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林清玄散文-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把新衣服、新鞋子穿起来,感觉到自己是多么笔挺,可以出去让这世界的人看看
 了!也因为是过年,新衣的口袋里总像装满了欢乐,怎么掏出来用,也用不完。
   但是,穿新衣的时候我会想到,一个人穿新衣确实快乐得像太子,怪不得新衣叫
 “太子龙”。
   我又会想到:中国如果真像球鞋的名字那样强起来,我们就可以常常穿新鞋了!
  
      
     
 
 
 
 
 
 
      
 胃散
 
 
 
   妈妈打电话来,叫我下次回去时再买两罐大的胃散回家,因为上回我买的胃散已经
 吃完了。
   “怎么会呢?我不是才买回去没多久吗?”
   妈妈说:“因为那些囡仔都爱吃胃散,平时都吃着玩,很快就吃完了。”
   听妈妈讲起,我们小时候也喜欢吃胃散,一人吃一两匙,胃散没两天就吃完了。
   大约是三十年前,台湾乡下医药不发达,因此家家都在墙上挂一个大药包,里面就
 有绿瓶子的胃散,葫芦形状。那时大概是没东西吃的缘故,总觉得胃散的味道很好,含
 一口吞进喉咙,“心凉脾肚开”,一股凉气冲入腹内,另一股凉气则冲出鼻孔,真是过
 瘾极了。
   由于兄弟都喜欢吃胃散,爸爸无法可想,最后把药包挂在大厅的横梁上,这样除了
 老鼠之外,大概只有猫吃得到了。
   但是我不死心,有一天用梯子爬上横梁,一手挂在横梁,一手去摘药包,结果失去
 重心,当场从一丈高的屋梁上跌下来,屁股痛了,一个星期都不能坐椅子。
   药包还是挂在横梁上,再也没有人敢去拿了。
   我一直还是怀念胃散的味道,几年前在偶然的机会买到一种胃散,味道和小时候吃
 的一样,疗效也很好,就介绍给妈妈吃,没想到哥哥的孩子们也喜欢吃呢!
   我们的童年时代,物质匮乏,没有什么可贵记忆,但生活的小事中也有许多深刻的
 事物,例如胃散就是。这使我在很小很小就知道生活的一些秘方:即使在看来卑贱的事
 物中,也有一些珍贵的滋味。
   因为,这世界原本没有什么卑贱的事物,只有卑贱的心才会看见卑贱的东西。
  
      
     
 
 
 
 
 
 
      
 光阴似箭到日月如梭
 
 
 
   小学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所有的小学生写作文、日记、周记,一开始都是“光阴
 似箭,日月如梭”。
   其实,那时候很多人没射过箭,也没有见过织布的梭子。
   到四年级,我们的导师才严格规定:不论是作文、日记、周记都不准用“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要使用那些平常看得见的东西来形容。
   一时之间,光阴和日月就变得很热闹了。
   例如光阴似鱼,日月如鸟。
   例如光阴似水,日月如云。
   例如光阴似风,日月如电。
   也有说光阴似蝴蝶,翩翩飞去;日月如蜜蜂,一次只留下一些甜蜜的回忆。
   从此,创造力大开。
   一直到四十岁以后,才知道光阴和日月都是快到无法形容和譬喻的。
   偶尔想起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童年岁月,自己也开心地笑了。
   光阴似箭,是火箭;日月如梭,是太空梭。
   光阴还是似箭,箭箭穿心。
   日月依然如梭,梭梭滴血。
   “日历,日历,挂在墙壁,一天撕去一页,使我心里着急。”想起小学的一课课文,
 现在没有日历可撕了,心里才真的是着急。
  
      
     
 
 
 
 
 
 
      
 挑水肥的人
 
 
 
   昔时乡间有一种专门挑水肥的人,他们每隔一星期会来家里“担肥”,也就是把粪
 坑的屎尿挑到田野去施肥,因此我们常会和他们在田间小路不期而遇。
   小孩子贪甜恶咸,喜香怨臭,很讨厌水肥的味道,我们只要看见挑水肥的人走近,
 就捏着鼻子往反方向逃走,跑很远了才敢大口呼吸。
   有的挑水肥的人喜欢捉弄孩子,远远地就说:“香的来了,要闻香的孩子紧来喔!”
 那语调好像他就要挖一块分给人闻香一样。
   有一次,我与爸爸同行,不巧遇到挑水肥的人,我不敢跑开,只好捏着鼻子把头别
 到一边去,好不容易熬到水肥的味道错身而过。
   爸爸立刻叫我立正站好——每次他有什么严重的教训总是叫我们立正站好——然后
 他严肃地问我:“为什么遇到担肥的人捏登子转头?”
   “因为真的很臭嘛!”我委屈地说。
   “他们挑肥的人难道不会臭吗?”
   我说:“大概会吧!”
   爸爸说:“他们忍着臭,帮我们把水肥倒在田里,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呀!知不知
 道?”
   我点头说:“知道。”
   爸爸忽然以一种十分感性的语调说:“这担肥的人,在家里也是人的儿子,也是他
 儿子的爸爸,我们应该尊重人、疼惜人,以后你在田里遇见他们,不可以把头转开,不
 可以捏鼻子,知道吗?”
   “可是真的很臭呀!”
   爸爸说:“你可以深呼吸、憋住气,等他们走过再呼吸呀!”
   后来,我每次遇到担肥的人,总是深呼吸、憋住气,想到他们也是人于,也是人父,
 就感觉那样的憋气使我有一种庄严之感。
   我后来肺活量大,可能与那深呼吸和憋气有关。
   现在,父亲虽然过世了,但他那一天对我说话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讲完话,我们一
 起在夕阳下的田园漫步回家,田园流动着金黄色的光到如今还照耀着我。
   这世间的每一个众生,彼是人子,亦是人父,应善待之!
  
      
     
 
 
 
 
 
 
      
 永铭于心
 
 
 
   我妈妈是典型的农家妇女,从前的农家妇女几乎是从不休息的,她们除了带养孩子,
 还要耕田种作。为了增加收入,她们要养猪种菜做副业;为了减少开支,她们夜里还要
 亲自为孩子缝制衣裳。
   记忆中,我的妈妈总是忙碌不堪,有几个画面深印在我的脑海。
   有一幕是:她叫我和大弟安静地坐在猪舍前面,她背着我最小的弟弟在洗刷猪粪的
 情景,妈妈的个子矮小,我们坐在猪舍外看进去,只有她的头高过猪圈,于是,她和小
 弟的头在那里一起一伏,就好像在大海浪里搏斗一样。
   有一幕是:农忙时节,田里工作的爸爸和叔伯午前总要吃一顿点心止饿。点心通常
 是咸粥,是昨夜的剩菜和糙米熬煮的,妈妈挑着咸粥走在仅只一尺宽的田埂,卖力地走
 向田间,她挑的两个桶子,体积比她的身体大得多,感觉好像桶子抬着她,而不是她挑
 桶子,然后会听见一声高昂的声音:“来哦!来吃咸粥哦!”几里地外都听得见。
   还有一幕是:只要家里有孩子生病,她就会到庙里烧香拜拜,我每看到她长跪在菩
 萨面前,双目紧闭,口中喃喃祈求,就觉得妈妈的脸真是美,美到不可方物,与神案上
 的菩萨一样美,不,比菩萨还要美,因为妈妈有着真实的血肉。每个人的妈妈就是菩萨,
 母心就是佛心呀!
   由于我深记着那几幕母亲的影像,使我不管遭遇多大的逆境都还能奋发向上,有感
 恩的心。
   也使我从幼年到如今,从来没有开口说过一句忤逆母亲的话。
  
      
     
 
 
 
 
 
 
      
 有情生
 
 
 
   我很喜欢英国诗人布雷克的一首短诗:
     被猎的兔每一声叫,
   就撕掉脑里的一根神经;
   云雀被伤在翅膀上,
   一个天使止住了歌唱。
   因为在短短的四句诗里,他表达了一个诗人悲天悯人的胸怀,看到被猎的兔子和受
 伤的云雀,诗人的心情化做兔子和云雀,然后为人生写下了警语。这首诗可以说暗暗冥
 合了中国佛家的思想。
   在我们眼见的四周生命里(也就是佛家所言的“六道众生”),是不是真是有情的
 呢?中国佛家所说的“仁人爱物”是部是说明着物与人一样的有情呢?
   每次我看到林中歌唱的小鸟,总为它们的快乐感动;看到天际结成人字,一路南飞
 的北雁,总为它们互助相持感动;看到喂饲着乳鸽的母鸽,总为它们的亲情感动;看到
 微雨里比翼双飞的燕子,总为它们的情爱感动。这些长着翅膀的飞禽,处处都显露了天
 真的情感,更不要说在地上体躯庞大,头脑发达的走兽了。
   甚至,在我们身边的植物,有时也表达着一种微妙的情感,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机缘
 和生命力;只要我们仔细观察那些在阳光雨露中快乐展开叶子的植物,感觉高大树木的
 精神和呼吸,体会那正含苞待开的花朵,还有在原野里随风摇动的小草,都可以让人真
 心的感到动容。
   有时候,我又觉得怀疑,这些简单的植物可能并不真的有情,它的情是因为和人的
 思想联系着的;就像佛家所说的“从缘悟达”;禅宗里留下许多这样的见解,有的看到
 翠竹悟道,有的看到黄花悟道,有的看到夜里大风吹折松树悟道,有的看到牧牛吃草悟
 道,有的看到洞中大蛇吞食蛤蟆悟道,都是因无情物而观见了有情生。世尊释迪牟尼也
 因夜观明星悟道,留下“因星悟道,悟罢非星,不逐于物,不是无情”的精语。
   我们对所有无情之物表达的情感也应该做如是观。吕洞宾有两句诗:“一粒粟中藏
 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原是把世界山川放在个人的有情观照里;就是性情所至,花
 草也为之含情脉脉的意思。正是有许多草木原是无心无情,若要能触动人的灵机则颇有
 余味。
   我们可以意不在草木,但草木正可以寄意;我们不要叹草木无情,因草木正能反映
 真性。在有情者的眼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