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品富贵- 第5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匡义也不悦了,你小德子可是朕的人,想要上山下乡,也不是进入两府,为什么不找朕来求,而兜了这么大圈子求李沆。于是将王延德与朱贻业喊来一顿痛骂。

这两人骂昏了头,于是矢口否认。

赵匡义便派人找张齐贤来对质,张齐贤是大宋第一豪爽男,你爱信不信,何必让我做小人状,对质公薄?

正好他老母死了,心情差,不相信俺的话啊,于是引咎自责,罢为尚书左丞,然后又以丁忧为名,主动要求外放,让俺到定州吧,哪里是前线,才是俺张大侠用武的好地方。

张大侠赵匡义都看不顺眼,就别说李大学士了,但他是老臣,当初让他上来主要是指导作用,赵匡义没有深责,罢守本官,但在制词里还是刻薄说了一句:久壅化源,深辜物望。

李昉下,赵匡义忽然盯向了温仲舒,小寇下去了很长时间,赵匡义仔细回味,终看察觉到小温在里面扮演的不光彩角色,你也下吧,接着李沆也跟着下。

一下整四个,赵匡义只好再度将吕蒙正召回来。又以苏易简与吕端参知政事,以前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赵熔与向敏中同知枢密院事。

换得差不多了,赵匡义又盯着了另一个人,老神童贾黄中。

有一个叫牟晖的京城百姓敲登闻鼓,这个鼓是用以申冤的,大案冤案要案,才可以敲他。登闻院官员一听它响起,匆匆忙忙地让牟晖报案。

原来是牟晖家奴将一头小公猪丢失了,他找了半天未找到,于是状着胆子敲响闻登鼓,看看登闻院的官员能不能替他找到这头猪。

几个官员一起傻了眼,这怎么办啊,难不成真派无数衙役不计成本,替他找猪?但不判也不好,便问赵匡义。

赵匡义差一点一口气未咽过来。

大半天才徐徐说道:“这种事还要告诉朕,并且让朕判决,真大可笑也。不过若推此心以临天下,可以无冤民。”

找猪那是不可能了,于是赐一千钱偿其值,就当朝廷将你这头小公猪崽子买了下去。

关心百姓是好事,可赵匡义管事管到这种地步,贾黄中只好墨守陈规。论才学是他神童,才气惊人,论政绩,也与宋九一样转战多处,立下了许多功劳,论为人老贾比宋九还要厚道,论作为十分廉洁。然而他胆小怕事墨守陈规的结果,便是政务久拖不决,以至稽留的政事越来越多,百官意见很大,你不急,咱们各部司得等你老人家决出政策,发布命令才能做事啊,我们急啊。于是纷纷投诉贾黄中。

再度罢免贾黄中,贾黄中觉得很委屈,胆子大是专权,招人恨,胆子小是墨守陈规,听到罢免诏书,他差一点哭了,只能一个劲地向赵匡义认错。

老贾人还是不错的,赵匡义也觉得难过。可没有几天,他就对赵熔等人说道:“黄中等以循默守位,故罢,适垂泪敍谢,朕亦为之凄然。昔周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人臣事主,可不念此以保终始。古人尚欲立功名於乱世,况盛世乎?卿等宜各戮力,以副超擢。”

老贾是反面教材,你们不要学习他。

然而东府也缺少人手了,于是赵昌言重新上台。

但宋九在太原差一点真要哭了,写了一篇长奏,平庸的人那怕给他十年时间也不能出政绩,然而有才华的人不给他时间能出政绩吗?

看看这两年,前年东府有吕蒙正,王沔,张齐贤,陈恕,西府有王显,张逊,寇温。几月后吕王陈三人齐被罢相,贾黄中与李沆上来。接着王显下去,张齐贤下去,吕端刘昌言与柴禹锡上来,然后二李与贾黄中齐下,苏易简与赵昌言上来。温仲舒再罢,向敏中上来。

前两年还保留一两个旧人,今天东西两府所有宰相全面轮换。

人事一换,政令必须更换。

这边在刮风,那边朝廷在抽后梯子,如何了得。

赵匡义也觉得玩得太过火了,讪讪写了封草诏给宋九,由朕居中策应,张齐贤在河北,大事可定也。

……

但张齐贤去了定州,倒是无形中给计划带来了新的变化。

入秋以后,宋军借助坚固的“L”形防线,多次反入侵骚扰山后辽国数州。特别是庄稼快要成熟之时,所过之处,能烧的尽数烧之。

若仅是烧,那么宋朝就失去民心了。

然而宋军还掳掠百姓,也不是真正掳掠,而是将这些百姓带到后方,让他们亲眼看到迁徙过去的山后百姓如今的生活状况,是如何的安居乐业。再将他们带回山后,让他们主动转告乡亲,不是俺们要烧你们的庄稼。

你们都是中原人的后代,如今朝廷来解救你们,然而你们生产粮食供辽军做军粮,你们子弟替辽军狙击宋军解放燕云,朝廷能不急吗?想要脱离这片苦海,来宋朝吧。

因此有人痛恨之,也有人心动之。

最少这让山后辽境内的闲田面积越来越大,严重影响到山后的生产。

耶律斜轸不停地派出军队狙击,然而这次宋军进攻仅是浅攻,多是骑兵过来,若是大部队来了,立即撤回宋境,若是没有辽军来,继续骚扰,攻陷催毁辽国在边境所建筑的小堡小砦,以及焚烧庄稼,或者破坏拦截百姓逃向宋境的哨所关卡。

也有人中伏牺牲的,不多,那边辽国同样也陆续出现伤亡。

这是真正的以德报德,以牙还牙,将辽国以前的打草谷一起用在辽人身上,区别就是宋军不杀百姓。

张齐贤去了定州。

他不是那个去代州的张齐贤了,一度担任过国家真正的首相,这个职位连宋九还没有担任过呢。

而且又懂军事,从东府来,又知道后方朝廷的家底子,再加上陆续的战斗,各个能打的将领一一提拨任用,战场从山前转向山后,张齐贤完全能替代李继隆的职位了。

因此李继隆风尘朴朴地带着一支兵马,赶向河东,到了前线。

耶律斜轸这回真头痛了,看到宋朝真要对山后势在必得?不然怎能派出这样的猛将?

他可是两次轻易击败耶律休哥的猛人,这样的强将来到山后,自己要怎样应付?

第四百七十三章 前戏(上)

李继隆去了河东,耶律休哥压力轻了,耶律斜轸头却痛了。

李继隆很藐视地将军队带到神武城北面的荞麦川与小道坞,严格来说这里乃是神武城与岚州的中路要冲,耶律斜轸与萧排押反攻神武城与偏关不果后,就是从这条道路撤回朔州。它离神武城有八十来里路,但离朔州仅有六十里地。

宋九当初也想在这里设堡垒,考虑到它有很广大的平川地带,一个大堡不能形成有效防御,必须有几个副堡相互配合,才能拱卫神武城中路。那样建堡砦不计成本,也需要大量人力,时间来不及,以后也造成分兵严重。于是索性将中路放弃,直接将战场放在神武城下。

数万宋朝军队在此大摇大摆操练。

耶律斜轸很头痛。

李继隆意思很明显,来打啊,打俺啊。

但真打……天知道此子想要干什么?

耶律斜轸六神无主。

如果是去年冬天的时候,他手中有十几万大军,那么就打一打。

虽然山后现在全面警备,但以辽国力量不可能一直在山后聚结十几万大军防御。他暂时还没有看穿李继隆用意,看不穿就不敢动用手中可怜的兵力。

然而李继隆蹭鼻子上脸了。

考课院官吏说河东第一。

河东路政绩就是第一!

未打之前,宋九将军务交给了前线诸将,主要就是打探情报,训练军队,修筑城堡,再加上以前潘美的布置,他没必须掺杂进去。

于是就在河东到处跑。

有一种做官方式,那就是惊人的才智,如吕夷简李沆,房杜,人家呆在家中就知道天下事了。有一种做官,如姚崇,他只将大事拎好了,天下事自然平定。有一种做官,如魏征小寇宋璟,敢说敢做,天下官员不敢询私,官场风气一好,事务也就处理好了。

但还有一种做官方式,如诸葛亮或者宋九。

他们十分谦虚,于是事必躬亲,这样很累,然而他们的小才,弥补了才智的不足,好的更好,不好的也会变好。

宋九就喜欢到处跑。

广南,江州,眼下再到河东。

跑得整个河东官员心惊胆战,不过还好,真做得不好,与宋九协商,宋九反而喜欢,然而真太过份了,那么不好意思,回家去吧,宋九跑了几次,因他上奏罢免了近十名官员,但做得好,立即向赵匡义推荐,提拨上位。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天堂虽苦一点,但很美丽,如何选择?

他跑一次河东官场风气便好一分。

这也是不可复制的,换别人来没那威信,赵匡义也未必相信。

官场风气变好了,实际在这时代问题便解决了一大半。

然后又与百姓官员一道商议水利,种植养殖,商业作坊,特别是水利,又掳来许多百姓,有了民,有了水利,今年河东涝灾又不大严重。于是两年时间下来,河东大治,五谷丰登,甚至整个河东粮食出现积余。

有了粮食就好办了。

宋九随着对军事的思考,居然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即便拿下幽州,宋朝边境问题也多多。别说山后,当然山后不及幽州重要,可就是拿下幽州,若是不重视山后,随时敌人还能从山后对幽州发起进攻,进一步威胁中原。但想保护山后,以及南方的河套与陕西,还必须要经营北河套,以阴山为长城。

这个兵力始终不能减少。

但随着人口增加,若不将兵力增加到恐怖的八十万禁军,不超过四十万之数,再加上养兵成本下降,那么以宋朝财政收入,还是可以接受的。

这有点儿远,就是眼下,也必须要增兵。

于是这几年陆续将禁兵数量增加到三十八九万之巨。

兵力虽增加,新兵比例也在增加。

正好因为灾害,粮价有些贵,秋收结束后,朝廷调出八万禁兵赶赴太原。基本都是新兵,权当去太原就食的,除上交外,余下他们所得粮食又可以让他们家属拿出来变卖,增加家中一笔收入。

八万禁兵徐徐到了太原,又从太原城带着大量粮草来到神武城,又从神武城到达荞麦川,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