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顺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穿成顺治- 第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抱歉跟你们发这些牢骚但是我现在真的觉得好难受。
 
 
 72 病愈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越来越顺畅了,秦小受用药之后也没有副作用的反应,其他几个病人,除了一个用药太晚,回天乏术的病人去了,其他的人已经恢复了精神,不过身子还是虚着的需要时间调养。
 
   三儿和岳乐大大松了口气,三儿立马派了岳乐带着几名大夫和一位太医,再一次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出场,去把这一代之前让巡抚隔离到荒城里的瘟疫的病人治好。其实隔离了这么些日子,不仅连普通的医疗都得不到,加上绝望的心情,活下来的人少之又少,但是三儿此举更多的不是为了救那几个人,不过是给其他地方老百姓一剂强心剂,让大家看看瘟疫也可以被治好的,而且是被皇上派来的人治好的,大涨皇家的威信,借此收买百姓人心,恰逢正是平三藩的时候,吴三桂打着前朝的旗号造反,收买汉人人心,这旱灾下来,又是瘟疫,不少人都往南方跑。民间还有谣言说是天要灭大清,天要降罪于满族皇帝。当然那这些谣言的散布者早找不着人了,哪怕是传谣言的人,也都小心翼翼,关起门来才敢说这些话。也不是没碰到过人在闹事广众之下谈论的,不过这些人都被抓到官府当众杖责以儆效尤。
 
   当秦小受恢复了精神气,能起床的时候,府上其他的病人早已经被送到了当初赈灾时候搭建的难民营里了,因为怕难民到处流窜,秦小受思及难民的流窜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和秩序恢复,也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而且南方正在打仗,大多数无家可归的都是汉人,为了防止他们去南边投靠三藩那边,就搭建了难民营来收容。虽然吃住都不怎么样也比到处流浪的好,更何况旱灾不比洪灾连家都保不住,虽然有很多农民因为交不起佃租,连房子都没了,但是只要有希望支撑到来年,还是有希望回到自己的家园的。更何况其他的县城根本不会允许难民进城,只能去沿途的村落乞讨,但大体都是荒年,又有哪家人施舍的起。大多数难民都在路上就饿死的饿死,病死的病死,现在有个收容之所,大家都感恩戴德地带了下去。
 
   再过了几日,秦小受的面色和身体都恢复得差不多了,再三确定了秦小受能上路了之后,三儿也终于让人起驾回宫了。即便是在恢复疗养阶段,秦小受也轻易不能见人,瘟疫没有彻底消除之前,都有可能传染,更何况和秦小受一齐通行的三儿和岳乐都是位高权重的,没有一个能冒险。秦小受到底是病体,所以即便能上路了,也不能赶,而且这日子已经入动了,越往北走越冷,许多路也结了冰,也不能赶。可是眼见过年的日子快到了,三儿离宫也近一个月了,再不能拖延了。在岳乐的再三保证会照顾好秦小受之下,无奈策马赶回京城。
 
   在京城里替三儿关着前朝后宫的几个人包括二儿和纳兰等人,总算见到了三儿回来心中的大石也落下的,一是为了三儿能够安全不受感染而放心,二是三儿总算回来主持大局了而松口气。这南方的战事天天都有战报,纳兰虽有才,但到底还是嫩了些,有经验的岳乐又在路上跟着秦小受,很多事情都拿不准主意,还是多亏了和几位三儿信任的议政大臣共同商议,大家一同有了决策才敢轻易有动作。更多的还是询问三儿的意见,即便是晚了些,但不会出岔子。而二儿此时倒是现实出了他优秀的政治能力,很多时候,纳兰不敢作出的决策或者想不通的问题,二儿没少帮忙出主意,其魄力和远见,让一直对二儿没有太大印象的纳兰刮目相看。后来渐渐悟了,二儿这是在藏拙,当朝已经有了如此英明神武的皇上,不需要再有一个如此文治了得的王爷了……
 
   当三儿询问起来的时候,纳兰汇报时,正欲提到二儿的功劳的时候,下意识地看了眼二儿,后者在三儿没注意的时候,将食指竖在唇中间。纳兰犹豫了片刻,在二儿之后又提出了其他几位议政大臣,有他们的帮助,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至于那些他们无法或者无权处理的事情,急得纳兰已经飞书给了三儿,相对可以缓一缓的圈在御书房的桌子上堆着。
 
   三儿还算满意,好歹没有乱套,褒奖了纳兰和二儿他们几句,让他们退下,很快进沉下心去处理这些大事,大多数都是关于三藩战事的,关于增援和派遣将领,数量和将领的人选几位议政大臣的意见有所分歧,所以无法抉择,留给了三儿来决定。然后就是一些赈灾的后续,拨款数额,分配。这都是冬天了,正是灾民最难过的时候,没有存粮,甚至没有住所,天冻地寒的,出去挖野菜充饥都不行。
 
   三藩之战打了快一年了,却还在僵持之中,这次征讨中,博果尔可谓是大出风头,一路捷报不断,但战局不断扩大,吴三桂兵出三贵,孙延龄叛于广西,罗森等叛于四川,耿精忠叛于福建,战线越拉越大,而且清军大多都常年在北方,对南方的气候与地形并不熟悉和适应,所以初期除了博果尔这一路军,都稍显下风,毕竟赶路南下已经身心疲惫还要适应这南方的气候和地形,而吴三桂又拉长了战线让他们疲于奔命,东征西讨。朝廷不停地派援军,来应付被吴三桂攻陷的地方。
 
   对于三藩之乱,三儿并不忙,毕竟上辈子这仗一打就是八年之久。对于获胜,三儿是有绝对的信心的,毕竟这一次不管将帅都更加出类拔萃都是有才之人,还是后备,国库也充盈很多。他耗得起,也等得起。
 
   虽然知道秦小受的队伍因为要照顾秦小受的病躯要慢很多,但是已经一个月过去还在路上,这让三儿有些失了耐心,也失了过年的兴致。对外宣称了秦小受患了伤寒,轻易不能吹风,否则病情容易恶化,而且伤寒具有传染性,也不让人打扰了。于是小的们大过年的也就在秦小受的寝宫门口请安,有话都是让太监代传的。药是每日都送过去的,但知情的都知道,那宫里不过是个空壳,真正的秦小受还在回京的路上。
 
   而秦小受这边,本来一个月的路程,因为秦小受万不可下车的,所以一旦积雪或者冰封了,都得着人去打扫,好在有岳乐这个钦差大臣顶着,这种活都让当地的官府派人做了,否则逛就队伍里那几个人手还真不够用,不过这么一来,每走一截路就得停几天,而且碰上秦小受咳嗽两声,那又得多停几天。每日太医要请三次脉。秦小受一路上可是彻底享受了一把高级病患的待遇,他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那么娇弱。不过回想起重病那段日子,他也就闭嘴了,小心为上。还有这么多人关心着他,也是他放不下的,对自己身体的不负责也是对那些人的不负责。
 
   一路回去的时候,秦小受又没少听到对三儿的赞美的,看来对于灾民的安置和救济还是很及时得当的,还包括三儿对于来念的税收和那些灾民如何重返农田的安置问题。大体上还是惠民的,但光从政策上来看,就知道不是所有的灾民都能得到这样的政策优惠,能得到官府的补助和接济的名额有限,恐怕又是一场关系仗了,最后这好处到底是落到了官员头上还是难民头上也还难说。秦小受叹了口气,哪怕到了几百年后,通讯那么发达这种事也无可避免,更别说现在了。总归做了也比没做好,总还有那么些许人是幸运的,而且这么做,更多的还是为了拉拢民心吧,在这战事吃紧的时候,国内的民心稳住是必要的。
 
   花了比正常需要时间的三倍多,秦小受一行人总算入了京师了。秦小受的病也在这一路上完全治愈了身体也养得差不多了,但是到底还是带着病体在寒风中舟车劳顿,要想恢复到原来的身体健康状况,还得回宫好生修养一段时间。但是疫症是肯定不会反复,这么长时间下来,太医已经万分确定了,也就不怕接触人群了。秦小受的马车是直接进宫的,岳乐在前面作挡箭牌,也没人赶拦车,皇上亲自封的钦差大臣回宫,平日里又是管这他们禁军的,根本没有丝毫的为难,见到岳乐人就直接放行了。
 
   秦小受一回宫,早在他们进京时就得到消息的三儿也早早地下朝准备好了迎接秦小受回宫,寝宫已经被里里外外打扫得纤尘不染,暖炉更是将室内熏得如春版暖和,木窗外都是凝结的水珠,可见室内外的温差。奴才们留下的都是心腹,如吴良辅等人,秦小受不在的时候,装作传话的太监也是吴良辅,若其他人,三儿又如何能放心,其他人又怎么能不起疑。
 
   岳乐在殿内给三儿请了安,就很自觉地去内务府了,之后的事等之后皇上传召,现在么……若不让人温存温存,岳乐也别想要安生地回府了。
 
   让吴良辅去将准备好的参汤端来给秦小受驱寒。看到秦小受的身影,三儿主动上前,一直快到门槛,接住了刚刚跨过门槛的秦小受,握住他的手。
 
   “你终于回来了。”这颗心也才算彻底地安稳下来,哪怕知道秦小受的病已经好了,但是这些日子生怕在路上出了什么事,或者感染风寒病上加病,抑或是遇到什么意外……
 
   “嗯……我回来了……”秦小受勾起嘴角。
 
   三儿看痴了……“这是朕……第一次看到你的笑……”绝对自然,绝对温暖的微笑!
 
   作者有话要说:ORT总算给我抽出来了……
 
   谢谢大家昨天,不前天,听了我的牢骚还反过来安慰我的。
 
 
 73 回宫后的日子
 
   “这是朕……第一次看到你的笑……”
 
   秦小受听到三儿的话后;表情立马恢复了= =让人充满吐槽欲的面瘫状。“有么?”为神马他自己都没有感觉?“现在还在笑么?”
 
   三儿默默抚额;“没了……”
 
   秦小受捏了捏脸,既然刚刚笑了;也就是说他的面部神经没有问题咯?想到刚刚三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