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富贵- 第3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堰得多大?”

“不用太大,若是河沙渐渐淤平,再挖一条引河,重新挖一堰,原堰有许多黄河淤泥,设一堤就是上等的围田,几十年或几百年后浮泥消失,下碱性沙壤出现,又可以将河道改回来,重新冲刷积淤。”

宋九说的策略并不是太高明,也就是他前世的治淮策略一部分,在宋朝也有类似的事例,治理三白渠就用过类似的办法,不过现在还没有出现,算是一个新奇高明的想法。

楚昭辅兴冲冲地回去,立即去了皇宫。

这个粮食压得他这半年几乎气都喘不过来。

将宋九的想法,再加上他自己补充的一些想法逐一说出。

赵匡胤走了几步,问:“是何人教你的?”

“陛下知道啊。”

“你若有这等才干,都不会发生这件事。”

“老臣有罪。”

“你确实有罪,若不辜念你随我多年有功的份上,去年朕就将你弃市了。”

“是,是。”

“说说,是谁教你的,没想到三司居然有这等人才,朕想见见他。”

楚昭辅摸不清楚赵匡胤态度,支吾着不敢说。

“为什么不说!”

“是,那个老臣去了宋九家,问一问广南能凑多少粮食,与宋九谈了起来,宋九说的。”

“宋九,为什么不敢说,朕也不会吃了宋九。”

“是。”

“治汴来不及了,先将粮食解决,然后再想想汴水。”

“是,那诏书呢?”

“明天朕会让卢多逊草拟诏书,颁发到京东各州府。”

主意是宋九想出来的,赵匡胤就没那么高兴了,不是对宋九反感,而是人才,国家渴望更多人才,而非是几个人才。而且宋九用意不良……不过若没有朕将你调到广南磨勘几年,大兴水利,你懂吗?想到这里不由地摇了摇头,又好气又好笑。

……

宋九这才姗姗去了钢监。

这些年做了很多微调,主要是水泥强度与耐高温性能差。宋九不敢让步子迈得太大。宋九离开京城去了广南,微调几乎停下。总体来说,它除了给宋九提供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数据外,进步不大,还是现代高炉与十七世纪那种竖式高炉结合体的怪胎,有许多缺陷,最大缺陷就是高炉太大,水车鼓风风力仍十分不足。

到了广南,耐火砖技术的进步与耐火水泥出现后,高炉完全改变了,这完全是复古式的蓄热式热风炉的翻版。高炉不高,但是附加的辅助设备更多。包括炉顶成了封闭式。但它却是一次跨越式的进步。

不过那终是小型高炉,这里是大型化高炉,因此更复杂,于是宋九索性下令将高炉熄火,反正快拆了,也不怕它趴下去。熄火后,对整个高炉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这个过程会持续大半年时间,甚至更长时间。最少经过十次以上的大型改造,进一步提高耐火砖的质量,才能定型。这些陆续的改造调整研发,将会为另一种冶铜的炉积累着经验与技术,更复杂的反射炉。

为了维持国家所需钢铁,在一起不方便运输铁矿石地区可以推广广南那种小高炉,冶出成品熟铁运出来,再加工成钢。

对此没有人敢反对,钢铁多重要,每人都知道,这将是成型试验了,一旦试验成功,可以推广到全国。那么整个冶铁史将会彻底改变。

但宋九一不上朝,二不当真,三不教书,帮手也越来越多,小日子过得倒也逍遥自在。

就是粮食让他头痛。

不愁雇不到劳力,至少在这个春天里想多少劳力都可以,闻听河洲大量雇佣劳力,四面八方的逃荒饥民一起拥了过来。这次动工规模大,可再大也用不了这么多人。而且几万百姓每天要吃多少粮食?宋九也在派人买着高达近百文钱一斗的昂贵粮米,再加上人太多了,反而挤在一起,效率不高,浪费无比的严重。

这一天很晚回到家中。

家里来了一个贵客,一个小小少妇坐在家中,两个太监恭敬地站在边上。宋九一看就知道这个小少妇的身份,就不知道她是那位公主,太监喝道:“还不见过公主殿下。”

“参见公主殿下。”

宋九公主不值钱,可礼仪上得表示一下尊重。小公主长得不算太漂亮,但也不算太丑,基因在缓慢改造着,以后公主会越来越漂亮,无他故,皇宫妃子长相能差吗?因此史册上宋朝几个皇帝往后去一个比一个清秀。从仁宗时起,就渐渐变成美男子。

小公主岁数不大,十四五岁,这个不管的,十三岁也能成亲。

就不知道是那个公主。

小公主揉揉鼻子,看着宋九,问:“你就是那个宋九啊。”

“是啊。”

“也不是太好看。”

宋九晕,再不好看,比你老子长得好。

“我问你,你为何非难河北,说河北衙内不好,难道驸马不好吗?”

这一回知道了,赵匡胤的小女儿,永庆公主,嫁给魏仁浦儿子魏咸信的那个主。但她真闹起来,宋九还真那她没办法。不过一个小屁孩子也容易对付,从玉苹手中将宋玉抱过来,说道:“殿下,我会不会害他?”

“他是你的长子,为什么要害他?”

“就是,陛下会不会害你?”

“父皇为什么要害我?”

“原因我不能说,但陛下会对你说的,你问一问陛下,陛下就能替你解答了。”

“这点小事,我为什么要问父皇。”

“河洲有多大,有没有天下大?”

“你是什么意思?”

“我意思是河洲能有多大点的地方?骑马一眨眼功夫从东到西,但我从岭南回来,骑马骑了近一个月,路上还没有停过。只有没出息的人才将眼睛放在这点大的地方。”

“那你还争什么?”

“我之所以争,那是它能养活很多人,不能让它无序,还有我需要钱,但这个钱不是替我挣的,可又急需要,因此不能放。殿下,你手中缺钱吗?”

“不缺。”

“不缺何必争一时,想要为后代多留一些钱,你问过陛下了,我教你好办法,而且若我没有猜错,我送了一件好东西给陛下,他手中现在还有,快点向你父皇讨要。”

“什么东西?”

“好东西啊好东西,天机不可泄露。”

小小公主好奇地回去,主要小,再者赵匡胤为人,教出来的子女应当不恶,而且宋九还听说了一件事。这个上公主曾穿一件翠羽短袄入宫,赵匡胤对她说,你当将这件衣服给我,以后勿用此为饰?这个小公主不服气地说,不过就是几根翠羽,能值几何?赵匡胤说道,不然,你是朕的女儿,服此,宫闱戚里必相效仿,京城翠羽价高,小民逐利,辗转贩易,伤生寝广。那就是你的过错。你生长在富贵之家,当念惜福,岂可造此恶业之端?

说明赵匡胤还是信佛的。

也说明赵匡胤生活朴素,宋皇后劝他以黄金做肩舆,他也说过一句,我以四海之富,宫殿全部用金银为饰也可以办到,但我替天下守财,岂可妄用?古人说以一人治天下,不能以天下奉养一人。我若存在以天下奉养之意,天下人何以对朕抑慕?

因此让宋九轻易地打发走了。

玉苹长松了一口气。

宋九笑了一笑道:“不用怕,公主不恶,所以古人云,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公主不恶,就不用怕她。”

第二百九十三章 二敲

赵匡胤看到喜欢的小女儿回宫,十分开心,立即让宫中的宫娥备上最好的果子,虽然出嫁了,但在他眼中还是一个小孩子。

永庆公主问:“父皇,我听宋九说他送了一样好东西给你。”

“宋九说的……”赵匡胤忽然脸色一变,喝道:“你为何去找宋九?”

“父皇,你别吓我。”

“说。”

“他说河北衙内都是坏人,不对,我还没斥责他,就让他骗出了门。”

赵匡胤松了一口气,贬官处罚太重了,若是自己女儿再上门训斥,换自己做臣子时也不会好受的。他声音放平缓一点,不能怪女儿,她是被人利用的,因此解释道:“乖女儿,你不懂,河北这些年可交出一文钱税?”

“交的税再多,也不及伪汉那把火。”

“这是谁说的?”

“贵妇人皆这么说。”

赵匡胤脸色有些难看,道:“那把火是过,但平伪汉,治伪汉,有功。功过相抵了,懂吧?就是那把火烧掉一些财富,朕看到的是广南二十多万户,一百多万百姓脱离苦海。还有,围田,占城稻,河洲,棉花,寒瓜,甘蔗,筒车,水中坝、坑矿,这些事物的逐步出现,养活了多少百姓,它又产生多少财富。只是这些财富不在皇宫,而在天下百姓手中。朕是一国之君,天下富就是朕之富,懂吗?”

“那为何你还要罢他的官?”

“他性子有些散漫,朕刻意罢他的官,磨练一下,以后还是要用的。”赵匡胤说道这里,忽然想到一个问题,连自己女儿都这么认为,况且外人,于是对身边的太监说道:“你去传旨,复宋九候爵。”

官不大好立即复回来,但能将爵位先复回来。

“喏。”

太监离开,赵匡胤说道:“你看,我马上复他的爵位,我象是不用他的样子吗?”

“我还是不大懂。”

“这件事,你最好不用问。以后河北的事你不能去过问,也勿得让咸信过问。”

“嗯。”

事实这件事魏咸信也有份,此人又小气又贪财,因为永庆公主长相平常,对她也不是太好,只是永庆公主岁数小,还察觉不出来。但赵大在世,魏咸信不敢做得太过份,赵匡胤也不知道。而且这个小姑娘很乖,不然赵匡胤也不会痛她。永庆公主又问道:“父皇,那个小九送给的东西呢?”

是她来了,换第二个人赵匡胤可舍不得拿出的,就这一瓶子,没三四斤重,偶尔打开瓶盖,与宋皇后用手指醮着吃上一口。小女儿要,赵匡胤没办法,派太监从寝殿将那个瓶子倒上一半,装好,端进来。赵匡胤小心地倒了一点放在瓷盏里。

永庆公主惊奇地看着它,问:“这是什么东西,玉吗?不象是玉,这么碎。”

还拿了一点放在手中看,就没有想到它是糖。

“尝尝。”

“它能吃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