脑达到其一半的工作能力,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会四十多种语言,记下大百科全书的全部内容,还能够学完数十所大学的课程。” 
  人的大脑可以看成是电子计算机,因为人脑和计算机一样,在它活着的时候,能够吸收、储存和运控大量的信息,但人脑的功能却比现在任何最先进的电脑强大得多。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大脑智力研究所的一些专家认为,人的大脑功能实际上是无限的。那么是什么因素阻碍着我们充分利用大脑如此巨大的潜能呢?关键就是我们还没有学会给自己编排解决一系列问题的程序,也就是我们迫切需要发展积极的心理态度。如果我们把大脑的构造比作电子计算机,那么心态和意识就是输入的程序。 
  创造成功的基本前提不但光指其它方面,精神力量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 
  人们在选择控制自己的情感和与人交流思想感情方面也有巨大的潜能可以开发利用。这种潜能可以从人们对自主神经系统的新的理解中显示出来。因为人的言谈举止、交际水平和心律、血压、消化器官运动以及脑电波都可以受到精神力量的控制和影响。比如有的人不幸患了不治之症,身离黄泉路不远,但一旦心态积极和精神振作,决心与病魔斗争,该干什么就专心致志地干什么,最后竟能创造了奇迹。正因为这类事例世界各国都有,并有案可查,科学家们正在预言: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人体有能力使自身再生。这不是指医学手段的新发展,在人体内更换各种零件,而是指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 
  在精神潜力方面,我们着重讲一讲:“生命在于脑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众所周知的至理名言。然而现代科学研究的新发展认为“生命在于脑运动”,因为人的机体衰老首先是从大脑开始的。 
  研究表明,每个人长到十岁以后,每十年大约有百分之十控制高级思维的神经细胞萎缩、死亡。信息的传递速度也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慢。但这不要紧,如果坚持脑运动和脑营养的适应,则每天又都有新的细胞产生,而且新生的细胞比死亡的细胞还要多。 
  日本科学家曾经对200名20岁到80岁的健康人进行跟踪调查。他们发现经常用脑的人到60岁时,思维能力仍然象30岁那样敏捷,而那些三四十岁不愿动脑的人,脑力便加速退化。 
  美国科学家做了另一项实验,把73位平均年龄在81岁以上的老人分成3组:自觉勤于思考组、思维迟钝组、受人监督组。初级结果是:自觉勤于思考组的血压、记忆力和寿命都达到最佳指标。3年以后,勤于思考组的老人都还健在; 
  思维迟钝组死亡12.5%;而受人监督组有37.5%的人已经死亡。 
  由此可见,勤于思考、追求事业是人们健康长寿的奥秘所在。这一点有许多事实可以说明,如: 
  英国剧作家、社会活动家萧伯纳享年94岁,晚年仍有剧作问世: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坚持用脑到84岁,发明成果1100多项; 
  法国的一位女钢琴家104岁还能登台演奏; 
  著名黑人作家杜波依斯87岁写作《黑色的火焰》,轰动世界; 
  我国著名学者马寅初一生坎坷,由于勤于用脑活到90岁; 
  我国现代气象学的开创者竺可桢,上中学时身体虚弱,还患肺病,有人断言他活不到20岁,但他一直坚持奋斗,活到85岁,贡献卓著。 
  如今健在的大作家巴金和冰心老人也说明了生命在于脑运动。 
  一个人只有相信并开发自己的巨大潜能,就会具有超群的智慧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只有这样,才会获得成功。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学会不要依靠别人,因为一个总是靠别人扶持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你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你自己。 
  自信意识、成功心理就是要我们靠自己!就象天上不会掉馅饼一样,也不会有人端着大盘子把幸运和成功送给我们任何一个人。如果人生交给我们一道难题要求解答,那么它也会同时交给我们解决这道难题的智慧和能力。但这种智慧和能力总是潜藏在我们的生命里,只有当我们自信加奋斗,自己救自己,它们才会聚集起来,发挥作用。即便你自身条件多么不好,身世多么不幸,但只要你有积极的心理态度,你就能成为一个成功者和有用的人,你就能交上好运获得成功! 
  露皮塔去了一趟两个儿子的学校,情况使她感到阵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