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梦一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噩梦一场-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实验室的门窗关闭完好,钥匙只有自己和张华教授才有,况且地震前教授一直都和自己在一起,并未曾离开半步。另外自己完全相信凭张华教授的人格,也绝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明子实在想不通,一个看上去毫不起眼的标本,有谁会偷偷的跑来将它拿走?而且还甘冒地震威胁的危险。

  几天来,明子难免不为小鱼的丢失而感到懊丧,因为这是明子发誓要珍惜一生的纪念。这条小鱼时常让他去缅怀儿时的挚友,感慨大自然的无情,和小卡不幸的遭遇。而张华教授在和他说话时,口气也比平时显得更加的平和,语气中明显带着浓浓的歉意。他后悔当初提议明子把标本带到实验室,以致发生这样的错误。

  明天是向学生讲授生物演化的课程,明子正在准备有关肺鱼的教案。大多数学者一致认为,肺鱼和最初的陆上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推断有可能是某些陆上动物的远祖。尽管明子仍在为小鱼标本的丢失而烦闷,但父亲当年的话却一直提醒自己:“学习,是为了把人类的文明传承下去,并把它不断的完善,这是我们每一代人都应该做的事情……”。

  现在,他的责任就是将知识传播给下一代的人们。他绝不能因个人的私事,而耽误了学生的课程。

  “ 明子、明子!”外面传来的是张华教授的呼声,声音中带着强烈的震惊和喜悦。明子实在想不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居然能让已经70多岁,平时异常稳重的教授变得如此激动。出于对教授的敬重,他还是立刻放下了还没完成的教案,起身向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刚到门口,他就看见了双手捧着一个玻璃缸的教授,像个孩子似的,盯着玻璃缸眉开眼笑。在他的四周,围满了好奇的人们。“你瞧,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教授说这话时,仍然激动不已。

  当明子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时,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 啊,‘盎’!”

  这的确是很久以前明子喂养过的那只“盎鱼”。可它明明已经死亡,并且被做成标本放置了二十多年。但现在玻璃缸里的这只“盎鱼”,却鲜活的扭动着身躯。多牙的嘴,象暗红色的小*瓣儿般的不停地张合着,两颗突出眼眶的眼睛,四处的转动,大胆的瞧向围观它的人群。

  “盎鱼”是一个从事卫生清扫的工作人员的偶然发现。当时它正在实验室内,一只专用的塑料水桶里。那是专用于倾倒清洗试验器具后的污水的桶子。实验室未得允许,一般是不准外人进入,那天清扫人员接到指令后,将污水提出去,准备倒进专门的回收池时,却发现里面有个奇怪的红色生物活体。因为是实验室里的东西,所以工作人员报告了张教授,以致出现了让张教授震惊的那一幕。

  奇异生物的首次发现,和二十年多后的神奇复活,让明子和张教授成了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焦点。报纸和电视台,相继报道着这件新奇的事情。被频繁的地质灾害折磨得已渐麻木的人们,表现出了少有的激情。尽管他们并不知道,这究竟和他们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他们却兴致勃勃地,时刻关注着这件事的每一个细节。对这些突如其来的荣誉,明子并不觉得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地方,只是心里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才行。

  经过明子和张教授对“盎鱼”的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在“盎”的基因体里,有一种神秘的基因代码,它使“盎”在遭遇生命危险时,会强制机体进入高度的休眠状态,保持重要组织不受损害,一旦遇见适应生命生长的环境,生命又会重新得以复苏。在地球上已经发现的物种中,只有地衣有相似的特性,但地衣只是一种真菌和一种藻类,组合成的复合有机体低等植物。并且能力远远没有“盎”的完备。而象“盎鱼”这样的脊椎亚门动物,有这种惊人本领的,却是地球上首次发现。

  现在,明子和张教授对标本在试验室的突然失踪,也做出了大致的结论:地震当天,标本因为地震的原因,被震离了桌面,恰好掉进了旁边盛有污水的桶中,接下来的几天,因为外界水源的刺激,就为“盎”创造了复活的条件。而二十多年前,13岁的明子看见已经死亡的盎鱼时,不过是它机体做出的一种例行反应。

  当明子和张华教授,将这一发现对外界公开发布,并且认为:如果能将盎的基因体运用在医学领域,在230年后即将发生的大灾难中,为人类的生存,一定会作出极大的作用,有助于人类逃脱灭顶之灾。因为他们的呼吁,世界上许多顶尖的科学家,立即自愿参与了这项研究。他们将这项艰难的科学尝试,称之为“盎鱼工程”。

  随着”盎鱼“的公开,政府部门也找上了明子。原来二十多年前,在明子和小卡去河边捞鱼的前天夜里的那场雷雨中,的确有不明物体落到了地面。那是一个多棱形的,人工制作的不明金属物体,当人们发现它时,它已经因受某种控制,自动分裂成了几块,散落在了河床上。在中空的内部,什么都没发现。经过反复证实,这个物体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或私人团体对空发射的人造体。它的确来自外太空,来至一个我们无法确定的,存在着智慧生物的遥远星系。但除了几块破碎的,无法进行分割的不明金属体以外,他们几乎什么都没得到。

  现在政府认为这条“盎鱼”,极有可能就是当初,那个人造金属物体中存在过的物品。而且应该不止一条,只不过它恰好被明子他们捕获了而已。在它身上,说不定还存在着其他未曾发现的秘密。他们希望明子能将它交给政府特殊机构,做进一步的研究——现在他们想做的和明子一样,只是希望为未来的人类,找到生命的出路。他们向明子保证,一旦研究结束,就会将“盎鱼”送回实验室。

  明子回想起了由“盎鱼”身上发射出来的,对父亲的收音机,造成了异常干扰的电波。如果它真的来至外星,那这电波里是否也隐藏有什么秘密呢?

  既然它可以在二十年后奇迹般的复活,难道就不会再有其他奇迹发生吗?

  明子最终把“盎”交给了前来接洽的政府人员,如果“盎”真的能为人类的明天找到出路,那它就不再是属于他个人或者小卡的了。在它的身上,聚焦着全人类的希望。

  276年后……

  扬帆和其他的人们,陆续登上了即将飞临太空,由特殊合金制造的飞船。这种飞船可以在漫长的星际航行中,进行亚光速飞行,它装备有自动导航系统:识别一光年范围内,星际间大小星体的面积和运行状况,自动紧急规避脱险、修正飞行线路,自动分析星球表面构成物质的能力。并且能抵抗小陨石的袭击和宇宙射线的辐射。

  飞船在地球轨道外陆续集结,等待指令统一出发。其中大部分人,在地球的新活跃期结束后,将重新返回地球,他们都是各个行业里挑选出来的精英,担任着在未来恢复地球文明的使命。少数人将志愿去星际中远航,为人类寻找新的家园。如果失败,他们就会象宇宙中的一颗尘埃,永远在遥远星际中游荡直到消亡。

  扬帆站在飞船的舷窗旁,望着下方刚离开不久的地球,这是人类起源的地方,上面布满了他祖先的足迹。他的名字是祖母给他取的,据说他的许多祖先,对古代的大海都有一种莫名的神往,姓名大多都与海或者水流有关。母亲在他的小时候,曾经给他进过大海的故事:“湛蓝湛蓝的大海;美得就像头上那片蓝蓝的天空,海里游着无拘无束的鲸群……”

  但大海在数百年前,还是这个故事出现的伊始,就被海底不停泛起的沙粒,和内陆河流带去的泥土染成了黄色,从那时起,他家族里的人,并没有谁真正看见过蓝色的大海。扬帆的母亲,已经在7年前死于车祸,而父亲却没来得及登上飞船,和其他不幸的人一起被留在了地面,等待大灾难的来临。

  再过三个月零21天,地球上即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巨变,猛烈的地壳运动,会导致遗留在上面的一些陆地生物灭绝,但经过一个恢复周期后,地球会重新进入漫长的平稳阶段,再次繁衍新的生命。这比首次预测大灾难的来临时间推辞了46年,但也足以证明了两百多年前的科学家们,对地球内部运动规律,已经有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不论是去太空中寻找新的栖息地,还是在无数年以后,人类重新返回地球故乡,人类已经对地质运动积累了全面的经验,再没有任何自然灾害,能够偷袭人类的生命。尽管人类现在还不能制止这种灾难的发生,但扬帆相信,当人类远游后归来,这些问题也一定都能迎刃而解。

  120多年前,人们发现了盎鱼身上隐藏的最后一个秘密,原来盎鱼身上发出来的电波,是一封来至外星智能生物的信件,他们巧妙的培育了一种特殊的带电鱼类,让产生的电波按他们的意志进行有规律的发送,使其成为一段在破译后,读起来颇为优美的文字。这种鱼类可已经历各种的恶劣环境,甚至是干燥成一小块,只要有一个细胞保持完整,它就可以重组生命体系,这种鱼类的名字,译成中文发音后,恰好是“盎”。信件中他们还讲述了特殊合金的制作方法,希望掌握了航天技术的智能生物,能更安全地在太空中漫游,期望有一天能和他们在宇宙中相会。他们向遥远的星际发射了很多这样的装置,这和一千多年前的地球人,向太空发射录有歌曲和人体构造图,以及太阳系示意图的钛合金光碟,表达的恰好是同一种愿望。

  扬帆想起了自己的先祖明子,一位永久载入人类史册的科学家。明子是发现“盎”的神秘基因和领导开发这种基因的先驱者之一,经过他和其他科学家一起,及后来好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解开了神秘基因的密码,并成功地复制到了人类的遗传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