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证红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证红楼-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气得晴雯直跺脚。

  偏宝玉便是个连自己房里的人也全搞不定的,素日体贴女儿家的他,此刻却只将晴雯的举动视作不见。还是袭人一把拉住了他,一边哭得梨花带雨,一边又说,“为我得罪了一个老奶奶,你这会子又为我得罪这些人,这还不够我受的,还只是拉别人……”

  宝玉见她烧得不成,又如此苦恼,便只得止住脚步,忍气吞声安慰她睡了,袭人却还劝慰宝玉不要为她们得罪人的话,宝玉只得应着,一时间竟是连黛玉宝钗也顾不得了。

  黛玉摇头一笑,便拉了宝钗回去自己房里。

  宝钗见她如此镇定,反而诧然。随即,倒也了悟了——那袭人倒是真心对宝玉好,这黛玉却也认了她呢。

  她知黛玉素日里也是很体贴宝玉的,只道这时也是如此——知道这不是闹小性儿的时候,一时间倒是忽略了,黛玉这一年来已经几乎没有闹小性儿了。

  跟着黛玉回房,她自己回想回想,不免摇头一笑,“这个袭人,倒是个……”说到一半,自觉失言,便笑笑不说了。

  话没说完,黛玉却是了解的,她想说——“这个袭人,倒是个妙人”吧?

  她也有这种想法来的。

  无声无息的就打击了晴雯,又向所有人昭示了自己在宝玉心中的地位,她的话的分量……在丫环中,委实是个手段不错的人了啊!

  ——这样的家庭闹剧,也就是“经历”了吧?所谓的人生百态呢……如果是原本的黛玉,逐渐对宝玉有情的黛玉,见到这个场面,也只能认可袭人的存在,袭人的地位了吧?

  这一天,宝玉虽去了上房,却在吃了饭后便又回房照顾袭人了。不过,他对女儿家素来宽容,这方面实在宽容大量,记好不记坏,晴雯的话,却也转眼被他忘到了脑后。

  或者,在他看来,晴雯的尖牙利齿,也是女儿的另一种可爱本□。

  第十六章

  正月内,学房中放年学,闺阁中忌针,都是闲时。

  黛玉记着潇湘馆、大观园,却也知道即使有旨意下来,多半也不是这个时候。只是这天看了半天书,又不能动针线,不免想起这件事来,便出门想到外面走走。恰好路上碰见宝玉,只说袭人夜间发了汗,好了许多,所以他也出来走动。

  黛玉问宝玉去哪,宝玉便有些心虚,喃喃半天才说去宝姐姐那转转,却不料黛玉不以为意,反说和他一起去,到让他诧异不已。

  黛玉却没管他的心思,这本也是她表示“无意”的一种委婉方式。宝玉是个聪明人,这方面又极为敏感,天长日久的,看到她对他非但不再拈算吃醋,还只是以兄妹、朋友之情相待,自然也能明白的。

  一路走到薛家在贾府内的院子,却见贾环也在这里玩耍。要说这个贾府的庶出公子受到王夫人的打压,也着实是可怜人物,但赵姨娘自己不做好,教得孩子也举止猥琐,黛玉便十分不喜,虽然说亲戚之间没有太多忌讳,但见他在那里和宝钗的丫环莺儿吵嚷,便避到了一边去,自让宝玉去面对他弟弟。

  宝玉一问才知道,竟是贾环这个做少爷的赖了做丫鬟的莺儿的银子,倒让宝玉有些目瞪口呆。

  倒是宝钗怕他教训自己弟弟,也知道贾家素来有弟弟怕哥哥的规矩,忙替贾环遮掩。但她却终究是不懂宝玉的,宝玉本身没有什么正庶之分的尊卑观念,因此,贾环他们怕他,只是因为贾母而已。

  且宝玉不是苯人,却也看出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当下让贾环到别处玩去。

  黛玉听他说,“比如这件东西不好,横竖那一件好,就弃了这件取那个。难道你守着这个东西哭一会子就好了不成?你原是来取乐玩的,既不能取乐,就往别处去寻乐玩去。哭一会子,难道算取乐玩了不成?”

  忽然心思一动,细细品位一番,发现这话里倒是很有味道。

  不好了,不对了,就舍掉,因为流连不舍也不会改变。这当真是很豁达的一种心思啊!可惜,便知道这个道理,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宝玉能这样说,他的剔透聪颖,果然还是很明显的。只可惜,他自己都不能做到罢了,于是这种隐藏的念头,反而只在日常中偶尔泄漏出一些来。

  至于平常的行动中,倒时常体现在喜新厌旧、稍有不合心意便要逃开的消极的纨绔习性上。

  正在想着,宝玉却笑着拉了拉她的袖子,“在发什么呆呢,他去了,我们自去里面玩笑。”

  黛玉于是也再不理论,和宝玉一起从屋边走开,进了门。宝钗笑着让了座,便谈论些日常的活动,直说正月里无聊,繁忙惯了,一时闲了竟不习惯。

  和黛玉不同,宝钗是时常手中都拿着正经针线活计的。虽说博学,倒少有让人看到她看书的时候。书也不摆在外面。

  但黛玉说得几句,谈到最近看的史书,宝钗便显出她的博学来了,也不过是十几岁的少女,也不知她如何救看过了这许多书,论起书籍故典、正史野趣,竟少有不知。黛玉虽早磨了那才子的傲气,不于才学上争胜,却也不免在叹服之余,多了几分多看书的心思。

  几个人正说笑着,忽听有人说“史大姑娘来了”,便都往贾母那里去了。

  史湘云也是位列红楼梦中的十二正钗之一,曹雪芹描写她说“鹤势螳形”,文字运用之妙实是精妙无双,数字之间就把湘云的形态描绘到了极致。

  这个高挑的女孩子相貌娇憨,却很有几分男子的潇洒味道,举止不拘小节,待得黛玉他们到贾母上房,便恰好见她换了一身家常的衣服出来,笑嘻嘻的直说还是贾府舒服,又拉着黛玉他们说笑,全不掩饰音量,又问好不好,又问年过得热闹不热闹,又感慨省亲时她不好过来,竟没见到那盛景。

  黛玉没来得及回她几句话,她又跑到别人那里去了。虽然已经有些习惯湘云的这个样子,黛玉还是有些一愣,宝玉便连忙过来和她说话,说着说着又有些欲言又止。

  黛玉却也不需要他来告诉她了。

  湘云时常到贾府来,也算是和他们一起长大了,和宝玉,她,以及迎春姐妹都很亲厚的。只是最近,却是越发的和宝钗要好了。

  这是因为惜春冷淡,探春的精明毫不掩饰,迎春又懦弱的缘故,总不合湘云的心思。黛玉和她虽好,但她性格如此,淡淡的,纵使不闹小性,心中欢喜,也看不出什么热情来。相比之下,善于和人交往的宝钗自然就得到了湘云大部分的好感。

  在湘云的眼里,宝钗是大家闺秀的完美代表,而且对她又很和善热心,还很有耐心,自然就渐渐的越来越和她亲近。况且她生性豪爽,这样的转变是谁都看得出来的。

  对于这种转变,黛玉虽有些惋惜,倒也不是太难过。因为湘云就是那样,她也不是不喜欢她,不喜欢和她在一起嬉笑玩耍了。

  当天,湘云还是睡到了黛玉那里,两姐妹共枕而眠,湘云便说了不少在史家的事情。她虽是史家的嫡小姐,也是侯门千金了,却也一样父母双亡,在这一点上和黛玉是相同的。所以在叔叔婶婶家,也算是寄居。

  说起寄居的生活,湘云也是很不痛快的。

  黛玉也见过她来贾府的情形,丫鬟婆子跟了一堆,首饰精美衣裳华贵,公侯府中千金小姐的气派有了,却全不和她爽快的性子,所以才一到贾府就要换衣裳。在史家,自然也不能由得她性子来。说是日日要守规矩,分担家务,针线要做到三更天的。

  不过,这湘云也是一个得过且过,能乐得一天是一天的人,故此性格倒是十分开朗。有些事情虽有些知觉,却如宝玉般不肯深究,笑过便罢。

  黛玉想来,这是她到底是史家小姐的缘故,叔叔婶婶自然不至于十分苛待她——否则也不会纵容她三天两头往贾府跑,也依然是史家的正经小姐。

  这个念头,湘云却也知晓,以往在一起的时候还颇为不满黛玉的悲观。此时见黛玉对此很是淡然了,反而奇怪。不过她生性不拘小节,倒也没有在意这些,只道她长大了就看开了,又转而问她看了些什么书。

  两人倒是说到半夜才睡了。

  第二天早晨,因为晚睡的缘故,倒是迟了好些才起。便是黛玉,这段时间的作息时间也被这一晚打乱了。加上宝玉因湘云来了十分兴奋,又来早了一些,竟是在两人还在睡时就进来了。

  虽然黛玉从记忆中知道,这是从小玩惯了的,所以不那么避讳,也不免有些不乐。只是,她一张开眼睛,说了一句,宝玉便急忙的退了出去,她倒不好多说什么。

  后来见被看了伸在被子外面,被人看去了一双玉臂的湘云也浑不在意的样子,反而斥责了宝玉想吃胭脂的举动,又给她梳头,站在一边的她,就更不好说什么了。

  只不过,她素来是个多心的人,碰到什么在意的事情,总要在心底掂量一番。此刻回忆起书中的情形来,不由纳罕——原本的黛玉,似乎也是不在意的。

  这是为何?

  黛玉不由得想:既然我都生气,为何她竟不生气?

  想了半天,她方才明白了。

  年少时无甚避忌,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却是其他。

  男子好色孟浪,自古都把女儿家当作附属之物。女子要避开男子,说是礼法,却终究不过是因为怕吃了亏去。但宝玉不同,他对这些姐妹们很是尊重。知他心无邪念,才敢允许他随时出入这里不是吗?若没有主人家的默许,宝玉也不至于乱闯。

  湘云虽然不见得知道这些,但正因为她自己心里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所以才对宝玉的擅闯行为无所谓——这也是一个不把礼法细节放在心上的。

  既然彼此皆无他念,又怎会心生不满?那个黛玉,在宝玉动手拉拉扯扯的时候,感觉到自己不被尊重,自然不满。宝玉便也不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