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总和重生男两个人之间,看似资债关系复杂无比,实际上也就是两个人关起门来玩的过家家游戏,最多再扯上一个苏晚。
而把小姑娘在云中书城那百分之三十的股份划去,剩下的东西结算起来轻松得很。除了对杨一的作品进行估值外,其他都是分分钟就算得清楚的事情。
想要不清楚都不行,所有的股份都属于杨一和罗戈两个人,对于睿信国际的会计师来说,哪怕是一个刚刚入行的人都能够很快计算清楚。
而当会计师们结算清楚了两人间的财务关系后,由罗戈酝酿,两个人共同推敲出来的整改方案也在思阅——现在应该算是阳一出版——内部公布了出来。
从人事管理到行政系统,几乎是一脉相承了原来思阅出版的所有构架,只是资产注册方面,原本的独资私营文化企业,变成了现在的合资私营,也有了一个两个人的董事会。
还是两个人关起门来玩过家家而已。
当然,牵扯到了部分股份折算,资产赠与的问题,这个已经是阳一文化集团里面一个独资子公司的单位,又和云中书城,榕树下网站这些集团组成模块不同。
名义上是阳一文化这个舰队里面的一艘主力战舰,但是却拥有独立的董事会。而且现在的总经理还是罗戈,说起来变化也不想原本人们想的那么大。
因为并不涉及到外部问题,所以这一次的权力过度风平浪静,只是在出版社的内部激起了一些的漩涡和浪花。
但是当整改完全完成之后,整个阳一出版的编辑们,还是以最快的速度接受了这一场本来应该称之为天翻地覆的变故。因为杨一对于阳一出版来说,本来就已经是公认的二当家,除了没有股份,决策权甚至不必罗戈低到哪里去。
如果不是这样,那些编辑们又怎么会真的对一个少年服服帖帖,除了能让出版社不断前进,让大家看到奋斗的希望之光,更重要的是他被罗戈默认拥有的决策权。
“杨总”,“小老板”之类的称呼,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的东西。
而现在完成了整改后,罗戈的总经理位置虽然不变,但是这个少年却一跃而成为了大家头顶上最大的boss,他这个董事长可不是那种坐等分红收金的单纯股东,而是集所有权和决策权于一身的真正老板。
对罗戈的这个做法,私底下议论纷纷的员工们大有人在,甚至公司里连续半个月的话题都集中在这个上面。
不过大部分都是表达自己很惊讶,觉得罗戈做出的这种选择实在是太不可思议。
而对于杨一的上位,倒是没有人提出什么异议。相反的,在大家都能接受的程度内,一些人还很是表现出了欢欣鼓舞。
这不是罗戈以前有什么失掉人心的举措,胖总作为一个私企的老板来说,已经足够优秀。但是相比较杨一来说,无疑是后者更令人振奋。
拥有黄金笔杆和超人一筹运作能力的作家老板,没有哪个出版社的员工会不喜欢。
黄金笔杆就意味着出版社本身不用为抓眼球的畅销书发愁,国内很多出版社也能过得有滋有味,但是想要迈出最后一步成为一流出版社,缺少的就是一两本让人难以忘记的畅销书。而有了杨一,这个问题自然是不用发愁的。
而杨一另外一个能力,推广运作新书籍的能力,就是让出版社稳定运营,大家都能够有一个好前途和好“钱途”的保障。
抓眼球博名声靠畅销书,经久不衰就要靠常销书。
所以在原来思阅的名号不声不响变为了阳一出版后,这个出版社的上上下下,不仅没有出现丝毫的动荡,反而呈现出一派齐心协力的景象。总而言之,就是大家对于杨一表现出了超乎想象的支持度。
但是对于罗戈来说,失去了一个公司的所有权,却换来了他眼中绝对会增值的另外一大票股份——溪止旅游区的规划还停留在纸面上,但是其前景无疑是一片光明的;至于杨家老店的股份,因为还涉及到杨卫红的问题,以及日后阳一饮食的股权分割,所以特意作为保留条款另行注明下来。
“这样看起来,我是不赔反赚啊。”罗戈嘿笑着掸了掸自己手上一摞厚厚的合同书,对着桌子对面的杨一挤眉弄眼:“放弃食之无味的权利,换来实实在在的红利,我自己都佩服我自己了!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太睿智了,太聪慧了!我就应该被叫做智慧之罗戈!”
杨一眼皮轻跳两下,这个台词,似乎应该是由现在的葛黎高力来说才对,换成罗戈的名字,怎么听都有一种奇怪的违和感。
只能是唏嘘后世的网络小说害人不浅。
除了阳一出版之外,现在知道这一资产重组股份置换的人,还要加上云中书城的那些高层。于是不仅仅是阳一出版社内部,这些日子里面,云中书城的经理人们,甚至情绪还要更加的高昂起来,惹得中低层员工们议论纷纷。
而自身前途和书城命运联系得格外紧密的那几个总裁总监级别人物,脸上所流露出来的,几乎就是不加掩饰的喜意。
杨一虽然曾经很明确地告诉他们,自己手下的这些产业,虽然是绝对不会上市的,但是他自己却不会把持着股份不放。
这也是杨一没有办法的选择,因为他的天赋,决定了他不可能像一个真正的文化集团领导人一样,去开拓去进取。以后手底下的各项事业发展起来后,必须要依仗各型各色的职业经理人。
这样的情况下,对于领导一个公司,实质上根本就连半瓶水也不如的杨总,就只能用这么一个不上市的笨法子,把属于自己的东西牢牢抓紧。
不过相应的,杨一这个相当明确的分红表示,已经让以伍石为代表的经理人们,开始止不住地憧憬起来。
能够在全国第一的书城中分得一份股份,就算不能因为上市而资产膨胀,却也足够让人期待。
这大抵就是跟着杨总有肉吃的明证了吧。
第204章半瓶水大老板的忧伤
日子在继续,转眼就进入了三月,两三天前还略带料峭的寒风,已经掺入了丝丝温暖的湿意。
赶自己的稿子,制定阳一文化发展的大方向,处理一些老总应该处理的事务……
杨一还远远不具备作为一个正常文化集团大boss的素质,不管是知识储备,人生经历,心理状态……几乎每一项能力都可以打上不合格的标签。
他现在唯一能够拿出来震慑住手下那些骄兵悍将的,就是重生的优势,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不过杨一自己倒并不担心这个问题,除了他打定主意公司永不上市,就任由他一个人瞎折腾的之外,还剩下十七年的先知时间,这也是他信心满满的最大保障。
其实从杨一现在所选择的方向——决定跟随季棠郸学习人文哲史,而不是跟着罗戈在外历练,这已经能看出来杨一对未来的规划。
比起当一个商场大亨,他更倾向于满足自己个人的精神诉求。
而且在国内想要成为成功商人,知识储备之类的东西,也远远比不上对人情世故的理解把握。有了重生的优势,还有已经打下来的绩优股基础,杨一其实并不需要学习太多。
因为一个真正的老板,他永远只需要把握住大的方向,而将这种大的方向细化分解为具体可执行方案,那就是手下人的事情。
先选对路,再选对人,然后坐进马车里面睡大觉,大抵就是这样。有些事情可以把它往无限复杂的方向去想象,而相反的,也可以向无限简略的方向发展。
用金毛鬼畜的话来说,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换了老祖宗的玄之又玄的玄妙之语,就是三千大道皆可长生。
而对于现在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的杨一来说,以前最喜欢做的伤春悲秋没时间去感慨了。所谓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的悠然姿态,那是已经成功的人才能得到的享受。
人之所以喜欢回忆过去和憧憬未来,是因为大部分人的日子,只有在这些时候才能呈现出来那么一点点的诗意。但其实人活一天,就有一天的事情要做,眼泪也好微笑也罢,可以迷茫,但不要倒下,然后就能体会到充实的滋味。
至少对于现在的杨一来说,他觉得自己是充实的。
而往往充实就意味着无尽的纷繁事务。
比如现在,刚刚和罗戈敲定了开通云中书城的线上b2c业务战略大纲。
多半是杨一在说,而罗戈在听,或者是在小心翼翼地发问。
他不明白杨一只是一个学生,怎么就会有这么超前的眼光和商业意识:“小一,这些东西,你都是哪里接触到的?”
“报纸杂志,互联网,一切可以接触到最新讯息的地方。”杨一摆摆手,明显没有兴趣在这个上面纠缠。如果说三个月前对于别人这样惊讶的眼神,他还会心中暗喜不已,但是时过境迁,杨一现在几乎是已经完全免疫了胖总的灼热眼神。
有时候恭维这些东西,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儿。
“嘿嘿,我倒是越来越觉得,把思阅托付给你是我现阶段最正确的选择了!”罗戈颇为得意地抖抖腮帮子,然后点上一只烟:“嗯,你接着说,你这个b什么c的商业模式怎么了?”
“是b2c,商家直面客户的电子商务模式。”杨一点点他面前的这几张薄薄的策划案:“国外现在已经出现了这样的线上商务,不过首要问题就是电子商务那种快捷方便的服务特色不突出……”
杨一仔细回想了一下前一世国内的b2c缺陷,然后缓缓说道:“第一就是从商品的查询,选购,到之后的购买认证和确认支付款项不方便……当然,这个问题也是和国内的大环境分不开,互联网一日不普及,就算我们开发出委托银行监管的第三方支付系统,也难以推广开来。如果不行的话,把这一块儿交给银行去做好了。人嘛,总不能样样都吃进嘴里。”
“银行那些人会愿意代理监管你这个什么第三方交易系统?”罗戈撇撇嘴:“到时候上下打通关节不说,又是好大一笔的人情债。”
“这个你就错了,罗哥,人情债只会是银行欠我们的,而不会是我们欠银行的。”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