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脑黑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脑黑客- 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

吴飞愣愣地看着林鸿,半天没有说话。

这个消息实在是太具有震撼性了。

他经过确认之后,也不觉得这是林鸿在撒谎。

因为通过刚才的聊天,他已经发觉到林鸿在无线电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很多反面都研究得非常深刻,他都跟不上对方的步伐。

在张欣的提醒之下,他才回过神来,他一把拉住林鸿动手,激动道:

“WWCQ的冠军可没有水份存在!没想到你就是个人组那个神秘的冠军!你知道吗?这次结果出来之后,国内的那些火腿们都在猜测这个呼号到底是谁的……”

自从结果出来之后,BD7XZZ彻底在业余无线电界出名了。

由于这个时期国内的互联网根本还没发展起来,消息只是在火腿之间传来传去,并且并不集中,各种传言都有。

原本有人爆料,这个呼号是一个老火腿的呼号,不过后来不断有火腿否定了这个说法,说曾经和这个呼号建立过联系,对方明显是一个年轻人。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想等当事人主动现身,可是这么久过去,这个呼号仿佛彻底消失了一般。

吴飞结合这个呼号消失的时间以及林鸿来米国留学的时间,正好可以与之相吻合。

并且,他们接下来又聊了一下上次比赛的一些细节,重点聊到了欧中的那个信息井喷的情况……最终吴飞彻底相信,林鸿就是神秘的BD7XZZ。

在坐的其他人并不是火腿,除了张欣因为吴飞的关系对这一块有所了解外,其他人平时根本就没接触过这方面的内容。

好奇之下,他们纷纷询问吴飞这方面的细节,吴飞详细地解释了一下,大家这才意识到WWCQ亚洲区个人组第一名的份量到底有多重。

“STONE,没想到你对无线电的研究也这么深刻,我对你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左手笑呵呵地说道。

其他人也纷纷出言赞扬,搞得林鸿很是不好意思。

聚餐过后,吴飞邀请林鸿去MIT无线电协会参观,林鸿高兴之下欣然同意。

来米国这么久,他就一直没有接触过无线电台了,这让他心中时常感到很不习惯。之前研究手机,就是想看看手机能不能实现无线电台的功能,可是目前看来,接收附近的电话无线信号倒是可以,但是要想实现短波远距通信,手机就只能通过电话公司的无线基站中转才行。

第二百三十八章 MIT无线电协会的项目

午饭过后,其他人都有事情离开了,只剩下林鸿一人跟着吴飞去MIT无线电协会,张欣下午也有事情,她表示已经对MIT无线电协会熟得不能再熟悉了。

他们根本就无法理解林鸿和吴飞他们为什么会对无线电如此痴迷。

吴飞一边走,一边向林鸿介绍MIT无线电协会的一些事情。

“MIT无线电协会的呼号是W1MX,这个是集体呼号。协会成立的时间很早,可以追溯到1909年,是米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业余无线电台。那个时候,中国还没开始辛亥革命呢。”

不得不说,从那个时候起,中国在这些方面就已经落后西方太多了。

“协会里面的成员,主要是MIT的学生,教师,还有员工。”

吴飞和林鸿两人来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WalkerMemorial大楼。

“W1MX电台室位于这栋楼的三层358室,总共有两个电台操作区。除了无线电协会,事实上在MIT,还有一个与其联系极为密切的组织,叫做MIT UHF中继协会,呼号为W1XM,W1MX主要活跃在短波,而W1XM活跃在VHF/UHF频段。

W1XM的操作间在MIT最高的建筑Green Building的顶层,那里有良好的视野,非常有利于UV波段的弱信号通信……”

吴飞详细地给林鸿介绍MIT中和无线电有关的一切。

因为今天是周末,整栋楼里倒没什么人,林鸿在路上都没碰到几个,只是在经过过道的时候,通过一些房间的门缝,可以偶尔看到房间里面偶尔有些人在忙着自己的事情。

有的在黑板上演算着什么数学公式,有的则在实验室中做着实验。

他们来到三楼358室的一个区域。

林鸿完全被这个区域放置的设备给吸引住了,他发现,比起这里的设备来,自己以前见过的那些设备都是渣,这才是火腿所使用的神器级设备啊!

“竟然是Ten…TecOrion和Ten…Tec OrionII型专业电台!”林鸿感叹道。

麻省理工学院就是有钱,这两台设备可是业余无线电设备中的极品装置,甚至达到了专业级别,用来搞业余无线通信,实在是有点过于奢侈了。

“是啊。这两台设备其实才更新换代没多久,这里是一号操作区,以前的旧设备放到隔壁357工作间了。”吴飞介绍道,“这两台设备各配有一套千瓦级功放,两套设备可以同时工作。而天线包括一套HF定向天线以及160m波段全尺寸偶极天线。”

除了这些设备,自然还少不了计算机。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无线电和计算机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计算机从刚开始辅助电台通信,甚至有为主要设备的趋势,绝大部分之前电台专用硬件才能完成的功能,计算机都可以胜任了。

太豪华了,太奢侈了!

听完吴飞的介绍,林鸿连连感叹,同时心中也有些技痒,看到如此豪华的设备,他真的有些心动了,并且,他已经很久没有摸过电台了。

“我可以试用一下吗?”林鸿有些不好意思地问道,“说来惭愧,第一次看到这么高级的设备。”

“当然可以。”吴飞说着,帮忙将电台的电源给启动了。

林鸿带上耳机,开始调频,监听业余频段上的信号。

虽然他从来没有用过如此豪华和先进的设备,但是无线电的原理并没有变,调频和调幅总是少不了的,林鸿从旋钮上的文字也能看出到底是怎么用。

听着耳机中熟悉的沙沙声,林鸿脸上露出会心笑容。

这种感觉,真是久违了。

林鸿进入新手频道,和几个新手建立了通联,指点了他们几个基础的火腿知识之后便下线了。

“很久没用电台了,都有点生疏了。”林鸿笑道,“说来惭愧,这种高级货,第一次用。”

“我看你用得很顺手啊,就算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值机员也没你这么熟练。你真的是第一次使用?”吴飞刚刚一直都在旁边观察林鸿操作电台,发现他的操作干脆利落,调频准确,非常老道。心中暗赞,果然不愧是CQWW的冠军选手。

“是啊,我以前使用的那个电台,还是当年RI本火腿遗留在我们那的一个业余电台,虽然过了这么久,但是我修了一下,还是蛮好用的,我就是用那个电台参赛的。”

“牛!”吴飞朝林鸿竖起大拇指,他不得不佩服,对方竟然是用古董级的电台获得了冠军,他简直没有任何语言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了。

二号工作区则有一台Yaesu FT…2000设备和一台功放。

在电台室的隔壁,357室,是WIMX的工作间,备有操作台和五金工具,这里也是W1MX的小博物馆,收藏了一些古老的元件和电台设备,并且之前更换下来的那些老旧设备也全部搬到这里来了。

虽然老旧,但是还是能用,不过可惜的是,现在这些设备都堆积在角落里沾灰尘。

林鸿看到这些设备,简直有点咽口水。甚至有股将它们都买回去的冲动。

不过后来还是放弃了,这些设备太占地方了,要是全部搬回去,他那个房间都能给装满了。

他毕竟是借助在别人家里,还是有诸多不方便的。

在这个工作间,林鸿还看到了一些比较奇怪的设备。

这些设备似乎是一整套的,装在一个可以推动的架子上,有计算机,也有几台林鸿从来没有见过的设备。

这个架子上,有几张稿纸,引起了林鸿的注意。

他凑近去看了一下,发现这些稿纸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一些数据。

“这是什么设备?”林鸿好奇地问道。

吴飞正在帮忙整理一下一些散落的文档资料,他回头一看,回答道:

“这是我们学校GNSS监控站的便携式地面设备。”

完了,他又问道:“GNSS,你知道吧?”

林鸿摇头:“没听说过。”

“这是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的缩写,翻译为中文就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目前主要有两部分,一个是美国的GPS系统,另外一个是苏联研制的GLONASS。”

林鸿微微点头,这东西听起来还真是高端啊,涉及到卫星通信了。

“我们协会的几位成员,正在一个教授的带领下,在做一个项目,想要利用这套设备尝试破解GPS和GLONASS的信道编码码片序列,看看有没有这种可能性。一旦破解成功,就可以按照编码规则研制原型机,获取和跟踪苏联导航卫星的信号了。”

吴飞也是这个项目组的一员,所以他对这件事情比较了解。

林鸿听得入了迷。

他追问道:“你们使用什么天线获取卫星信号?”

研究过手机技术手册的他,当然知道从卫星上发射下来的信号,经过长徒跋涉后衰减非常大,到地球上天线的功率,基本上只有仅仅10的负16次方瓦特级别,如果想要准确接收到这些信号,一般的天线可完成不了这种任务。

吴飞递给林鸿一个钦佩的眼神,因为对方所问的问题,直接问在了关键上,这才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我们使用的天线,是监测站的蝶形天线,半径1。8米,可以将接收到的信号放大300多倍。”

又是一个神器!

这天线,简直太强大了。

林鸿可以肯定这天线肯定不是他们协会的专属设备,而是MIT用来做科学研究用的。

在MIT搞研究就是爽啊,竟然还可以使用到这种级别的设备!

不过,林鸿还是感到奇怪,就算是将卫星信号放大三百多倍,信号还是弱到无法级别。

不过对于这点,吴飞就有些说不清楚了,只是告诉林鸿,这和卫星通信的编码方式有关,通过特殊的编码,可以将微弱地信号从算法上实现放大,具体怎么做,他就不知道了。

另外,地面设备,也就是工作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