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林清玄散文-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于是,我像平常一样,每天晨昏为花草浇水一次,一星期后枯萎的花草开始抽芽,
 三个星期之后,已经绿意盎然了。
   这时我才把枯萎的枝叶剪除,使得院子里的花草比原来的还要青翠。
   我和孩子一起浇水的时候,告诉他:“在太阳暴热、环境不好、没有雨水滋润的时
 候,我们也要学习花草,休养生息,保持生机。”
   在顺境之时,要使生活有风采。
   在逆境之时,要不散乱,保持静心。
  
      
     
 
 
 
 
 
 
      
 更恒久的价值
 
 
 
   我有一个皮包用了二十年,每次我向年轻人说起,他们都张着难以相信的眼神看我
 的皮包。
   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二十年实在太长了,几乎没有东西能用二十年,甚至连世上
 极珍贵的友谊、爱情。对生命的向往,也没有人能维持二十年了。
   其实,在我们的父母那一辈,一件东西用二十年是很平常的,巾婚二十年是很平常
 的,有相交二十年的朋友也是平常的,甚至一件衣服穿二十年也是平常的……只可惜现
 代社会都反常了,才把那些平常的事看成奇特。
   在我的衣柜里,还有一件父亲生前送我的毛衣,这毛衣已经穿了五十年,更可贵的
 是,这毛衣乃是我母亲新婚不久亲手织给父亲的。
   这世界虽然浮华短暂,但只要我们愿意坚持一些更恒久的价值,就会发现还是有许
 多事物愈久愈醇、愈陈愈香。
   可惜的是,生命里恒久香醇的滋味,很少人愿意去品尝了。
  
      
     
 
 
 
 
 
 
      
 两个汤圆
 
 
 
   朋友请我到餐厅吃饭,是现在最流行的“吃到饱”餐厅,每个人一百九十九元,任
 人吃到饱为止。
   由于算起来便宜,餐厅内人声鼎沸,有许多场面到了不忍卒睹的地步,东西拿太多
 掉在地上的有之,剩下一大盘吃不完的有之,还有一些人吃得太饱,而抚着肚于叹气。
   一般最能自我节制的人,也免不了吃下比平常食量更多的东西。
   我对朋友说:“这种吃到饱的餐厅真是赤裸裸地表现了人的贪欲,也正是文明粗俗
 的表征呀!”
   更有趣的事情是,当我们走出一九九元吃到饱的餐厅,才发现透明的窗玻璃上贴了
 许多减肥瘦身的广告。
   朋友开玩笑地说:“减肥的美容院开的速度大概与吃到饱的餐厅是成正比的。”
   我说:“如果大家每餐都不吃到饱,也就不需要减肥了。”
   接着,我与朋友在公园散步,以消耗我们吃得过多的食物,边走就想起民间一个关
 于贪欲的寓言。
   话说八仙之一吕洞宾刚成仙的时候,很想找一个弟子传授仙术,他想到:作为我的
 弟子,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不贪心呀!
   于是,吕洞宾心生一计,变成一个卖汤圆的老人,在摊子上贴了一张纸:“汤圆一
 文钱吃一个,两文钱吃到饱。”
   从早到晚,许多人都跑来吃汤圆,却没有一个是吃一文钱的,全都是两文钱吃到饱。
 眼见黄昏来临了,吕洞宾心想收徒无望了。
   突然有一个青年付了一文钱,吃一个汤圆就走了。
   吕洞宾大喜过望,追上去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两文钱吃到饱呢?”
   那年轻人无奈地说:“可恨我身上只剩一文钱,真可恨呀!”
   吕洞宾长叹一声,纵身飞上天去,终生都没有收徒弟。
   我讲这个故事给朋友听,我说贪心是人的天性,也是正常的习性,只是很少人看见
 自己的贪心罢了。
   朋友说:“我们以后还是少去这种吃到饱的餐厅了。”
  
      
     
 
 
 
 
 
 
      
 沟坪与草花庄
 
 
 
   回家乡居住,要离家了,妈妈说:“多住两天吧!明天你三姑要嫁孙女,你和我一
 起去沟坪吃酒席。”
   我听到“三姑”与“沟坪”,从心里冒出一股暖流,就留下来了。
   我有五位姑妈,其中二姑和三姑是最亲近的,二姑嫁去的地方叫“草花庄”,三姑
 嫁去的地方叫“沟坪”。
   为什么与二姑三姑最亲近呢?原因是,二姑三姑和爸爸长得很像,简直就是同一个
 模子印出来,我长得又像爸爸,从小就有很多人说我像二站三姑。其次,这两位姑妈嫁
 得很远,家里又有广大的庄园,我们如果去姑妈家就可以住在那里,备受疼爱,几乎没
 有任何“法律”的制裁。
   另外还有一个秘密的原因,沟坪与草花庄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是美得不得了的地方,
 用人间仙境来形容也不为过。
   记得草花庄的四周,在春天来的时候就会开满各种野花,穿过野草花的小径,就到
 二姑家的三合院,站在门口的时候,我总感觉全身染满了香气,感觉自己是从远地策马
 要去拜会“草花庄庄主”的快客。草花庄主出人意料的是一位胖胖的、慈和的中年妇女,
 那当然是我的二姑妈了。
   说二姑妈武功高强,一点也不夸张;他们有广大的田园,种着各种果树,还养了数
 十百只的鸡、猪什么的。有一段时间她热中养珠鸡和火鸡,每次有武林人物靠近,还会
 齐声高歌表示欢迎哩!姑妈最厉害的招数,就是她很会做粿她做的粿常用荷叶、芋叶、
 姑婆叶来包,常把庭前园于里的桂花、茉莉。丁香拿来人味。她蒸的粿不是夸张的,在
 一里之外就可以闻到香气。
   我时常和兄弟到二姑家,庄主有闲最好,庄主若是无闲,我们会自己到果园去饱餐
 一顿,然后躺在西厢房前的宽大条椅上睡午觉,一静下来,庄外草花全部话转来,蝴蝶
 四处飞,庄内盘旋着无以名状的香气。
   二姑丈热中于狩猎,时常天不亮就出门了,带着朝枝哥仔,阿泉、阿海、阿水哥去
 山里猎野兔,晚餐总是非常的丰盛。
   草花庄虽美,与沟坪比起来还是略逊一筹,沟坪的三姑家正好建在河岸,是一长排
 的平房,屋前是果园,屋后是花园。三姑开了一家乡村典型的杂货铺,在那物资缺乏的
 年代,杂货店就像宝藏一样,糖果,饼干还有汽水,三姑为人宽厚慷慨,要吃什么就有
 什么,我们常常裤袋里塞得满满的,才到河里去玩。
   那河也不像河,所以日、“沟”,水深只到腰际,清澈可以见底,河里有泥鳅、土
 虱、大肚、虾于,偶尔还可以捞到大的蛇贝,最多的是蛤仔,我们日日都在河中“摸蛤
 兼洗裤”,玩得不亦乐乎。
   三姑最疼爱我,因为常有人
 宁愿作傻瓜
 
 
 
   从前有一个禅师叫作“无相大师”。无相大师给弟子开示的时候,常常跟他们说:
 “修行就是要宁愿作傻瓜,要有傻瓜的精神才可能证悟,才有可能开悟。”
   因为常常讲,所有的弟子都已经记住了:“师父常常说宁作祎 瓜。”
   有一天突然下大雨,庙里漏雨漏得浙哩哗啦,大师大声叫弟子赶快来接雨,但是很
 多弟子不在,只剩两个,听到师父叫,赶快拿了桶子来接雨。
   一个弟子拿一个很小的桶子冲出来。无相大师看了就说:“雨下得那么厉害,漏了
 好几个地方,只拿了一个这么小的桶子,真是傻瓜。”这个弟子就很不高兴,心想:
 “匆匆忙忙跑出来接雨,结果师父还骂我傻瓜。”
   第二个徒弟因为太紧张了,拿了一个竹篓子冲出来,要接雨的时候呆住了。无相大
 师心里想:“怎么傻成这样?怎么有这么傻的徒弟?”就很不高兴骂他说:“你真的是
 个大傻瓜!”这个弟子一听,非常开心,心想:“师父一直都在鼓励我们要作傻瓜,现
 在竟然说我是个大傻瓜,这一定是在赞叹我了不起。”这样起了欢喜心,心开意解,得
 到了开悟。这个弟子究竟开悟到什么呢?
   大概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第一,打破分别心。当我们听到别人批评我们的语言的
 时候,我们可以生气、不开心,我们也可以不生气,宁可作傻瓜,很开心,就像我们看
 到一个碗,可以想:“这个碗很漂亮,可惜破了一个洞。”但也可以反过来想:“这个
 碗虽然破了一个洞,但还是很漂亮!”
   第二,从悟的境界来讲,傻瓜可能比较容易得到开悟,傻瓜并不是真傻,而是在生
 活里面没有心机,保持在一种纯然的状态。
   我们不要对人生有那么多的计较,因为这个计较和分别,正好是阻碍我们开悟,或
 者认识人生真价值的东西,如果我们可以学习赤子、宁作傻瓜,那么我们就会生起单纯
 的心。
   就像我们修行,每天都花时间在那儿叨叨念念,是在做什么?整天在那儿打坐,是
 要干什么?别人看起来是没有价值的,如果你打坐一小时,给你一百元,你就觉得很有
 价值,但是不能用这样子来衡量,因为这世间许多东西是无价的!
   我们看到街上那些智障或者智力比较差的人,他们是非常单纯,非常纯净的。我们
 通常没有那么纯净,因为我们是聪明人,聪明人就是比较执著于“有”的人,要做一件
 事,一定要有效果,如果三天没有效果就换一件事情。通常都比较实际,比较现实,比
 较会计算,比较会营谋,这样的人叫“聪明人”。因此聪明人的生活是塞得满满的,他
 没有心灵空间,他每天都在算,做这件事可以赚多少钱,明天加起来就赚多少钱,他永
 远不会做赔钱的生意。
   但是修行要反其道而行,修行要保持内在的空间,在世人都迷乱的时代,我们在内
 心里清明就好,外表上宁可作傻瓜。
  
      
     
 
 
 
 
 
 
      
 来就轮到我了
 
 
 
   一位朋友来家里聊天,谈到不久之前他的姊姊过世了。
   他说:“我姊姊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